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上海,衣錦還鄉

2015-01-08 08:29陳雷
上海采風月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之江書法

陳雷

甲午歲末,上海書法界熱鬧非凡。

由上海書協主辦的“情系上?!韧庵麜易髌费堈埂痹谏虾D書館隆重舉行。十八位從上海啟航,目前活躍在美國、日本、港澳地區以及大陸各省市書壇的書法界知名人士和他們的六十件書法篆刻作品受邀回到家鄉上海。高質量的書法作品和高水平的論壇交流,讓上海書法界的父老鄉親開闊了眼界,也提振了對書法藝術的文化自信。業界熱鬧的背后,盈溢著滿滿的鄉情!

受邀的書法家在開幕式當天的座談會上反復表達著一個意思——幾十年來,我們一直惦念著家鄉上海,一直堅守、傳承和弘揚海派書法,我們相信家鄉人民、家鄉的書法界也不會忘記我們,而這次邀請展就是這種情感的最直接和最熱烈的表達。好幾位藝術家異口同聲地表示,接到上海書協發出的請帖時,眼眶都紅了!

這十八位書法家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從上海出發”,換句話說,他們的書法開蒙大多在上海完成,他們的書法技藝里傳續著海派基因,他們“走出去”的原因五花八門,初衷未必都是弘揚書法藝術,但等他們在全國、全世界各地站穩腳跟后,揮之不去的仍然是心底的書法情結,自覺或不自覺地走上了與書法相關的教學、傳播、理論、科研之路,成了播撒海派書法種子的蒲公英。

雖然邀請展時間有限,藝術家步履匆匆,本刊記者還是見縫插針地鉆進幾位書法家下榻的賓館,進行了面對面的訪問,請他們談談與上海、與書法的不解情緣。為方便標識,我在題目上為他們統一冠上了“滬籍”,是否科學嚴密,姑且將就吧。

傅申——從書畫家到鑒賞家

這次受邀的十八位藝術家中,屬傅申年齡最長。在開幕式上他代表十八位藝術家致辭,在邀請展畫冊中,他也排在第一。他的開場白,總是那么幾句,我的名字“申”,就是上海的意思,我的英文名字就是“Shanghai Fu”。這樣直截了當地表明他和上海的關系,效果很好。

以“申”為名,真的是取“上?!钡囊馑紗??記者在傅申下榻的賓館里追問。

原來傅申的哥哥生在安徽,弟弟生在浙江,妹妹生在臺灣。小學畢業后,12歲的傅申,被在臺灣南部屏東師范任教務主任的父親接去臺灣定居,教地理和國文的父親將幾個孩子的名字統一改為出生地的別稱,于是哥哥叫傅皖,弟弟叫傅越,妹妹叫傅臺,他就叫傅申。

南匯之子,南匯之婿

傅申還喜歡說自己不僅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而且還是上?!班l下人”。傅申出生才兩個禮拜,父母就因戰亂而逃到浙江南部,傅申便被寄養在浦東鄉下的祖父母家里。傅申清晰記得,他就讀的小學叫坦直小學,校長是個喜歡寫書法的老頭,親自給學生上書法課。他上課時叼著長煙斗,看誰寫得不好或姿勢不端,就拿銅煙斗敲你一下,以示警告。校長還經常在他的辦公室里練字,小傅申們就趴在窗子外面看。因為那時候物質比較匱乏,校長總是在同一堆紙上寫了又寫,直到把白紙寫成黑紙,然后再用清水在黑紙上寫。

這是傅申對書法的最初印象。

傅申的上海情緣,還不止于此,他在1988年娶了南匯新場陸家的女兒陸蓉之,所以他既是上海之子,又是上海女婿。陸的母親是上海南市的郁家,臺灣的新黨黨主席郁慕明,是陸蓉之一個外婆生的排行第十七的舅舅,所以兩家在上海龐大的親族關系,使傅申情懷上海,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理所當然。

1977年,是傅申離開上海后第一次回老家上海,而且是以美國耶魯大學學者的身份,參加中美學術互訪。在訪問上海博物館后,主辦方請傅申一行在外灘某銀行頂樓吹風乘涼,有人指著黃浦江對岸說,那里就是浦東。傅申迅即接口道,浦東是我老家??!后來上海博物館便安排專車送他去坦直鄉母校和叔叔家,從此多次返鄉。

