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對“孝道”有悖人性

2015-01-15 19:11
南方周末 2015-01-15
關鍵詞:孝道道義不爭

戴志勇

語言是有魔力的。如果說“上海一學校800學生跪拜父母”的新聞,會讓部分一切都講絕對平等的現代人有強烈不適感,再看魯迅評“二十四孝圖”里描述郭巨埋兒對他內心造成的傷害,必定要對儒家的“孝道”恨得咬牙切齒了?!俺匀说亩Y教”,有錯嗎?難道不是面目可憎的“孝道”,傷害了讓多少后生晚輩敬仰的周先生幼小的心靈,使他覺得“白發的祖母”與自己“不兩立”?

郭巨埋兒的確可怕。哪怕你用《舊約》里亞伯拉罕拿獨生子以撒獻祭的故事來安慰我,說老天也沒讓郭巨真的埋兒,而是拿一壇黃金解了困,就像上帝用羔羊代替了以撒,云云,也讓人難以容忍這種殘忍的孝道。

然而,有不得不辯者。

反對郭巨埋兒式的“孝道”,就要做個不孝的人嗎?顯然不是。什么是孝?1991年,愛荷華大學物理學博士盧剛槍殺5位老師和同學,蓄意殺人前還給父母寄去了財物,說可以供父母養老了,這就是孝嗎?一個踐踏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人,讓父母余生都生活在無盡的悲傷中,不孝甚矣!

父母貪人錢財,做兒女的什么都聽父母的,不僅不勸諫,反而沾沾自喜,助紂為虐,是孝嗎?《孝經》寫得明明白白:“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一個沒有正義感,只知順從聽話的奴才,同樣算不得孝。

現在強力反腐,多少高官因貪贓枉法,進了監獄,讓父母蒙羞,可以稱孝嗎?

后世陋人,將孝子跟忠臣扯在一起,又將“忠”于道義歪曲為忠于當時的國君,終于將專制的根子,結結實實扎在了“孝道”上。但讀過《史記》的都知道,伍子胥為報父仇,借吳國兵力破楚,掘墓鞭楚平王尸,是為父絕君,非為君絕父。這是公羊家極推崇的大復仇義,是儒家的自然正義。

集體拜父母的表演,可能扭曲親子之愛。天命之謂性,兒女與父母,既有基于血緣的骨肉親情,也有人之為人的尊嚴與道義。兩者能兼顧,才是孝。正因骨肉親情,正因父子有道,才會彰顯個體的獨立價值,繼而在公共領域中,做一個追求正義的公民。

把孝道絕對化,既有損于子女的自然權利與尊嚴,也有悖人性。

猜你喜歡
孝道道義不爭
張之洞的“三不爭”
艾草
王根保藏槍
道義
吉光片語
不爭與爭
搭建孝道教育與實踐平臺,探索校園文化育人新途徑
塑成作為倫理主體的父母與子女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盡孝而親不待
淺談中學生的孝道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