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生理周期與修飾行為的關系

2015-02-26 07:07莊錦英王佳璽
心理科學進展 2015年5期
關鍵詞:黃體期排卵期同性

莊錦英 王佳璽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上海 200062)

追溯人類社會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嘗試在激素與個體社會行為之間建立一種對應關系, 是最近幾年的研究熱點。眾所周知, 處在生育期的成年女性, 其卵巢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會周期性地發生變化, 這些變化是人類繁殖的基礎, 也是研究激素與人類社會行為關系的良好切入點。本文就卵巢激素與女性修飾行為及動機之間關系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 以期通過對已有成果的介紹, 吸引更多有興趣的同行的加入, 推動新的研究的產生。

1 生理周期與女性修飾行為及修飾動機

1.1 生理周期與女性修飾行為

根據 Haselton等人的操作定義, 所謂女性修飾行為,是指借助化妝、飾品(珠寶首飾等)、服裝等手段, 或者通過身體姿勢等非言語手段,提升自身吸引力的一切行為(Haselton & Gangestad,2006)。相較于男性而言, 女性熱衷于修飾打扮。根據某些學者的統計, 美國女性每年用于購買修飾品的花費超過 1千億美元(Seckler, 2005); 以2008年為例, 這一花費超過全美教育投入的二分之一(Durante, Griskevicius, Hill, Perilloux, & Li,2011)。通過這組數據, 女性熱衷修飾的行為可見一斑。

女性通過修飾行為, 提升自身吸引力, 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但是, 近年, 一些心理學家將繁殖目的與女性修飾行為聯系起來, 發現在女性生理周期與修飾行為之間存在確定的關系, 為女性的社會性修飾行為提供了一種生物學的解釋視角。首先開展這方面研究的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Haselton及其同事們, 他們以30名女性為研究對象, 分別在她們的排卵期(高受孕時期)和黃體期(低受孕時期)拍攝照片, 然后, 請其他被試對這些照片的吸引力進行評價。結果發現,與黃體期相比較, 女性在排卵期時拍攝的照片,不僅被評價為更具有吸引力,還被認為“試圖讓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 穿戴了更多的飾品(Haselton,Mortezaie, Pillsworth, Bleske-Rechek, & Frederick,2007)。這一研究為女性修飾行為與生理周期之間存在關系提供了證據。在類似的另一個研究中,研究者們請處在不同時期(排卵期、黃體期)的被試想象, 自己將要參加一次社交活動, 并為這次活動選擇服飾。結果, 與黃體期相比較, 女性在排卵期時所選服飾更加暴露, 并且性感(Durante, Li, &Haselton, 2008)。Grammer等人對真實場景(迪斯科舞廳)中女性的衣著及其與排卵期的關系進行研究, 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女性在排卵期時的著裝更暴露、更性感(Grammer, Renninger, & Fischer,2004)。以網絡虛擬購物為實驗任務, 研究者們發現, 相比較而言, 黃體期的女性更愿意花錢購買食物; 而排卵期的女性更愿意花錢購買服飾(Saad& Stenstrom, 2012)。

總之, 上述研究借用行為實驗或觀察的手段,發現并證實女性修飾行為在排卵期存在顯著增強的趨勢。但是, 上述研究存在缺陷:衣著受個體著裝風格、經濟收入、文化、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通過對個體選擇服飾或購買服飾行為的觀察所獲得的修飾行為與生理周期之間的關系會受到許多額外因素的影響。如果能夠直接探測被試的修飾動機, 觀察修飾動機在一個生理周期不同階段的表現, 將有助于對上述觀點的證實?;诖? 筆者借用視覺線索任務(Zhuang & Wang,2014; 王佳璽, 2012), 在認知水平上對女性生理周期與修飾動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考察, 具體如下。

1.2 生理周期與女性修飾動機

1.2.1 視覺線索任務

視覺線索任務(visual cuing task)是 Maner等人基于注意返回抑制任務的原理(MacLeod,Mathews, & Tata, 1986), 以注意剝離某一視覺線索所需反應時作為被試對這一視覺線索注意偏差的指標, 進而對由注意偏差反映出的動機進行測量的視覺任務(Maner, Gailliot, Rouby, & Miller,2007)。Maner等人(2007)最早將這一任務用于測量被試的擇偶動機。例如, 首先通過啟動任務, 激發被試產生配偶尋找(Mate search)或守護(mate guarding)的動機, 然后, 要求他們完成視覺線索任務:首先, 在電腦屏幕中央出現一個時長為1000 ms的注視點“+”, 注視點消失后, 在電腦屏幕的四個象限中隨機呈現一個靶刺激, 持續時間為 500 ms; 靶刺激一旦消失, 一個分類反應刺激(圓圈或三角形)便立即呈現, 被試的任務是盡快判斷該刺激是圓形還是三角形, 并按相應的鍵做出反應。從靶刺激出現到被試按鍵做出反應的反應時, 反映了被試的注意由靶刺激轉向類別刺激所需要的時間, 主要包含了被試的注意剝離靶刺激所需要的時間; 時間越長, 說明靶刺激對被試注意力的吸引越強。

