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協力譜寫人類發展新篇章

2015-01-30 21:31夕月
綠色中國·B 2014年9期
關鍵詞:脆弱性威脅報告

夕月

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從1990年開始發布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標準,并依此將各國劃分為:極高、高、中、低四組。只有被列入第一組“極高”的國家才可能為發達國家。指數根據出生時預期壽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收入計算出,在世界范圍內可以進行國與國間的比較。

2014年7月24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日本東京發布了2014年人類發展報告。這篇題為《促進人類持續進步:降低脆弱性,增強抗逆力》的報告以全新的視角看待人類發展的脆弱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如何增強抗逆力的建議。

生命周期脆弱性概念首次引入

在整個亞太地區,有超過10億人的日均生活成本在1.25美元到2.50美元之間,僅比極端貧困線略高一點。報告認為,如果發生災害或危機,那些遭受多重剝奪的人群將特別容易重新陷入貧困。

報告引入了生命周期脆弱性的概念,即在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些敏感時期可能更容易受到沖擊的影響。報告強調要特別重視人們出生后的前1000天、從學校到工作的過渡期、以及從工作到退休的過渡期,以便實現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社會經濟發展。

報告還敦促各國政府承諾提供普遍的基本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以增強抗逆力,尤其是增強貧困群體和其他脆弱群體的抗逆力。報告認為,亞太地區的國家現在就可以向本國人民提供充足的社會保障或基本社會服務,而不必非得等到國家富裕了才采取這些措施。報告表明,一些北歐國家和韓國、哥斯達黎加等國在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低于現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時,就已經開始提供這些基本的社會服務。

報告稱,具有凝聚力的社會抗逆力更強,無論國家處于哪個發展階段,都需要養老金和失業保險等強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以降低脆弱性,增強抗逆力。

報告著重闡述了自然災害對人類發展的嚴重掣肘。尤其談及了亞洲這一世界上最易發生災害的區域,在過去十年時間里,自然災害平均每年在亞洲造成超過6萬5千人喪生,并對2.2億人造成影響。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局局長徐浩良強調:“不是每個人都享有同等程度的保護和防備措施,各地在災害中死去的人數也不盡相同,這些差別不單單是由自然條件的不同造成的??梢圆扇【唧w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降低脆弱性,并且直接提高個人和社區的抗逆力以抵擋沖擊?!?/p>

報告還強調,缺乏報酬優厚的體面工作(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是亞太地區面臨的一大挑戰。許多亞太國家的青年失業率都比較高——伊朗的青年失業率為23%,印度尼西亞為22%,斯里蘭卡超過17%,菲律賓和薩摩亞為16%,東帝汶為14%。報告還敦促各國政府加快教育改革和促進全面經濟增長,以創造更多報酬優厚的體面就業機會,這對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言至關重要。此外,還有數百萬人的安全受到糧食不安全、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內沖突和災害風險(例如山體滑坡和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氣候變化)的威脅。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 Helen Clark 表示,“通過解決脆弱性問題,所有人將可以共享發展成果,人類發展也將變得更加平等和可持續?!?/p>

性別發展的不平等仍在繼續

今年的報告就引入了性別發展指數這個新的衡量指標,并首次衡量了148個國家在人類發展成就方面存在的性別差異。該指數顯示,阿根廷、巴巴多斯、白俄羅斯等16個國家的女性人類發展指數等于或高于男性人類發展指數;阿富汗是世界上性別最不平等的國家,該國女性的人類發展指數僅為男性人類發展指數的60%;從全球來看,女性的人類發展指數比男性低8%左右,且各國之間的差異懸殊。性別發展指數還表明,在估算的人均國民總收入方面,性別差異也很懸殊:全球男性的人均收入是女性的兩倍多。這一指數的發布喚起了全球范圍的人們對于男女平等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2014年“社會制度與性別指數”的全球性發現包括:婦女用于無酬勞動的時間是男性的三倍;160個國家中只有55個在法律和實踐中都給予婦女平等的繼承權;有35%的婦女相信在某些情況下家庭暴力是合理的;有102個國家的法律或實踐拒絕給予婦女平等土地權。2014年,16%的國家被評為嚴重歧視,15%的國家很少歧視。無法否認,這仍是一個嚴重性別不平等的世界。