“大哥”傅聰

浦東南匯有個地方叫傅家宅。傅申說他與傅雷是遠親,還長傅聰一輩,但年齡比傅聰小,所以見面難免尷尬。在傅申印象中,傅聰去臺北至少有三次,前幾次,他都沒有去“攀附”,不想打擾這位遠親的既定行程。前段時間傅聰在臺北舉辦80歲演奏會,這次主辦方不知從哪里獲知傅申和傅聰的關系,特意在演出后安排了飯局。二傅一見面,傅聰就說傅申有著典型的傅家人的長相,一見如故。

“我們這才算正式‘相認?!备瞪暾f,“我們的關系,以前只有我知道,他不知道?!备瞪旮赣H曾在自傳文章中講到他有一位遠房親戚,傅雷是他的族侄。也就是說,傅申和傅雷是同輩,長傅聰一輩,但年齡卻比傅聰小兩歲。所以,二人見面不談輩分,傅申說自己曾有個早故的哥哥,他就叫傅聰大哥吧。

臺北相認的第二天,傅申夫婦和傅聰分別坐不同的航班來上海。傅申夫婦由于延誤了登機時間,只好等待下一航班,結果正巧趕上傅聰那班。于是傅太太與傅聰交換了座位,傅申和傅聰“哥倆”便一路從臺北聊到上?!?/p>

從創作者到研究者

傅申在浦東南匯念小學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有大學這回事;他跟隨父親到臺灣念中學考師范的時候,最多只是想當一名書畫家,根本不知道日后會進故宮博物院從事書畫理論和鑒定研究;當他如魚得水地每天埋頭于古字畫時,根本不知道有朝一日會走出國門,成為耶魯學者。

傅申從師大畢業到臺北師大附中任教期間,有機會認識了葉公超先生。他遭蔣介石貶黜后,出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當時博物院還在臺中。葉公超對傅申賞識有加,叫他去臺中故宮博物院工作。傅申因對臺北有所眷戀,希望能夠與這個臺灣書畫中心保持親密接觸,便沒答應。后來故宮博物院遷址臺北郊區,葉公超先生又跟傅申說,這次你不需要離開臺北,就可以去故宮博物院了。傅申無可推脫,就這樣從一名美術教員變成了一天到晚看故宮收藏字畫的研究員,等于完全改行。

這一改行,對傅申影響最大的是繪畫。師大畢業時,傅申的繪畫是全校第一名,后來全省美展也是第一名,教員美展又是第一名。所以,教員傅申一心想成為畫家傅申??墒沁M了故宮博物院,滿眼古畫名作,雖然正是傅申心頭所好,但眼高之下頓覺自己手低,看到那么多古人的偉大作品,傅申對自己說,我畫不出來。于是,傅申的畫家夙愿從此打消。

但書法還是照寫。傅申負責策展,每天的工作就是從庫房里推出一大堆東西,上午看原作,下午整理資料,準備辦展事務。展覽所需的兩百字的說明卡片,全是手寫。

過了一年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來研究元朝畫家倪瓚,故宮派傅申作陪,在庫房里看畫討論。教授很欣賞傅申,邀請他去美國一起做研究。傅申從來沒有出國的念頭,而且上世紀六十年代要出國非常麻煩,飛機票都買不起,英文考試對傅申來說也很難。美國教授看傅申沒有去意,臨走時說了一句“keep in touch”(保持聯絡)。

半年后,普林斯頓大學又來了一個女學生,第四代夏威夷華僑。她是來故宮見習兼學中文,同時做些英文翻譯工作。辦公室很小,只有四張桌子,她就坐在傅申旁邊。本來只有一年的見習期,結果一年半后她仍沒回美國,還成了傅申的第一任妻子。傅申從這位女學生身上不僅收獲了愛情,還了解到美國人的治學方法與中國人不太一樣,美國的收藏也很好。還有,傅申非常想看謝稚柳、徐邦達兩位先生的論文,對古畫的鑒定文章,但在臺灣根本看不到,凡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無論政治、文藝,一律遭禁。傅申想,到了美國就可以看大陸的書了。

