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石一壺

2015-02-09 03:36盧志松
中華手工 2014年6期
關鍵詞:茶壺石材雕刻

盧志松說,“獨石一壺”是上帝賜給他的恩典。上帝所創的每一塊石頭都有它各自的特色,他利用這種獨特做出只屬于它的“唯一之壺”,沒有相同的第二件。

“上帝關了我的門,他又開了我的窗,您想一窺窗外的天空嗎?”

登錄盧志松的個人網站,映入眼簾的這句話讓人心頭一動。這個出生十個月即罹患小兒麻痹癥,從小爬著長大,一直靠輪椅代步的藝術工作者,并沒有因為命運的不眷顧而放棄人生,反而專心于石雕工藝,成為全臺唯一一個以殘障者身份,獲得“臺灣工藝之家”殊榮的藝術家。

透過石頭的蛻變,盧志松領略出自己生命的改變。他說,他將看似不起眼的石頭化腐朽為神奇,“就如同我的人生一樣。上帝也是如此裁切、雕刻、拋光、潤飾我,讓我成為他手下獨特而美好的作品?!?/p>

用石壺記錄生活

探訪盧志松的工作室,得特別細心尋找。隱身在高雄市鳥松區一僻靜小巷內的“知壺惜福工坊”,并沒有顯著的招牌,但門前、院子里堆疊的各式石頭,仍低調地發揮著路標的功能。盧志松坐在茶桌前,緩緩將石壺里熱騰騰的茶,倒進那只獨一無二的茶杯里,他笑著說,他喜歡用自己做出來的茶具泡茶。

盧志松出生在澎湖小漁村,十個月時即罹患小兒麻痹癥,失去行走能力。當同齡小朋友相約出去玩時,他在局限的小小世界里,學著以書法、繪畫勾勒出世界的輪廓,也因此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國中畢業后,為了減輕家中經濟負擔,他只身來到高雄國民就業輔導中心,被分配到一家貝殼加工廠工作,學習雕刻技藝。后來經朋友介紹,盧志松開始接觸石頭雕刻。石頭是粗糙平凡的,但經過盧志松慧眼挑選,再加上鬼斧神工的裁切、雕刻、琢磨、拋光、潤飾等過程,竟呈現出一種令人驚艷的風貌。

盧志松是個茶癡。他說,飯可以隨便吃,茶卻不能隨便喝。因為愛泡茶,他交了一群茶友。茶友們都有收藏茶壺的嗜好,常拿出藏品互相切磋。因為財力有限,盧志松總是最后的輸家。于是他想,自己做的茶壺肯定與眾不同。這一招相當奏效,自打他自己創作茶壺后,茶友們再也不敢與他較量收藏了!

中華手工:您的作品靈感來源于哪里?

盧志松:我喜歡將生活中的種種體驗作為創作靈感,“枯干朽竹”石壺是我和爸爸在漁村長大的回憶,“石磨”、“古井”系列是我和哥哥弟弟兒時玩耍的趣事,“瓜果”系列是我與老婆孩子在開心農場辛苦耕耘的結果……我用石壺記錄每一天發生的事,它們承載著我生命的每個片段。

中華手工:完成一把壺需要多少時間?創作的難點是什么?您對石材有何要求?

盧志松:完成一把壺的時間要看材料硬度,創作主題難易、大小、工法,所以多則三四個月,快則兩三天。雕刻作品的過程,第一步要先構思,然后選石材,將其鋸切成一塊塊,再磨出粗坯形狀,把不要的石材掏空,最后刻上圖案。

石雕壺失敗率遠比陶土高,一旦有晶洞或者下錯刀,造成破裂就會前功盡棄。我有收集各式各樣的石材,當我對某一顆石頭有感動想刻它時,會用熱水和冰水交替幾次測試石頭的膨脹系數,看它能否禁得起泡茶。臺灣高山多,河流多,每條河流都有從高山沖下的各類礦石。例如高雄荖濃溪里的黑膽石、龍紋青石、貝殼化石、黑石心都是石壺的上選之材;屏東與高雄交界的隘寮溪里的白玉石,光是顏色就有十幾種之多,且晶瑩剔透;保力溪里的黃泥更是一種無人知曉的好石材;東海岸的西瓜石、南田石、鐵丸石、墨玉、蛇紋石……我的休閑活動就是開著車到處去買石頭,找石頭,好像尋寶一般。

中華手工:臺灣人比較講究生活美學,品茶也是人生一大樂事。請問石壺用于盛茶,有何特別之處?