幾個方面綜合起來,對婦女制度性歧視最少的國家是:比利時、法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塞班,不過前提是一些公認的高平等國家例如冰島、芬蘭沒有被打出綜合分。最嚴重的國家是:也門、蘇丹、岡比亞、馬里、乍得。

亞洲地區制度性歧視最少的國家是蒙古。蒙古雖然也有1/3婦女報告遭受家庭暴力,女議員只占14.9%,但該國實行男女相同的法定結婚年齡,保障男女同等繼承權,2011年的性別平等促進法已經提出要將40%的政府管理崗位給婦女。

中國被列為中等歧視國家,排名第42位。中等歧視國家得到的評價是:性別法律體系自相矛盾;歧視性習俗嚴重;缺少政治參與配額;應對婦女暴力的法律不足。中國在男孩偏好領域被列為“嚴重歧視”。

按照今年的性別指數數據,如今健康與生存的性別差距接近抹平,全球已消除了96%的差距;教育程度的性別差距已經不那么顯眼,全球已經消除了93%的差距,而且已有25個國家完全消除了性別差距;而經濟平等的性別差距依然嚴重,僅僅消除了60%的差距;政治參與的性別差距則是極其嚴峻,只消除了21%的差距。因此,不管是在新興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相對于接受高等教育和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女性人數,女性處于經濟領導地位的比例依然較低。

由此看來,在全球范圍內的追求男女平等,仍是任重道遠的。

環境自然災害成最大挑戰

與環境和氣候變化相關的全球風險正在加劇。氣候變化將讓干旱地區遭受更多旱災,并帶來更加頻繁、更加強烈的颶風、臺風和其他極端天氣。氣候變化還將導致海平面上升、洪水、關鍵區域的缺水、植物和動物種群的遷移或滅絕和海洋酸化等問題。此外,大規模工業化和快速城市化也引起了許多其他環境威脅。endprint

在每一個國家,缺水、衛生條件差、土地退化、土壤侵蝕、空氣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等問題都日益嚴重。對于靠生態系統維生的人而言,氣候變化將導致農業收入的不確定性,進而增加他們的不安全感。例如,生活在尼日爾西部的牧民社區已經受到持續性干旱和過度放牧的影響,以前長滿多年生牧草的開闊林地不復存在,只留下一塊塊光禿禿的地面和牲畜難以下咽的灌木。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在近日發布最新報告稱,2013年全球約有1億人受自然災害影響,其中超過半數生活在亞洲地區。這份在日內瓦發布的《世界災害報告2014》稱,2013年全球共發生逾300起自然災害,影響了約1億人,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186億美元。

報告稱,2013年自然災害造成2萬多人喪生,這一數字低于過去10年的平均值9萬多人,并遠低于2004年、2008年和2010年等高峰年份的20多萬人。其中,洪水和風暴是去年最頻發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分別占總死亡人數的44%和41%。報告稱,襲擊菲律賓的超強臺風“海燕”和造成印度洪災的季風雨分別造成近8000人和6000多人喪生,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兩起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已經成為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巨大障礙。有史以來,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了重大的傷亡和痛苦。生命和財產遭受到巨大的損失。由于人口快速增長和集中(城市化);各種高技術和建設規模的有增無減,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導致自然災害對人類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潛在威脅越趨嚴重。

據有關資料統計,過去20年中,受自然災害影響的人口有八億多人,財產損失近千億美元。當今世界自然環境正急劇惡化,有二萬多種動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脅,約五千種動植物面臨絕種的危險。這種情況說明,減輕自然災害已成為人類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這個帶有世界性的重大問題,差不多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遭受到它的破壞和威脅。對工業化國家來說,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在市值上是追高的,但自然災害造成的最大苦難卻落到了發展中國家的身上,因為它們受到死亡率高和經濟損失相對較大的雙重打擊。