市場看好,鑒定難做

傅申目前的主業是古字畫的學術研究,而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人氣正旺的今天,他顯然很難保持清靜。以至于他對記者說,“我不想干了”。他不想干的,并不是學術研究,而是與商業關系過分密切的藝術品鑒定。因為這個行業實在是“是非之地”,一不小心就會惹禍上身。你說一句“假的”,就等于斷了別人的財路。

古代書畫的真假之辨常常撲朔迷離。你說真,我說假,真真假假誰也看不清楚,經常很難有定論。誰親眼看到古人是否寫了這幅字,畫了這幅畫?明明是一幅真畫,你要說它是假的很容易,總可以挑出一些“毛病”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斑€有一句話,叫‘夏蟲不可以語冰。很多買家或賣家,根本無法與他達成藝術上溝通。他不懂,也不信?!备瞪陣@息道。

《砥柱銘》因為黃庭堅研究專家傅申說是真的,拍出了新高,有人就質疑傅申是為了拍賣的利益。傅申說,《砥柱銘》的真假問題,是他以前的博士論文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次是重新拿來研究,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終于找到了答案?!拔沂钦嫘恼J為它是真的,絕沒有考慮拍賣的行情。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是假的,跟我辯論?!备瞪暝跁嬭b定這件事上經常會有這種秀才遇到兵的郁悶和無奈。

現在傅申只幫很要好的朋友偶爾看一下,但他一定預先講明:我說真的,總有人說假的;我說假的,總有人會說真的。

曾經有家拍賣公司要做拍賣圖錄,請傅申掌眼。傅申看后說封面上的這件是假的,如果就這樣印了,你的招牌就砸了。結果那件作品沒做成封面,原來可能拍到幾百萬的東西瞬間變成只值幾萬,拍賣公司老板因此還遭人報復?!八宰鲨b定很容易‘樹敵,都是仇人,何必呢?”傅申無奈地說。

說起樹敵交友,傅申談到李敖。有一次,李敖不知從哪里買了一件黃庭堅的作品,要以3000萬的價格賣給故宮博物院。后者認為無法認定真偽,就退了回去。不久李敖通過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打了兩三次電話要傅申到他家里去鑒定。有人跟傅申說,李敖的事情你千萬不能碰。傅申想,故宮不買,說有問題。一旦我說是真的,那么故宮對我不高興。如果我說故宮對的,李敖又不會放過我。所以,傅申堅決不去,但這仍然得罪了李敖。后來李敖委托一個學生做研究,發表文章說是真跡,還借機抹黑傅申。

之后在另一個公開場合,傅申與李敖等人站在一起合影,李敖在傅申耳邊說了句:傅申,跟我做朋友不會吃虧!話很直白,似又寓意無窮。

屠新時——多元文化,雙向傳播

在上海賓館的客房內,屠新時見到記者,首先表達了他參加這次邀請展的激動心情,他用“內心最有激情的一次”來形容他此時的心緒。雖然作為海外知名書法家,他經常參加各種書法交流活動,但卻是第一次以“回娘家”的姿態和心情,代表從上海啟程的海外書法家回故鄉參加書法展。海派書法家的特殊身份感和濃烈的鄉情摻和在一起,讓屠新時倍感親切,激動不已。

屠新時定居美國,相比居住在日本和中國香港、臺灣等地的中國書法家而言,他的處境更西方。屠新時在出國前是《青年一代》副主編,現任美國《中美郵報》社長,他的職業素養讓他自覺地肩負起中國文化傳播者的艱巨使命。

文革習字,師從問遂

屠新時的旅美生涯中,搬過很多次家,從國內帶去的東西,丟得已經所剩無幾。但有兩支“上海楊振華制”的“問遂選穎”毛筆,卻一直跟隨著他,它們是屠新時的書法恩師胡問遂留給他的珍貴紀念。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中國大陸文革正酣,屠新時則開始跟隨胡問遂學書法——祖父祖母看到屠新時打小喜歡寫字,就跟他介紹了遠親胡問遂。差點去黑龍江農場插隊落戶的屠新時,因為政審未獲通過,被留在上海,1968年進紡織廠當了工人,后來又被派去建設上海石化總廠,再被抽調到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當工農兵學員。

