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中國民間的土地神信仰

2014-12-25 01:25葉文學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道教信仰民間

葉文學

摘 要: 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間信仰則是民俗文化的載體。眾多民間信仰中,土地神信仰一度成為中國最廣泛、根深蒂固的信仰形式,對中國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具有重大意義。從土地神信仰的根源及形成過程,論述了土地神信仰在民俗文化中的意義及民眾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字:民俗文化,民間信仰,土地神,社神,土地神信仰

中圖分類號: G353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Folk culture, which appears to be an imparti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flourishes with folk beliefs widely spreading in China. Among various gods or immortals, the God of Land is most widely believed and has impose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lineage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This article, therefore,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beliefs on the God of Land among the folks and suggests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role it plays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rassroots.

Keywords: Folk culture, folk belief, God of Land, God of Land beliefs

土地神信仰,與中國民間其他神靈信仰一樣,是中國民間最廣泛的信仰之一,其影響深遠,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之中,是中國民間信仰及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眾多天神地祇中,土地公是最為民眾所熟知的神靈形象,從坐落在全國各地幾乎每一個村落的土地廟便可見一斑。

《太平廣記》卷三○八引唐·李復言《續幽怪錄·蔡榮》:“中牟縣三異鄉木工蔡榮者,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于地,潛祝土地,至長未常暫忘也?!彼巍っ显稀稏|京夢華錄·除夕》:“又裝鐘馗小妹、土地、灶神之類,共千余人?!鼻濉て阉升g《聊齋志異》中有《土地夫人》篇,并在其多篇故事中提到土地神。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中,每每唐僧為妖怪所捉,孫悟空便請來土地幫忙查問妖怪出身,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情節。由此可見,土地神的信仰由來已久,且深深地根植于我國民間文化之中。

一.土地神信仰的起源

中國自古以來以農業立國,以農桑為根本,在幾千年的文明進程中,農業一直是國家的支柱和生存發展的基礎。

古代農業社會中,人們發現,其生產生活無不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認為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是一種難以戰勝的神秘力量,人的吉兇禍福均受這些力量的影響。在與惡劣的自然條件斗爭中,人們開始向自然妥協,且對自然界產生敬畏之心,稱其為天,以天為至尊,并將生存的希望寄托于天,認為刮風下雨均為對人們的告誡,使其不敢違抗天命,一切言行、思想須順從于天。這種對天及自然界的敬畏也促成了“神”的產生,從而“神”在古代農業社會中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無論是富有四海的皇族亦或普通平民均須臣服于祂。這種自然崇拜的形成雖然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對中國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然崇拜與根植于人民群眾中的“神”的觀念為土地神信仰的形成作了必要的鋪墊。民以食為天,因此,先民們將其農桑勞務與“神”聯系到一起,從而將主管其農業生產的神靈稱為“社”,掌握其賴以生存的土地,稱之為“社神”,后稱“土地神”。

二、土地神信仰的形成

土地,是萬物滋生的本源,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土地賦予人所需要的東西,給予人無窮無盡的財富。由于土地在人們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自然而然地引起古人對土地極大的關注。人們不理解土地的奧秘,于是賦予豐富的想象。物質的土地上升為精神的土地,逐步創造了各種土地神。土地神觀念產生之后,土地神名稱、形象、祭所、神話等文化元素相繼產生。各種文化元素產生之后,又不斷地發展、變化,形成了內涵豐富的土地祟拜文化。

土地神觀念是土地崇拜文化的核心。其他文化元素都是在土地神觀念基礎上產生的。然而,土地神觀念的形成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它形成之后又經歷了不斷的發展、變遷,因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土地神。土地神后來成為人民心目中最重要的保護神,保佑其全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而土地神信仰不僅盛行于漢族聚居地區,而且在很多少數民族之中,也是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信仰之一。

在民間土地神或社神信仰中,根據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土地神也被賦予不同的職能。春耕播種時祭于社,謂之春祈。秋天收獲后祭于社,謂之秋報。冬天殺牲祭于社,謂之“蠟祭”或“大割”。國家有征伐之事,必先祭于社,天子田獵,亦必先祭于社,日食之時祀于社,天旱求雨,祈禱于社,發生火災之時,亦祭告于社,以消除火災??傊?,土地神無所不能,具有保護神的性質。如湘鄂川黔接壤的土家族有三種土地神,各司其職:“山神土地”管坡上五谷,“家先土地”管家禽、家畜飼養等家庭副業;“梅山土地”管打獵和不讓野獸進屋危害等。[ 《中國自然神及自然崇拜》,何星亮著,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5月第一版。]人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土地神的保護,則“家丁不興、禽畜不旺,諸事難得順利?!保 《馬可波羅行記》中冊,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416頁。]

三、土地神與土地神祭祀活動

祭祀儀式是土地神崇拜的重要內容。它是以行為活動方式表現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在古人看來,人和神之間的職責和義務是相互的,祈求土地神的恩踢和保護,就必須有所表示,祭獻神所最喜愛吃的東西?!胺矔r和年豐,家人繁庶等事,皆向此神求之?!盵 清波:《哈尼族民間諸神淺析》,裁《長紅河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對土地神的祭祀是民間最常見的活動。如遼寧《義縣志》:“土地,俗稱‘土地老或‘土地爺,謂乃為冥河之地保,實即社神,街頭村尾多立廟祀之。其廟殊小而簡陋,朔望、年節,附近居民多焚香往祀?!盵 1913年鉛印本。]

