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民族關系與民族經濟的探討

2015-01-13 19:02楊明霞曉榮
北方經貿 2014年12期
關鍵詞:民族關系和諧社會

楊明霞+曉榮

摘要:和諧的民族關系能夠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民族經濟發展;而民族經濟的協調、平衡發展,將促進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關系的形成。因此,基于構建和諧民族關系的目的,要推進發達地區與民族地區的互助合作;轉變發展觀念;發揮比較優勢;重視創新和人才培養。

關鍵詞:民族關系;民族經濟;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082-01

在幾十年的民族經濟發展過程中,民族關系日益和諧穩定,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平等互助。實踐證明,民族關系有賴于民族經濟的發展,推進民族經濟的發展能夠有效實現民族關系的和諧;反過來和諧民族關系也將進一步活躍民族經濟的發展。

一、民族關系與民族經濟的關系

(一)民族關系影響民族經濟的發展

首先,民族經濟的發展需要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下進行,只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夠保障經濟的良好運行;否則,就無法或難以開展社會生產活動,而談不上經濟發展。而民族關系的和諧穩定是保證社會穩定的關鍵方面;所以民族經濟的發展依賴于民族關系和諧穩定。其次,和諧的民族關系有利于保證民族經濟的穩定。和諧的民族關系下,各個民族的成員更愿意參與經濟活動,推進經濟的發展,從而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而這就會使人們更渴望長期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最后,當產生民族沖突和矛盾,民族關系惡化時,人們會對社會治安、風氣以及自身安全產生擔憂,從而降低人們對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商業投資減少,市場萎縮,經濟出現倒退。

(二)民族關系決定于民族經濟

要實現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與和諧,就必須依賴民族經濟的發展。鄧小平曾經指出,要實現政治上各民族的真正平等,就必須以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為前提,否則平等就成為一句空話。在民族關系當中,民族經濟關系是處于核心地位,發展民族經濟,縮小各民族之間的差距,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改善民族經濟關系的必經之路。

當前階段,我國民族關系進一步發展和改善受到來自民族經濟諸多方面的影響,能夠解決好這些民族經濟問題直接決定著民族關系能否保持穩定和諧。這些民族經濟問題主要有:首先是少數民族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并有拉大的趨勢;這主要表現在民族地區工業發展水平較低,人均GDP只有全國水平的70%左右,特別是農村地區,農民收入嚴重低于東部發達地區的農民收入;民族地區貧困狀況嚴重,大部分國家級貧困縣都在民族地區。其次,由于民族間的利益分配、宗教信仰以及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經濟交往過程中民族糾紛增多,主要表現為在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權屬問題上的資源糾紛以及在民族人口流動中由于經濟利益摩擦所造成的糾紛。這些民族經濟方面所出現的問題,很顯然已經對民族關系的穩定與和諧構成了威脅;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將進一步推進我國民族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二、促進民族經濟發展,構建和諧民族關系

(一)推進發達地區與民族地區的互助合作

面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情況,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其統籌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的作用,積極推進發達地區與民族地區的互助合作。具體來說:首先要推進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以及資源開發補償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發達地區使用民族地區的資源后,必須對其進行相應的補償,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其次,通過實施“促東援西、以西資東、互利互惠”的發展戰略,推進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互利互惠、互補合作格局的形成,建立共同的市場,促進企業間協作;再者,通過對發達地區現有管理經驗、生產技術、設備以及資金的整合,給予民族地區更大的支持,為其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引導其進行資源的科學開發、綜合利用,使其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轉變發展觀念,抓住發展機遇

民族地區必須破除原有的以物為本的發展觀念,擺脫封閉、僵化的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樹立開放進取、改革創新的觀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競爭,敢于不斷調整和創新;并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審時度勢,善于把握發展機遇。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區域間的協調發展更加受到重視,國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政策,并且對民族地區給予了更多政策上的優惠;民族地區必須敏銳地抓住這樣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外部有力的發展條件,推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發揮比較優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民族地區要堅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區生物資源和民族文化具有多樣性的優勢,并將其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大力推進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的發展,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經濟結構體系。同時要積極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服務業、信息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第三產業的多層次化,并與農業、工業形成良好的協作,實現三產業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比如可以發展生態農業觀光,這樣在發展第三產業旅游業的同時,也能夠促進農業產品的銷售以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從而實現三產業的共同發展。民族地區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區域比較優勢,利用科技進步,發展特色產業,創造性地結合三大產業,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四)重視創新和人才培養

民族地區要加大創新力度,推進全方位的創新,不僅要推進技術、管理創新,還要推進制度、理論創新。比如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資源的再利用,減少浪費和污染,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從而提升經濟的運行效益和質量。在人才培養方面,也需要依賴于教育制度的創新,改變單一的教育結構,給予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更大的支持,推進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有機結合長期和短期培訓,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效果,培養多層次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關桂霞.構建青海和諧民族關系的調研報告[J].青海社會科學,2007(1).

[2] 胡鞍鋼,胡聯合.第二代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一體和繁榮一體[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5).

[3] 呂永紅,劉 閩,高永輝.社會資本在民族關系調適過程中的功能分析[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

[責任編輯:高 瑞]

猜你喜歡
民族關系和諧社會
論管仲的利益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新時期銀川市和諧民族關系的建設路徑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當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關系發展中存在問題分析
論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捉箐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