?

城市記憶

2014-12-25 01:25王敏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設計手法城市景觀

王敏

摘要:在現今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在滿足新的社會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延續城市文化,尊重場地歷史的開放空間景觀,成為了景觀設計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本文在一些成功案例的基礎上,就基于歷史環境的城市開放空間景觀設計的意義、手法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歷史環境 城市景觀 設計手法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城市,世界上54%的人口的居住地(2014年數據),自18世紀末的產業革命以來的200多年內,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更新和發展。為了滿足不斷涌入城市的人口的生活和發展需求,城市產業調整和土地再開發使得許多城市煥然一新。廢棄地轉化為新的城市開放空間和居住、商業用地;居住區和高速路伸入寧靜的城郊;繁華的老街留下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訴說歷史,城市的每一處都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樣貌或許隨時光流逝改變了,但文化在環境中沉淀,成為城市不可替代的“記憶”。

作為城市居民戶外生活最重要的場所,城市開放空間——城市記憶重要的承載者,人們進行社交、游憩、出行、商業等活動的場所,其環境深刻的影響著城市中生活的每一個人。城市開放空間的歷史環境是場地的重要部分,涉及到精神和物質多方面的要素。以場地歷史環境作為出發點的城市開放空間設計能延續場地的歷史感,對城市的發展做出積極的回應的同時,喚醒人們對于城市歷史的思索和回憶。

城市歷史環境與開放空間

環境是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總體。[1]城市環境包含了植物、建筑、街道等物質元素,也包含了氛圍、空間感、歷史文化等精神要素。它包含了氣候、地質等自然要素,也包含了藝術、習俗等人文要素。城市歷史環境,是由各具特色的城市格局、傳統街道結構體系、傳統建筑群體、與之配套的公共設施以及園林綠化等構成的。[2]它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物質空間環境,是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是城市的自然地理要素、社會經濟要素、物質技術要素和人文精神要素的綜合反映。[3]它是每個城市地域性特征的一部分,是不斷變化的,會隨著城市發展,人文、自然環境的變遷而改變。

城市文藝復興理論認為:建筑必須滿足人們兩個方面的要求,人與自然融合交流的要求,人與人溝通交流的要求,同時要保持和延續城市的歷史和文脈。[4]城市開放空間同樣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交流溝通的空間,也是城市歷史和文脈重要的展示空間。

基于歷史環境的景觀設計

隨著人們對于城市地域性設計的重視程度加深,許多設計師將視線轉向對場地本身的自然、文化要素的深度挖掘和提煉上,而非對于某種流行元素或風格的模仿。風景園林學一貫都致力于修復場地和場所,從而有別于那些忽視地方特性和地方價值、導致放之四海皆準的烏托邦思潮及其影響下的現代主義晚期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5]《場地的缺失》的作者霍夫教授針對城市化對場所特質的破壞提出了6條“地域性設計”原則:熟知場所、維護歷史感、獲得直接經驗、最小干預、可持續性和從最容易的方面入手。[6]歷史感是是人們能夠從景觀設計中體驗到的一種精神感受,是城市歷史環境的體現。而基于歷史環境的景觀設計不僅要夠維護場地的歷史感,還應為場地增添新的活力。以場地歷史環境為設計依據,能夠延續場地歷史感,使景觀空間具有可持續性的設計可以稱之為基于歷史環境的設計。

基于歷史環境的設計手法

國內外以場地歷史環境作為設計出發點的城市開放空間設計案例非常多,包含城市歷史街區改造、工業遺址改造、城區廣場設計、風景道設計、社區規劃等多種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開放空間,設計的手法也有所區別。

再現特色景觀風貌

在城市開放空間的設計中,對場地的歷史進行“再現”的是比較常見的手法,是在城市的歷史環境中提取典型的風貌特征、代表元素,結合現狀在場地中運用景觀手段進行加工和再創作的手法。