舅公帶著屠新時拜訪胡問遂,胡家在南京路的一條小弄堂里。胡問遂當時很落魄,文革中期,他因為家庭成分關系,被上海畫院批判審查,經常挨斗,這或許是他一生最倒霉的時候。屠新時正是從那時起,拜入胡門,每周或兩周去一次,堅持了十年。

胡問遂先生對學生要求很嚴格,他自己也一絲不茍。屠新時每次去胡家,哪怕是在文革最灰暗的日子里,都看到胡先生在寫字,桌子旁總是堆著厚厚的一疊寫過字的毛邊紙。胡先生見屠新時練習臨帖數量和時間不夠時,一定會嚴厲指出:“沒有足夠的訓練是寫不好毛筆字的,藝術是沒有快捷方式可走的!”顏真卿的一本《自書告身帖》,胡先生整整臨了四年,寫了上千遍。正是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千錘百煉的基本功,才造就了胡先生在書法作品中表現出的神完氣足、風采煥然、韻格華貴、寬博大氣的藝術風范。

也正是這種嚴謹的書風人品,感染和教育著屠新時,給他心靈深處諸多震撼。胡先生很少表揚學生,每次習字作業,他都會批改出許多問題。他還親自臨帖臨碑給屠新時示范,他臨的鄭文公碑、張黑女碑,黃山谷行書、唐圣教序帖等,幾乎可以亂真。讓屠新時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他拖了很長的一筆,自以為瀟灑,雖有點枯,但挺有意境。胡先生見到后當即嚴厲批評:你的功力不夠!

上世紀七十年代,胡問遂請上海楊振華筆莊特制了一批毛筆,數量不多,選穎精良。胡先生看到屠新時的毛筆質量太差,當即就送了兩支給他?!皢査爝x穎”,成了屠新時至今仍視若珍寶的兩支毛筆,只有在書法創作時才舍得用它。

副主編自費留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上海人民出版社向社會招考編輯,屠新時一試中第。當年《青年一代》雜志影響力很大,每期發行500萬份,同時期的團中央機關雜志《中國青年》僅發行200萬份。

經過六七年的努力,屠新時從編輯做到副主編,在新聞出版界也有了一定的名氣。但就在1987年,他的事業蒸蒸日上時,他卻選擇了自費出國留學。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為什么要放棄國內這么好的職業、地位和發展機會,只身去國外闖蕩。年輕氣盛的屠新時對自己說,人生只有敢于走出新的一步,才有可能抵達更高更寬的平臺,他覺得是時候到外面去學點新東西了。

1988和1989年,屠新時在美國大學搞了幾次中國書畫講座,大受歡迎。但正當屠新時頗感欣慰時,有個美國教授問他,你們中國的書法是不是從日本學來的?這個問題深深刺激了屠新時,讓他決心花力氣從事中國書法的教學和傳播工作。

為什么美國教授會認為書法是日本人的東西?屠新時認為,就是因為中國書法缺乏有效的傳播。以前的大多宣傳,可能僅限于一些僵硬的印刷品,沒有活生生的人,沒有各種手段。屠新時覺得應該有人去做鋪路架橋的基礎性工作,而這個人選,最合適的無疑是他自己。

傳播是雙向的,創新是必須的

屠新時認為,任何文學藝術的生命力,首先在于普及和啟蒙工作。不要說將中國書法藝術對外輸出,當前就連中國的青年人,大多數人也并不真正了解書法的內涵,更不會把它看做中國文化的基因。書法藝術代代相傳,它是如何滋養中國文化的?當代年輕人往往既不了解,又不屑一顧。在美國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學位讀到博士,但不要說毛筆字,就連鋼筆字都寫不好,而且根本不當回事。這點很令屠新時痛心。

