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及解決策略*

2015-02-13 19:52張文彬
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所學思維同學

張文彬

(包頭市第四中學,內蒙古包頭 014030)

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及解決策略*

張文彬

(包頭市第四中學,內蒙古包頭 014030)

今年又一輪回到高一,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以及與學生的交流,發現他們普遍感覺高中數學并非想象中那么易學,而是抽象,內容多,邏輯性強。相當部分學生在數學上花費的時間最多,收獲最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還在于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本文分析成因,并談一點解決策略。

高中數學;銜接;知識;學習

1 銜接問題的成因

1.1 數學特點的變化

(1)數學語言的變化。高一數學教材一開始就是集合、函數、映射等的定義,論證嚴謹,敘述規范,抽象性明顯加大。如僅集合就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種。

(2)思維方法的變化。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即使是思維非常靈活的平面幾何問題,也對線段相等、角相等,分別確定了各自的思維套路。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當然,能力的發展是漸進的,不是一朝一夕的。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從經驗型抽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過渡,最后還需初步形成辯證型思維。

(3)知識內容的變化。高中數學在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例如:《數學》必修一第一 章就有基本概念34個,數學符號22個。加之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課時吃緊,因而教學進度一般較快,從而增加了教與學的難度。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而影響成績的提高。

(4)數學運算能力要求的變化。初中數學對學生的數的運算、式的變形能力的要求都比較低,而高中數學不僅要求學生對數的運算、式的變形會,而且還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算法迅速、簡便地得到準確的答案,否則的話就會出現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解的慢、解不對等現象,從而影響數學成績。

(5)部分內容的脫節。初中數學有部分內容降低要求,甚至不講,但高中數學還需要這些內容作為基礎,在許多章節里用到。如立方和(差)公式、因式分解的部分內容(十字相乘法)、根式的分子分母有理化、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二元二次方程組的解法等。

1.2 學生學習狀態的變化

(1)學習習慣因依賴心理而滯后。初中生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是很明顯的。第一,為提高分數,初中數學教師將各種題型都一一羅列,學生依賴于教師為其提供套用的“模塊”;第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回家后輔導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師的教學方法變了,套用的“模塊”沒有了,家長輔導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象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

(2)思想松懈。有些同學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來。他們認為自已在初一、二時并沒有用功學習,只是在初三臨考時才發奮了一、二個月就輕而易舉地考上了高中,有的還是重點中學里的重點班,因而認為讀高中也不過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著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一、二個月,也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的。存有這種思想的同學是大錯特錯的。有多少同學就是因為高一、二不努力學習,臨近高考了,發現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識再彌補后悔晚矣。

(3)學不得法。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還有些同學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5)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方程實根分布、參變量的討論,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等。有的內容還是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就必然會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

2 解決銜接問題的策略

2.1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高中第一節數學課就教給學生如何學好數學,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1)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扎穩打,它是推動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

(2)課前預習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預習不能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皩W然后知不足”,課前預習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4)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效,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5)獨立作業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對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6)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知識拿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使所學到的知識由“熟”到“活”。

(7)系統小結是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8)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滿足和發展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2.2 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于同學們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同學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學們要知道,學習是一個長期地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為什么高中要學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2.3 注意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作業、復習)和一個步驟(歸納總結)是少不了的。

總之,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即使知識的銜接,又是教法、學法、習慣和師生情感的銜接,只有綜合考慮學生實情、新課標和大綱、教材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較完善的措施。作為教師,要積極地了解學生,關愛學生;要不斷地探求教學改革,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取得教育教學的成功。

[1]陶維林.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1必修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夏炎,鐘曉豐.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初探[J].中學數學,1996,(11):1 -3.

[3]羅誠.高中視野下的初中教學銜接[R].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06.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Methmatial Conversence Problem between Midde and High School

ZHANG Wen-bin
(Baotou No.4 Middle School,Baotou 014030)

Recently,having completed another cycle of three - year high school teaching,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has come back to teach senior grade one mathematics again.Through a period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by talking with some senior grade one students,the author has noticed that most of the new comers feel that mat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not so easy as they thought before,and that,instead,it’s full of

ness,a variety of contents,and above all,logics.A number of the students surveyed spend lots of time learning math,but the resul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factors leading to such a result,but the major cause lies in the transitional problem between junior& senior periods in math learning.This article explores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behind this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Transition in learning;Knowledge;Learning

G633.6

A

1004-1869(2015)03-0093-03

10.13388/j.cnki.ysajs.2015.03.020

2015-02-16

張文彬(1964-),內蒙古鄂爾多斯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高中數學教育。

猜你喜歡
所學思維同學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非所學
非所學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提高復習教學的實效性
一道課本題 幾點新感情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