社會認知生態理論認為, 諸如注意這類“初級”的認知過程(Moskowitz, 2002), 最能夠反映個體的動機需求, 對環境中能夠滿足個體動機需求的關鍵線索做出反應(McArthur & Baron, 1983)。由此, 利用視覺線索任務測量個體內部動機的潛在邏輯如下:由靶刺激傳遞出的線索, 越是符合了被試的動機需求, 被試的注意便越不容易轉移,造成剝離困難, 反應時延長; 延長的反應時反映出的是被試對靶刺激的偏好動機。在Maner等人的實驗中, 靶刺激是富有吸引力的男性或女性照片, 結果發現, 當被試的配偶尋找動機被啟動后,富有吸引力的異性照片(潛在配偶)延長了被試的反應時; 而當配偶守護的動機被啟動后, 同性照片(競爭者)延長了被試的反應時(Maner et al.,2007)。由此, Maner等人認為, 由靶刺激導致的注意偏差, 反映了被試的配偶尋找或守護的當下動機。

1.2.2 借用視覺線索任務驗證修飾動機

根據視覺線索任務的實驗邏輯, 如果女性在一個生理周期的不同階段(主要是排卵期和黃體期)對修飾線索存在注意偏差, 那么, 就可以在認知水平上證明生理周期與修飾動機之間存在確定的關系, 由此, 生成實驗任務。根據前述對修飾行為的操作定義(Haselton et al., 2007), 選取在色彩、體積、新穎性等方面匹配的修飾物品(如, 香水、項鏈、鞋子)與非修飾物品(如, 電腦、杯子、筆筒)作為兩類靶刺激, 要求月經周期穩定(28~30天/周期), 在過去的3個月中沒有服用任何激素類藥物, 尤其是避孕藥或調節月經的藥物的異性戀女性, 分別在排卵期和黃體期重復完成相同的視覺線索任務。結果發現, 當被試處在排卵期時, 當靶刺激為修飾物品時, 做出類別判斷的反應時顯著長于靶刺激為非修飾物品時; 而當被試處在黃體期時, 上述差異不顯著(Zhuang & Wang, 2014;王佳璽, 2012)。排卵期女性表現出的對修飾物品的注意偏差, 在認知水平上證實了修飾動機在排卵期增強的假設, 進而為在行為水平上觀察到的、女性在排卵期時顯著增強的修飾行為提供了更直接的證據。

2 修飾行為的繁殖假說

由于一個生理周期的不同階段(主要是排卵期和黃體期)與女性繁殖可能性密切相關, 對于排卵期女性顯著增強的修飾行為或動機, 許多學者認為, 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有價值的異性, 并最終獲得繁殖成功。由此, 在修飾行為與成功繁殖之間建立了聯系。但是, 在如何獲得優質異性方面,目前存在不同的觀點, 具體有兩種假說。

2.1 異性吸引假說

根據性選擇理論, 親本投資(parental investment)的差異使得女性成為男性競相爭奪的珍貴生殖資源, 因此, 女性在擇偶中擁有選擇權(Trivers, 1972)。但是, 許多研究顯示, 女性在擇偶過程中對選擇權的行施并不是被動的, 而是主動的。具體而言, 當生育機會(排卵期)來臨之際, 女性會通過增強自身吸引力的方法, 主動吸引擁有“好基因”的異性, 以使自己從繁殖中的間接獲益最大化(Fisher, 1930; Hamilton & Zuk, 1982)。對于這一理論假設, 存在一些支持性證據。例如, 大量研究表明, 女性身體吸引力會周期性地隨生理周期發生變化。排卵期時, 身體吸引力會顯著提升。例如, 皮膚變得更加白皙并具有光澤(van den Berghe & Frost, 1986), 身體(包括面孔、胸部、耳朵等器官)變得更加對稱(Scutt & Manning, 1996),拍攝的照片被評價為更有吸引力(Roberts et al.,2004)。排卵期時的女性, 聲音特質也會發生變化。Pipitone等人要求處在不同時期(主要是排卵期和安全期)的女性, 朗讀從 1到 10的數字并進行錄音。要求另外的評定者(包括34個男性和32個女性)對這些聲音的吸引力進行從 1到 100的打分(Pipitone & Gallup Jr, 2008)。結果, 對排卵期女性聲音吸引力的評定分數, 顯著高于對其他時期的評定分數。另外的研究還有, 排卵期時的女性, 當看到富有性意味的刺激時, 其瞳孔直徑會增大;而增大了瞳孔直徑的女性被男性評價為更有“女人味”, 更“可愛”與“溫柔” (Hess, 1975)。排卵期時的女性, 還會對男性表現出更多的模仿行為; 而模仿會增強被模仿者對女性吸引力的評價(Guéguen, 2009, 2012)。男性對排卵期女性的體味也有明顯的偏好(Doty, Ford, Preti, & Huggins,1975; Singh & Bronstad, 2001)。排卵期時的女性,在男性面前走路時, 其步態會放慢, 并被評價為性 感 (Guéguen, 2012; Miller, Tybur, & Jordan,2007)。

