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三大區域玉米產量及增長率的因素分解

2015-01-06 18:35苗珊珊徐永金陸遷
湖北農業科學 2014年12期
關鍵詞:貢獻率增長率玉米

苗珊珊+徐永金+陸遷

摘要:中國玉米生產格局在長期演變中逐步形成了特征明顯的三大區域,依據玉米種植的區域差異特性和產量變化趨勢,本研究將中國玉米生產格局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產區,對三大區域玉米總產量及玉米增長率的因素貢獻進行分解,結論是單產和種植面積對三大區域總產量增長的貢獻率存在著較大差異,其中北部產區玉米總產量增加主要來自種植面積增加;中部產區玉米總產量的增加主要來自種植面積增加和單產水平提高的雙重貢獻;而南部產區玉米總產量增加則主要來自單產水平的提高??傮w而言,中國玉米單產和種植面積均呈現上升趨勢,但種植面積擴大是玉米產量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玉米;三大產區;貢獻率;增長率;因素分解

中圖分類號:F326.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2-2932-05

Maize Yield and Growth Factor Decomposition in Three Major Districts of China

MIAO Shan-shan1,XU Yong-jin2,LU Qian3

(1.Emergency Management School,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Henan,China;

2.College of Management, Guang Zhou Hua Xia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935,China;

3.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Shaanxi,China)

Abstract:Pattern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long-term evolution into three distinct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corn and grain yield change trend, and pattern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it can be divided into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maize yield and maize crop growth factor decomposition in the three reg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yield and each areas contribution to the three regional output growth is different as such: the northern region production increase mainly comes from the planting area increase, central region increase mainly from corn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increase contribution, and the southern region of corn production increases mainly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yield. In general, there is a tendency of increasing maize yield and planting area in China, but the planting area of expans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corn yield increase.

Key words: corn; main producing regions; contribution rate; growth rate; factor decomposition

玉米在中國糧食作物中一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與稻谷和小麥并稱為中國三大糧食作物。玉米也一直被中國政府視為戰略產品。2006年,中國國內玉米的生產規模和產量首次超過小麥,一舉成為中國第二大糧食作物,其產量占中國糧食總產量的近30%。對中國玉米供給能力、增產潛力進行分析,能夠幫助決策者把握玉米單產和種植面積對于玉米增產貢獻的變動趨勢,為穩定中國糧食生產、調整生產規劃提供理論指導。

已有不少學者對中國玉米生產影響因素及區域間的差異進行了有益研究。張穎等[1]利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了中國各省區玉米生產要素貢獻率,并對不同省區的差異進行分析,發現玉米產量受播種面積、成災面積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于左等[2]通過對比分析中國與美國玉米的價格構成,發現中國玉米種植的規?;潭容^低,產業組織結構以及政府補貼機制不合理導致中國玉米價格缺乏競爭力。徐志宇等[3]通過對玉米生產增長因素分析發現,總人口、有效灌溉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化肥投入量以及旱災與水災的成災面積等社會經濟、農業生產投入和氣象因素等都對玉米生產產生了影響。郭志超[4]估計了影響玉米生產的增長因素,得出播種面積和化肥施用量對玉米產量增長起到主要的推動作用,但依靠化肥來增加產量的潛力十分有限;而盧憲英等[5]認為,家庭經營的土地總面積和家庭養殖業的規模與玉米的種植規模呈正相關,同時得出玉米價格上漲能夠激發農戶進行玉米生產的積極性;陳衛平[6]測算了中國玉米生產效率及其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其研究認為,1985~2003年中國玉米全要素生產率以年均2.23%的速度增長,其對玉米產出增長的貢獻達66.13%;部分學者對玉米生產的區域差異進行了研究。安曉寧等[7]使用區域比較優勢指數定量分析不同區域的玉米生產差異,認為東北、晉陜、華北、西北與西南等5個區域的綜合比較優勢明顯。具體到單產和種植面積,東北、西南以及晉陜的玉米單產水平和生產規模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而東北、華北在玉米單產和播種面積上的比較優勢最為突出。劉樹坤等[8]研究認為,東北和華北地區要素彈性大于全國平均值,中部和南部地區的要素彈性小于全國平均值。楊春等[9]對中國玉米生產率增長極收斂性進行深入研究,發現中國玉米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呈“U”狀分布,短時間內中國仍將存在玉米生產率的地區差異,并且玉米初始生產率高的地區仍將以較快速度發展,但最終各省份玉米生產率的均衡值將趨于一致。endprint

