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2015-01-08 08:31海風
上海采風月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文化

海風

宣傳系統黨外代表人士首次“文化沙龍”于近日在上海社科院成功舉辦。本次沙龍活動以“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為主題,由市委宣傳部基層工作處和民盟上海社科院委員會聯合舉辦。宣傳系統新聞、出版、文藝、理論等各界黨外代表人士約6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與會者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話題深入探討,有“干貨”,有建議。本刊選取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馬馳(民盟中央委員、市政協常委、社科院研究員):隨著中國經濟“硬”實力的提升,世界開始矚目中國,但中國文化究竟如何走出去,在中西兩種話語的互釋互證、異同比較中找到一條既能讓西方人理解、又能準確傳達中國文化精髓的路徑,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我們的研究課題從器物和精神兩個層面對此進行研究,分別選取茶葉、瓷器、絲綢與出版物、孔子學院、影視、動漫產品等有代表性的文化類型加以考察,梳理這些文化類型的當下狀況,探究中國文化“走出去”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并通過調查和案例的實證分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尋找若干可具體可行的路徑,提出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思考和建議。比如,針對器物類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遇到缺乏品牌、技術和藝術含量低、同質化嚴重等共性問題,提出建議:(1)創新體制,搞好結構調整;(2)走差異化發展之路;(3)大力扶持器物類文化品牌;(4)落實科技創新。對于精神類文化產品,提出建議:(1)可以淡化孔子學院一類機構的政府色彩、意識形態色彩,逐漸向真正的非政府組織過渡;(2)改善文化交流的手段與方式,促使國外社會理解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與理念;(3)扶持文化企業開展跨境服務和國際服務外包,生產制作以外需為取向的文化產品;(4)加強國際文化產品和服務交易平臺及國際營銷網絡建設。

駱新(上海市政協常委、東方衛視電視主持人):文化傳播可分為精神層面和消費層面。消費層面的文化一般具有神秘性和新奇性,如非洲的臉譜、印度的香料。精神層面的文化傳播一般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國力強盛,另一個是該文化已達到人文與文明層面的高度契合,比如美國文化和日韓文化等。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勇于探索和自我奉獻的犧牲精神。

蔡金萍(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兒童藝術劇院院長):我國的文化藝術品種多樣種類繁多,各個藝術種類有著不同的特點,應該深入挖掘自身特點創造機會走出去,開展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兒童劇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門類,有著世界性、易溝通交流、易產生共鳴的特點,可以通過兒童外交加大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文化話語權。我們習慣認為中國傳統的、體現民族特色的文化容易走出去,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面對一個文化多元、日益全球化的新時代,既要推動傳統文化走出去,更要推進當代文化走出去。今年9月,我院與俄羅斯圣彼得堡BRYANTSEV青年劇院洽談明年參加圣彼得堡彩虹藝術節事宜,我院首先推薦了富有民族特色且以肢體表達為主、故事簡單的《花木蘭》和《三個和尚》,但對方表示對此不感興趣,希望看到反映中國當前社會風貌的現實題材作品。我們再次推薦我院原創以智障人士為題材的無場次話劇《燦爛的陽光》,該院院長雖然完全不懂劇中的中文對白,但看戲后深受感動,熱淚盈眶,認為這臺戲反映的人文關懷是全世界的主題,完全富有現代性和全球性,當即拍板決定由這個劇代表中福會兒藝參加藝術節。

陳飛華(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歌舞團團長):我從操作層面具體談談文藝作品走入國際演出市場的一些實踐和想法。首先,作品的選題要恰當,能夠為國外觀眾所接受。題材是作品之本,選題非常重要,“中國文化走出去”不是把中國文化、價值觀強加給國外觀眾,要讓外國觀眾能夠接受并潛移默化地認同,需要選擇能夠吸引他們興趣的題材。比如舞劇《朱鹮》選擇了在東北亞地區廣為人們關注的國際珍稀保護鳥朱鹮為題材,通過表現朱鹮物種瀕危、重現的曲折命運,與環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普世情感相關聯,表達人類向往和平、珍惜共同家園的美好愿望,從感情上就牢牢吸引了國外觀眾的注意。同樣的,舞劇《野斑馬》選擇了動物題材,通過展示了“野斑馬”與“斑馬女兒”的愛情、逃生及至最后“斑馬女兒”為愛獻身的凄美歷程,歌唱生命,禮贊人性,揭示并頌揚了和平、友愛、共存這一人類的共同主題,也深受廣大歐美主流觀眾的喜愛。

