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置管患者穿刺部位感染因素及護理干預

2015-01-31 05:32黃春玲,陶利英,謝海蓮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年6期
關鍵詞:換藥無菌出院

【摘要】總結2014年1月~2014年12月腫瘤科PICC患者穿刺部位感染的相關因素,針對影響PICC穿刺部位感染的因素,于2014年1月起對PICC穿刺患者給予相應的預防護理干預措施,認為有針對性的對護士進行PICC穿刺操作及維護培訓,建立“PICC健康學苑”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觀察PICC穿刺口的狀況,對帶管出院的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可有效的降低PICC置管患者穿刺部位的感染。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06-0147-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6.121

作者單位:541001 廣西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

PICC Catheter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of Puncture Site Factors

HUANG Chunling TAO Liying XIE Hailian, Guilin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Guilin 541001, China

[Abstract] Sum up the cases from 2014.1~2014.12, Department of tumor patients with PICC infection of puncture site, aiming a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ICC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in 2014.1, we gave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prevent puncture of PICC patients, that targeted for PICC punctur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raining for nurses, to establish "PICC health school" to guide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correct observation PICC puncture export situation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telephone follow-up, can reduce the PICC catheter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s] PICC, Puncture, Infection factors, Nursing intervention

PICC已廣泛的應用于臨床,減少了靜脈炎的發生,保護了患者的血管,但由于PICC是一項侵入性操作,患者在留置期間,PICC穿刺部位感染,是PICC常見的并發癥。為減少并發癥,提高PICC的使用質量,我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對PICC穿刺的患者,采取對應的預防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我院腫瘤科住院PICC置管患者108例,其中男63例,女45例,乳腺癌21例,胃癌27例,腸癌49例,肺癌8例,其它腫瘤3例?;颊叩囊话闱闆r與實施前(2013年1月~2013年12月)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PICC穿刺部位感染因素

2.1 內源性因素

2.1.1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有文獻報道,PICC置管感染與免疫功能有關 [1],腫瘤患者往往因營養不良,慢性疾病原因,以及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抵抗力低下,引起全身及局部的感染。

2.1.2 血管的選擇 PICC穿刺部位感染出現與穿刺血管的粗細有關,血管越細,穿刺部位發生感染率越高。

2.1.3 對敷料過敏 腫瘤患者接受放化療后,皮膚敏感性增加,易發生過敏樣改變。

2.2 外源性因素

2.2.1 護士無菌技術觀念不強 PICC插管為侵入操作,如無菌技術操作不嚴及操作中手套有滑石粉,易將細菌在操作過程中帶入血液循環,引起感染。穿刺所造成的靜脈壁損傷,可造成局部炎癥。

2.2.2 護士穿刺時選擇血管部位狀況 選擇頭靜脈較貴要靜脈及正中靜脈感染率高。選擇肘窩及以下靜脈穿刺,其穿刺口感染率較

高 [2]。

2.2.3 穿刺針型號大 有關病理學研究證實,皮下組織、毛發樣雜物、表皮下組織進入循環后滯留血管內,機化、鈣化形成異物性肉芽腫或炎性包塊,針頭型號大,多次穿刺,其皮下組織、毛發樣雜物等滯留物較多,引起感染。

2.2.4 帶管出院患者未按時換藥 患者出院后未能加強皮膚的觀察,因種種原因,敷料卷邊以及敷料不慎浸濕,不能做到及時換藥。

2.2.5 汗腺分泌較旺 個別患者穿刺口敷料汗腺浸濕不能及時更換敷料,極易引起感染 [3]。

2.2.6 患者置管肢體活動多 患者進行PICC置管的肢體因活動多,反復的彎曲穿刺側肢體,引起導管反復摩擦穿刺口,導致摩擦性感染。

3 預防護理

3.1 腫瘤放化療患者自身抵抗力低,按醫囑及時監測血象,白細胞低時,注意PICC穿刺口周圍皮膚的變化,如局部出現發紅、刺癢,應及時給予無菌生理鹽水棉球擦拭皮膚,穿刺點使用安爾碘伏消毒液消毒,使用無菌紗布覆蓋,3M敷貼固定,隔日換藥1次。

3.2 穿刺時盡量選擇穿刺針型號小,患者較粗的貴要靜脈穿刺,穿刺時在肘窩以上穿刺,避免患者活動時反復摩擦穿刺口,導致穿刺口愈合時間延長,增加感染機會。

3.3 加強PICC專業護士的培訓。以護士長為組長,1名腫瘤??谱o士為副組長,建立PICC日常維護小組,從新護士上崗培訓、靜脈治療網絡成員的學習,繼續教育學習班,每季度進行PICC維護操作考核,分層次的對各級護士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血管、穿刺針型號的選擇、穿刺口周圍皮膚的觀察、更換貼膜的時間、流程及無菌操作原則等等。

3.4 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醫院成立“PICC健康學苑”,每月集中患者及家屬進行兩次講座,促進患者預防導管感染的意識。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觀察穿刺口周圍皮膚情況,如出現感染早期癥狀及時告知醫護人員處理;保持穿刺口局部的清潔干燥,避免浸濕,避免反復做肘部關節的活動,避免導管反復摩擦穿刺口;帶管出院的患者,指導其1周更換敷貼,汗腺分泌較旺或不慎浸濕敷料患者,及時回院或在當地醫療機構更換敷料,預防穿刺口感染。

3.5 間歇期治療的患者帶管出院,由專職護士每周進行電話隨訪,內容包括:PICC穿刺口的情況,敷料是否干燥、不卷曲、按時進行換藥等等。

4 小結

腫瘤患者需進行多療程的化療,PICC為患者提供了一條長期的靜脈輸液通路,減少患者外周靜脈輸液反復穿刺的痛苦。PICC是患者唯一能夠帶管出院的深靜脈導管,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進行電話隨訪,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觀察穿刺口感染早期癥狀尤為重要,可提高患者PICC使用質量。

猜你喜歡
換藥無菌出院
貼膜固定法換藥在壓瘡治療中的應用
實施預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門診換藥間隔時間對傷口愈合的影響的研究
新型一次性無菌治療巾的設計及應用
朱頂紅快繁無菌體系建立的研究
加強黨建 換湯又換藥
一次性使用無菌沖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應用
濕性敷料用于感染傷口換藥的效果觀察及護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