屠新時認為傳播必須是雙向的,把中國的文化藝術傳播出去的同時,也要努力把各國有價值的信息客觀實在地傳遞回來,讓不同文化得以互動,減少文化沖突和誤解,促進彼此溝通,達成雙贏。要有雙向思維和包容開放的心態,學人之長,為己所用;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我們的自強自信和使命感。讓中國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在海外的地位和影響,了解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的,反過來可以提升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自尊和自信。

中國文化需要傳播和推動,同時也需要創新。屠新時20年來一直處于創作狀態,沒有松懈,他始終致力于吸收融合西方藝術中好的東西。他覺得真正有生命力的藝術都會吸收別人的精華,中國書法也要有這樣包容的胸懷,在不破壞自身的前提下,不斷豐富自我?!澳阌肋h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重復過去,外國人不喜歡,中國人也不喜歡?!蓖佬聲r提倡書法藝術需要不斷尋找和嘗試新的形式,比如新的格式、裝幀、色彩等元素。他認為,只要不傷害筆墨本身,其他的東西可以大膽嘗試。但這和字都沒寫好就想著用花哨的東西去遮掩藏拙,絕不是一回事。

比如提高作品的裝幀性,使外國人更容易接受,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前提是需要打破一些陳舊的觀念。2006年,屠新時出版了《生命流美——人體與書法探索手記》,將西方的人體藝術與東方的書法藝術相結合。這一大膽創新之舉,源于多年前他的歐洲之旅,隨處可見的人體藝術雕像,喚起了他對藝術審美的新認識、新感知。他感到世界上最美的是人,是人體,是生命。西方的藝術大多從人體出發,而東方藝術大多從線條、筆墨出發,但如果從表現人、表現生命的角度來看,二者是同構的、相呼應的。于是他嘗試將書法與人體交叉表現,從線條、色彩、姿態上相映成輝。

其實書法的很多理論,都是從人體的姿態轉化而來的,比如公孫大娘舞劍,人體的動作會引起漢字書法結構的變化和美感。但因為中國傳統和封建的觀念,裸體一直是個禁區。屠新時在這本書里用15篇文章串起了他對藝術的獨特理解——生命的詩意揮灑。書法家金中浩對這本書贊賞有加:真有創意!別無分號!

喬布斯受到書法啟迪

書法在海外傳播,當然應該創新,但必須首先要讓人家了解書法的經典是什么,這個步驟不能跳越。如果一開始就搞點怪模怪樣的東西讓洋學生開心,這其實很容易,屠新時曾經拿那些歪歪倒倒的書法作品給美國學生看,洋學生說這樣的字我也會寫,我比他寫得更怪,我也可以當書法家了嗎?他們問屠新時,他的回答是:如果這就是藝術,藝術未免太簡單了。隨意的涂鴉和宣泄,西方藝術是有類似的流派,他們認為藝術就是表現自我的觀念,至于讀者觀者怎么理解,這是你的事,我不管。但在身為書法藝術傳播者的屠新時看來,傳播必須注重“社會效果”,尤其是對外宣傳,一旦做得不好不準不對,反過來是對文化的傷害、扣分甚至抹黑。浮面的、膚淺的、一時熱鬧的東西,一定不可能真正進入人心,也走不遠。尤其是對洋學生,如果他們能從中國文化中得到一點領悟,有所受用,那才是藝術的力量、傳播的作用。

屠新時拿喬布斯舉例,這位蘋果產品創始人大學只讀了一個學期,學了三門課,其中一門是禪學,一門是書法。當然他學的是英文鋼筆書法,但通過禪學,他顯然會關注到東方書法。你看,過去所有的蘋果產品,只有兩種顏色,黑與白。這里有書法的影子。中國書法的草書就是把所有不必要的一點一劃進行簡化,但整個結構又保持了基本字形和美感。喬布斯設計的手機只允許一個按鈕,當時很多工程師根本無法理解和接受,但最終喬布斯還是做到了,而且可以說在手機發展的歷史上是劃時代的創舉。

喬布斯把日常用品變成了藝術,蘋果產品每一款都那么簡潔而精美,書法恰恰亦是如此。書法原始作用是書寫的工具,承載文字信息,為什么會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甚至能表現人的生命和氣質的東西?就是因為經過了抽象提升,讓它接近完美,喬布斯正做到了這一點。