其次,作品制作、演出的藝術質量保障。有了好的選題,還需要編創、制作、演出等環節的及時跟進,才能打造出文藝精品,繼而“走出去”,傳播中國文化。藝術是作品的生命,特別是“走出去”文化品牌,為國外主流觀眾所接納,作品的藝術性是首要因素。聚焦到我們文藝院團的實體,文化走出去,就是作品走出去,就是藝術走出去?!吨禧q》和《野斑馬》的創制過程中,主創團隊皆是數易其稿,主題的表現形式、舞美整體布局、演員的舞臺呈現……一切向藝術看齊,唯美的舞臺畫面,優雅的舞姿,讓觀眾看到美、欣賞美,在享受美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領略了中國舞臺藝術文化,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平的理念和價值觀。有了這樣的作品,才會有《野斑馬》在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演出的轟動表現,才會有《朱鹮》在日本東京、新潟、佐渡、山梨四地推廣演出的舉國關注以及2015年日本全國巡演的訂單。原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武韜在觀摩《野斑馬》演出后,盛贊“《野斑馬》是中國文藝院團對外交流演出歷史上的一次‘輝煌的勝利!其成功的意義決不僅僅在于出訪演出,這演出中國政府沒有花一分錢,但是卻創造了以往我們花上百萬千萬元都買不來的外宣效果”。中國駐日本新潟總領事何平在《朱鹮》新潟演出之后致信,“你們地一臺戲,勝過我們的千言萬語”。

馬曉暉(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家):中國文化要走出去,我有足夠的信心與自豪感。但是如何走,要有巧勁的,要執著虔誠鉆研的,需要智慧與大家都聽得懂的“世界語言”去傳遞我們特有的文化。我們不僅要深度了解研究自己的文化與手中的樂器特色和作品底蘊等,更要深度研究西方的文化、音樂、作品、歷史與審美。因為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可能會有短期吸引力,但長遠的滲透力,就不是簡單地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可以了。民族的要成為世界的,不是幾場大型活動與演出就可以成就的,需要足夠的智慧與敏銳的把握。我們要有文化滲透力,就要立足在人性與靈魂深處的共性上,在心弦上找共鳴做文章,在碰撞中找橋梁找共鳴,這需要足夠的虔誠、熱愛、耐心、激情、敏感、智慧與使命感等等眾多的元素,還要有執著而不甘寂寞的心境與寬闊的視野和審美觀。如何找到這個文化碰撞點與文化滲透點,形成文化現象、文化氣候與文化季節,需要足夠的研究、智慧和實踐,要有規律并持續不斷地推廣與弘揚!我自1997年至今,在歐美亞非舉辦了千余場獨奏音樂會與講學,受到了中外主流媒體的廣泛好評與觀眾喜愛。2003年我又發起了《二胡與世界對話》的世界巡演,面對的是西方主流社會的觀眾。他們都驚嘆我手中樂器二胡的魅力,用中國的韻律與聲音征服了到場的眾多觀眾,也擁有許多外國粉絲。每場演出和所到之處,都得到了鼓舞人心的好評與反響!

當然老外們接受和喜愛二胡有個過程。前不久在法蘭克福大教堂“德國日”里舉辦《二胡傳奇音樂之旅·中西經典對話》音樂會,在一開始排練時,與我合作的德國音樂家都不知道二胡,讓我好失望。但通過這次音樂會他們徹底迷上了二胡,了解了二胡,走進了中國與中國音樂文化,紛紛要學二胡,要來中國。音樂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場觀眾更是熱淚盈眶地感動與歡呼,讓我倍感欣慰。但我心里還是又喜又憂,喜在通過我的介紹他們了解了二胡,用自己手中的二胡征服了他們,融化了他們的心靈。憂在我們大家做了這么多場的演出和宣傳,做了這么多的工作,國家也做了這么多的演出與宣傳,但了解的人數比例還是太少太少,微乎其微啊。還是沒有進入他們的主流社會與主流意識,沒有進入他們的日常生活啊。所以我們今后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更是艱巨的,甚至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努力與推廣,才能滲透到他們的日常生活與審美情趣中,影響到他們的文化。當有一天老外的孩子都要學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并以此為榮時,那我們就看見希望的曙光了。

