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途徑探索
——以武夷山市為例

2015-02-22 01:40王曉嵐
決策與信息 2015年21期
關鍵詞:武夷山市財政政策財政

王曉嵐

福建警察學院財務處 福建武夷山

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途徑探索
——以武夷山市為例

王曉嵐

福建警察學院財務處 福建武夷山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也是制定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基本出發點。文章運用區域經濟理論,分析武夷山市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統籌協調發展的狀況,探討了現行區域經濟發展中財政政策存在的問題,最后探索了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途徑。

財政政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途徑

一,區域經濟理論與福建省區域經濟發展

(一)區域經濟理論基礎

區域經濟是指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經濟活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理論認為,地區間的分式就建立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基礎上,中央和地方政府應積極支持和促成這種分工的形成;國家對地區的傾斜政策應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地區優勢有機結合;國家在加快條件較好地區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落后地區的發展,將地區差距控制在社會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區域常見的有三種類型,即自然區域、行政區域和經濟區域??h域經濟是一種區域經濟,是在縣級行政區劃范圍內,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紐帶、以農村為腹地、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鄉鎮企業為重點的區域經濟。因此,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區域經濟理論。

1,區域分工合作理論。這一理論包括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學說、大衛.李嘉圖的相對比較優勢學說及赫克歇爾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稟賦理論。按照比較成本理論,在某種產品生產方面具有絕對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就沒必要生產該產品,而應該選擇生產優勢最大的那些產品進行生產;在所有產品生產方面都處于劣勢的國家和地區,也不能什么都不生產,而可以選擇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產品進行生產。這一理論雖然產生較早,但對當前縣域經濟發展仍具有重大意義。

2,梯度轉移理論。該理論認為,創新活動是決定區域發展梯度層次的決定性因素,而創新活動大都發生在高梯度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階段的變化,生產活動逐漸從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轉移,而這種梯度轉移過程主要是通過多層次的城市系統擴展開來的。目前,各地都在強化招商引資,主要就是承接國外和國內先進地區的產業轉移。當然,高梯度地區的產業轉移也不是均勻地向低梯度地區轉移,區位條件、產業基礎、政策環境、文化背景、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因素對產業轉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不同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時,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普遍加強的同時,找準重點目標國家或地區。

3,區域產業結構演進規律,即配第——克拉克定理。隨著經濟發展,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提高,勞動力首先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移動。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就會向第三產業移動。這種區域產業結構高級化不僅僅是三大產業增加值比重主導地位的依此更替,更主要的是表現在產業素質提高,產業關聯性強化,產業技術水平提高,產業開放性擴大。

4,區域經濟空間聚集理論。邁克爾·波特運用產業集群理論對區域經濟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克魯格曼從集聚角度對區域創新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集群在三個方面產生競爭優勢:一是提高該領域企業的生產率;二是指明創新方向和提高創新速率;三是加強和擴大集群本身。

(二)福建省區域經濟發展簡況

改革開放以來,為盡快擴大經濟總量,提高綜合實力,福建省在地區經濟發展上實行了非均衡發展戰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優先加快發展。福建省沿海大部分地區充分利用其具有的區位優勢和對外開放的政策優勢,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快于其它地區。由于區位條件、政策因素、經濟基礎等多種原因,山區與沿海之間、沿海各地區之間,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發展的非均衡性已經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二,武夷山市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統籌協調發展的現狀

近年,武夷山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的特點和任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市、創建國際旅游名城的目標,武夷山在區域經濟發展上先后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思路。

(一)政府重視程度逐步提高,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從改革開放至20世紀末,福建省在區域經濟規劃上主要集中在閩東南地區,閩北區域未能重點納入。

直到進入21世紀后,福建省第七次黨代會提出構建三條戰略通道的戰略構想,對省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南平、三明、龍巖三市要加快開放、開發步伐,對接沿海,輻射邊界,拓展我省腹地?!贝藭r福建省開始注重對南平市經濟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滯約了財政促進武夷山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緊緊抓住海峽西岸經濟區政策機遇,全面推進“五個重要”建設。2011年,按照國務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堅持“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2012年,福建省全面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進入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福建省繼續在產業創新轉型、現代農業發展、閩臺融合等方面加快步伐,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新舉措不斷推出。

可見,進入新世紀后政府對財政政策對經濟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這為財政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經濟總體平穩增長,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財政實力顯著增強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武夷山市圍繞“擴內需、保增長、抓穩定”總體要求,著力發揮項目、品牌、產業、內需、統籌、創新、服務等七個方面的帶動作用,認真落實改革創新、增收節支等各項措施,主要經濟指標逐季回升,總體實現了經濟平穩、持續、較快增長。如表1和曲線圖可以知道,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109.8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1.98%,2013年財政收入11.24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6.23%。從2009年至2013年呈現出較快增長趨勢1;