其實這就是文化傳播的意義。

陳茗屋——藝術人生知不足

陳茗屋1944年生于上海,20世紀八十年代移居日本,現居上海、大阪兩地。早年師從方去疾、錢君匋二先生?,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海上印社副社長、日本秦漢會會長、日本華人文學藝術家聯合會顧問。

對于四年前做了胃部大手術的陳茗屋先生來說,雖然因為養病需要而在較長一段時間里深居簡出,卻也有了更多思考的時間,更是覺得在學問上和藝術上要“知不足”。

陳茗屋覺得做人兩個“知”最重要,一是知恥,二是知不足。不知恥,便是無恥;不能知不足,就會以為自己了不得,藝術發展就會有玻璃天花板。他覺得他是個比較清醒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夠看到人家的好處、長處。抱持一種學習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對待同道中人,自己就會進步。

不自滿,因遇太多大師

陳茗屋曾經是一代人的“偶像”,因為早在1983年,他就獲得了全國篆刻比賽一等獎,而當時他還不到四十歲。雖然陳茗屋的父親也是搞篆刻的,但他并不贊成陳茗屋學書法和篆刻,但是陳茗屋的隔壁鄰居實在太大牌——近水樓臺先得月——錢君匋先生是指導陳茗屋篆刻時間最長的老師,而他的啟蒙老師則是陳巨來先生。

而對陳茗屋影響最大的老師,當屬方去疾先生。早在1961年于上海青年宮舉辦的書法篆刻班上,方先生的講課令陳茗屋至今難忘,“當時方先生還拿吳讓之篆刻的印章,讓我們上手了解用刀,這在今天想都不敢想,因而我覺得方先生對于我的影響最大,他的用刀、章法,都非常高明。錢君匋先生是多能的,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從來不會不懂裝懂?!?/p>

在陳茗屋看來,他遇到過太多的大師,錢君匋先生會作詩填詞,劉海粟先生、王蘧常先生、陸儼少先生的學問也是超一流的,來楚生、葉潞淵二先生的人品是他永遠的楷模?!拔矣浀藐憙吧傧壬谡忝郎险n的時候曾經說過,四分讀書,三分學字,三分學畫。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實在是沒有什么可以驕傲的?!?/p>

不求名利求樸素

陳茗屋的藝術觀是追求樸素,他始終覺得最高的美是“樸素”。在日本近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使陳茗屋對日本書法界有著深刻認識,他認為值得國內書法篆刻界學習的地方是“保持傳統”。

他認為,保持傳統就是一種樸素。國內現在有些篆刻作品過于追求形式講究創新,反而將其最基本的一些東西丟了。字畫如人。有修養的美人,用不著紅衣服綠褲子,微微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魅力盡顯?;藵鉂獾膴y,染了怪怪的頭發,還要搔首弄姿,估計大靈不靈。

在許多人看來,在1983年獲得“全國篆刻比賽”一等獎之后,如果陳茗屋留在國內的話,說不定現在作品的市場價格可能會翻幾番。對此,陳茗屋只是淡然一笑,“我去日本其實也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出國前我是十二中學的語文教師,但由于一個朋友的親戚在日本做生意,所以邀請我去辦展覽,結果去的頻率高了,就在日本住下了。當時在日本看到了許多在國內看不到的篆刻資料,大大開拓了我的眼界,很多事情不能只看一時的經濟利益?!?/p>

陳茗屋有一方著名的閑章——“小刀一把戰東洋”,其邊款是:“華僑以菜刀、剃刀、裁縫刀闖蕩域外,二十六年來,余仗小刀一把戰東洋,七轉八起,屢敗屢戰,鬻印活妻子,可憐可憐?!标愜莸钠D辛、歡愉盡在其中。他還有一方為自己刻制的閑章,名曰“一瓢飲”,邊款刻“任憑弱水三千,苦茗只取一瓢飲”。他在生活上十分低調,不為名利所困,由此可見一斑。