總之,國內學者偏重于對中國玉米生產效率和影響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利用時間序列資料分解單產和面積對玉米總產和增長率的貢獻研究相對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國玉米生產分工格局的現實,對中國三大產區玉米生產能力進行分解,把握三大區域玉米總產和增長率變動的主要因素,以期為提高中國玉米有效供給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效的參考途徑。

1 ?中國三大玉米產區生產變化趨勢

中國玉米生產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特征明顯的區域格局,基于各省份的玉米產量在中國玉米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結合各區域的自然環境條件,將玉米生產格局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區域,即北部產區、中部產區和南部產區。其中北部產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遼寧。中部產區包括北京、天津、安徽、河北、河南、江蘇、寧夏、青海、陜西、山西、山東及新疆。南部產區包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四川、西藏、云南和浙江。三大產區的玉米產量及在全國總產量中的所占比重見表1。

1.1 ?三大產區玉米產量及所占比重變動趨勢分析

由表1可見,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25%~40%,且該區玉米產量不斷增加,從2000年的2 964.3萬t增加至2008年的6 504.7萬t,增加了1.19倍;中部產區玉米產量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41%~50%,該區玉米產量增長緩慢,從2000年的5 212.7萬t增加至2008年的7 349.9萬t,僅增加了40.9%;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份額較小,為15%~24%。該區域玉米產量波動較大,不過從整體上來看,玉米產量變化并不大。其中2000年的玉米產量為2 423.2萬t,而2008年玉米產量為2 736.9萬t??傮w來看,北部產區在全國玉米生產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中部產區玉米產量所占份額基本保持不變,而南部產區的玉米生產則出現下降趨勢,可見,中國玉米生產過程中的區域集中及分化趨勢日益明顯。

1.2 ?三大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及所占比重變動趨勢分析

1986~2008年二十年來,三大產區玉米種植面積整體上呈增長態勢(圖1),其中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由1986年的552.533 萬hm2增加至2008年的1 074.13萬hm2,增長率為94.4%,該區域的玉米種植面積在全國玉米種植面積中所占比例由28.89%提高到了35.97%;2008年中部產區中用于玉米種植的耕地面積達到1 327.72萬hm2,比1986年增加了45.6%,但是該區域的玉米種植面積所占份額有所下降,從47.69%下降為44.46%。顯而易見,中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在中國玉米種植中一直占據絕對優勢。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在三大產區中一直處于落后地位,且其所占比例不斷下降。1986年該區玉米種植面積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23.42%,而截至2008年,該比例已下降為19.57%。1999年該區域的玉米種植面積達到歷史最高點,為594.72萬hm2。此后,該區域玉米種植面積出現下降,自2004年開始又出現緩慢的恢復性增長。

整體來看,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速度最快;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緩慢,且其在全國玉米種植中所占比例不斷下降;而中部產區依然保持著玉米種植面積的優勢,該區域的玉米種植面積所占份額一直保持在全國玉米種植總面積的40%~50%。

1.3 ?三大產區玉米單產變動趨勢分析

由于受到氣候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中國玉米單產水平波動較大。但從長期來看,各個產區的單產水平都有所提高。北部產區的單產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其平均增長速度不及其他兩個產區,2008年該區的玉米單產水平為6 055.79 kg/hm2,僅比1986年增加36.67%,而中部產區和南部產區的單產則比1986年相應提高54.17%和53.89%。中部產區的單產水平在2008年增加至5 535.73 kg/hm2,其年均增長率達到1.9%,居三大產區首位。南部產區的單產水平一直都低于全國水平,甚至在某些年份不及全國單產水平的70%。2008年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為4 682.22 kg/hm2,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4.28%(圖2)。