表1 2008-2013年武夷山財政總收入、GDP增長情況2

2008-2013年武夷山財政總收入、GDP增長情況

(三)提高投資效益,有效突破重點項目

始終將經濟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培植財源、增加建設上,立足實際和發揮比較優勢,重點把持拉動力強、財政貢獻大的大企業、大項目。實行創新實施指標統籌報批、現場辦公會商、督查落實、服務獎

(四)統籌城鄉建設,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

深化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五大片區、28個行政村等規劃,編制城市公共交通、燃氣、市政和文化旅游發展等專項規劃。紫陽古城、濱溪綠道等“六個一”城建項目完成投資6.39億元。成功市場化運作了工業路棚戶區改造項目。紅場地下停車場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工業路竣工,啟動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工程建設。投資6054萬元推進大安、洋莊、橫墩等1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實現行政村保潔全覆蓋。

三,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經濟總量偏小,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地區競爭力較弱

從表2與表3可以看出,2013年武夷山市生產總值為109.89億元,占南平市經濟總量的比重為9.94%,在南平10個縣市中,排名第5,總量規模偏小,整體競爭力較弱。從全市2013年三大產業發展來看,第一產業排名第7,第二產業排名第5,第三產業排名第4。從地方財政收入來看,全市2013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為9.16億元,占南平市總量的12.79%,在10個縣市中排名第2。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較落后,第三產業是作為全市的重要產業,其發展落后于延平區、建甌市、邵武市,優勢未能得到充分地發揮。

表2 2013年南平市三大產業、GDP和地方財政收入統計3

表3 2008年武夷山三大產業、GDP與地方財政收入排名4

(二)區域經濟規劃相對滯后,降低了財政政策實施效果

編制和實施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是貫徹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財政作為政府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迫切需要科學構建區域發展規劃體系,完善區域發展規劃體制,增強區域規劃的科學性,有步驟地組織推動區域經濟規劃工作,為財政政策提供一個施政平臺。目前,由于缺乏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整體規劃,財政政策在支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還未形成一套健全的體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財政政策的整體實施效果。

(三)財政投入力度不大,不利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第三,為產學研協同機制提供物質保障。產學研協同育人過程中,學校要盡可能為各方提供物質保障。對企業人員來校授課及在校教師企業實習給予一定的課時補貼。場地方面,對于企業活動及科研機構支持建設的實驗室,給予場地支持。

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反作用經濟??傮w來說,武夷山市經濟總體上相對落后,經濟總量規模偏小,整體競爭力較弱。在這種情況下,自身造血能力很差,很難拿出大量的財政資金用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產業優化等,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統籌協調發展。由于武夷山市位福建省北部,在區位、交通等方面與東南沿海地區相比較仍存在很大差距,吸引外地資金促進本地經濟發展方面亦存在較大劣勢。

(四)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劇,現行財政體制問題漸顯

隨著經濟外向度的提升,經濟的發展與國際市場大環境越來越密切相關,而不僅僅局限于局部地域。近年由于受冰凍雨雪、國家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國際金融危機等全國及至世界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致使武夷山市經濟出口、旅游業受到影響,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來源出現萎縮。這在種情況下,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的稅制結構是以流轉稅為主,從地方稅體系來看,財稅收入是大稅種的小部分,小稅種的大部分,稅源零散,征收難度大,成本高,增收彈性小,難以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收入結構調整取決于經濟結構調整,改善經濟結構,優化收入結構,提高經濟對對方財政的貢獻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五)財政政策支持促進區域經濟的理念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一些地方政府,還不同程度存在一種重速度輕效益、重產值輕稅收的觀念,特別是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對財稅政策研究不深不透,出臺優惠政策存在盲目性、隨意性,致使引進的項目不僅不能提供稅收,反而增加了地方財政負擔。

四,完善現行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需要政府與市場的深度磨合,財政就是要利用有效的財政政策杠桿,進一步豐富和充分利用財政政策和措施,引導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和調節作用,實現扶持方式的戰略性轉變。

(一)調整財政投資政策,改善投資環境

從理論上講,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投資環境密切相關,區域投資環境越好,區域經濟越容易發展。針對閩北欠發達地區投資環境的現實和以往區域投資政策中存在的問題,財政投資政策的調整應側重于解決閩北經濟發展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投資不足的問題,加大對閩北地區科技投資力度。具體來說:一是國家要加大對閩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以此帶動民間資本投資的跟進,對在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做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可進行財政補貼或予以獎勵。二是改革財政投融資體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增加對閩北地區的投資力度。如設立專門的信貸擔?;?、投資風險基金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投資渠道,加大對閩北地區主導產業、茶業等的財政扶持力度。三是將改善閩北地區投資環境與扶持旅游開發、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支持閩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堅持科學發展,努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一優化產業格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制定實施現代農業、綠色工業、會議會展、賽事品牌培育、文化創意等扶持政策。新創4A級、3A級景區各1家。深化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建設,成功舉辦茶博會、國際馬拉松賽、國際騎游大會、國際輪滑馬拉松公開賽等賽事,順利舉辦五夫荷花節、吳屯稻花魚文化節等活動。創新實施“一元門票游武夷”旅游營銷活動。

