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周圍型肺癌的CT圖像特征分析及臨床意義

2015-01-26 21:05周建欣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年17期
關鍵詞:攝片胸膜影像學

【摘要】目的 研究探討早期周圍型肺癌的CT圖像特征,并分析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35例早期周圍型肺癌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對患者的CT診斷、X線診斷等的影像學特征及診斷的準確率等進行比較。結果 35例患者經CT和X線診斷的準確率分別為91.42%和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 < 0.05)。結論 多層螺旋CT診斷早期周圍型肺癌具有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的優點,具有優勢。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7.126

作者單位:831100 昌吉市第二人民醫院影像科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T Imag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arly Peripheral Lung Cancer

ZHOU Jianxi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ji City,Changji 83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T image of early peripheral lung cancer,analysis of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peripheral lung canc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CT and X-ray,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rate of 3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T and X-ray diagnosis were respectively 91.42% and 80.00%,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 Multi slice spiral CT diagnosis of early peripheral lung canc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scanning speed and high resolution,it has obvious predominance.

【Key words】 Early peripheral lung cancer,Characteristics of CT image,Clinical significance

周圍型肺癌具有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病情進展迅速,轉移率高的特點,一旦發展到晚期,對治療和預后十分不利 [1]。本文旨在探討CT診斷的影像學特征以及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周圍型肺癌患者35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診斷確診。35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34~76歲。病變位置位于左肺上葉、左肺下葉、右肺上葉、右肺下葉的分別有10例、13例、7例和5例。其中鱗癌患者和腺癌患者各14例,混合型肺癌的患者2例,未分化癌患者3例,小細胞癌患者2例。大部分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咯血、憋喘、氣促、胸痛等主要臨床癥狀?;颊咴谛g前都接受過X線攝片和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并有完整的影像學資料。

1.2 方法

(1)CT掃描:患者均采用GE64排optima CT660(128 T)螺旋CT掃描儀進行診斷。掃描開始前,對患者進行屏氣訓練,先對患者進行常規全肺平掃,掃描的范圍在肺尖到肺底,掃描參數設置為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00 mAs,掃描層厚和掃描間隔均為0.8 cm,探測器×準直為16×0.75,當肺部結節完全顯示后,對其進行SPN定位靶掃描。掃描參數調整為層厚0.5 cm,螺距1.5,視野在200~240 mm,然后采用高壓注射器經患者的前臂淺靜脈注射造影劑碘海醇,濃度為300 mg/ml,注射速率為3.0 ~5.0 ml/s,行增強掃描。分別對患者的肺動脈、主動脈峰值進行測定,然后根據患者的體質量再次注射碘海醇,注射量為1.3 ml/ kg,注射速率同上,對患者進行SPN肺動脈期、主動脈期以及延遲期的三期靶掃描,延遲時間設定為3 min,將掃描獲得的資料傳入工作站并進行三維重建,重建層厚和層間距,均為0.8 cm。由兩位高年資的影像學醫師閱片并經協商達成共識。(2)X線攝片:采用SIEMENS YSIO數字化醫用X射線攝影系統對患者進行正側位攝片,要求診斷時患者的胸部要與熒光屏緊貼。配合使用固定慮線器,參數設置為焦距180 cm,正位攝片和側位攝片的電壓分別為80~85 kv、90~95 kv,電流分別為15~20 mAs、30~40 mAs。(3)觀察回顧患者的CT診斷、X線診斷等的影像學特征,并將其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較,計算其診斷的準確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 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掃描特點

患者經CT掃描,可見患者的病灶心態以孤立性結節狀影最為多見,共31例(88.57%),病灶邊緣多不光滑,表現出中心密度高于邊緣密度的情況,結節的直徑在12.3~33.4 cm之間,平均直徑為(22.3±2.1)mm,也有少數患者的病灶邊緣比較光滑,對應的中心與邊緣密度也比較接近。另有4例(11.43%)患者的病灶呈不規則片狀影,且中心與邊緣的密度不一致,部分患者有毛玻璃影表現。觀察患者的影像學特征可見,腫塊征、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血管集束征等為主要表現,其中有腫塊征表現的患者33例(94.29%);有分葉征表現的患者31例(88.57%);有胸膜凹陷征表現的患者23例(65.71%);有毛刺征表現的患者30例(85.71%);有空洞征表現的患者17例(48.57%);有血管集束征表現的患者15例(42.85%)。

2.2 X線診斷特點

經X線攝片,共檢出腫塊征30例(85.71%);分葉征28例(80.00%);毛刺征26例(74.28%);胸膜凹陷征20例(57.14%);空洞征13例(37.14%);血管集束征10例(28.57%);均低于CT掃描儀的檢出率。

35例患者經CT掃描,誤診3例,診斷準確率為91.42%;經X線診斷誤診7例,診斷準確率為80.00%,經CT診斷的準確率高于X線,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周圍型肺癌發病早期腫瘤被肺組織或者臟層胸膜所包繞或覆蓋,一般不會出現胸膜浸潤、淋巴結轉移的情況,也少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很容易被忽略 [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方法診斷均可以觀察到病灶的特征性表現,但CT對這些特征性征象的檢出率高于X線,且最終診斷的準確率也高于X線。雖然X線攝片和CT都是臨床常用診斷手段,但多層螺旋CT診斷不僅具有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診斷無創的優點 [3],而且能通過容積成像及三維后處理等手段,對孤立性肺結節進行有效分析,具有優勢。

猜你喜歡
攝片胸膜影像學
多層螺旋CT鑒別惡性胸膜間皮瘤與胸膜轉移瘤的應用價值
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癥影像學表現及隨訪研究
胸腔鏡下胸膜活檢術對胸膜間皮瘤診治的臨床價值
惡性胸膜間皮瘤、肺鱗癌重復癌一例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結核影像學表現
保乳手術切緣評估及術中乳腺X線攝片的臨床應用
成人胸膜肺母細胞瘤1例CT表現
不同體位X線攝片與CT在橈骨頭細微骨折中的診斷分析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