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性別膽石癥患者梅毒螺旋體感染情況分析

2015-01-29 08:07鄭偉華黃學忠林佩佩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5年2期
關鍵詞:膽石癥螺旋體梅毒

鄭偉華,黃學忠,林佩佩

(解放軍第一一八醫院,浙江 溫州 325000,1.病理科,2檢驗科)

膽石癥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我國的發病率為7%~10%[1]。膽道結石形成因素多種多樣,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涉及的內容很多,不同性別及不同個體患膽石癥的病因也不盡相同。馬向明等[2]報道唐山地區膽石癥男女比例為1:1.65,與本文所統計的膽石癥男女比例為1:1.42較為接近。為探討不同性別膽石癥患者群與相同性別其他人群梅毒抗體陽性率是否存在一定水平差異,作者對2009-2013年間在我院普外科手術并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的膽石癥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同期在我院普外科因其他疾病而手術治療并將標本送病理檢查的患者866例為對照,進行術前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查,了解不同性別膽道結石癥患者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率是否存在一定水平差異,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組:搜集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因膽道結石而來本院普外科手術的男性患者,并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33例;年齡22~85歲,平均(55.06±16.59)歲;其中膽囊結石25例,肝外膽管結石3例,肝內膽管結石5例。搜集同期女性患者47例,年齡25~77歲,平均(53.26±14.08)歲;其中膽囊結石37例,肝外膽管結石6例,肝內膽管結石4例。

對照組:隨機選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普外科因其他疾病而手術治療并將標本送病理檢查的男性患者389例,其平均年齡最大限度與男性研究組接近,年齡33~97歲,平均(55.13±13.61)歲。搜集同期女性患者477例,年齡40~91歲,平均(53.27±9.76歲)。男女對照組的病種包括闌尾疾病、甲狀腺疾病、胃腸疾病等。

1.2 檢測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在入院當天做術前梅毒螺旋體抗體篩查。梅毒螺旋體抗體篩查采用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可同時檢測IgG和IgM抗體。所用儀器為TRITURUS全自動酶免儀,試劑購自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1.3 統計學分析

對男性研究組與男性對照組、男性研究組與女性研究組、男性對照組與女性對照組、女性研究組與女性對照組這四組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與陰性例數數據進行四格表資料的卡方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男性中,研究組與對照組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8.55,P<0.005);女性中,研究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00042,P>0.05)。男性研究組與女性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18,P<0.05);男性對照組與女性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16,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用TP-ELISA法檢測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用酶標儀分析檢測梅毒螺旋體特異性IgG和IgM抗體,可用作篩查和確認試驗,被公認為梅毒血清學診斷的首選方法[3]。本法發現絕大部分膽石癥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不存在梅毒螺旋體感染。但男性研究組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率(18.18%)明顯高于男性對照組(2.83%),提示男性梅毒螺旋體感染后可能增加患膽石癥的幾率。女性研究組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率(4.26%)略高于女性對照組(4.19%),提示女性梅毒螺旋體感染后可能并不明顯增加患膽石癥的幾率。男性與女性感染梅毒螺旋體后,對形成膽石癥的不同影響,筆者初步分析如下:機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產生促進膽道結石癥發生的促石因素和抑制膽道結石癥發生的抑石因素。促石因素主要由梅毒性肝病而發生,學者們研究較多,機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產生促進膽道結石癥發生的促石因素可能與以下四個因素有關:(1)梅毒性肝病可導致肝細胞受損,肝功能下降,引起膽汁酸在肝內合成減少[1],對膽固醇等溶解能力下降,成為結石形成的重要基礎。吳碩東等[4]報道無論是膽固醇類結石還是膽色素類結石患者,膽汁中膽汁酸均少于正常人。(2)梅毒性肝病可導致肝細胞腫脹、變性、壞死,釋放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的同時也可釋放β-葡萄糖醛酸酶(β-G)入血及膽汁,β-G將結合膽紅素水解成未結合膽紅素,后者易與鈣鹽形成結石。(3)機體感染梅毒螺旋體,一般2周后即可從血清中檢出特異性IgM抗體。特異性IgG抗體一般在IgM抗體產生2周后檢測出。一期梅毒抗體主要是IgM型;二期梅毒抗體有IgM、IgG型;三期梅毒抗體主要是IgG型[5]。有報道Ig在模擬的膽汁體系中有明顯促成核作用,其促成核活性強弱依次為IgM>IgA>IgG。因此機體梅毒感染后,機體產生的特異性抗梅毒螺旋體抗體也是導致膽道結石癥的可能機制之一[1]。(4)梅毒性肝病呈慢性過程,導致機體長期免疫力下降,使肝臟細菌清除能力下降,腸道的大腸桿菌、球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等易逆行進入膽道系統而導致膽石癥的發生。

