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景觀規劃初探

2014-12-25 01:25唐宗浙林譯恒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景觀規劃景觀原則

唐宗浙 林譯恒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村發展迅速。城鎮化的發展對鄉村景觀沖擊巨大,耕地蠶食破壞、土地布局不合理、鄉村布局凌亂、鄉土風貌破壞等問題層出不窮。使得傳統的農業生態系統研究不能滿足農業或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對鄉村景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顯得日益迫切。本文介紹了目前鄉村景觀規劃的狀況,并就鄉村景觀規劃的原則進行了系統整理。

關鍵字:鄉村景觀;景觀規劃;規劃原則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1鄉村景觀概述

1.1鄉村景觀的概念

鄉村景觀是具有特定景觀行為、形態、內涵和過程的景觀類型,是聚落形態由分散的農舍到提供生產和生活服務功能的集鎮所代表的地區,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為特征、人口密度較小、具有明顯田園特征的景觀。從地域范圍來看,鄉村景觀泛指城市景觀以外的具有人類聚居及其相關行為的景觀空間;從構成上來看,鄉村景觀是由鄉村聚落景觀、經濟景觀、文化景觀和自然環境景觀構成的景觀環境綜合體;從特征上來看,鄉村景觀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復合體,具有深遠性和寬廣性。

1.2鄉村景觀規劃主要內容

鄉村景觀規劃是一項綜合性的研究工作,其綜合性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鄉村景觀規劃基于對景觀的形成、類型的差異、時空變化規律的理解。其次,鄉村景觀規劃是對景觀進行有目的的干預,其規劃的依據是鄉村景觀的內在結構、生態過程、社會經濟條件以及人類的價值需求,這就要求在全面分析和綜合評價景觀自然要素的基礎上,同時考慮社會經濟的發展戰略、人口問題,還要進行規劃實施后的環境影響評價。

在鄉村景觀規劃的過程中,強調充分分析規劃區的自然環境特點、景觀生態過程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注重發揮當地景觀資源與社會經濟的潛力與優勢,以及與相鄰區域景觀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條件的協調,提高鄉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決定了鄉村景觀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方法論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景觀生態要素分析這是對景觀生態系統組成要素特征及其作用的研究,包括氣候、土壤、地質地貌、植被、水文及人類建(構)筑物等。鄉村景觀規劃中,強調人是景觀的組成部分并注重人類活動與景觀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2)景觀生態分類根據景觀的功能特征(生產、生態環境、文化)及其空間形態的異質性進行景觀單元分類,是研究景觀結構和空間布局的基礎。

(3)景觀空間結構與布局研究主要景觀單元的空間形態以及群體景觀單元的空間組合形式研究,是評價鄉村景觀結構與功能之間協調合理性的基礎。

(4)景觀生態過程研究這種研究是景觀生態評價和規劃的基礎。

(5)景觀綜合評價主要是評價鄉村間結構布局與各種生態過程的協調性程度,并反映在景觀的各種功能的實現程度之上。

(6)景觀布局規劃與生態設計包括鄉村景觀生態中的各種土地利用方式的規劃(農、林、牧、水、交通、居民點、保護區等)、生態過程的設計,環境風貌的設計,以及各種鄉村景觀類型的規劃設計,如農業景觀、林地景觀、草地景觀、自然保護區景觀、鄉村群落景觀等。

(7)鄉村景觀管理主要是用技術手段(如GIS、RS)對鄉村景觀進行動態監測與管理,對規劃結果進行評價和調整等。

1.3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中存在問題

(1)預留道路寬度較窄,且不成規范的體系。在現有的新農村建設設置中,由于建筑物相對比較集中,從而導致預留的道路寬度不足,造成道路狹窄的局面,難以形成通常的道路系統。

(2)村落的建設不符合要求,違章搭建,且雜亂無章。由于小城鎮經濟的發展,不斷涌入了大量的外來企業和作坊,相應的增加了住宅以及生產和倉庫的用房需求,由此導致了村民不斷擴建和違章搭建。

(3)缺乏對建筑的整體設計,整體布局凌亂。新建、擴建、改建房屋時未經過整體的規劃與設計,自行建造,導致在建筑風格上與原有住宅極不協調的局面。未經整體設計后自行建造的住宅不僅未考慮山莊的自然風貌,對土地造成了嚴重的浪費,而且與傳統的布局格格不入,顯得凌亂不堪。

