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堿地改良及園林綠化施工技術

2014-12-25 01:25陳秀梅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鹽堿地園林綠化土壤

陳秀梅

摘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用地面積越來越少,而鹽堿地在我國土地面積中占據很大的比重,故對鹽堿地的改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地的使用面積,改善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關鍵字:鹽堿地改良;園林綠化;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一、鹽堿地的概念

鹽堿地,又名鹽澤土,是一種包含了鹽土和堿土兩種不同性質的土壤。所謂鹽土,在少雨季節,尤其是在沒有植物生長的地方,往往會形成鹽結皮。鹽土一般分為濱海鹽土(海水影響)、洪積鹽土(山前洪積扇和階地上)、沼澤鹽土(水位下降蒸騰作用下導致鹽分向地表聚積)、草甸鹽土(季節性變化大,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等。

二、鹽堿地對植物的危害

(一)鹽堿地能夠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土壤中的可溶性鹽可以使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升高,植物無法獲取生長所需的充足的水分,甚至植物自身水分還會從根部細胞向外滲出,導致細胞無法關閉,這種情況下,植物極易干旱枯萎。

(二)鹽堿地容易對植物組織造成傷害。在炎熱干旱的時節,鹽類聚焦表土中的碳酸鈉以及碳酸鉀會對植物胚軸造成極大傷害,若土壤pH值較高,氫氧根離子會直接傷害植物,植物體內鹽量過高會阻礙蛋白質合成,聚集大量中間代謝物,傷害植物細胞。

(三)不利于營養的吸收。在鈉離子的作用下,阻礙了植物對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進而抑制了磷的轉移,植物因缺少營養元素而導致枯萎現象。

(四)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若植物生長的外界環境的鹽度超出了植物的承受范圍時,植物的各種生理生化過程、營養狀況以及膜透性都會遭到破壞,從而抑制植物的生長和發育。

三、鹽堿地園林施工管理方面新技術措施

傳統的鹽堿地園林施工方法有物理法(包括平整地面、深耕曬垡、松土、大穴整地、灌溉與排水相結合等方法)、化學法(增施化學肥料、施用大量有機質等)以及生物法(種植耐鹽的綠肥和牧草)。這些方法對土壤的改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不能滿足鹽堿地園林建設發展的需要,所以,在傳統施工方法的基礎上,許多新的的施工管理技術應運而生,以下分別從土壤改良、植物種類選擇以及養護管理方面做進一步的探討。

(一)土壤改良方面

1、隔水層法

鹽堿地的土壤中和地下水中的鹽分較大,作為改良鹽堿土的一項重要措施,隔水層法得到了普遍的應用。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建立排灌系統,進行水位控制,使水位保持在不積鹽的深度,再進行灌溉淋洗、蓄淡壓堿,水會帶走土壤中的一部分鹽量。此外,還要及時排除澇水,調節土壤結構,改良土壤的同時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從而達到土壤脫鹽和改良利用的目的。

2、滲管排鹽法

顧名思義,滲管排鹽法就是通過鋪設暗管讓土壤中的鹽分隨水排走,它是大型鹽堿園林改土的常用方法。鋪設滲管時采取一級管和二極管結合的方式,采用封閉滲管,并保持滲管水平,水從一級管流入二極管中,最后從污水管排出。在滲管排鹽時,將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既能夠改良土壤又能防止生鹽漬化。為防止水流倒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滲管的埋設深度、間距、縱坡等。

3、大穴換土法

大穴換土法能夠較好、較快地改變土壤鹽堿狀況,給植物的成活和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地條件。在進行大穴換土時,在穴底要鋪設一定厚度的鵝卵石,阻止下層高鹽水分的上升,在穴面覆蓋5至10厘米的中砂,這樣隨著降雨或灌溉的作用,穴周圍的鹽分不斷得到淡化,而且植物的抗鹽能力也隨著自身的生長在不斷增強,保證植物穩定地生長。

4、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

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適用于土壤含鹽量加高且排水不暢的區域,這種方法綠化效果好,但是成本較高。首先,挖掘一定大小的坑穴,將穴的底部夯實,為了防止下層高鹽水分的上升,用水泥砂漿做出一個帶有排水孔的防水層。再將周圍用30厘米高的圍墻包圍,隔絕周圍鹽堿土壤;坑的底部填入20厘米厚度的碎石或煤渣,最后將優質的土壤填入到坑穴內,進行植物種植。

