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住小區靜態交通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4-12-25 01:25劉田石吳俊函田寶紅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居住小區對策研究

劉田石 吳俊函 田寶紅

摘要:隨著小汽車數量的日益暴增,居住區的停車設施和靜態交通空間的規劃己經不能滿足停車需求,停車需求矛盾不斷升級,汽車的潛在發展趨勢不容忽視,以至于影響居住環境質量及內部交通流通效率,這都將給居住區未來的和諧穩定帶來隱患,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根據城市居住區的實際情況,探討相應的停車設施規劃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居住小區 靜態交通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城市在規模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機動車保有量也在迅速增長,據宜昌市交警支隊統計,截至2013年10月31日,宜昌市汽車保有量為875,519輛,同比增長4.39%。機動車保有量的激增導致停車需求激增,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嚴重影響交通秩序。研究城市靜態交通已成為現代城市交通中迫切需要展開的工作。居住區作為人口聚集區,其面對的靜態交通問題更為突出。論文以宜昌市的居住區為調查研究對象,在居住區靜態交通規劃設計、管理規范等方面對新、舊居住區的靜態交通問題進行分析,希望為待見居住區的停車模式的選擇和既有居住區停車情況的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2國內外停車現狀

國外的汽車業發展比較早,對于居住區停車問題的認識和研究較為成熟,得到的理論和經驗對我國對居住區的研究問題上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國外的停車認識或停車管理經驗可以總結為三種模式:[1]

(1)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美國是小汽車“自由型”發展的國家,機動化水平較高,針對道路擁擠堵塞及停車難問題,政府選擇科學的收費標準和嚴格的違章處罰措施;

(2)新加坡的全面控制模式:新加坡在建對立停車設施的同時對私家車數量的增長進行了限制,綜合考慮了車輛與停車設施的關系;

(3)日本的停車泊位嚴格控制模式:日本人多地少,針對靜態交通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及法規,并提出了“購車自備車位[2]”的新概念。

中國土地總面積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積僅0.777公頃,相當于世界人均土地的1/3,因此我國靜態交通問題相較國外情況更為嚴峻。但較于國外對居住區靜態交通較為成熟的認識研究,國外的研究己經開始從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以及管理體制創新與技術創新來解決城區停車的問題;而目前我國的許多解決方案是在停車問題產生后才展開研究的,多側重于應用性,旨在急于解決目前的無處停車與交通擁堵問題,缺乏系統性與前瞻性[3]。國內大多數城市居住區在靜態交通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靜態交通問題主要表現在規劃設計缺乏前瞻性、停車設施發展滯后、缺乏合理統一的停車管理系統等方面。

2問題分析

2.1居住區規劃設計問題

規劃,意即進行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是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測量和設計未來的整套行動方案。人多地少是中國基本國情,如何設計使用寸土寸金的土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老城區的城市規劃年代較為久遠,受當時經濟狀況所限,對城市總體空間設計、城市居住區空間設計、城市地下空間設計等的遠景規劃無法適應飛速發展的經濟,更無法合理滿足成倍增長的私家車數量。

通過對宜昌市主城區范圍內104個居住區進行實地及問卷調查,超過半數的居民對于居住區的靜態交通現狀不滿意,39%的居民認為居住區規劃的停車面積稀少,22%的居民認為停車設施設計不合理。居住區的規劃問題及停車設施的設置問題是導致居住區靜態交通問題的重要因素。

《宜昌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1)》中明確規定:“一類居住用地商品住宅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不小于8個車位要求配件,其地下停車位和室內停車位之和應達到總停車位的90%;二類居住用地商品住宅按照每千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不小于6個車位要求配建,其地下停車位和室內停車位之和應達到總停車位的90%”,然而近八成的小區無法達到規定的要求。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居住區規劃缺乏前瞻性,其配建停車場無法滿足停車需求,大量私家車無位可停,進而導致“亂停車”,直接影響居住環境質量及內部交通流通效率。停車設施的設計包括停車設施的選擇及施工同樣影響著居住區靜態交通狀況。

宜昌市老舊居住區多為地上停車,停車設施遠不滿足停車需求,土地利用率低。宜昌市新建居住區多選用地下停車,輔以地上停車,大大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但由于停車設施設計缺乏人性化,造成了一定的空位率,車位利用率低。新舊居住區各自存在嚴重問題,其都將導致剩余車輛的占道停車,從而增加居住區的安全隱患。

2.2管理規范問題

調查數據顯示,影響車主停車難的因素中停車管理不規范占42.69%。因此在當下車輛保有量日益瘋漲的大前提下必須完善交通管理體系。具體的管理措施概括為:法規政策、管理機制、收費調節、技術設施。管理是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停車管理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管理的規范性對靜態交通產生重要影響。通過專項調研,發現小區在管理規范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車輛占道停放

據調查, 82%的小區存在占道停車現象,車位缺乏是一大誘因,而管理不規范為另一大誘因。由于監管不到位加劇了占道停車情況。

(2)缺乏完備的管理體系

地下停車場較為完備的監控管理體系更能獲得居民的青睞,但由于管理體系的缺失,超過半數的小區存在地下車位空缺、地上車滿為患的現象。

據宜昌市交警大隊秩序科科長了解,宜昌市目前缺少明確的部門或機構集中管理靜態交通,完善立法及管理體系確有必要。

(3)對靜態交通缺乏重視

社會整體對靜態交通缺乏重視,居民對靜態交通知之甚少,缺乏對相關法規的了解,而相關部門監管執法力度不足。

3宜昌市主城區小區靜態交通問題對宜昌發展的影響

3.1現階段宜昌市主城區靜態交通狀況

(1)宜昌市主城區靜態交通問題在居住小區范圍內集中體現在規劃設計和管理兩方面。據統計,在調查的104個居住小區內有52.05%的居住小區存在規劃設計問題,有42.69%的居住小區缺乏規范的管理。

(2)宜昌市發展迅速,主城區的建設和城中村的改造和新的城市規劃問題帶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在調查的104個居住小區內,有近六成小區建設年代久遠,缺少現代化的配建設施;社區范圍內停車位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現實所需;離商業區較近的居住小區與現代化的商業區形成鮮明對比,問題繁多;居住小區人口問題和現實住房問題使得靜態交通的問題的緩解和改善難上加難。

(3)宜昌正在向大中型城市的建設闊步前進,交通線的改造必不可少,以東山大道在建的BRT干線,未來的作用不可限量,但目前對交通則是一個很大的阻礙,許多公共路線被迫改道;宜昌是一個文明城市同時也是一個旅游城市,私家車保有量日益增加,靜態交通問題隨之而來:居住小區的停車位緊缺,管理問題接踵而至。據了解宜昌市主城區在未來的規劃中,現有的交通干線需要進一步得到改進以滿足未來的發展。靜態交通問題關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影響到宜昌的經濟發展。

3.2宜昌市主城區居住小區靜態交通對策可行性分析

(1)宜昌的高速發展突顯了了宜昌靜態交通存在較多問題?!兑瞬谐鞘锌傮w規劃(2005-2020)》將宜昌定位為世界著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和旅游名城,這就要求宜昌按國際旅游城市的標準建立自己的城市形象,也要有相應完備的交通體系支持和服務城市的旅游職能[4]。而目前宜昌市靜態交通較為混亂,小區靜態交通更是需求完善。

猜你喜歡
居住小區對策研究
居住小區更新改造規劃設計
大同市居住小區植物配植問題與對策研究
寒冷地區居住小區規劃與建筑設計淺析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居住小區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內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