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骨科Ⅰ類切口的影響因素

2015-02-01 00:58陳雷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年5期
關鍵詞:醫源性感染率骨科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I類骨科切口感染情況,積極尋找預防感染的方法,提升骨科I類切口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診斷內容、手術相關信息對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情況進行評價;統計院內感染的危險值,術后傷口的感染情況、愈合情況等。結果 患者術后有不同的感染情況發生。結論 骨科手術I類切口患者的感染預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進行骨科手術治療的時候應該要妥善的做好預防控制工作。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05-0060-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5.049

作者單位: 154002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醫院

Influence Factors of Type I Incis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HEN Le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 Musi city, Jiamusi 154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class 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fection of incision, actively looking for a way to prevent infection, to enhance the safety of type I incision in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x, age, diagnosis, operation content related information to the rationality of patients with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statistics value, etc., infection of wound healing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has occurred in different. Conclusion Infection Preventio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incision I patients is very important thing, whe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treatment should be to d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properly.

[Key words] Orthopedics operation, Internal storage, I operation incision, Infection control

骨科手術切口感染是術后的并發癥,患者因此而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我院此次就骨科I類切口的感染情況進行了探討分析,對I類切口的感染預防方式以及處理措施進行了研究,希望可以幫助臨床骨科I類切口患者提供比較好的預防感染效果?,F就研究進行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根據2010~2013年我院骨科I類切口患者183例進行了探討分析,共有4例感染的患者,男性患者有2例,女性患者有2例,最小患者是22歲,最大患者是76歲。

1.2 納入標準

(1)患者接受的骨科手術切口為I類,內置固定器超過一年;(2)存在基礎疾病的患者亦可以參與此次的研究;(3)患者年齡最大不超過76歲。

1.3 排除標準

(1)病歷資料等缺失;(2)骨折類型為開放性骨折。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采取我院自制的表格來進行調查統計;主要內容有患者的性別、年齡、診斷內容、手術相關信息;對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情況進行評價;統計院內感染的危險值,術后傷口的感染情況、愈合情況等。

1.4.1 骨科Ⅰ類手術切口的危險因素指數計算 按照3個等級計感染危險因素指數(ASA):(1)美國麻醉學會體質狀況分類≥3;(2)手術時間大于此類手術平均時間的75%(滿足條件的為1分),此二項得分累計為:0、1、2;(3)2分以上具有發生院內感染的高危險因素。

1.4.2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的評估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評價標準并參照國際通用(聯合用藥)原則,制定本次圍手術期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評價標準,將其劃分為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3項進行評價累計計算。

2 結果

此次研究共有183例骨科內置器材手術,出現了4例術后感染的情況,我們對患者進行了感染危險因素評估,這些病例的感染危險指數均處于同一層面,可以相互比較。

2.1 感染病患的切口致病菌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率達到30.9%,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占11.2%,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感染率占10.9%,其余感染菌依次有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陰溝腸桿菌等等。

2.2 感染病患中深部切口感染率達到41.3%,器官腔隙感染率占34.1%,淺部切口感染率占8.7%。其中足部手術的感染率為27.9%,腰膝部手術感染率各占15.5%。有類風濕、糖尿病史者占39.6%。

2.3 我們對患者的圍手術期使用藥物不合理情況進行了分析,共有52.3%的患者存在用藥不合理情況,有77.1%的患者屬于術中應該追加抗菌藥卻沒有執行的??咕幨褂貌缓侠淼挠?8.7%。

3 小結與展望

3.1 醫源性感染

手術切口感染是醫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G +球菌感染率比較高,醫源性感染降低需要通過提升醫源性無菌操作比例來實現。此次共有1例陰性標本送檢,該情況筆者分析是以下幾類原因:(1)樣本屬于非感染組織;(2)存在漏檢的情況。其實在現階段的一些研究中也存在無菌性壞死組織檢驗陰性結果的報道 [1]。

3.2 手術部位及局部軟組織感染

臨床中的骨科Ⅰ類手術患者出現感染的部位大多數都是其手術的部位,在骨科中也是比較難處理的問題,對患者的預后產生的影響非常大,如果不妥善處理會有關節功能異常、畸形、敗血癥、骨髓炎等等嚴重疾病產生 [2]。目前醫院在對院內感染的處理上有了較大的進步,可是手術部位的感染情況仍然不容樂觀,因此對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是一項長期而困難的任務。此次我院對骨科手術感染預防的幾個關鍵內容研究認為,無菌操作、手術技術、抗菌藥使用是最重要的。需要對這些關鍵內容進行研究分析,提供針對性的措施,避免患者的感染。

總之,骨科I類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高,預防是重點,防治結合來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升患者的手術質量和效果,讓患者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和任務,需要我們長期的堅持研究和執行。

猜你喜歡
醫源性感染率骨科
英國:55歲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分析
NICU患兒醫源性皮膚損傷及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新生兒醫源性皮膚損傷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第十期數字骨科技術(CAD-RP)應用學習班暨第六屆南總創傷骨科高峰論壇通知
經氣管切口誤吸醫源性呼吸道異物3例護理缺陷分析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肘關節術后醫源性骨折伴僵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