坐落于巴黎萊茵河岸的貝爾西公園是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城市公園,曾是用于存放葡萄酒的倉庫?;趫龅氐臍v史環境,設計師將其分為三個風景園區來表現貝爾西地區的歷史變遷。開闊的疏林草地、不同園藝主題的小花圃和寧靜的水景園,分別代表了貝爾西地區中世紀鄉村、17世紀花園住宅和18世紀倉庫與酒碼頭這三個階段的歷史風貌。(圖1)三種不同的景觀風貌在場地統一的道路系統和景觀序列中串聯起來,構成了巴黎貝爾西地區的歷史風貌的縮影。

風景園林師在創作時研究地域人文景觀的目的不是仿造各種地域文化的產物,而是從田園風光、水利工程、民風民俗、地方特產中尋求當代的或歷史的人們合理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方式。[7]這里所說的“再現”是指對歷史環境的原樣復制,或單純的保護性修復,對于歷史風貌的“再現”必定是要在現狀條件要求的基礎上重新設計,而不是復建、模仿。

圖片 1 —— 巴黎貝爾西公園

保留及改造性景觀

保留與改造是體現場地歷史環境最為直觀的一種景觀塑造手法,也是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景觀塑造手法。不僅針對表現場地歷史的景觀塑造,對于大多數城市開放空間景觀來說,保留或改造場地利于景觀塑造的部分要素,構筑物、地形、植被、水體等等,是對于場地歷史的尊重,加深景觀文化內涵,也是合理利用資源,增添趣味的一種做法。通常來說,場地具有鮮明的歷史痕跡的元素,在符合現狀景觀需求的條件下,都是具有保留或改造價值的。這也是目前工業遺產景觀等遺址改造景觀中運用最普遍的手法。

作為最出名的遺址改造項目之一,紐約高線公園在保留與改造的尺度與手法上有著獨特的見解。設計師保留勒廢棄高線的基礎結構和部分軌道,改造了空間類型和步道景觀,形成了城市中獨特的“空中花園”。這一類項目在國內目前面臨著一些問題,由于缺乏保護意識,很多場地在設計時就已經面目全非,缺少保留與改造的物質條件。但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的798藝術中心,上海800秀創意園等。

圖片2 —— 北京798藝術區/紐約高線公園

象征性景觀

對于基于場地歷史環境的景觀設計,相對于上面談到的兩種手法,象征性的表達手法在視覺上偏向抽象與隱晦。其表現方式非常多樣,可以是一種植物、一個標志性的構筑物、一種建造方式,主要特征即使用一種或少量幾種具有場地歷史內涵的元素作為景觀要素。

在城市公共空間景觀中,象征性的處理手法非常多樣、效果也大相徑庭。通過基礎設施對場地的歷史環境進行表現是其中之一。奧克蘭堡壘街區改造項目在地面照明及座椅設置中表現了場地曾經海岸線的位置,以一種含蓄而藝術的方式將歷史環境信息融入了城市景觀。美國法明頓城市步行系統通過在城市公共通行道上發展農業景觀網絡,包括果樹園、盆栽花園、葡萄園、墻樹園,以此重新喚起法明頓已經丟失的農業傳統。(圖4)

圖片3 —— 美國法明頓城市步行系統

結語

城市也具有記憶,國際化的潮流更新了城市的外表,也淡化了城市的記憶。和那些佇立在現代化街區的古老建筑一樣,具有歷史意味的城市開放空間加深了人們對于這座城市認知,也使得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得以延續,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辭海[M].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2].張松 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文化遺產和歷史環境保護的一種整體性方法[M].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

[3].余漢平 探索與歷史環境對話的新景觀設計[D]. 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 陳萍萍 上海城市功能提升與城市更新[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2006.7-10.

[5].Corner J. Introduction: recovering landscape as a critical cultural practice[M]//Corner J. Recovering landscape: essay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9; 12-13.

[6].Hough M. Out of place: restoring identity to the regional landscape[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58); 179-211.

[7].朱建寧 展現地域自然景觀特征的風景園林文化[J]. 中國園林,2011(11):1-4.

猜你喜歡
設計手法城市景觀
以產品為核心的專賣店空問設計
九江植物季相效果應用研究
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與傳統景觀設計的對比應用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與養護技術探討
裝置藝術之于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性研究
中國古典園林中意境對現代城市景觀的影響
城市戶外廣告與城市景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