由圖2可見,不論在三大產區還是在全國范圍內,玉米單產都處于頻繁波動的狀態,相比較而言,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波動最小,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波動最為劇烈。中部產區的玉米單產年均增長率最高,其單產水平一直接近于全國水平。北部產區的單產為三大產區中最高,1998年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當年該區單產達6 342.66 hm2,但其增長率在三大產區中最低,年均增長率僅為1.37%,這主要是由該區玉米單產波動幅度較大造成的。中部產區和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90%和1.89%,二者的單產都較北部產區更為穩定(表2)。

1.4 ?三大區域玉米種植面積、單產及產量年均增長率分析

由表2可知,在1986~2008年的23年間,中國玉米產量的增長率遠遠高于玉米種植面積及單產增長率。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和面積增長率均為三大產區最高,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和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增長情況優于北部產區,二者年均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增長率。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在全國玉米種植面積中所占份額不斷擴大,中部產區和南部產區則呈現下降趨勢。中國玉米生產水平還比較落后,因此,種植面積的增減基本上成為玉米產量變化的決定性因素。與種植面積一樣,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在中國玉米產量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中部產區的玉米生產仍然保持傳統的優勢地位,三大產區的玉米生產格局在短期內很難有根本性的變化。

2 ?玉米總產量貢獻因素分解

2.1 ?分解模型及數據說明endprint

在玉米產量增長過程中,玉米單產的提高和種植面積的增加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測算種植面積與單產對玉米產量增加的貢獻,將根據統計年鑒中玉米種植面積、單產及產量等相關數據,分別計算種植面積變動效果、單產變動效果以及綜合變動效果,并在此基礎上,計算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以及綜合效果貢獻率。采用1986~2008年中國玉米生產的相關數據資料,對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所用數據主要來自于各年度的《中國統計年鑒》等。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PD=AA×YY ? ? ? ? ? ? ? ? ? ? ? ? ? (1)

△PD≈△AA×YY+AA×△YY ? ? ?(2)

△PD/PD≈(△AA×YY)/PD+(△AA×YY)/PD

(3)

式中:PD表示玉米產量,AA表示玉米種植面積,YY表示玉米單產,△表示對前期的增減量。首先對公式(1)進行全微分得到公式(2),其中△AA×YY表示面積變動效果,AA×△YY表示單產變動效果,△AA×YY+AA×△YY表示綜合變動效果。其次,對公式(2)的兩端分別除以PD即得到公式(3),并可相應的計算出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和綜合效果貢獻率。

2.2 ?中國三大區域玉米總產量貢獻因素分解

將1986~2008年的相關數據代入玉米總產量貢獻因素分解模型,得出中國及各區域1986~2008年玉米總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表3)。

1)中國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面積增加的貢獻,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4.38%,而面積效果貢獻率65.63%,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20.01%。

2)三大產區的產量、面積、單產貢獻效果的計算結果差異較大。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面積增加的貢獻,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41.8%,而面積效果貢獻率高達92.93%,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34.72%;中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來自單產效果貢獻率和面積效果貢獻率,二者相差較小,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8.66%,面積效果貢獻率為55.23%,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13.89%;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于單產提高的貢獻,單產效果貢獻率為68.45%,而面積效果貢獻率僅為38.12%,而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06.57%。

3)北部和中部產區的玉米綜合效果貢獻率均高于全國水平;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貢獻效果高于全國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貢獻效果水平低于全國水平。然而與種植面積貢獻效果貢獻情況截然不同的是,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貢獻效果遠低于全國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單產貢獻效果均高于全國水平。

2.3 ?中國三大產區玉米增長率的因素分解

1986~2008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增長56.16%,年均增長率為1.96%,而玉米單產增長49.95%,年均增長率為1.78%。玉米產量由玉米單產和種植面積共同決定,為了分析對玉米產量增加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影響因素,設定指數形式的趨勢方程Xt=αeβt,運用Excel軟件分別對玉米產量、種植面積及單產的全國數據和各產區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計算結果表明:

1)1986~2008年,玉米產量、種植面積和單產在全國及三大產區都實現了正增長。在全國層次,玉米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3.13%,玉米種植面積年均增長1.77%,單產年均增長1.36%。其中,面積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份額達56.55%,而單產增長的貢獻份額為43.45%。