5、大水澆灌壓鹽法

大水澆灌壓鹽法是改良鹽堿地重要的手段之一,通過澆灌可以沖洗掉土壤中的易溶性有害鹽類,灌溉量越大,排鹽效果越好。大水澆灌的目的是灌溉壓鹽,第一步是溶解鹽,第二步是以水排鹽,第三步是減小土壤含鹽量和淡化地下水。通過大水澆灌壓鹽能夠為植物的培育和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植物種類選擇方面

鹽堿土壤的類型有多種,各類土壤適宜生長的植物也有所不同,在鹽堿地園林綠化之前,要做好調研工作,了解該地區鹽堿化程度,進行詳細分類,選擇適合的植物種類。

(一)鄉土樹種

由于鄉土樹種在當地環境下生存多年,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因素、土壤條件和氣候因子,生命力比較頑強,所以鄉土樹種是鹽堿地園林綠化的首選。鄉土樹種不僅能夠改善土壤的鹽堿度,還能夠呈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綠化景觀。

(二)特色樹種

根據地區鹽堿化程度和植物對過量鹽分的適應特點,選擇適宜的抗鹽堿植物。耐鹽堿植物分為聚鹽植物(通過吸鹽來改善土壤)、泌鹽植物(能夠從鹽水里吸收水分而將鹽排出體外)和不透鹽性植物(適合鹽漬深度較強的土壤)。

五 、養護管理方面

(一)科學合理的澆灌

合理的澆灌既能保持植物水分充足又能避免返鹽返堿,在高溫季節,要保持植物根部和葉面的濕度,降低土壤溫度,促進植物的正常生長。根據天氣和植物生長狀況科學澆灌,澆水后要及時松土,每次澆水必須澆透。植物第一次種植后灌溉一次,之后澆灌周期為七至十天澆兩次。

(二)使用鹽堿地改良劑,降低其pH

值常用的土壤改良劑有酸性物質和含鈣物質,酸性物質通常為硫酸亞鐵,中和土壤中的堿,有效降低土壤pH值,但是長期使用會導致土壤的板結。在進行小面積的改土時,可以用食醋等有機酸,既能中和土壤中的堿,又能避免土壤板結現象的產生,并且提高植物抗病害能力,刺激植物生長。含鈣物質有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由于鈣離子能夠替換土壤中的鈉離子,進而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

(三)增施有機肥

鹽堿地土壤板結、貧瘠、性冷,難以滿足作物對水肥氣熱的要求,施加有機肥料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植物生長所需養分,還能夠產生酸性物質,降低土壤堿度,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長,提高植物成活率。對于保肥能力差的地區,要進行多次施肥,并混合一定量的麥糖,調節土壤微生態環境,改善土壤品質,提高園林建設水平。

六、松土、除草、病蟲害防治

園林植物生長過程的松土、除草、除蟲工作必不可少。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效避免鹽分上移和返堿。除草可以防止雜草與植物爭奪陽光、養分等,提高有機質分解速度,減少養分的損失。病蟲害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把握病蟲害出現的規律。在發生危害前,將病害蟲控制住,以免蔓延。此外,還要對植物進行定期的修剪和防風防寒工作。定期的修剪不僅能減少水分的流失,還能達到美化效果;在寒冷的冬季,要做好防風防寒工作,如喬木搭設風障,樹干纏繞塑料等,并且對設施進行加固,以免設施破壞后失去防風寒作用。

六、結束語

結合鹽堿地植物栽培的技術考慮,在鹽堿地綠化中施行較好的可以以花壇、水池、

盆栽這樣的模塊組合花箱方案,這樣的方案可以達到種類繁多、效果持續時間長、工程量小、便于管理的效果,可任意拼接組合成大面積的綠化地。土壤鹽漬化問題引人深思,鹽堿地綠化的研究尚有巨大空間。

參考文獻:

[1]唐旭日,張法琴. 鹽堿地改良及園林綠化施工技術[J]. 安徽農業科學,2007,(1).

[2]馬學勉. 鹽堿地改良及園林綠化技術[J]. 現代園藝,2012,(6).

[3]周建林,周良娟. 鹽堿地改良及園林綠化施工技術[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5).

[4]李光軍. 鹽堿地改良及園林綠化施工技術[J]. 中國園藝文摘,2011,(4).

猜你喜歡
鹽堿地園林綠化土壤
“希望這‘光板’的鹽堿地都變綠”
流蘇樹與美國流蘇樹園林綠化前景探討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奇葩植物使鹽堿地變景觀
園林綠化的施工與養護管理措施
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豐富?
淺談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
土壤的平行宇宙
鹽堿地變良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