二落實惠農政策,提升三農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發放農資綜合直補2358.41萬元、農機補貼1736萬元、良種補貼402.09萬元。穩定糧食生產,建立萬畝高產區示范片、千畝核心區示范片各4個,百畝攻關區示范片12個,“五新”示范片17個。發放“農家樂”貸款1.23億元。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26.59億元。水利建設投資2.67億元,實施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2547戶、8558人,完成造福工程450戶、惠及1804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5

(三)轉變觀念和理財思路,協調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鍵在于政府能否為市場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財政部門應隨著政府工作提速和職能的轉變,找準自己的位置,通過制定政策、建立規章和改進服務手段,規范財經秩序,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轉變職能和理財思路,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發展。一是為政府當好參謀、把好關,不能隨意出臺或變相出臺減免稅的政策。二是嚴格按政策辦事,切實把國家的政策落實到位,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三是改革稅收計劃和執行方法,使稅收的增長真正建立在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四)規范財政管理,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

圍繞構建公共財政體系,繼續深化財政改革,強化財政監督,完善財政管理,規范財政運行,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法制化。一是狠抓增收節支。大力支持稅務等部門依法加強收入征管,努力做到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二是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規范非稅收入管理。三是強化財政監督。做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資金及惠民利民資金監督檢查,確保政策有效落實。四是加強財政自身建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建設,為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供智力支

持和組織保障。

(五)加大對閩北地區的財政投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一是建議中央和省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財政體制傾斜支持力度,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同時,要適時調整市對縣的財政體制,調動縣鄉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積極性。二是調整項目布局,實行重點項目西移。加大對閩西北地區經濟的支持力度,在工業項目的布局上凡符合在閩西北地區建設的項目要盡量在西部,加快閩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步伐。三是對閩西北地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探索財政支持新方式,采取更加靈活的投融資機制和形式,加強東西部地區合作和對口支援的區域政策力度,幫助閩西北地區上一批關聯度大、支撐能力強的骨干項目,培植財源,增強其造血功能。

(六)完善財政體制,提高閩北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受經濟發展、環境資源、財力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現在不同地區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還存在很大差距,不同地方的公民享受的公共服務水平還很不均衡。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除了落后地區要加快自身的發展以外,當前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完善財政體制,加大 轉移支付力度,具體而言,一是加大閩北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尤其是用于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方面的資金,以減輕基層財政壓力的負擔。二是優化轉移支付的結構。將一些具有固定用途的財力性轉移支付合并到一般性轉移支付中,最大限度地增強地方統籌安排財力的能力。三是建立規范的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整合交叉重復、零星分散的專項轉移支付,清理整頓附有配套政策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將地方配套的總體負擔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四是適當降低中央、省對市縣共享稅種的分享比例,或者采取對市縣實行共享稅種增量全部返還的政策,使地方有能力履行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職責。五是要完善地方稅收體系。在統一稅收、適當分權的前提下,增加地方稅種,健全地方稅收體系,進一步提高地方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增強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能力。

[1]福建省統計年鑒2008-2013年[M].福建省統計局.

[2]武夷山市統計年鑒2008-2013[M].武夷山市統計局

[3]武夷山市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4]于國安.山東省財政科研成果[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5]陳元勇.區域經濟理論與福建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2003/11

[6]張千紅.福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現狀及對策[J].福州黨校學報,2006/04

[7]安增軍.中國區域經濟視角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構建與福建經濟競爭力提升[J].經濟管理,2007/14

[8]王煥生.探討福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移的有效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09/22

[9]胡芳.財政政策與農村區域經濟發展[J].中國市場,2009/31

[10]周金榮.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07

[11]周晶石.財政政策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功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2

[12]張敖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06

[13]娜仁圖雅.論財政政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J].北方經濟,2005/13

[14]劉學之.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5/05

[15]陳志勇.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04

王曉嵐(福建警察學院財務處)福建武夷山人.漢族.大學本科學歷.機關社保財務管理方向.

注釋

注:1、數據來源:武夷山市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2月4日在武夷山市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報告。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徐春暉.2、數據來源:武夷山市統計年鑒2008-2013年.武夷山市統計局.3、數據來源:福建省統計年鑒.2013年.福建省統計局. http://www. stats-fj.gov.cn/.4、此處數據是根據表1統計計算而得。5、數據來源:武夷山市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2月4日在武夷山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報告。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徐春暉.

猜你喜歡
武夷山市財政政策財政
預算執行緊縮下的積極財政政策
新形勢下基層財政職能創新探索
陜西省財政53億余元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作品名稱:《一瓶春花》
新雨江南
快樂書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學生書面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財政政策轉型
武夷山茶農采茶忙
央行不能逃避責任
增強“五種”意識打造“五型”財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