2)三大產區的產量、面積、單產增長的計算結果差異較大,北部產區面積增長對產量增長的貢獻高達76.71%,而單產增長僅為23.29%。中部產區面積增長與單產增長對玉米產量增加的貢獻份額基本持平,分別為51.21%和48.79%。與前兩個產區明顯不同的是,南部產區面積增長的貢獻率低于單產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面積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為33.93%,單產增長則為66.07%。

3)北部和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種植面積增長情況截然不同的是,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增長率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單產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3 ?結論

玉米產量由玉米單產水平和種植面積共同決定,通過對中國三大區域玉米產量及增長率的貢獻因素分解,結果發現中國三大玉米產區產量及增長率的貢獻差異較大,呈現出特征較為明顯的增長方式,具體表現為:

1)中國玉米專業化特征明顯,種植區域呈現相對集中趨勢。從三大產區玉米面積變動趨勢來看,北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從1986年至2008年增加了94.4%,所占比例由28.89%提高到35.97%,其面積增長率為三個產區中最快;中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在中國玉米種植中占40%以上,表現出相對穩定的特征;南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在中國玉米種植中占20%左右,且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

2)中國玉米產量的增加主要依賴于種植面積的擴大,但各區域呈現出較大差異。中國玉米產量的面積貢獻率為65.63%,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3.38%。從三個產區產量貢獻分解來看,北部產區的面積貢獻率達到了92.93%,走出了一條依靠擴大面積提高總產的道路;而南部產區單產的貢獻率達到了68.45%,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依靠單產的提高;而中部產區的面積貢獻率與單產貢獻率較為接近,走出了一條既穩定面積又提高單產的道路。

3)中國玉米產量增長方式依然以“粗放式”增長為主,但面積和單產的增長對玉米總產增長率的貢獻各區域差異較大。在研究期間,中國玉米產量增長率的56.55%來自于面積擴大,單產的提高對產量增長率的貢獻率為43.45%。對三個產區而言,面積和單產對于產量增長率的貢獻份額各不相同,其中面積擴大對北部產區產量增加的貢獻達75%以上,而單產對南部產區產量增加的貢獻率為66.07%,而中部產區的單產增加和面積擴大對于玉米生產的貢獻則較為均衡。

參考文獻:

[1] 張 ?穎,趙寬遼,路 ?燕.我國玉米生產要素貢獻率和地區差異實證分析——基于21個玉米主產?。▍^、市)的面板數據[J].河南農業科學,2013(8):32-36.

[2] 于 ?左, 高建凱.中國玉米價格競爭力缺失的形成機制與政策[J].農業經濟問題,2013(8):58-61.

[3] 徐志宇,宋振偉,鄧艾興,等.近30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的驅動因素及空間格局變化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3(1):44-48.

[4] 郭志超.我國玉米生產函數及技術效率分析[J].經濟問題,2009 (11):74-78.

[5] 盧憲英,崔衛杰.農戶玉米生產行為及其供需緩解的路徑選擇[J].改革,2009(1):74-78.

[6] 陳衛平.我國玉米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及其對產出的貢獻[J].經濟問題,2006(2):40-42.

[7] 安曉寧,姜 ?潔.三大糧食作物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分析(之二)——以玉米為例的實證研究[J].調研世界,1998(7):14-17.

[8] 劉樹坤,楊汭華.中國玉米生產的技術效率損失測算[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5(3):389-395.

[9] 楊 ?春,劉耀光.基于Malmquist分析的中國玉米生產率增長及收斂性研究[J].技術經濟,2007(7):64-68.endprint

在玉米產量增長過程中,玉米單產的提高和種植面積的增加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測算種植面積與單產對玉米產量增加的貢獻,將根據統計年鑒中玉米種植面積、單產及產量等相關數據,分別計算種植面積變動效果、單產變動效果以及綜合變動效果,并在此基礎上,計算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以及綜合效果貢獻率。采用1986~2008年中國玉米生產的相關數據資料,對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所用數據主要來自于各年度的《中國統計年鑒》等。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PD=AA×YY ? ? ? ? ? ? ? ? ? ? ? ? ? (1)

△PD≈△AA×YY+AA×△YY ? ? ?(2)

△PD/PD≈(△AA×YY)/PD+(△AA×YY)/PD

(3)

