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中古村落文化元素的視覺表現

2015-02-14 03:05陳波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浙中古村落傳統

陳波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浙中古村落文化元素的視覺表現

陳波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以浙中地區古村落文化為研究對象,包括如祠堂戲臺、門楹環鎖、木雕石刻、建筑樣式及市井景象等諸多傳統元素的視覺表現。作為該地區傳統民俗事象中典型的文化符號,它們承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傳統與精神內涵。

浙中古村落;傳統文化;視覺表現

浙中地區,即金華地區。一般是指包括以金華市轄婺城、金東二區為中心,向周邊涵蓋義烏、蘭溪、永康、東陽四個地級市以及浦江、武義、磐安三縣的區域范圍。金華古稱婺州,始建于秦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這里文化昌盛,民風淳樸,素有“江南小鄒魯”的美譽。據調查表明,該地區有著眾多保存較好的文化古跡與歷史遺存,尤其是自然生態下的古村落。像郭洞村、俞源村、諸葛村、陳宅、蔡宅、林甘村、黃埔村、鄭宅等,這些猶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村鎮,至今仍保存有明清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筑群、古民居。

浙中人大體上老實、勤勉、重禮、信義,在他們構建古村落的審美意識中,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恪守與堅持,從諸多傳統元素的視覺表現中皆有所顯現。

一、祠堂戲臺

明清以降,婺州古村落鄉民為彰顯本氏宗族的威嚴與顯赫,盛建祭祖祠堂。據蘭溪市諸葛村諸葛氏族譜記載,其鼎盛時期所建的40余座大小祠堂,是村鎮中規模最宏闊、裝飾最華麗的建筑群。其中,較為典型的當數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郭洞村何氏宗祠(圖1)。祠中匾額眾多,原存九十余塊,“文革”中遭受嚴重破壞數量驟減,現僅存三十余塊。

圖1 何氏宗祠

此外,為配合祭祀儀式或逢重要節日,村人往往請來戲班連唱幾天幾夜的大戲,這時臺上緊鑼密鼓,臺下人頭攢動,好不熱鬧。故祠中還建有一個36平米的小型古戲臺。其以飛檐翼角塑“鰲魚入?!敝螤?,正脊兩端雕“倒立飛龍”之造型,臺頂為八角藻井,壁上作畫輝煌艷麗,其獨特的形式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檐柱上還書有楹聯“永團圓全福五星聚,春富貴雙紅百子圖”;后柱書“莫虛作傳奇演舊,須學他耀祖光宗”以教化族中后人。

而始建于元代的諸葛村大公堂,更是一個凝聚了深厚文化傳統的特殊禮制建筑,是江南唯一一處武侯公紀念堂。此建筑為牌樓式大門,方形柱子、黑漆大門,層層斗拱出挑,正門當中額枋方懸掛著“圣旨”和“敕旌尚義之門”的橫匾。尤其大門兩邊粉墻上以楷書所撰寫的“忠”、“武”二個大字格外醒目耀眼,顯示出諸葛氏族十分注重維護家族傳統。

今天,祠堂的功用也在漸變中,除祭祖、演戲外,還有聚會、議事、行使族規以及一些民俗活動,常為所在村鎮的公共活動中心。深深地植根于鄉土的祠堂文化,承載著深厚的儒學人文精神,無時不在教化村民習俗孝悌、居身禮義,以助形成忠信儒學之民風。

二、門楹環鎖

浙中古村落中,少有個別大戶人家建有精美龐大的木碉門樓,更多的是小戶人家簡樸的門面(圖2),一般是木質門板、蠻石壘院、墻壁斑駁。民宅楹聯內容與門楣樣態也都較為生活化,既有對聯式的“子去丑來勝錦繡,鼠歸牛到競輝煌”,也有配合著舊土屋,單個紅方式的“氣象萬千”。另有木框式門楣、水泥板雨搭式門楣,以及磚瓦材料雕樓形狀的門楣,可謂種類繁多,盡顯生活氣息。僅是門旁一個小小的配電盒,都是小有意趣的,這些視覺符號都記錄著歲月的痕跡,傳遞出歷史文化的演變過程。正如諸葛村一民居門樓下門楹所寫“居廉讀耕”,傳遞出多數浙中人的生活態度與價值取向。琢磨一下還真是表述生動,村民的物質生活中離不開耕作,而精神生活中更離不開求取功名,這二者當屬浙中人人生的最高追求了吧。

圖2 民居大門

此外,門鎖門環的設計,比起以圖案精美、手工復雜而著稱的安徽、山西、福建等地同類器物而言,浙中地區總體風格屬于簡潔大方、樸實耐用型,它們也是勤勉、務實的村民之首選。

三、木雕石刻

婺州古村落中的木雕主要用于門樓、房梁、藻井、牛腿、門窗、樓道圍欄、房椽瓦楞等建筑方面。多數為馳名遐邇的東陽木雕,其有深雕,亦有淺浮雕。尤其深雕處層層推進,最多的達到七八層,立體感很強。而從畫面的布局方面,與徽雕注重整體效果、人物較小相反,東陽木雕則以突出刻劃人物為主,其他建筑、山水及樹木等均為陪襯。從題材上看,大多反映歷史故事、地方風貌、平安吉祥等內容。