表1 不同組別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率比較

蔡雄等[6]報道1例梅毒性肝病肝穿刺活檢病理報告“肝細胞腫脹,胞漿疏松,灶性壞死,少數肝細胞內淤膽,匯管區炎細胞浸潤”。抑石因素目前并不明了,文獻報告極為少見。筆者猜測,女性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通過表達于膽道、膽囊的受體,損害平滑肌的運動,引起膽汁淤積而成為女性膽道結石癥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梅毒螺旋體感染后會引起膽道周圍炎癥,機體因此會增加膽道收縮敏感性而不斷將膽道結石最后排入十二指腸,從而女性感染梅毒螺旋體后膽石癥并不明顯提高。男性感染梅毒螺旋體后可能抑石作用并不像女性那樣明顯增加,梅毒性肝病帶來的致石作用較強而增加了患膽石癥的幾率。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一項回顧性研究,男、女研究組數量也偏少。本研究中不同性別的80例膽道結石癥患者無法確定膽道結石發生在感染梅毒螺旋體之前還是感染梅毒螺旋體之后。作者希望本研究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如能設計一個前瞻性研究,取一定規模數量的男、女研究對象按血清梅毒螺旋體陽性與陰性分為4組(男性梅毒螺旋體感染組、男性梅毒螺旋體陰性組、女性梅毒螺旋體感染組、女性梅毒螺旋體陰性組)。經過數年(如10年)后,分析男性梅毒螺旋體感染組與男性梅毒螺旋體陰性組膽道結石癥發生率是否有差異;同樣的方法分析女性梅毒螺旋體感染組與女性梅毒螺旋體陰性組膽道結石癥發生率是否有差異。這樣就能更科學準確地說明梅毒螺旋體感染對不同性別機體膽道結石癥發生中所起的作用。

綜上所述,雖然絕大部分男性與女性膽道結石癥患者均不存在梅毒螺旋體感染。但男性梅毒螺旋體感染后可能促石因素影響較大而抑石因素作用不明顯而增加男性患膽石癥的幾率。而女性感染梅毒螺旋體后促石因素可能較好地被抑石因素抵消而并未增加膽石癥的發生幾率。目前機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產生促進膽石癥發生的促石因素目前學者們研究較多,主要由梅毒性肝病引起。但以上論及的抑石因素目前研究極少,只是一個初步猜測,希望能引起外科醫師關注這方面的檢測,有更深入的研究來揭示這方面的病理機制。

[1] 徐俠, 宮愛霞, 方立峰. 膽石病的成因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J].現代實用醫學, 2012, 24(4): 477-480.

[2] 馬向明, 董浩, 付慶江, 等. 唐山地區膽石病6417例回顧性分析 [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2, 21(8): 937-940.

[3] 周麗萍, 李秉煦. 性傳播疾病的檢驗診斷 [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52-61.

[4] 吳碩東, 陳淑珍, 谷村弘, 等. 膽石中膽汁酸的分析及其意義的探討 [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1998, 15(2): 102-104.

[5] 張括, 李金明, 張瑞, 等. 梅毒螺旋體IgG和IgM抗體國家一級血清標準物質的研制 [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11, 34(11): 1044-1049.

[6] 蔡雄, 樊成輝, 王衛兵, 等. 梅毒伴發肝炎及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炎一例 [J]. 中華內科雜志, 1997, 36(10): 713.

猜你喜歡
膽石癥螺旋體梅毒
豬鉤端螺旋體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控
教您如何防治膽石癥
膽石癥預防有對策
膽石癥術后T管引流蛔蟲堵塞2例
高齡老年混合型神經梅毒1例
梅毒螺旋體TpN17抗原的表達及純化
梅毒螺旋體四種膜蛋白克隆重組表達和ELISA法建立的應用研究
IgM捕捉ELISA法對早期梅毒的診斷價值
5種血清學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評價
1125例梅毒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