盧志松:通常的茶器以陶瓷為大宗,以玻璃、銅、鐵為輔,但這些都是可以大量生產或復制的,唯獨礦石雕成的壺是“獨石一壺”。每種礦石都有其不同磁場,除了可凈水,將水分子排列得有益人體,更是閑暇之時把玩的好玩物。

掌中壺器,掌中福氣

都說藝術創作需要個性合宜的空間,很多藝術家也偏愛在夜深人靜,或詭異的氣氛中創作,但盧志松更愛充滿陽光、充滿綠樹繁花的氛圍。他的工作坊空地上有幾棵小樹,當取材切鑿時他就在樹蔭下工作,當精雕細琢時他就在養滿小魚的工坊里靜做。

從做代工到擁有自己的創作風格,從匠到藝,盧志松憑著過人的意志力成為臺灣石雕工藝領域的大師,作品廣被收藏。因為身體不便,他很少有機會到處走動?!皠e說中國內地的工藝師,連臺灣的工藝師我也很少交流?!彼寡?,工作室成立28年,目前還是他一個人,以創作為主。他已年近半百,深知兩個兒子不愿接承手藝,如今只希望找個傳承衣缽的弟子,讓更多人知壺惜福。

中華手工:在您的藝術生涯里,有對您影響特別大的人或事嗎?

盧志松:我30歲那年,仍在跟天仁茗茶合作著石壺加工生產,正當對加工工作的枯燥感到倦怠時,巧遇澎湖企業家胡榮宗董事長。我們一見如故,雖年紀相差甚大,且身份也有極大懸殊,但他待我如兄弟般親切,鼓勵我不可一味為金錢而工作。他看我一手精湛雕技,卻只從事著工匠般的生產,便當我的經紀人,讓我進修藝術相關的基本美術課程,而后所有創作全交由他負責。這是改變我雕刻路程的一個大轉折,雖然后來他去世了,但為了不辜負他對我的期望和栽培,我仍繼續往創作叢林里鉆,積極參加各種美術雕塑比賽,不斷辦展覽,如今也躋身到大學學院中授課教徒弟。

中華手工:您曾制作一個“掌中百壺”微雕系列作品,一百件不同造型的壺,全部以珊瑚雕制而成,據說皆因您愛壺成癡所致?

盧志松:“掌中百壺”是我在32歲到36歲期間完成的。一次我看著自己的左手手掌,突發奇想,手掌面積就這么大,我能抓住世間多少福氣?我的手掌又裝得下多少我做成的“壺器”?我像傻子一樣胡思亂想著。思考三四個月后,我決心做這件別人看似無聊無意義的事情。一開始我做兩三厘米的小茶壺,放不到20個手掌就滿了。我于是費盡心思地想,怎樣才能做更小的壺。我買來鎢鋼鉆針,用最細的鉆石砂輪把它磨得像發絲一樣細。這樣,我終于有工具磨出1厘米內的小茶壺了,可是我手指頭的皮卻因為鋼針的磨損而皮開肉綻,得等到皮肉長好才能繼續刻,刻到破皮流血又得休息,這樣反復費了四年多時間,終于完成了我的掌中百壺。

這件創作完成至今15年了,現在我的年紀、手的穩定度和眼力已不如從前。我常想,若不是當時的傻勁,我可能永遠沒機會做成這件作品。我故意不用放大鏡和顯微工具,一切都靠雙手和自然眼力完成,這就是上帝賜給我的福氣和能力。

中華手工:都說藝術是很好的治療藥,可以改變人的心境。這點對您來說是否特別有體會?

盧志松:我將不起眼的石頭化腐朽為神奇,就如同我的人生一般。雖然先天不足,但只要不灰心,花費比正常人多十倍的努力,回頭再看看,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記憶河流的那一端,童年的悲傷,少年的青澀,都慢慢過去了。我一步一步,一筆一刀, 雕刻出屬于自己的生命石雕。我不用高貴美食,不用名牌享樂。只要靜靜地待在自己創作的世界里,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猜你喜歡
茶壺石材雕刻
2020年《石材》目錄
為何石材難以大量飛入尋常百姓家
石材洞采風險預防
2019年中國石材貿易僅86億美元,再次表現深幅下挫——中國石材貿易已經失去多個世界石材第一
On art
獨一無二的茶壺
紅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別碰燒開水的茶壺
漢代雕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