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學教授“罵街” 比低俗更可怕

2015-01-21 22:39
黨建文匯·下 2014年12期
關鍵詞:趙本山崔永元旁觀者

無論什么身份,每個人在網絡公共空間里都應該保持應有的理性和謙卑,要容得下不同的意見,在觀點的碰撞中求同存異;否則,這種“夾槍帶棒”的辯論只會撕裂社會,讓更多人沾染戾氣。

這幾天,清華教授肖鷹和原央視主持人崔永元的罵戰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肖鷹在微博中批評趙本山的二人轉太低俗,稱“春晚已經不再需要趙本山的豬大腸”,而崔永元認為趙本山“是百年難遇的人才”。因為觀點分歧,兩人隨即以“腦殘”“智障”等語言相互攻擊,叫罵之激烈確實稱得上罵戰。

一言不合便破口大罵,叫罵者或許有酣暢淋漓的快感,旁觀者卻似看了一場潑婦罵街的表演,直教人目瞪口呆。如果說只是尋常人等口不擇言,在網絡上也不稀奇,偏偏兩位還都是文化人,甚至罵了四天還意猶未盡。這就讓人納悶了,如此罵戰為哪般?如果罵戰成為習慣,那么網絡上心平氣和的理性討論將越來越稀缺,只能留下偏執甚至狂躁的人唇槍舌劍。

在趙本山的二人轉是否低俗的問題上,盡管肖鷹和崔永元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他們無疑都是以低俗為恥的。美學教授和知名主持人辯論,無論雙方最終能否說服對方,都應該讓旁觀者看到學者的修養和名人的氣度??上н@些都被臟話淹沒了,論戰反而成了他們的低俗“二人轉”。

在自媒體時代,文化精英放下身段,積極參與公共討論是值得推崇的,但是對于粗鄙化的網絡文化潮流,還應潔身自好,不能推波助瀾。通過叫罵吸引眼球,雖能制造轟動效應,一而再再而三的話就會讓公眾看不起。無論什么身份,每個人在網絡公共空間里都應該保持應有的理性和謙卑,要容得下不同的意見,在觀點的交鋒中求同存異;否則,這種“夾槍帶棒”的辯論只會撕裂社會,讓更多人沾染戾氣,就像兩年前反對粗口的肖鷹已經顯現出每戰必罵的傾向。

(摘自《齊魯晚報》)endprint

猜你喜歡
趙本山崔永元旁觀者
安全生產沒有旁觀者
崔永元:我為什么對現在的電影心里發涼
旁觀者之眼:外媒視角下的吳忠信主持十四世達賴坐床
論趙本山的網絡媒介形象——以新浪網為例
旁觀者,未必清
崔永元的金錢觀
關注校園暴力的旁觀者
遠離誘惑
不說話就是最好的敬業
趙本山選司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