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

2014-12-25 01:25姚亞攀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水污染水資源

姚亞攀

摘要: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唯有水最珍貴。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資源過度開發、水環境過度破壞現象較為嚴重,水資源匱乏和水污染所構成的水危機依然成為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約因素。該文基于我國水資源現狀, 指出了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根源,通過分析可持續發展與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的關系,提出了面向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策略。

關鍵詞:水資源;水污染;保護防治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一、我國水資源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1、水資源貧乏,供需矛盾加劇制約經濟發展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2200M3,人均水資源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水資源8800M3,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被列為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據專家預言,2010年后我國將進入嚴重缺水期,2030年我國人口達16億,水資源缺口400~500億M3,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工業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劇增大,水資源供需之間的矛盾顯現,造成工業生產停滯、城市供水限時、據統計:80年代全國缺水城市236座,缺水量1200萬M3/d,90年代全國缺水城市300座,缺水量1600萬M3/d,2000年代全國缺水城市450座,缺水量2000萬M3/d。加之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業人口約占70%,而在廣大農村節約用水觀念普遍不強,農業用水利用率相當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資源浪費,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水資源型干旱導致廣大農村農作物減產絕收、農村飲水困難、農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嚴重影響人民的生產、生活,給工農業生產帶來了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是農村實現小康社會,工業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桎梏。

2、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

我國水資源與人口、土地、經濟發展組合狀況不理想,我國降雨在空間上分布不均衡,降雨量南方比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過1000mm,而北方內陸地區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關于環保的文章量少于400mm,這種降雨分布的區域性差異導致水資源分布南北不均衡,北方資源性缺水嚴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36.5%,但水資源占全國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63.5%,而水量僅占19%,其中西北內陸河地區資源性缺水更嚴重,這種南北水資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北方資源性缺水嚴重。

我國降雨受典型季風氣候影響,全年降雨在年內時間分布極不平衡,降雨呈明顯的季節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內,汛期降雨強度大、雨量太過集中,往往地表徑流匯聚而引發洪澇災害,當降雨集中的汛期過后,工農業用水量依然巨大,因水量大部份都集中在了汛期,水資源集中期偏離農業用水集中期,水資源供需矛盾顯現,季節性缺水嚴重,降雨的季節性造成災害的季節性,大洪之后又遇大旱,汛期抗洪汛后抗旱,嚴重阻礙經濟發展。

3、流域內、流域之間水資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我國目前水資源的開發極不合理,局部流域內上游不顧下游,左岸不顧右岸,攔河修壩截流,在上游對水資源進行過度的開發利用,導致水資源在上下游,左右岸分配利用不合理,嚴重影響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流域之間,水資源豐富的流域,用水浪費嚴重,水利用率低,而在水資源貧乏的流域卻是河流斷水,水庫干涸,無水可用,連最基本的生態環境用水都無法保障,流域之間水資源利用分配不合理。建議國家加強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調度,保證水資源在流域內、流域之間的合理配置,綜合考慮流域內、流域之間的用水需求,科學配置、合理調度,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污染嚴重形成水質性缺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農業污水排放量逐年加大,近年來全國污水排放量達600億T,其中絕大部分未作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全國700多條河流中,有近50河段水域污染嚴重,水污染嚴重形成水質性缺水,生活水資源總量因河湖水源污染而不斷減少。

5、各種用水需求不合理,導致生態破壞

我國北方的高緯度地區由于長時間的持續干旱,用水相當緊張,工業用水擠占農業用水,農業用水擠占生態環境用水,生態環境用水瀕臨枯絕,如果這樣無休止的擠占生態環境用水,不合理的配置工業、農業、生態環境用水之間的比例,必然會對生態系統和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導致植被覆蓋率減少、自然綠洲萎縮、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嚴重,目前我國沙化面積已擴展到174.3萬KM2,占全國面積的18.2%,而且年擴展速度呈增加的趨勢,由20世紀70年代的1560KM2增加到90年代末的3436KM2。

目前我國有些缺水區,為了保證當地的生產、生活需要,對地下水開采過度,全國超采地下水約74億M3,形成了160多個地下水超采區,導致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地面下沉,地下水鹽堿化嚴重。

二、科學合理協調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1、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基礎

我國水資源貧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用水總量也在不斷加大,水資源供需矛盾曾加劇趨勢,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科學利用勢在必行,只有實現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才能保證經濟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對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即要服務于經濟發展又不能開發過度,即要服從于經濟又不能破壞生態環境,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在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限度內促進經濟發展。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而對水資源的開發應立足長遠,不僅要為當前經濟發展服務,還應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不能對水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應充份考慮子孫后代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目的

我們對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科學利用,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可持續發展,只有經濟高度發展,物資產品才會不斷豐富,人民生活水平才會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國力才會不斷增強,因而我們應大力加快國家的經濟發展,當然經濟發展并非速度越快越好,應控制好這個度,經濟發展速度不能超過水資源的的承載力,水資源開發過度必將導致生態系統造受破壞,經濟發展會出大問題,經濟發展會倒退,會出現回過頭來搞治理,因而經濟發展速度一定要合理,以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3、協調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詣發展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基礎,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目的,我們應積極協調好這兩個方面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育目發展,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詣發展,經濟發展一定不能超過資源、環境承載力,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內促進經濟發展,相反如果超過了資源、環境承載力,必然會制約經濟發展,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大力促進經濟發展,而不能制約經濟發展,科學協調好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詣發展。

三、綜合保障措施

我國對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科學規劃、合理應用,采取綜合措施充分緩解各種矛盾,協調各方面關系,實現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講有行政措施、法律措施、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

1、行政措施

猜你喜歡
水污染水資源
水資源平衡調度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水資源(部級優課)
淺談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
水資源經濟學發展研究——評《水資源經濟學》
長春市開展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建設
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的探討
農村水污染治理的政府責任
實驗室水質分析質量評價方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