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故鄉的人

2015-02-02 05:50洪燭
做人與處世 2014年18期
關鍵詞:游子故鄉

洪燭

故鄉這個概念有點老了?;蛘哒f,有點陳舊了。尤其對于城市人來說,這個帶有泥氣息的概念,就像草鞋、馬燈、谷場、石碾一樣,與現實脫節,似乎該陳列進光線昏暗的博物館了。記憶無法對現實提供實際的援助,故鄉能給予遠足的游子的,不過是風雨兼程之際一縷溫情的慰藉。隨著交通工具的發達、流動人口的遞增,現代人對從一塊地域遷徙到另一塊地域,已遠遠不如唐詩宋詞里的古人那么敏感了,乍暖還寒的懷鄉癥似乎快在城市的高樓廣廈間絕跡了?!叭漳亨l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故鄉的風物人情以及它所包容的既往的生活,是天涯海角的游子憂愁的原因,這是一種古典的憂愁。而西裝革履的現代人,則在為金錢而憂愁,為情欲而憂愁,甚至為憂愁而憂愁,在埋首趕路的快節奏生活中,已缺乏驀然回首的閑情逸致。對于他們來說,所謂故鄉,僅僅是戶口簿里填寫的籍貫,是字跡潦草、貼兩毛錢郵票就能抵達的家信,是影集里泛黃的舊照片,是怎么努力也修改不掉的口音,再沒有其他意義了。

即使,故鄉僅僅給予我們生命再無別的饋贈,即使這樣,還不值得我們感激終生嗎?何況故鄉所無償奉獻的遠遠不止這點,還包括糧食、房屋、知識、道路,乃至一張送你出門遠行的單程車票。更重要的,還有記憶。艾青寫過一首短詩,標題叫《土地》:“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痹谌祟惖赖屡c情感的天平上,我覺得它可能比一部長篇小說更有分量。

故鄉正是這么一塊令游子的心靈保持濕潤的土地,你的影子、你潛在的根須,至今仍挽留在那里。有過浪漫的游子揣一把故鄉的泥土遠走天涯,那把泥土在旅行中已成為故鄉的替身。故鄉并未因之而減少什么,相反,他什么都沒帶走,卻留下了更多的愛。余光中說過:“鄉愁是一枚船票,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蹦瞧备媳患糨嫷凝X痕,是游子永遠的傷口。

一個忘掉故鄉的人,就等于是沒有故鄉的人。他那被刪節過的人生,肯定是殘缺的。我懂得了騰格爾的民歌《蒙古人》里為什么要表白自己是熱愛故鄉的人,并不僅僅說明故鄉值得熱愛,更為了強調自己是擁有優良品質的人,而不是精神糧倉一貧如洗的人。蒙古人熱愛草原,因為在草原上是自由的,在草原上才知道什么叫自由。故鄉能使人享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我指的是心靈的寬松與自由。故鄉是具體的,譬如牧場、馬匹、轆轤水井、炊煙、麥秸堆抑或河流。故鄉又是抽象的,是游子心目中溫柔的化身,是溫柔同時也是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這常常指他的出生地。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故鄉,都是由一個地名來概括的。凡是故鄉之外的地域,都可以叫作異鄉。在故鄉與異鄉之間,有一道肉眼幾乎看不到的界限,但游子的心靈,恰恰觸摸著這道界限而成長的。從理論上來說,幾乎沒有——沒有故鄉的人。故鄉這個概念,就像性別、血型、膚色一樣,與生俱來,證明著每個人的身份。故鄉誕生了你我他,它是許多人共同的母親。

