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完善監督模式 提升市政監督效能

2014-12-25 01:25胡鋒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胡鋒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質量監督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以住建部5號令為主軸,提出了加強巡查、抽查為主的監督模式和差別化管理的監督原則,并通過強化必要的監管手段、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來全面提升質量監督的效能。

關鍵詞:監督模式 差別化 監督效能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 A

近幾年,我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高架道路一、二期、中吳大道、龍城大道等重點市政工程讓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水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城市形象,也備受政府和市民關心,在工程建設體量、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工程質量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全社會對質量的關心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由于建設管理體制不健全、不完善,市場行為不規范等諸多因素,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因此,如何正確、科學的履行好市政工程的質量監督職能,確保質量受控,并穩步提升,是我們質量監督人員需要實踐和探索的課題。

1、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1參建單位質量行為規范性問題

1.1.1建設單位質量行為不規范。市政工程屬公益性項目,主要由政府投資建設,建設主體多數是當地建設主管部門;由于一般都在城區范圍,施工過程中對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同時,市政工程還會涉及到政府的政績和當地的外部投資環境。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市政工程的工期緊、任務重,建設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往往更多關注項目推進速度,或過度節約成本,不肯采取必要的趕工措施,不能很好解決工期與質量的矛盾,導致質量隱患的產生。

1.1.2監理單位質量行為不規范。建設工程監理制度是我國建設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建設工程的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水平,充分發揮投資效益。但從目前實際情況看,監理單位在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質量責任和義務時,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員配置數量不足、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導致監理過程中行為不規范、工作不到位、把關不嚴格。

1.1.3施工單位質量行為不規范。目前我市市政工程采取最低價中標,不可避免一些力量弱、信譽差的企業進入市政建設市場;有些施工隊伍不具備相應資質,掛靠施工,執業人員素質低下,質保體系有名無實;有的施工單位以包代管,不承擔總包管理職能。

另外,檢測市場不規范,檢測委托模式不盡合理,施工單位與其委托的檢測單位之間是甲、乙雙方的合同關系,可以說是檢測單位的衣食父母,因此檢測的獨立、公正就難以有效保證。

1.2質量監督自身存在的困難

1.2.1經費不足。取消監督收費后,質量監督機構由原來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改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財政部門對辦公經費控制嚴格,而質量監督工作有其自身特點,監督檢查所需成本如車輛、儀器設備等費用較高,按照一般辦公經費標準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另外監督抽測等專項經費缺乏保障,而日常監督抽測又是開展好質量監督工作、有效保障質量的有力武器,經費無法落實,必將影響這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1.2.2人員緊張。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日益加大,監督工作量大幅增加,而我站監督人員受經費、編制等諸多方面影響,多年未有變化,人員緊缺問題相當突出,目前監督力量明顯不足。隨著我市城建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計劃明年將開工建設地鐵一號線,其技術難度大,施工復雜程度高,各方關注多,對我們開展質量監督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完善監督機制,提升監督效能

2.1 樹立正確的監督思路

住建部5號令的出臺,為我們質量監督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新形勢、新任務下,加強和改進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重要舉措。因此,必須牢牢圍繞5號令,積極轉變監督思路,將原來的以工程項目為單位、以定點監督為主的監督模式,轉變為以抽查、抽測為主,遵循差別化原則的監督模式,充分體現政府質量監督的行政執法特性,有效提高監督效率。

2.2 進一步優化監督模式

不斷探索、創新監管工作方式、方法,改變原來預約式、通知式的監督檢查模式,加強巡回檢查和隨機抽查,更加側重于事前、事中監管,提升監督效能,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質量監督工作要求。

2.2.1全面加強監督巡查。強化過程控制,真實掌握現場作業面的施工質量水平。針對具體工程項目,根據工程進度及巡查計劃安排,采用不定期、不提前告知的方式開展巡查工作,一方面避免受檢單位做表面文章,監督人員更容易看到真實的情況,從而增強監督檢查的有效性和威懾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加靈活、合理的配置監督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監督工作量不斷增大與監督力量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提高監督效率。

2.2.2質量監督申報點隨機抽查。根據工程內容、特點、質量控制要點,將涉及結構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外觀品質的關鍵節點或部位設置為質量監督申報點并要求進行網絡申報。設置質量監督申報點的隨機抽查制度,不同于以往的定點檢查,是我站結合5號部令的精神要求、在原有監督模式基礎上的創新之舉。這一舉措對于杜絕施工、監理單位的僥幸心理,督促他們認真規范施工管理和質量監理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作為質量監督機構,完全可以視具體項目的質量情況,對監督申報點進行不告知式的隨機抽查,不必逢申報必到場。這樣既節省了監督資源,又極大地提高了監督效率。

2.2.3遵循差別化監督原則,落實好分類監督。根據工程類別、重要性及工程參與單位的業績、信譽、質量保證能力等情況實施分類監督:對巡查、抽查中質量穩定、各方行為規范的項目,大幅度降低檢查的頻率,節約監督資源、提高監督效能;對市政重點工程和信譽差、質量保證能力弱、行為明顯欠規范的項目,加大抽查頻次;對帶有普遍性和比較嚴重的質量問題或常見質量通病,加大抽查力度,必要時采取有力懲誡措施督促整改、改進。

2.3強化監管手段,提升監督權威

2.3.1強化不規范行為的糾正、懲誡力度。

強化對不規范行為的糾正、懲誡力度,對于不規范行為,情節較輕時通過提醒告知、誡勉談話等形式,促其改進并逐步規范;情節較嚴重時,采取記錄不良行為等懲誡、處罰措施,促進各方主體自覺規范質量行為、落實質量責任,從而有效保證質量監督工作的效果和權威性。

2.3.2定期開展質量情況的綜合考評、通報。

依托城建主管部門,對市政工程進行定期綜合性的質量檢查,在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支持下,指定專門檢測機構,協助監督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督抽測,并由建設單位支付檢測費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監督抽檢經費不足的問題。通過對在建市政工程質量情況的綜合考評、打分,及時進行通報,表揚先進、懲誡落后,引起了參建單位的高度重視,有力促進了各方質量意識的提升。

2.3.3借助外力,提升監管效果。

在監督過程中,對出現的質量情況、存在的質量問題、需貫徹執行的質量要求,及時向城建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匯報、溝通,取得他們對質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積極爭取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動和幫助,借助他們的力量來更好的推進質量監督工作,進一步提升監管效果。

3 全力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嚴格監督、優質服務,促進整個地區市政工程質量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創新思路、優化模式、提升效能的大前提下,工程質量監督“監”、“幫”、“促”的思想仍然不能丟棄,監督服務的意識有必要大力提升,尤其是對于重點工程,更應提倡和做好服務工作。

在嚴格履行質量監督職責的同時,要做好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引導和指導,事前及時提醒、告知相關質量要求,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且積極幫助參建單位一起解決問題。盡全力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促進各方質量行為的規范和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 住建部2010年第5號令

2、吳慧娟司長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宣貫會上的講話2010.09.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