樂觀真誠,熱心公益

四年前做過胃部手術,目前仍處于調養階段。在陳茗屋的人生詞典中,沒有“悲觀”二字,“一個人只有快樂了才會有朋友,與他人要分享快樂而不是痛苦?!?/p>

近年來,陳茗屋編撰了若干書籍,例如《陳茗屋書前后出師表》《墨緣——陳茗屋先生書法篆刻作品》等,這些書籍中有一些好友撰寫的序言,從中可以看到他對于朋友的那份真誠。澳門日報社長曾經寫道:“雖然茗屋挾藝游食四方,但他對于文藝界朋友,并不像某些頗有名氣的藝人那樣崖岸自高,或是像如今商品大潮的逐浪者充滿銅臭味。我不喜歡叨擾別人,只是出于愛好,送上石頭,他總是有求必應?!?/p>

不僅是對于志趣相投的朋友不計較利益得失,在面對公益活動時,陳茗屋也是積極捐獻自己的佳作。在去年上海書畫善會首屆慈善義拍上,其捐出的一對印章受到藏家的追捧拍出了高價,在陳茗屋看來,這比商業拍賣會更有意義。

日前,陳茗屋受到澳門民政總署的邀請,準備在澳門舉辦一次篆刻個展,陳列七八十方印章。目前其日常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籌備此次展覽。陳茗屋坦言,將上海篆刻推向全國,將海派藝術發揚光大,僅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他希望更多對于篆刻有興趣的人能夠共同努力,延續海派篆刻以往的輝煌。

周之江——中日書畫交流大使

周之江,1950年生于上海。八歲起師從胡問遂學習書法,后又師從唐云、錢君匋學習繪畫、篆刻。三十歲加入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三十六歲赴日本求學。1990年入學大阪國立教育大學專攻美術教育,1994年獲碩士學位,同年受聘于大阪藝術大學和大阪梅花女子大學任教。在日本長期從事中國書畫教育,歷任日中書畫篆刻協會會長,兼大阪讀賣文化中心藝術顧問。2008年1月大幅行草《一葦可航》被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收藏。2008年5月為歡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特創作六曲通景屏風畫《祥瑞圖》,被奈良唐招提寺永久收藏。

左右逢源,大師護佑

1959年,父親帶周之江到胡問遂老師家里,希望得到胡老師指點。胡問遂對周父說:“你的字寫得這樣好,怎么還叫我教你兒子?”周父說:“名師出高徒,我教他,充其量是只能像我;老師教他,有朝一日字能寫到老師的一半功夫,也就不枉我一片苦心了?!?/p>

周之江至今還能回憶當年父親和老師的一席對話,這也許就是他日后不斷進取的動力吧!周之江跟隨胡問遂二十七年,1987年,三十六歲時去日本深造時,胡老先生特地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出國前,周之江特向中國畫老師唐云先生道別,唐老師在胡問遂的推薦信后用鋼筆顫顫悠悠寫了幾行:“我的學生多年來廣泛吸收中國畫傳統,頗有成就?,F他(要)在繪畫上深造,向貴國學西洋畫,以得深造?!眱晌幌壬o犢之情可見一斑。

周之江說唐云是個大度的人。文革結束后,趙丹和黃宗英夫婦把周之江介紹給唐云,唐云就一直悉心施教,直到周之江出國,其間從未收過分文。其實,趙丹也向其他書畫家推薦過周之江,有些人不看作品,只問酬金,個別人甚至還問趙丹,你介紹的青年人有沒有來頭(后臺的意思)。相比之下,唐云對周是大恩大德,周之江師從唐云三生有幸。

周之江到日本以后,有一次去香港碰到劉海粟,周之江說您19歲已經出洋回來當藝專的校長了,我36歲還剛剛出國求學,真是太晚了。想不到劉大師說,我回國辦學教的是中國同胞,你36歲出國求學,現在卻是日本人的老師,賺日本人的鈔票,比我更有能耐??!