式中:PD表示玉米產量,AA表示玉米種植面積,YY表示玉米單產,△表示對前期的增減量。首先對公式(1)進行全微分得到公式(2),其中△AA×YY表示面積變動效果,AA×△YY表示單產變動效果,△AA×YY+AA×△YY表示綜合變動效果。其次,對公式(2)的兩端分別除以PD即得到公式(3),并可相應的計算出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和綜合效果貢獻率。

2.2 ?中國三大區域玉米總產量貢獻因素分解

將1986~2008年的相關數據代入玉米總產量貢獻因素分解模型,得出中國及各區域1986~2008年玉米總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表3)。

1)中國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面積增加的貢獻,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4.38%,而面積效果貢獻率65.63%,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20.01%。

2)三大產區的產量、面積、單產貢獻效果的計算結果差異較大。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面積增加的貢獻,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41.8%,而面積效果貢獻率高達92.93%,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34.72%;中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來自單產效果貢獻率和面積效果貢獻率,二者相差較小,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8.66%,面積效果貢獻率為55.23%,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13.89%;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于單產提高的貢獻,單產效果貢獻率為68.45%,而面積效果貢獻率僅為38.12%,而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06.57%。

3)北部和中部產區的玉米綜合效果貢獻率均高于全國水平;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貢獻效果高于全國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貢獻效果水平低于全國水平。然而與種植面積貢獻效果貢獻情況截然不同的是,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貢獻效果遠低于全國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單產貢獻效果均高于全國水平。

2.3 ?中國三大產區玉米增長率的因素分解

1986~2008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增長56.16%,年均增長率為1.96%,而玉米單產增長49.95%,年均增長率為1.78%。玉米產量由玉米單產和種植面積共同決定,為了分析對玉米產量增加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影響因素,設定指數形式的趨勢方程Xt=αeβt,運用Excel軟件分別對玉米產量、種植面積及單產的全國數據和各產區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計算結果表明:

1)1986~2008年,玉米產量、種植面積和單產在全國及三大產區都實現了正增長。在全國層次,玉米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3.13%,玉米種植面積年均增長1.77%,單產年均增長1.36%。其中,面積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份額達56.55%,而單產增長的貢獻份額為43.45%。

2)三大產區的產量、面積、單產增長的計算結果差異較大,北部產區面積增長對產量增長的貢獻高達76.71%,而單產增長僅為23.29%。中部產區面積增長與單產增長對玉米產量增加的貢獻份額基本持平,分別為51.21%和48.79%。與前兩個產區明顯不同的是,南部產區面積增長的貢獻率低于單產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面積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為33.93%,單產增長則為66.07%。

3)北部和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種植面積增長情況截然不同的是,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增長率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單產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3 ?結論

玉米產量由玉米單產水平和種植面積共同決定,通過對中國三大區域玉米產量及增長率的貢獻因素分解,結果發現中國三大玉米產區產量及增長率的貢獻差異較大,呈現出特征較為明顯的增長方式,具體表現為:

1)中國玉米專業化特征明顯,種植區域呈現相對集中趨勢。從三大產區玉米面積變動趨勢來看,北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從1986年至2008年增加了94.4%,所占比例由28.89%提高到35.97%,其面積增長率為三個產區中最快;中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在中國玉米種植中占40%以上,表現出相對穩定的特征;南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在中國玉米種植中占20%左右,且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

2)中國玉米產量的增加主要依賴于種植面積的擴大,但各區域呈現出較大差異。中國玉米產量的面積貢獻率為65.63%,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3.38%。從三個產區產量貢獻分解來看,北部產區的面積貢獻率達到了92.93%,走出了一條依靠擴大面積提高總產的道路;而南部產區單產的貢獻率達到了68.45%,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依靠單產的提高;而中部產區的面積貢獻率與單產貢獻率較為接近,走出了一條既穩定面積又提高單產的道路。

3)中國玉米產量增長方式依然以“粗放式”增長為主,但面積和單產的增長對玉米總產增長率的貢獻各區域差異較大。在研究期間,中國玉米產量增長率的56.55%來自于面積擴大,單產的提高對產量增長率的貢獻率為43.45%。對三個產區而言,面積和單產對于產量增長率的貢獻份額各不相同,其中面積擴大對北部產區產量增加的貢獻達75%以上,而單產對南部產區產量增加的貢獻率為66.07%,而中部產區的單產增加和面積擴大對于玉米生產的貢獻則較為均衡。

參考文獻:

[1] 張 ?穎,趙寬遼,路 ?燕.我國玉米生產要素貢獻率和地區差異實證分析——基于21個玉米主產?。▍^、市)的面板數據[J].河南農業科學,2013(8):32-36.