2鄉村景觀規劃的原則

2.1 經濟性原則

1974年,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博爾恩在《德國鄉村景觀的發展》報告中,闡述了鄉村景觀的內涵,并根據聚落形式的不同,劃分出鄉村景觀發展的不同階段,著重研究了鄉村發展與環境、人口密度與土地利用的關系。他認為,構成鄉村景觀的主要內容是經濟結構。鄉村是重要的經濟單元,受到農業技術、自然資源、耕作方式等的影響,農業的粗放性一直是困擾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態系統,是鄉村景觀規劃的原則和出發點。

2.2 地域性原則

每個地區都有其特有的農村景觀,這些景觀反映了農村特有的地域特點。從自然景觀來講,必須保持自然景觀的完整性和多樣性,景觀規劃設計的生態原則是以創造恬靜、適宜、自然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充分尊重地域景觀特性對于展現農村風貌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從人文景觀來講,景觀規劃設計要深入農村的文化資源,如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名人典故等等,通過多種形式加以開發利用,提升農村人文品味,以實現景觀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3地域性與文化性

在進行村莊的規劃布局時要吸納當地村落布局方式,建筑的設計要體現當地的風格,同時還要尊重村莊中現有的池塘、山坡以及植被狀況,因地制宜的設計一些人工景觀,盡量保持原汁原味的鄉村景觀形態。

(1)土地利用與自然機理的協調。地域性景觀設計正確的調節土地的改造方式,以適用領土景觀的自然機理,保證土地的利用、改造與自然的演變規律平衡 發展。地域性景觀設計通過基礎條件、領土特征正確和深入的分析,把握自然機理,探尋出最適合場地、領土的景觀改造方式。

(2)以人為本,因地制宜以滿足人的需求和城市居民活動為出發點,充分尊重人的行為方式和基本要求,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使景區的空間結構與景觀小品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和行為要求。

同時,隨著農村集中建房試點的有效推進,客田新村、泉壩新村、龍堡新村、巖門新村等鄉村建設初具雛形,讓廣大干部群眾看到了成效,思想觀念得到了根本變化:從以前的要我干到我要干,從分散投入到整村推進,參與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呈現出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3鄉村景觀生態規劃新思路

生態規劃必須滿足經濟和生態兩方面的需求。此外,鄉村規劃還必須具有整體性原則、重要的生態資源首要保護原則、保護與發展協調原則以及景觀生態學原則。有人提出的自然生態優化的“反規劃”方法在現階段過于理想化,在基于現實的考慮,所以鄉村景觀生態規劃必須遵循以上原則。

以肇慶廣新農業生態園為例,引用觀光農業作為支柱產業,不僅發展農業,也發展了經濟。觀光農業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交叉型產業;也是鄉村旅游的重要形式,被認為是繼城市游樂園、主題公園之后我國旅游開發的熱點之一[12]。

建設景觀新農村不僅是在視覺和精神上改善群眾的生活,還可以適當給群眾創造經濟效益。景觀規劃中因地制宜開拓出一片“農家樂”、“鄉村果園自由行”“鄉村七日游”等支撐產業,由農民提供場所和農田,讓城市人體驗施肥澆水的田園之樂,體驗采摘瓜果蔬菜的鄉村生活,此舉不僅帶動當地經濟也將帶動當地相關聯動產業。要根據鄉村自然稟賦和區域特點,尋找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提高自身競爭力。有了產業作為支撐,鄉村景觀建設才更生動更有意義。

4 結語

受城市化的沖擊,無規劃的發展將會破壞山地鄉村千百年來保留下來的鄉土風貌和文化景觀,破壞鄉村的生態環境,最終無法滿足鄉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認清鄉村景觀的內涵,看清目前國內鄉村景觀規劃的形式,以科學的景觀規劃原則,引導農村向著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莫妮娜.從環境行為學探討新農村人居環境與鄉土景觀的協調發展[J]. 軟科學,2009,23(8):101-103.

[2] 王仰麟,陳傳康.農業景觀生態規劃原則及其應用研究[J].地理學報,1998,53(增):21—27

[3] 齊增湘,龍岳林.鄉村景觀規劃研究進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28(4):192—196

[4] 張建華,關于鄉村景觀建設的若干思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7,25(3):323—325

猜你喜歡
景觀規劃景觀原則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應用探析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景觀平面圖》
創意涂鴉
淺談小城鎮建設中的景觀規劃設計
新農村建筑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探析
中東政治景觀——阿倫德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