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語教學提升學生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摭探

2014-12-25 01:25胡鳳英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意識

胡鳳英

摘要:順應基礎教育改革之大勢, 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成為當前英語教育教學的根本。然而, 當前高中英語教學, 長期應“ 高考”之風,過于偏重于語言知識灌輸和語用輸出能力培養, 卻漠視了對其語言內涵文化意識認知層面及其“跨文化”性意識與能力層面滲透教學之弊端, 隱藏了其文化內在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 淡化了語言文化的情感色彩之內在魅力, 造成學生語言學習的敏感性降低與學習興趣的缺失, 從根本上背離了語言學習的理性意義其“工具性”的本質,致學生跨文化意識認知和能力超越的障礙, 嚴重制約甚至阻礙了學生優秀文化素養的生成。本文通過對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以更好的推進英語教學。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提升學生跨文化意識能力摭探

中圖分類號:G353文獻標識碼: A

前言:提升學生的英語情感,增強語言學習敏感性,跨越文化意識認知和能力超越的障礙,養成學生“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能夠極大的推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生成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成為當下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1、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我們面對的不再是與自己有著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而是行為方式和思維習慣迥異的外國人,所以我們不能再單純依賴母語文化來表達自己或理解對方,而應在充分考慮對方文化習慣的基礎上作出判斷和反應。

2、新<課標>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2002)對英語文化知識的教學有著明確的規定: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來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高他們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高考形勢的需要

縱觀全國各省市高考英語試題,我們不難發現對西方文化知識或跨文化交際的考查一直沒有放松,特別是在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中,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加大西方文化知識的導人,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并以此作為提高高中外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二、意識的提升

1、正確感知語言學習的根本, 其文化意識層面的滲透及“跨文化”性能力層面的發展。

語言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反映并體現了該民族的信仰和情感等特點。語言和文化內在與外化和諧與矛盾的統一,展示并傳承了該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發展, 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決定了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既要寓文化于語言之中, 又要融合語言于文化之中。

因此,英語教學應在關注基本語言知識輸入和語用輸出能力培養同時, 注重語言與文化教學的互融, 在注重文化意識層面培養同時,更好的關注其內涵文化“跨文化”性的意識與能力的提升。具體教學中, 教師可通過運用英文原版教材、電影、電視、多媒體等,把語言內涵的文化整合到課堂, 使學生充分了解目的語國家人們的文化習俗、生活和思維方式、宗教禮儀、非語言交際動作行為內涵等背景文化, 提高學生跨文化環境使用恰當語言的意識, 充分體會文化的偶合與差異, 品味其文化內涵,感受異域文化特有的魅力,進而增強學生跨文化的意識, 提高學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

2、充分認知語言學習的理性意義, 其“工具性”的本質語言是用來交際的, 語言學習的理性意義在于其“工具性”的本質。這一屬性確立了外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有效交際的人才。

現行《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也明確指出了英語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能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交流為目的的根本內涵。其實質也正反映了語言學習的理性意義其“工具性”的本質。

也就是說,語言學習的理性意義首先表現是它作為一種工具,其次,才是其外化形式。英語教學中,理性的認知英語教學即提供給學生一種語言文化工具并教會學生如何更有效的運用這一工具進行交流。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行為的變革

1、關注英語“情感”色彩的形成心理學認為, 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一定程度上,情感已經不是語言教學的問題,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人的發展問題。學習中的情感與學習的認知活動是緊密聯系的。

英語教學就是英語情感產生和形成的生命精神體驗的發展過程。積極情感的融入對實踐活動起推動作用, 積極的情感會帶來意志和毅力,學生跨文化的交流意識和實踐能力也在這一過程中得以提升。

激活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也就提供了學習該民族語言的基礎。當語言的學習有了真實的人或者真實事物的襯托,就使語言顯得更加豐滿,因而激發學生積極的英語情感并激活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重要內涵之一。

2、注重文化“敏感性”語境的生成,文化的“敏感性”能夠為學習英語提供真實的語境,使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發掘學生對文化偶合與差異的敏感度,它以一種最直觀卻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將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人們的行為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使學生通過對比, 發現和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偶合與差異, 從而生成并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 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

這種跨文化對比是文化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 其目的就是通過兩種文化的偶合和差異比較,讓學生能恰當地、得體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實踐證明: 英語教學中, 提升學生對目標語與本族文化異同之處的敏感程度,可在很在程度上增強學生對跨文化的語言內涵層面的感知意識, 促成有效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教學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語言文化“敏感性”語境的生成。

3、強調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自覺性”的習慣養成??缥幕庾R是指對異同文化與共同文化的異同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生的自覺性。這種自覺性,通常劃分成四個層面:一是對文化表面現象的感知;二是對該文化與其它文化存在顯著差異的某種意義的文化特征的察覺;三是對于理性分析該文化與本土文化存在的顯著差異所取得的文化特征的認知;四是從該文化持有者的角度對其文化的感知與掌控意識。

這是跨文化意識的最高境界, 要求參與者具備“移情共鳴”和“文化融人”的能力, 這需要通過長期生活體驗才能獲得。所謂“移情共鳴”就是要設身處地體會別人的苦樂與際遇, 從而引起情感共鳴;“文化融人”則是在充分感知文化偶合與差異基礎上, 置身于該文化背景上觀察和思考問題。這種意識和能力“自覺性”的程度直接影響跨文化交際的質量,同時也是衡量一個交際者能否成功地實現跨文化交際目的的重要準繩之一。因此,高中英語教學應把養成學生這種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的“自覺性”習慣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

結語:綜上所述,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其根本就是為實現有效跨文化交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按步驟、有原則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的交際能力, 使他們能準確而得體地運用英語交際,提高其文化素養。特別指出: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對外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擴大, 高中學生作為社會將來高技術應用性人才的主要生力軍, 在涉外日常交際與業務交際中必須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與交際能力, 必須具有較強的跨文化的意識與能力。在這方面, 廣大英語教師應保持清醒的認知和特別關注,并加強培養,以適應時代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汪婧.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0).

[2] 楊東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27(1).

[3] 張釗,馬敏.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J]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1(3).

[5] 段瑋瑋.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J].考試周刊,2012(21).

[6] 趙佩民.動態生成數學課堂: 建構視角及實施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2012(8).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意識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兩塊磁的交際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消防意識
高考模擬題精選之情景交際題
中學英語園地·初二版(2008年3期)2008-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