[2] 于 ?左, 高建凱.中國玉米價格競爭力缺失的形成機制與政策[J].農業經濟問題,2013(8):58-61.

[3] 徐志宇,宋振偉,鄧艾興,等.近30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的驅動因素及空間格局變化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3(1):44-48.

[4] 郭志超.我國玉米生產函數及技術效率分析[J].經濟問題,2009 (11):74-78.

[5] 盧憲英,崔衛杰.農戶玉米生產行為及其供需緩解的路徑選擇[J].改革,2009(1):74-78.

[6] 陳衛平.我國玉米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及其對產出的貢獻[J].經濟問題,2006(2):40-42.

[7] 安曉寧,姜 ?潔.三大糧食作物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分析(之二)——以玉米為例的實證研究[J].調研世界,1998(7):14-17.

[8] 劉樹坤,楊汭華.中國玉米生產的技術效率損失測算[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5(3):389-395.

[9] 楊 ?春,劉耀光.基于Malmquist分析的中國玉米生產率增長及收斂性研究[J].技術經濟,2007(7):64-68.endprint

在玉米產量增長過程中,玉米單產的提高和種植面積的增加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測算種植面積與單產對玉米產量增加的貢獻,將根據統計年鑒中玉米種植面積、單產及產量等相關數據,分別計算種植面積變動效果、單產變動效果以及綜合變動效果,并在此基礎上,計算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以及綜合效果貢獻率。采用1986~2008年中國玉米生產的相關數據資料,對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所用數據主要來自于各年度的《中國統計年鑒》等。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PD=AA×YY ? ? ? ? ? ? ? ? ? ? ? ? ? (1)

△PD≈△AA×YY+AA×△YY ? ? ?(2)

△PD/PD≈(△AA×YY)/PD+(△AA×YY)/PD

(3)

式中:PD表示玉米產量,AA表示玉米種植面積,YY表示玉米單產,△表示對前期的增減量。首先對公式(1)進行全微分得到公式(2),其中△AA×YY表示面積變動效果,AA×△YY表示單產變動效果,△AA×YY+AA×△YY表示綜合變動效果。其次,對公式(2)的兩端分別除以PD即得到公式(3),并可相應的計算出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和綜合效果貢獻率。

2.2 ?中國三大區域玉米總產量貢獻因素分解

將1986~2008年的相關數據代入玉米總產量貢獻因素分解模型,得出中國及各區域1986~2008年玉米總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面積效果貢獻率、單產效果貢獻率(表3)。

1)中國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面積增加的貢獻,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4.38%,而面積效果貢獻率65.63%,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20.01%。

2)三大產區的產量、面積、單產貢獻效果的計算結果差異較大。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面積增加的貢獻,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41.8%,而面積效果貢獻率高達92.93%,產量的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34.72%;中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來自單產效果貢獻率和面積效果貢獻率,二者相差較小,其中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8.66%,面積效果貢獻率為55.23%,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13.89%;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于單產提高的貢獻,單產效果貢獻率為68.45%,而面積效果貢獻率僅為38.12%,而綜合效果貢獻率為106.57%。

3)北部和中部產區的玉米綜合效果貢獻率均高于全國水平;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貢獻效果高于全國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貢獻效果水平低于全國水平。然而與種植面積貢獻效果貢獻情況截然不同的是,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貢獻效果遠低于全國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單產貢獻效果均高于全國水平。

2.3 ?中國三大產區玉米增長率的因素分解

1986~2008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增長56.16%,年均增長率為1.96%,而玉米單產增長49.95%,年均增長率為1.78%。玉米產量由玉米單產和種植面積共同決定,為了分析對玉米產量增加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影響因素,設定指數形式的趨勢方程Xt=αeβt,運用Excel軟件分別對玉米產量、種植面積及單產的全國數據和各產區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計算結果表明:

