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技術

2015-02-24 09:45王占銘任鳳志
現代農業 2015年1期
關鍵詞:雜菌菌袋出菇

王占銘 任鳳志

1.突泉縣九龍鄉農牧林水綜合服務中心; 2.突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在食用菌進入專業化、周年化、設施化、產業化栽培年代的春天, 隨著培養基質中速效營養成分的增加,環境條件的改善,產量、質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病蟲害發生的數量和嚴重程度也在同步增加。在一些老產區、老菇房內病蟲害程度相當嚴重,導致菌絲無法生長或無法出菇,甚至絕收。 將防治病蟲害措施結合于栽培程序之中。用生態、生物、化學的方法將病蟲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內,才是食用菌保護的原則和有效措施。

一、病蟲害發生的特點

1.侵害食用菌的病蟲害種類繁多

據初步統計:培養料、菌絲體和菇體造成直接侵害的病原菌有真菌、細菌、病毒等100 多個種類,非侵染性種類有10 多種,在蟲害方面有15 個目的昆蟲能直接侵害食用菌的菌絲體和子實體, 種類達46 種以上。食用菌上的病菌和害蟲從不同的方式與食用菌爭奪養料,侵蝕菌絲和菇體。

2. 營養豐富的栽培基質為病蟲繁殖提供了良好的食源

許多病蟲和病菌以腐熟的有機質為食, 如跳蟲、螨蟲、癭蚊、線蟲、白蟻和蚤蠅等昆蟲都喜食腐熟潮濕的有機質,經發酵腐熟后用于栽培蘑菇、草菇、和雞腿菇的基質能散發出特有的氣味,吸引昆蟲成蟲在料內產卵。在食源豐富的情況下,螨蟲、癭蚊以母體繁殖方式在短時間內快速繁殖后代,往往在30~40 天后爆發成災。 熟化的基質也是競爭性雜菌快速繁殖的基地,如木霉、根霉、鏈孢霉落入富含麩皮、玉米面、棉籽殼等經過滅菌熟化后的基質內能快速繁殖,而同時接種的菌絲生長速度只有根霉生長速度的1/30、木霉的1/20。未經滅菌和熟化的培養基質,曲霉不能侵染,一旦滅菌熟化后,曲霉菌絲能很快繁殖。 接種面被雜菌侵染后,菌種失去營養源而無法生長,導致接種失敗,菌袋報廢。

3. 適宜的出菇環境也為病蟲繁殖提供優越的條件

絕大多數種類的食用菌發菌溫度在20~30℃,出菇溫度在10~25℃,培養基內水分在65℅左右,出菇場所空氣濕度在85%以上。 適宜的環境使菌絲生長快,出菇順利,與此同時也適合病蟲生活的條件,病蟲繁殖和為害的速度也達到最快值, 在這種溫度環境下,所有的昆蟲生長期縮短,繁殖代數增加,消除了冬眠期和越夏期。

4.食用菌與病菌在生理特性上差異性小

許多殺菌藥易傷害菌絲和菇體引起的藥害。 例如:甲基硫菌靈和百菌清用于拌料,易控制菌絲生長,而多菌靈對靈芝、喉頭、木耳累菌絲都有抑制作用,施用敵敵畏后導致不出菇、畸形菇。

5.培養基質攜帶病原、蟲源,絕大多數的致病菌和有害昆蟲,其寄主都是有機質

例如:稻草、棉籽殼、畜禽糞便本身就攜帶大量病菌孢子,菌體、螨蟲、和蚊蠅蟲卵,因此,需要培養基做滅菌處理或發酵處理,以消滅或減少病源基數,減少病蟲為害程度。

6.病蟲侵害面廣,食性雜、蟲體小,隱蔽性強,繁殖量大、暴發性強

致病菌在前期未觀察到時,已在培養基內萌發和生長繁殖,一旦發現已造成為害,在發菌期無法用藥控制,在出菇期有的病害需要多次用藥,而有的病害無藥可治。如細菌性黑斑病和黃菇病等要用3 次以上的藥才能控制病情,而胡桃肉狀菌和雞爪菌一旦發生則無可救治,螨蟲、菇癭、菇蚊從培養基質、菌絲到菇體都能取食為害,在培養基的表面和里層都有蟲體取食為害。 蘑菇從播種、發菌到整個出菇期都遭受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危害。

