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鄉村”視角下農村產業現狀及發展規劃初探

2014-12-25 01:25岳文豪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美麗鄉村新農村產業結構

摘要:美麗鄉村的建設,產業發展是重中之重。優化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強政府的規劃引領,加強產業的協同并進,加大農業科技的投入是實現農村產業轉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新農村、產業結構、農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文獻標識碼: A

第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的歷史時期的重大任務。而“美麗鄉村”是當前社會環境下對農村建設的更高層次的建設要求。要達到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要達到“持續生長的鄉村活力、根植地域的鄉村文化、文明民主的鄉村治理、便捷完善的鄉村服務、優美自然的鄉村環境”這樣一個“美麗鄉村”的要求,規劃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是實現這一要求的關鍵。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現階段新型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

“美麗鄉村”視角下農村產業的主要現狀及其問題

一、缺乏政府引領與統一規劃

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和環境來看,整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情況、政府的宏觀政策、城鄉居民的消費行為變化,以及國內市場變動、國際經濟局勢都會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如自然災害、農業科學技術突破性的發展也會對農村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內部現狀來看,產業發展結構同質化嚴重、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產品加工儲藏技術滯后、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是一直困擾農村經濟緩慢發展甚至停止不前的主要影響因素。這需要改善政府對農村經濟的宏觀引領與管理模式。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各種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農村產業結構仍然以種植業為主,農產品投入的勞動力較多,但產能較??;同時,對農產品的加工技術與加工質量不高。一方面表現為種植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差;另一方面又表現為產業發展嚴重滯后,農業科技投入跟不上農產品更新。同時,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交通運輸、網絡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差,文化、教育、衛生事業水平低,信息業、金融保險等新興產業遠不能適應農村第一、二產業發展的要求。勞動力資源分布上也存在著分布不均或流失的現象,隨著近年來農業勞動力從第一產業釋放出來,第三產業需要容納大量的勞動力,但農村勞動力當前更多的分布在城市的務工隊伍中。另外一方面,我國農業經營中明顯存在農戶小規模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小規模經營很容易被大市場動向所吞并或左右,缺乏自主掌控的能力。農業產業化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一環。然而,由于制度創新緩慢,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健全,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三、產業重復性嚴重,市場抗爭性弱

國家“十一五”規劃要求將“旅游產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目前我國農村鋪天蓋地掀起了一股“鄉村旅游潮”,“農家樂”、“采摘莊園”、“垂釣莊園”、“開心農場”等一大批體驗式農家旅游點和大批“葡萄種植基地”、“獼猴桃種植基地”、“薰衣草種植基地”等大規模的帶有農業觀光性質的項目都上馬了。但正是這缺乏市場調研,不顧客觀實際的盲目跟隨,造成了大片農村地區各自為陣,重復建設。直接導致了地域文化缺失,特色不夠鮮明、自然環境破壞嚴重,服務設施跟不上,粗制濫造景點層出不窮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受大市場風向的影響,往往暫時銷路好的農產品會在短期內盲目跟進,但在缺乏銷售渠道和銷售市場的情況下造成產品過剩,最終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建設“美麗鄉村”視角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規劃建議

一、加強政府調控職能、政策引領與協調

做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雖然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和創業精神,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中國農業面對市場的脆弱性和農民有限的經營能力,決定政府部門尤其是接近農村了解農村情況的政府部門必須要做出宏觀的協調能力,把握政策風向和市場的導向,在科技投入、資金扶持、招商投資、稅收減免、獎勵政策、人才培養上正確的引導和扶持農村產業的發展。制定符合本地產業的相關政策與產業規劃,協助暢通農村融資渠道,構建農產品信息服務網絡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政府還要改善行政管理模式,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找到合適的發展本地產業的途徑后切實做到持之以恒,把產業做大做強。

二、加強一、二、三產業的協同并進

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首先要做到在第一產業上保證糧食產業的穩產,同時在規?;?、機械化種植和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上做到“穩中有增”。二是經濟作物生產要貫徹調優、創新和提高的方針。經濟作物是目前農業發展的一個方面,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是促進糧食轉化增值,推動種植業和加工業的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我國人多地少,農業目前機械化程度不高,這是造成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也是農民收入水平低于其他產業的根本原因,因此,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要以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特別是食品加工業和以農產品儲藏、運輸、銷售為主的服務業。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包括旅游業、商業、運輸業、飲食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開拓農村非農產業的就業空間。只有大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大批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才能真正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

三、加大科技投入,轉變增長方式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但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在農產品的研發上堅持科教興農戰略,也要在教育與推廣體制進行改革,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切實的科技保障農產品市場的質量和價格競爭。我國目前農業科技進步在農業發展中的貢獻率不及40%。為此,必須堅持以科技為先導,深化農業科研、教育與推廣體制改革,為新形勢下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切實的科技保障。首先,要抓好農業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以科研單位、農業院校和農業骨干企業為依托,將科研、開發和推廣、利用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其次,要改革和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通過完善機構、培養農村基層干部和技術人才以及開展系列科教興農活動等辦法,大力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再次,要加強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合作與聯合促銷網絡推廣體系,重視農村的網絡銷售建設,實現信息的及時溝通與共享,擴大農產品與農村旅游的推廣途徑。

結語

“美麗鄉村”的建設重點是加強新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僅是實現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我國農業、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有效途徑,更是有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宋勇. 新階段農業結構調整的核心是提高質量和效益 [J].農業經濟,2000 (8): 1- 4.

[2] 龍方. 論政府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的責任 [J].農業經濟問題 , 2000(9):45- 48.

[3] 陳柳欽. 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則與戰略措施 [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4)

[4] 劉小龍. 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天地—生態旅游 [J].農業生態經濟,2001(8)

[5] 潘國才,王殿安. 對農村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幾點思考 [J]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2)

[6] 李樹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我之見 [J] .理論探索,2005(3)

作者簡介

岳文豪,男,1985年1月出生,碩士,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城市規劃師。

猜你喜歡
美麗鄉村新農村產業結構
私募股權投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西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
城鎮化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