1)1986~2008年,玉米產量、種植面積和單產在全國及三大產區都實現了正增長。在全國層次,玉米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3.13%,玉米種植面積年均增長1.77%,單產年均增長1.36%。其中,面積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份額達56.55%,而單產增長的貢獻份額為43.45%。

2)三大產區的產量、面積、單產增長的計算結果差異較大,北部產區面積增長對產量增長的貢獻高達76.71%,而單產增長僅為23.29%。中部產區面積增長與單產增長對玉米產量增加的貢獻份額基本持平,分別為51.21%和48.79%。與前兩個產區明顯不同的是,南部產區面積增長的貢獻率低于單產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面積增長對玉米產量增長的貢獻為33.93%,單產增長則為66.07%。

3)北部和南部產區的玉米產量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北部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種植面積增長情況截然不同的是,北部產區的玉米單產增長率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他兩大產區的玉米單產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3 ?結論

玉米產量由玉米單產水平和種植面積共同決定,通過對中國三大區域玉米產量及增長率的貢獻因素分解,結果發現中國三大玉米產區產量及增長率的貢獻差異較大,呈現出特征較為明顯的增長方式,具體表現為:

1)中國玉米專業化特征明顯,種植區域呈現相對集中趨勢。從三大產區玉米面積變動趨勢來看,北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從1986年至2008年增加了94.4%,所占比例由28.89%提高到35.97%,其面積增長率為三個產區中最快;中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在中國玉米種植中占40%以上,表現出相對穩定的特征;南部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在中國玉米種植中占20%左右,且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

2)中國玉米產量的增加主要依賴于種植面積的擴大,但各區域呈現出較大差異。中國玉米產量的面積貢獻率為65.63%,單產效果貢獻率為53.38%。從三個產區產量貢獻分解來看,北部產區的面積貢獻率達到了92.93%,走出了一條依靠擴大面積提高總產的道路;而南部產區單產的貢獻率達到了68.45%,玉米產量增加主要依靠單產的提高;而中部產區的面積貢獻率與單產貢獻率較為接近,走出了一條既穩定面積又提高單產的道路。

3)中國玉米產量增長方式依然以“粗放式”增長為主,但面積和單產的增長對玉米總產增長率的貢獻各區域差異較大。在研究期間,中國玉米產量增長率的56.55%來自于面積擴大,單產的提高對產量增長率的貢獻率為43.45%。對三個產區而言,面積和單產對于產量增長率的貢獻份額各不相同,其中面積擴大對北部產區產量增加的貢獻達75%以上,而單產對南部產區產量增加的貢獻率為66.07%,而中部產區的單產增加和面積擴大對于玉米生產的貢獻則較為均衡。

參考文獻:

[1] 張 ?穎,趙寬遼,路 ?燕.我國玉米生產要素貢獻率和地區差異實證分析——基于21個玉米主產?。▍^、市)的面板數據[J].河南農業科學,2013(8):32-36.

[2] 于 ?左, 高建凱.中國玉米價格競爭力缺失的形成機制與政策[J].農業經濟問題,2013(8):58-61.

[3] 徐志宇,宋振偉,鄧艾興,等.近30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的驅動因素及空間格局變化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3(1):44-48.

[4] 郭志超.我國玉米生產函數及技術效率分析[J].經濟問題,2009 (11):74-78.

[5] 盧憲英,崔衛杰.農戶玉米生產行為及其供需緩解的路徑選擇[J].改革,2009(1):74-78.

[6] 陳衛平.我國玉米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及其對產出的貢獻[J].經濟問題,2006(2):40-42.

[7] 安曉寧,姜 ?潔.三大糧食作物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分析(之二)——以玉米為例的實證研究[J].調研世界,1998(7):14-17.

[8] 劉樹坤,楊汭華.中國玉米生產的技術效率損失測算[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5(3):389-395.

[9] 楊 ?春,劉耀光.基于Malmquist分析的中國玉米生產率增長及收斂性研究[J].技術經濟,2007(7):64-68.endprint

猜你喜歡
貢獻率增長率玉米
收玉米啦!
2020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一種通用的裝備體系貢獻率評估框架
關于裝備體系貢獻率研究的幾點思考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
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