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吳杖子金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2014-12-25 01:25孫仲坤楊雙江徐宏娥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黃鐵礦巖性石英

孫仲坤 楊雙江 徐宏娥

摘要:上吳杖子金礦屬中低溫熱液石英脈型金礦床,本文對礦區地質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包括礦體的分布、形態、規模、產狀,礦石質量,礦石類型,礦體的圍巖蝕變,礦床成因等進行了分析總結。

關鍵詞:上吳杖子金礦礦體特征找礦遠景

中圖分類號:P2文獻標識碼: A

1、礦區地質

本區地處中朝準地臺(Ⅰ2)、燕山臺褶帶(Ⅱ),馬蘭峪復式背斜(Ⅲ)與山海關臺拱(Ⅲ)結合部。

1.1地層

工作區地層出露主要為太古界遷西巖群三屯營組地層,巖性為角閃斜長片麻巖,由于承受較深的混合巖化作用,改造成均質混合巖,該組地層覆蓋全區4/5的面積。其次為第四系殘坡堆積物、沖洪積物,巖性主要為粘土、砂、礫石、卵石等,沿溝谷及山坡分布。

角閃均質混合巖:淺灰~灰黑色,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斜長石、石英、角閃石及少量黑云母,中細~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片麻狀構造,原巖為太古界遷西巖群三屯營組角閃斜長片麻巖,由于承受了較深的混合巖化作用,主要為鉀質和石英交代,使之SiO2、K2O明顯增多,而CaO、Al2O3、FeO、MgO均有所降低,表現在礦物成分上是鉀長石、斜長石、石英增加,暗色礦物減少。巖性改造成為角閃均質混合巖,局部為均質混合巖,混合花崗巖。其局部亦有殘留面,注入物較少,似為混合巖化角閃斜長片麻巖,局部偶夾斜長角閃巖及磁鐵石英巖透鏡體。地層產狀傾向220°~280°,傾角40°~70°。

1.2構造

區內以斷裂構造為主,礦區內斷裂方向有NNW向,NNE向兩組,其中以NNW向最為發育。含金石英脈主要受NNW向斷裂控制。如Ⅰ號含礦脈帶為代表的NNW向控礦斷裂帶分布在礦區中部、北部。呈帶狀分布,地表呈舒緩波狀。地表出露長1500余米,走向300°~350°,傾向SW,傾角 40°~85°。帶內巖性為碎裂蝕變巖,巖石因受擠壓強烈破碎,局部為石英充填,破碎帶寬0.05~10m。

1.3巖漿巖

區內巖漿巖主要以脈巖形式產出,有花崗巖、輝綠巖等,零散分布于礦區中西部、中南部。

2、礦床地質

2.1礦化帶特征

全區分布規模大小不一的蝕變破碎帶11條,主要以Ⅰ、Ⅱ、Ⅴ號礦脈為主,現將其地質特征敘述如下:

Ⅰ號礦脈:巖性為碎裂蝕變巖,分布在該區中北部,為本區主要礦脈,自北向南由42至29勘查線地表以40m槽探控制,5線處為老硐,深部有6個鉆孔控制。礦脈地表出露長度1580m,呈脈帶分布,產狀:總體走向335°,傾向SW,傾角40°~80°不等,礦脈出露寬度0.05~10.0m,該礦脈圈定6個小礦體。Au品位最高58.50×10-6,一般厚0.40~1.25m,礦脈蝕變比較明顯均見硅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褐鐵礦化、絹云母化等。

Ⅱ號礦脈:位于Ⅰ號礦脈西30m處,巖性為碎裂蝕變巖,地表有TC25、TC29控制,礦脈長100m,呈脈狀,脈帶一般寬2.5m,產狀:走向335°,傾向SW,傾角50°~60°,含礦脈帶與Ⅰ號含礦脈帶平行,該含礦脈帶具明顯的硅化,黃鐵礦化、絹云母化等,該含礦帶圈定兩個小礦體。礦體厚1.25m。Au品位最高3.68×10-6。

Ⅴ號礦脈:巖性為碎裂蝕變巖,該脈帶南端出露于工作區5線515m處,出露長240m,最厚0.30m,最薄僅有0.08m,脈帶總體走向為10°,傾角46°-60°,該脈帶有LD1民采老硐控制。礦體厚0.20m,Au品位11.73×10-6,該老硐為民采老硐,含金品位較好地段已基本采空,含金品位較好的均為石英脈,礦化明顯,黃鐵礦為密集團塊狀和稠密浸染狀。含金品位不好的或者無礦地段大多為破碎蝕變巖。

2.2礦體特征

該區在Ⅰ、Ⅱ、Ⅴ號礦脈中共圈定了9個規模大小不等的礦體,Ⅰ號礦脈圈定6個礦體,分別為I-1、I-2、I-3、I-4、I-5、I-6。Ⅱ號礦脈圈定2個礦體,分別是Ⅱ-1、Ⅱ-2,Ⅴ號礦脈圈定一個礦體。Ⅰ號礦脈由北向南6個礦體呈透鏡狀,最長的礦體位于TC12-TC40探槽之間,礦體一般長40~92m,一般厚度0.40~0.90m,品位多在1.62~2.38×10-6之間。深部Ⅰ號礦脈施工6個鉆孔控制 由北向南6個鉆孔分別見Au礦化,品位分別為0.03g×10-6、0.30×10-6、0.54×10-6、0.26 ×10-6、0.23 ×10-6、0.18 ×10-6,從以上各鉆孔見礦情況說明礦體均在地表漂浮,深部沒有延深。各礦體特征情況詳見下表:

礦體特征一覽表 表1

2.3礦石質量

礦石的結構主要為粒狀結構,結晶程度不一,呈它形-半自形-自形晶粒狀均可見,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及少量褐鐵礦。

礦石構造主要為星散狀、星點狀構造,局部見稀疏浸染狀構造。

2.4礦石類型

礦石自然類型為碎裂蝕變型含金石英脈型,星散狀、星點狀及少量浸染狀礦石。

礦石工業類型:為低硫金礦石。

2.5礦體圍巖情況

該區礦脈的圍巖均為角閃均質混合巖。界限清楚,少有蝕變,蝕變破碎帶即含金石英脈,蝕變依次是硅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絹云母化。

蝕變破碎帶含金石英脈與硅化、黃鐵礦化關系密切。

3找礦方向

根據成礦地質條件,礦體賦存形態,礦石礦物結構構造及金礦物特征,礦床成因應屬中低溫熱液石英脈型金礦床。

區內蝕變破碎帶含有石英脈及采礦遺跡為良好的找礦標志。

參考文獻

[1]河北省地礦局第五地質大隊.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安子嶺鄉上吳杖子金礦普查地質報告.2008

猜你喜歡
黃鐵礦巖性石英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隕石中發現柯石英
新型耗散型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天平的研制
漫談“愚人金”
黔中地區土壤酶活性對巖性的響應
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實現黃鐵礦中多元素原位成像
測斜儀在鉆孔施工中的應用技術
渠道運行多年后渠體中各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對比情況分析
渠道運行多年后渠體中各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對比情況分析
河套平原三湖河凹陷光釋光測年研究
黃鐵礦型FeS2的應用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