在云南農村,起房蓋屋時,建地基前須行“祭土”儀式,即履行一系列儀式,祈求土地公將地“賣”或“轉讓”出來作為建宅之用;房屋建設完畢,須行“謝土”之禮,以表達對土地公“舍”地的謝意,并請其保佑家人平安、六畜興旺。農歷新年除夕,每戶須將三牲祭品端至土地廟供奉,表達對土地公一年來的護佑;每逢嫁娶,均須以三牲祭品對土地公進行祭祀。白族勒祭祀土地神,每年二月逢亥日,每家必祭土地于門前坡頭。富裕人家用豬羊祭祀。九月收割后,為報神恩,又宰雞殺豬祭祀。

在中國民間,土地神為福德正神。據記載,福德正神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至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多善事。一百零二歲時辭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祭祀儀式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反映了土地神信仰在民間信仰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一種淳樸憨厚的民族特征。

四、土地神在道教神靈系統中的地位

土地神既為神祇,早已被道教收錄于其龐大的神靈系統之中。在道教神系中,土地神是職位較低的小神?!缎⒔浘暋吩疲骸吧缯?,土地之神。土地廣博不可遍祭,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盵 《道教小詞典》,鐘肇鵬編,2001年12月版。]秦漢以后,總司天下土地之社神逐漸演變為與天帝相對應之“后土皇帝祇”。由國家專祀,而各地方、鄉村之社神則逐漸演變成土地神。據記載,最早成為土地爺的是漢代秣陵尉蔣子文,死后成為鐘山之守護神。明清之時,流傳有《土地寶卷》之書。

道教宮觀中舉行各種科儀時,均誦持《土地神咒》,曰“經壇土地,神之最靈,升天達地,出幽入冥… … 向來誦經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賜福消災,… …”可見土地神在道教神系中充當了向上界呈遞奏表疏文、向人間傳達神旨的“信使”,一切災祥禍福均與土地神息息相關。在道教經典中,更有《土地真經》有如下記述:

“而是世尊,同大眾游;華蓋山中,見一老人,身長五尺,頭戴三山之冒,須鬢蒼蒼,身著白欄之衣,腰系皂縱,腳踏雙履,手執曲木之杖,大眾喊驚,爾是時世尊問老人曰:何方圣者,居此山中土地修何道德?老人答曰:吾是華蓋山中土地,上通天機,下察地理,吾管豺狼虎豹百禽獸蟲,亦管帝王與國家及分野之處,又為五方龍神土地,土府土公,土子土孫,十二神位,二十四向,三十八神,土府土禁之神,此是吾家之所管,吾在山者,為山林土地;在人家者,為住宅土地;在廟宇者,為鎮壇土地;在府縣者,為城隍土地;在寺觀者,為伽藍土地;管人間壽命長短,富貴貧窮,察人間善惡,有持齋布施,燒香念佛,孝順父母,敬重三寶,種種功德,每月初三、十三、念三六日,吾下降人間,受人供養,若有人誦經念佛者,獲福無量。凡遇庚申甲子日,吾同五瘟使者巡游,操察人間善惡輕重,同五帝灶君,門神戶尉奉上天曹定其善惡?!盵 古本《安龍撥陽經》卷一。]

可見,道教經典中不僅詳盡地描述了土地神的長相、職位、職能等,并對其在道教神靈系統中的地位進行了充分肯定。其可“管人間壽命長短,富貴貧窮,察人間善惡”等。道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入人民生活。其神靈數量眾多,有名有姓,百姓“日用而不知”,但道教神系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神靈為民眾所熟知,如土地、山神、門神、灶君、龍王爺以及廣泛流傳于較大城鎮的關圣帝君(或民間俗稱關帝爺)等,若以廟祠的數目論,土地廟幾乎村村必備,應當屬于全國為數最多的廟宇了。

五、結論

古往今來,我們以農業作為民族振興的根本,以地為母,因而對土地神的崇拜和信仰成為我國民間最大的信仰。中國民間的土地神信仰,僅僅是先民們對大地的感恩和對大自然的情感寄托方式,卻體現了我國人民勤勞、質樸的民族特征。

信仰是一種靈魂式的愛、關愛,是人類最基本精神活動之一。神靈崇拜信仰,有利于調和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對那些對自然認識有限的先民來說,具有積極的意義,是一種內心平衡的手段。隨著科學的進步與發展,這種信仰在某些方面就具有盲目與迷信的性質。然而,由其所延展出來的民俗文化,卻不失為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值得關注與發展。

參考書目:

[1] C.A.托卡列夫《宗教的早期形式及其發展》,莫斯科,1964年。

[2]《布胡族社會歷史調查》(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 何耀華著 《川西南納木依人和拍木依人的宗教信仰述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 何星亮著 《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5月第一版;

[5] 傅亞庶著 《中國上古祭祀文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6] 馬書田著 《中國神祇文化叢書·中國道教諸神》,團結出版社,1996年1月;

[7] 卿希泰主編 《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8] 鐘肇鵬主編 《道教小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12月。

猜你喜歡
道教信仰民間
信仰
漫畫
道家道教研究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全國首次道教刊物座談會在延安召開
中國道教學院將于2001年改建教學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