陳崎(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辭書出版社副總編):近些年來,中國政府和各界在中國文化“走出去”方面形式多樣,用力甚勤,如孔子學院、國家形象廣告、圖書版權輸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等等。然而,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回頭檢視。我們不妨“反彈琵琶”,先看過去的三千年中,外域文化是如何“走進來”,傳入中國并產生影響的。外域文化“走進來”至少有三種完全不同的方式。

第一種方式,佛教傳入中國的方式。佛教在兩漢之交傳入中原時并不為世人所喜,南北朝時期卻蓬勃發展。究其原因,強調與本土文化差異性的特點應為其中之一。公元三四世紀,中國門閥政治大行其道,社會各階層等級森嚴、不容逾越;而佛教“眾生平等”的觀念則創造出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形式,出身不同的人均能平等相處。這對當時的寒士階層非常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佛教傳播者也以各種“奇技”吸引關注。無論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形式”,還是“胡僧多奇技”,這都是外域文化所強調的與本土文明的差異化,用以吸引世人眼球,進而有效傳播,最終風靡于世。

第二種方式,近代西方宗教、文化思潮的傳入。近代西方思潮傳入中國,幾乎顛覆了中國三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并完全終結了中國傳統的封建王朝,造就了現代國家制度。眾所周知,它們是伴隨著西方殖民國家的堅船利炮強行沖進來的,與歐洲人在北美洲屠殺印第安人,在南美洲毀滅印加帝國文化的做法如出一轍。這是外域文化“走進來”的第二種方式,即以武力為后盾,外域文化得以傳播開來。

第三種方式,改革開放后的西方現代文明的傳入。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特殊環境,我們一打開國門,各種西方現代文明的物質產品,包括思想、制度、資訊、科技文化等迅速進入中國,并在民眾中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三十年中,國人下海的熱潮、外商投資的熱潮、哈日哈韓的熱潮及現在搶購蘋果產品的熱潮,都是外域文明“走進來”的表現。相比于國人對槍炮威脅下的西方宗教、文化傳播的強烈抗拒,改革開放后人們普遍對西方現代文明的傳入持極為歡迎的態度。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物質的、精神的產品都是伴隨著經濟交流進入的——經濟交流使得人們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這一過程可謂是“潤物無聲”的。這是外域文化“走進來”的第三種方式。

外域文化“走進來”的方式,對于探討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無疑具有借鑒作用。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經是時代的主題,依靠武力推行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輸出自己的文化已經行不通。第三種方式,即伴隨經濟投資輸出文化的方式,是我們現在主要采取的方式——如孔子學院主要由中方投資建設,圖書版權輸出、出版集團的海外并購項目也由國家投入大筆費用補貼。但效果如何難說,有時更多像是一種“一廂情愿”——在形式上我們把東西送出去了,也有了“走出去”的政績,但事實上有沒有在西方社會中產生深層次的影響呢?恐怕未必! 我們不妨認真考慮第一種方式。也就是說,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時候,突出中國文化與當地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讓當地人對中國文化首先產生強烈的新鮮感,激發其好奇心,進而產生主動了解的愿望。比如,當現代西方社會的人們日益感受到高節奏、高強度的生活對人性壓抑的時候,富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慢”生活方式可以為他們提供一種新的借鑒思路(如昆曲水磨腔的慢節奏、評彈演出的悠閑等)。再比如,西方的人們厭倦了西式餐飲的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我們為之送上健康清淡的中式菜肴、烹調理念,正可滿足其需要??傊?,中國文化的走出去,如果以文化的差異性作為宣傳內容的重點,輔以多樣化、新穎化的宣傳手段,理當會引起國外人們的關注和好奇,進而嘗試,最終接受中國文化。這一過程可能會慢一些,時間會長一些,但是一點一滴的潤物無聲,最后能讓對方實際接受,進而產生普遍性的實際影響,達到“文化走出去”的終極目標。