刻苦勤學,書藝大進

說到周之江的書畫藝術,不能不談他的刻苦勤學。從九歲跟胡問遂老師學書法,前后七年,他臨遍了《皇甫誕》《九成宮》《虞恭公》等歐體名碑;十六歲開始,胡問遂老師又指點他學習顏體。胡老師說歐字是骨,顏字是骨上帶肌肉和筋,骨已長成形狀,就要強健肌體,這樣才能達到力透紙背,字字有陽剛之氣。

后來跟唐云老師學畫,除了畫以外,唐云老師對周之江的書法也非??春貌⑶谊P注。唐云老先生說,書畫同源,貴于“法而不法”。你臨歐字、顏體多年,現在要跳出來,要博采眾長,取所有書法大家之長處,避開他們的短處,你不要拘泥于傳統,學習傳統是扎根底,有了根底就貴在創新,你看我的字像誰?像我自己。之江得到啟示后,才逐漸開始涉獵歷代行、草諸體,尤其對《王鐸書法集》更是醉心揣摩,時有心得,他臨王鐸的草書詩習作就有三百多篇,足見其對王鐸的崇尚和偏愛。同時,他也悟出了“熟中生,生中熟;穩中險,險中穩;美中拙,拙中美”這個自然變化的大法則,于是書藝大進。

二十五歲以后,上海書法界以及熱愛書法的各類人士都知道胡問遂有一高足,叫周之江。因為許多人向胡問遂求字,胡老師常會說,去找之江吧,他年輕,字放得開。由于胡問遂老師的推薦,從此,周之江因為書法緣,熟悉了許多書畫界前輩和電影界的著名藝術家,如錢君匋、趙丹、黃宗英、孫道臨等都是那時開始來往的。

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周之江36歲時東渡日本求學,他一面教日本子弟書畫,一面學習日本的精神文化。之江常說書畫貴在精神,氣韻、技藝在其次。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是書畫的源和本,但行萬里路,闖大千世界,廣開眼界也非常重要。

他到了日本,覺得日本人對中國書畫的理解不深,就像中國人看不懂日本書畫的優劣一樣,他覺得必須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讓日本重新發現中國,讓中國真正了解日本。1991年他首先在日本建立了中國水墨畫教室,收了100多名日本弟子,介紹中國書畫,后來又先后結識了日本的一流大畫家東山魁夷、平山郁夫等,周之江認真研究了他們的作品,博采他們的長處,結合自己的書法與水墨畫特點,逐漸形成了新的風格,歸納一下,可為三條:結構以傳統為宗;氣韻以自然為師;整體以協調為本。心筆合一,漸入佳境。

以誠待人,廣結良緣

出國以后,周之江也一直以誠信為本,賣字賣畫從不二價。出國那么多年,在日本的電話、手機從來沒有換過號碼。他認為一個手機、電話號碼經常換的人,基本上也是朋友、客戶經常換的人,不可信任。他的畫室也在大阪藝術家集中的地段,成名以后從未換過地方。

對朋友的托付,周之江也一定放在心上。黃宗英托他到日本去看望一下栗原小卷,豈料栗原小卷提出跟他學書法,周之江一口應承,連續教了好幾年。他說趙丹、黃宗英對我好,他們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所以初次謀面,連語言也不通就與栗原小卷成了好朋友。后來中野良子等日本影視名人也都來跟他學過書法。同時這些日本友人因為和趙丹、黃宗英的友好關系,也給初到日本的周之江很多的關懷和照顧。

周之江在日本初露頭角是1992年,他在大阪創建了中日書畫家篆刻協會。當時中國的老師和同行們對周之江給予很大的支持。上海、蘇州書畫界的不少朋友都身體力行,力促達成此事。聲望極高的謝稚柳、錢君匋、沙孟海老先生受邀后分別擔任名譽會長。胡問遂老師怕弟子壓力過大,親自擔任顧問。趙冷月、周慧珺、韓天衡、張森等書畫界名流都給了周之江最大的支持。周之江說,當時如果沒有這么多老前輩和好兄弟支持,就沒有今天的成就。

猜你喜歡
之江書法
杭州之江書畫院培訓中心優秀學員作品選登
杭州之江書畫院培訓中心優秀學員作品選登
之江天樞人工智能開源平臺上線
暴風雪
詩書畫苑
書法等
圖說書法(三十九)
書法等
西湖區:三年跟蹤督辦“放心水”工程
少年書法優秀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