我離開南京已幾十年了。這幾十年里,我在風沙漠漠的北方流浪。想起長江下游的那座古城,就仿佛一棵樹目睹到自己泥土下的根須,有無以言喻的親切。傾頹如老人面孔的城墻,清靜挺括的林蔭道,恍若隔世的精美小吃,童年時懷揣硬幣去購物的街頭雜貨鋪,想得多了,這座城市也具備了人性,在地圖的一角和我息息相通。紙上的故鄉,像貼在游子傷口的無形的膏藥,僅僅念叨那熟稔的名字,就能獲得溫情脈脈的安慰。當我身背行囊逆風前進時,故鄉(村頭的麥草垛、炊煙、青苔斑駁的老宅、火車站檢票口的綜合體),永遠在我的背影里。那是一種守望與等待的姿態。所以每年春節的還鄉,是最有人情味的旅行,我比去任何陌生的地方更激動。我仿佛看見一位淚流滿面、傷痕累累的孤兒,沿著曲曲彎彎的鐵路奔跑,大聲呼叫。路燈、莊稼、枕木以及他的位置,總是與我的視線平行。我知道他是誰,從哪里來,又要去哪里。他與我是多么相似。每個流浪者的心里都布滿這虛構的路線。

我曾經把故鄉形容為我的后方醫院。前線沒有幸運兒,任何游子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傷兵,只有故鄉才能給他開出最細微最翔實的病歷(譬如懷鄉癥)。我懶洋洋地靠在故鄉的陽臺上,用子彈殼吹口哨。床頭的花瓶里插著母親早晨散步時親手采的野菊花,令人懷疑是幻象。我拜親訪友,像會見另一個世界的熟人,他們安逸、平穩,無法體會我硝煙彌漫的講述。隨著水溫的遞升,我像凍僵的魚一樣恢復了生動,幾乎淡忘了自己異鄉的生活,那北方叢林里的冒險經歷

我在北京定居,已經很久了,一切都在不易察覺地變化,包括性格、口音、思想和生活習慣。我開始喜歡面食,如果在單位食堂中午剛吃了米飯,晚餐則以饅頭為主食。在大街上,我越來越有興趣欣賞北京姑娘的氣質與裝扮。甚至面相也會因水土潛移默化。好多老朋友見到我:“你長得越來越像北方人?!蔽衣犃思炔桓吲d,也不悲哀。我在這座城市里有一間房子,有一把只屬于自己的鑰匙。眾人聚會互留地址時,我經常順口說我家住景山后街某某號。也就是說我似乎認同北京是自己的家了。但潛意識里,總覺得另有一個老家,那才是真正的家(有父母親朋,有往事的舊影集與老家具)。我在北方的大房屋里,想著南方的心事。

如果一個人忙碌得連故鄉都遺忘了,那么故鄉對于他也就不再存在了。至少,這個概念是虛無的。那么,他快要成為沒有故鄉的人了。我肯定將長期在北京生存下去,但至今仍覺得是這座城市的客人,無法產生那種血緣上的親和。這或許就是宿命,無法變更了。也就是說,故鄉是不可能有第二個。任何城市都能認領、接納流浪的孤兒,但一個人是不可能有兩個故鄉的。

在北京的街道上漫步,我經常下意識地抬頭看天、看云:花朵是有根的,云卻是沒有根的。那么云的故鄉在哪里呢?所有的游子都是云的化身??傆心敲匆惶?,曾經敏感的心靈會變得淡漠、混沌,像沾滿了塵埃的棉花,無情無欲,無怨無悔,隨波逐流。故鄉只屬于記憶,卻與現實無關。而置身的城市又過于現實,沒有夢想。這或許就是現代人的悲哀:沒有精神上的故鄉。譬如沒有往事、沒有童心、沒有記憶、淚水,也沒有夢。一個沒有故鄉的人,是堅強的,但也是孤獨的。他是世界的過客,只能前進,卻永遠無法返回。他無法返回從前的自己,所以說他在不斷地離開自己,就像斜坡上一輛失控的滑輪車。

(編輯 張金余 劉偉材圖)

猜你喜歡
游子故鄉
故鄉的牽掛
坐上這趟車去“云的南方、花的故鄉”
潮細胞
游子
月之故鄉
游子歸家
游子新聲
游子之心
我在南方,最憶故鄉 外二篇
炊煙是游子的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