郎冰(民盟上海市委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上海阿凡提卡通集團董事長):上海阿凡提卡通集團成立于1988年,最初主要以國際合作制片為主,具有代表性的兩部作品為52集動畫片《大草原上的小老鼠》和一部動畫電影《馬可波羅回香都》,這兩部作品發行世界40多個國家,影響非常廣,在外語片當中也很有知名度,比如,《大草原上的小老鼠》在美國播放很受歡迎,《馬可波羅回香都》在意大利的知名度很高、流傳很廣。以上作品為什么能夠走出去并且保持持續影響力呢?我們分析,主要是劇本、形象設計全部采用了歐美風格創作,符合了歐美欣賞習慣,“走出去”才獲得成功。

以下是我們2013和2014年的作品及經驗。動畫部分:我們創作了《老小阿凡提》系列動畫片,將3D、木偶動畫和平面繪畫技術相融合,把一個充滿時代感的阿凡提父子帶到了觀眾面前。目前,該片已經走入新疆,并正在翻譯成維語、哈薩克斯坦語等在中亞地區傳播。該動畫片已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為2014年第一季度國產優秀動畫片重點推薦第一名。漫畫部分:為了將中國民族文化走出去,我們拜訪了英國、美國同行,最終,選定了英國、美國兩位合作伙伴,首先推出了一套20冊繪本《小蟋蟀格里格里》中英雙語作品,該書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13年原動力獎。目前,已經發行到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被國外同行評價很高,初步獲得成功,也打破了我國繪本只進口、不出口的尷尬局面。

緊接著,我們于2015年策劃《阿凡提一家》,借鑒《小蟋蟀》的成功經驗,聘用紐約的編劇進行劇本創作,讓阿凡提成為世界和平大使,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大使。我們創作了阿凡提環球系列故事,計劃首先創作52冊繪本,目前,已經完成4冊,于2015年1月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同樣為中英雙語繪本,計劃緊接著在美國發行。阿凡提一家的人物設計增加了阿凡提老婆、兒子、女兒,還有小毛驢,符合當代家庭的生活設計,讓家庭的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同時,還有個寵物驢,更加幽默、搞笑。我們為每個角色都起了外國名字,比如小毛驢叫派瑞克,讓外國人看著親切、覺得熟悉。

文化走出去是一場無聲的戰爭,因為,各國都希望文化出口。我曾經和老外交談合作,老外興致勃勃地向我介紹他們的作品,當我說我的作品也要出口時,老外就沒聲音了??梢?,文化出口有多難。即使作品出口了,你能否深入這個國家、能否在當地形成影響力、能否像日本動漫一樣影響我國的80后,能否像韓劇一樣影響我們的90后,我覺得這些才是文化走出去的本質。

陳琳琳(上海市版權局版權處處長):我認為,對中國文化走出去,我們不能抱著“只爭朝夕”的功利之態,應該是一種平常心。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的產物,文化的交流是一種精神能量的流動,客觀上,一定是弱的、小的能量被吸引,附著于強的、大的能量,不會以人的主觀意愿為轉移,而一個國家文化能量的強大與否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文明發展程度??v觀中國歷史上的盛唐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都是當時世界執牛耳者,與此相應的,唐朝的建筑、雕塑、文學乃至服飾文化等都對當時的世界影響卓著。所以,中國文化要走出去,首要之舉還是要踏踏實實,先發展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經濟發達了,文化的河流自然就從高向低流淌出去了。

其次,我認為推動文化走出去應該是一種理性的行為。走出國門,目的是要走進別人的國門,這就好像你進入別人的家門去做客,要先懷著尊重、學習的態度了解別國的文化和他們對外來文化的真實需求,而不是一廂情愿地把你想給的東西硬塞給別人。以出版走出去來說,這幾年大家都認識到作品翻譯是制約走出去的瓶頸問題,但我認為,翻譯畢竟還是一個技術問題、物理橋梁,根本問題還是圖書的內容是否滿足國外讀者的需求?溝通不同民族文化的心靈橋梁是否暢通無阻?這是要以科學的精神,通過大量深入的研究分析來尋求答案的,而我們目前所做的,顯然還不夠。

猜你喜歡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文化鏡頭
文化生活更豐富了
傳統文化
傳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攝影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