人類需要可持續性發展

除此之外,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仍然需要面多許多威脅和沖擊。

由于缺乏私人儲蓄、財產和足夠的國家政策保障,全球有數百萬家庭過著前途未卜、缺乏保障的生活,收入和福祉始終面臨威脅。因此這些家庭將會有更高的風險遭受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在發展中國家,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來自非正規經濟部門,社會保險覆蓋率低,經濟不安全感很強烈。在非洲和亞洲地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非正規經濟部門產出占到年產量的25%至40%。但經濟脆弱性這個問題并非只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全球經濟危機發生以后各國的經濟復蘇緩慢,因此,富裕國家的許多人依舊面臨強烈的不安全感。據預測,2014年法國的失業率將超過11%,意大利將為12.5%左右,希臘和西班牙將接近 28%,其中年輕人的失業率更高,西班牙的年輕人失業率將高達近60%。

貧富懸殊依舊是全球性問題。全球最富有的85位富豪所擁有的財富與最貧窮的35億人口的財富總額相當。不平等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嚴重威脅,尤其是因為它反映出機會不平等。如果不平等指數超過某個特定閾值,便會危害到發展、減貧以及社會和政治管理的質量。高度不平等還會削弱共同的理想信念,并助長有影響力的群體的尋租行為。不平等還減少了在基本服務和公益物方面的投入,降低了稅收系統的累進稅率,并增加了政治不穩定的可能性,從而阻礙了未來的人類發展。不同群體之間的高度不平等不僅有違公平正義,還會影響到人們的福祉和威脅到政治穩定性。

健康沖擊可能是最容易造成家庭和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而饑餓和營養不良則進一步加劇了與貧困相關的健康威脅的風險。在印度,醫療費已經成為讓窮人甚至中產階級陷入貧困的一個主要原因。家中經濟支柱的健康不佳可能讓整個家庭陷入貧困并長期無法擺脫。最新數據表明,超過40%的住院病人有過借錢或變賣家產的情況,近35%的病人因醫療費陷入貧困。此外,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脆弱的原因并非只有貧困,還包括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的傳染,瘧疾和結核病的迅速傳播,登革熱和豬流感的快速蔓延,以及生物恐怖主義威脅的增加。

鑒于貧困對于世界的影響,多變的糧食價格和供應情況尤其需要關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過后,糧食價格驟升和經濟衰退延緩了消除世界饑餓的步伐。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012年全球有8.42億人口生活在饑餓之中。全球在消除饑餓和減少剝奪方面仍需做出巨大努力、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天平均有約4400人死于故意暴力行為。2013年估計有約160萬人死于暴力行為,其中差不多一半死于自殺,近三分之一死于他殺,約五分之一死于戰爭相關原因(大部分為男性)。在一些暴力沖突事件中,平民被當作目標并受到傷害,以此作為一種打擊士氣和摧毀社會結構的有意戰略。而強奸則往往是針對某些社區的勢力和暴行的體現。突然爆發的公共暴力事件、恐怖組織襲擊、街頭幫派斗毆和最終演變為暴力事件的抗議都會極大威脅人們的生活和生計。暴力犯罪和家庭暴力更進一步加劇人身不安全感。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依靠科技進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但也造成了嚴重的資源危機、生態惡化和環境污染,地球家園不堪重負。驚人的貧困率、嚴重的財富和性別不平等、糧食危機以及頻發的自然災害與危機始終威脅著亞太地區的人類發展進步。要解決這些貧困和不平等問題,我們就必須采取措施改進可持續發展機制,抓緊可持續發展各相關承諾的落實,特別是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等問題上對發展中國家的承諾,為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共同的繁榮與發展。endprint

猜你喜歡
脆弱性威脅報告
受到威脅的生命
面對孩子的“威脅”,我們要會說“不”
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
煤礦電網脆弱性評估
殺毒軟件中指令虛擬機的脆弱性分析
基于攻擊圖的工控系統脆弱性量化方法
基于電流介數的電力系統脆弱性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