前文已有提及,個別顯赫人家有精美木雕門樓,但多數民宅為磚雕、石刻門樓,經濟耐用,簡約又不失典雅。同時,石刻獸、石刻門柱、柱礎、畫像石、畫像磚等亦有大氣古樸之感。

圖3 石刻構件

木雕與石刻構件(圖3)的圖案風格較為婉約。內容連續統一、布局均勻、裝飾感強,視覺表現中傳遞出平和寧靜的氛圍。

四、建筑樣式

浙中古村落大多是以傳統徽派為主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圖4),保存著原始風貌,周邊自然環境保護完整。青磚灰瓦、連綿成片、古樸典雅、溫潤儒雅。

圖4 古建筑群

蘭溪諸葛村屬明清建筑群,其地形復雜如同迷宮,設計靈巧。村中建筑千門萬戶,面面相向,背背相承,巷道縱橫,似連卻斷,似通卻閉;雖歷經六百余年,但其“九宮八卦”的村落格局一直未變,形成了“青磚灰瓦馬頭墻,肥梁胖柱小閨房”的建筑風格,整體色彩統一和諧、結構錯落有致,美輪美奐、氣象萬千。

武義郭洞村同樣也是鮮見豪門深院,道路縱橫有序,均以卵石鋪地。其座落深山,與自然融為一體,有如人間仙境,故人稱“天下第一風水村”。

而東陽、浦江附近的古村落建筑風情也是大同小異,與前者一樣更多地呈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總體看來,浙中古村落建筑雖沒有皖南民居的精致,也沒有晉中大院的豪華,更沒有福建永定土樓的壯觀,但它卻把一般古鎮所特有的靈秀、樸實、坦誠、儒雅混融在一起,形成了自己委婉、脫俗的鮮明特征。

五、市井景象

婺州古村落的老街多為歷史悠久的特色街道(圖5),沿街兩側店鋪林立,酒旗招展,酒客滿座,觥籌交錯,佳釀飄香,當街小吃、花樣繁多,讓人目不暇接。尤其規模較大的廣場,其集文化、休閑、娛樂、旅游,購物于一體,每逢節日,街中景象更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常,往往為古村中又一種亮麗的風景。

其中,也有很多門類營生,連帶著豐富的地方特產,僅金華就有“金華火腿”、“金華酥餅”以及“金華佛手”最為著名。另外,還有很多說不上來的新鮮異物,比如說專屬諸葛八卦村的“八卦鎖”,往往繞著看了好大會兒也琢磨不出其中的門道,就連路上偶然出現的獨輪推車,也顯得格外有趣少見。

圖5 古村街道

顯然,由村民們自古創造、享用并傳承的傳統民俗文化,連同古村落一起,都在安逸平和的日常生活中,盡顯出貼近自然本色的民俗特色。

六、結語

比較而言,山西、江蘇、安徽及福建等地的古村落,或規模落宏大、或奢華富麗,而浙中地區的古村落整體風格卻盡顯樸實、自然之美。這或許與其地處山區的地緣因素和歷史文化狀況有關。

首先,浙中一帶,地處東南沿海開放城市的扇形腹地,以及長三角經濟區與內陸腹地的結合部。在歷史上就交通不便、人口稠密、經濟落后。生活水平較低的當地百姓亦當屬浙江人中最淳樸的,這點剛好可類比一些欠發達地區民風多為淳樸。

其次,一直以小農經濟為主的浙中人,在長期生產生活所結晶的農耕文化中,不僅體現傳統農業的思想理念,更多是以諸子百家思想為源泉的華夏文明,推崇的是仁義禮智信。先人在構建家園的描繪中充滿著寓合其人生追求的指向,使得后人在耕讀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著“成教化、助人倫”的道德教育。

浙中古村落,其風貌古樸低調,好似在自然曠野中靜默不語,但在諸多傳統元素的視覺表現中,不難看出其所承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傳統與精神內涵。這一方水土孕育了忠信儒學、勤勉忍耐,低調善人的質樸民風。

此外,古村落更像是活態的人文歷史博物館,隨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它們將所見證并記錄下了的無數精彩都生動、真實地展現出來。今天,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希望仍可以在真實的青山庭院古鎮,小橋流水人家中,零距離地觸摸、呼吸、享用傳統文化遺產乃至置于其上的藝術審美體驗。

★本文為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Y201431571)”階段性研究成果。

[1]薛林平.浙中傳統祠堂戲場建筑研究[J].華中建筑,2008(06).

[2]香港中國旅游出版社.游走浙江[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8.

K928

A

1005-5312(2015)08-0150-02

猜你喜歡
浙中古村落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在“商”就要在“言商”上有新作為——浙中新報著力做好“商”報道的探索與實踐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戶 呼吸著的古村落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打造珍貴彩色林帶 建設浙中生態廊道
地方媒體如何講好本地故事——以《浙中新報》“一帶一路”新聞報道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