7.病蟲同時侵入交叉感染,菇蚊、菇蠅身上攜帶螨蟲和病菌

當其在培養基和菇體上取食和產卵時就傳播病毒、螨蟲和病菌,而致病力強的疣孢霉菌致使蘑菇發病,其病體又引發細菌和線蟲入侵為害,進而菇體腐爛發臭,污染出菇房。

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1.生態調控

(1)木腐菌與草腐菌宜分場所制種和種植。 因草腐菌需要培養料發酵處理,在發酵期間,病菌和蚊蠅大量繁殖,如果與木腐菌相互間在同環境下,病蟲害易于交叉感染。

(2)換茬,輪作切斷病蟲食源。對于發生過嚴重性病蟲害的栽培房不應連續種植相同的品種,以防相同的病蟲暴發。

(3)選用抗病蟲性強的品種,培育生活力強、高純度的菌種。 抗性強的品種體現出品種的遺傳優勢,而菌種的生活力和純度則由供種單位的技術和條件而決定。種植者在引進優良菌種的同時選擇適宜于出菇季節、溫度、出菇的品種,才能消除或減少病蟲害侵染的機會,安全發菌順利出菇。

(4)保持環境清潔干燥。 制種發菌場提高菌種成品率的重要措施就是保持整個制種場所清潔、 干燥、無污染菌袋,無積水、排水溝通暢,空氣、水源清新、干凈。 這樣空氣中雜菌指數低,接種和發菌期間感染的機會也隨之降低。

(5)同一菇房同一品種、同期播種、出菇,這樣便于管理。 在能保證正常出菇的條件下,適當降低菇房內的濕度,增加通氣量,將有助于減少病菌的生存條件。 采菇后及時清除殘菇、斷根,清除污染菌袋,保持菇房清潔,極大程度地降低病蟲滋生場所。

2.物理控制

(1)強化基質滅菌或消毒處理,保證熟化菌袋的純無菌程度;滅菌期間常壓100℃,維持8~10 小時,高壓121℃維持2.5~3 小時,切實殺死基質內的一切微生物菌體和芽孢。使用的菌袋韌性要強,無微孔,封口要嚴,裝袋時操作要細致,防止破袋。

(2)菌種生產要按照無菌操作程序進行,層層把關,嚴格控制,才能生產出純度高、活力強的菌種。 有條件的菌種場, 滅菌灶應安排進袋口和出袋口門,中部隔斷,出袋口處連接種寶,經過冷卻后,在超鏡工作臺內接種。 操作人員要穿戴好工作服,確保接種寶的高度滅菌程度。

(3)安全發菌,防止雜菌、害蟲侵入菌袋。 菌種或菌袋發霉寶應具備恒溫條件, 溫度控制在20~26℃,防止溫差過大而引起菌袋出現水汽, 雜菌入侵而污染。 同時遮光培養,減少蚊蠅成蟲飛入產卵為害。

3.化學防治

(1)強調培養料藥劑處理工作。 在生產規模較大的栽培場,長期生產菌種和出菇袋,在場內的空氣中雜菌濃度較高,污染途徑也較多。 因此很有必要在培養料中加入微量的殺菌劑,以有效地抑制競爭性雜菌的萌發和發展速度,提高菌袋成品率。 如50%的多菌靈在500 倍時有效地抑制綠霉的發菌速度,而保證菌絲的正常生長。

(2)覆土材料的前處理。土壤能保濕吸水,刺激菇體形成,但土壤也是許多病菌和害蟲卵、蛹的棲息場所,因此在使用前必須使用物理和化學藥劑進行殺菌滅蟲處理后才能使用。如在蘑菇等草腐菌上的覆土材料宜選擇河泥礱糠土,因河泥在嫌氣狀況下,好氣性致病菌少,且保濕性好,在覆土后2~3 潮菇內基本不用澆水即能保持土壤的濕度;對于取用旱地土和水田土的材料,撒上5%的石灰,再在太陽下暴曬幾天,在使用前5~7 天再噴上800 倍的多菇豐和1000 倍的菇蟲凈,建堆前用薄膜蓋上悶5 天后,搬入菇房使用。

(3)強調覆土和開袋前的消毒處理工作。 在高溫季節病蟲活動期,應著重于開袋前和覆土前的預處理工作。 如蘑菇菌絲發 后和覆土前,用多菇豐、菇蟲1000 倍液噴施于菇床上, 能有效地殺滅菌絲內的幼蟲和雜菌;平菇在開袋后,在袋口和周圍噴上1000 倍液的菇蟲凈,防止菇蚊、蚤蠅產卵為害。

(4)抓住出菇間隙期防蟲治病。 在出菇期間遭遇病蟲為害時,應在采菇后進行及時用藥處理。

猜你喜歡
雜菌菌袋出菇
河南省食用菌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到宜陽縣開展科技服務
杏鮑菇出菇實踐操作技術淺析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熟料生產雙孢蘑菇基質培育過程中雜菌防控措施
東北林業大學成功研發“袋頂出耳技術”
袋料香菇陰雨季節出菇管理技術要點
茶樹菇感染雜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三種常見殺菌劑對白僵菌純化以及生產中作用研究
交換生的計謀
固定菌袋插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