綜上所述, 排卵期女性身體吸引力顯著增強,或者其行為可以顯著提升吸引力, 為異性吸引假說提供了證據。但是, 存在一定問題:上述大部分研究并沒有直接探討異性吸引動機與排卵期女性吸引力增強之間的關系。

2.2 同性競爭假說

對于排卵期女性通過修飾手段提升自身吸引力的行為, Fisher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 即同性競爭假說(Fisher, 2004)。許多關于“性選擇”的研究指出, 女性在同性競爭中主要使用兩種策略:一種是“自我促進”策略, 即通過化妝或服飾等手段,提升自身吸引力; 另一種是“貶低對手”策略, 即降低對潛在對手外表吸引力的評價。對同性競爭假說, 也存在一些支持性證據。例如, 在一項要求女性被試對其他女性面孔吸引力進行評價的研究中, Fisher (2004)發現, 排卵期時的女性給出的分數最低, 為同性競爭者的貶低策略提供了證據。在前述另一個研究中, Durante等人首先啟動被試的同性競爭或異性吸引動機, 然后, 請這些被試分別在排卵期或黃體期時完成一個虛擬購物任務。結果發現, 處在排卵期的女性, 并不總是表現強烈的修飾意愿, 只有當同性競爭的動機被激發后, 消費提升自身吸引力產品的意愿才會增強;而當啟動異性吸引動機后, 并沒有顯著增強女性被試對修飾品的消費意愿(Durante et al., 2011)。這些研究, 為同性競爭假說提供了支持性證據。

2.3 對兩種假說的進一步驗證

對于排卵期女性通過修飾行為提升自身吸引力的背后機制, 兩種假說均給出了一些證據, 尤其是支持同性競爭假說的證據, 雖然比較少, 但是比較可靠, 因為他們直接考察了兩種動機、生理周期與吸引力提升三者之間的關系。在這一基礎上, 筆者借用視覺線索任務, 對兩種假說在認知水平上做了進一步的驗證(Zhuang & Wang,2014)。具體實驗如下:首先, 運用已有范式, 通過富有吸引力的男、女照片, 啟動女性被試產生“同性競爭”或“異性吸引”動機; 然后, 要求她們分別在排卵期和安全期完成前述測量修飾動機的視覺線索任務。結果發現, 被試修飾動機受生理周期和兩種動機(異性吸引/同性競爭)交互作用的影響。具體而言, 啟動同性競爭動機, 女性對修飾性物品的注意偏差(修飾動機)在排卵期顯著增強;而啟動異性吸引動機, 并沒有顯著增強排卵期女性對修飾性物品的注意偏差。表明, 排卵期女性顯著增強的修飾動機緣于同性競爭。這一發現,在認知水平上為同性競爭假說提供了支持性證據。

另有一些研究, 也可以為“同性競爭假說”提供一些間接證據。例如, 研究發現, 女性通常對其他女性的吸引力比較敏感, 認為其他富有吸引力的女性對自己的婚姻或浪漫關系是一種威脅(Brewer & Archer, 2007); 當有吸引力的女性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時, 被認為是一件比較沮喪的事情(Buss, Shackelford, Choe, Buunk, & Dijkstra,2000); 當看完富有吸引力的女性照片之后, 會降低對自己的評價, 認為自己是一個缺少吸引力的伴侶(Gutierres, Kenrick, & Partch, 1999); 當看到有吸引力的女性后, 通過整容、曬太陽等風險手段提升自身吸引力的意愿顯著增強, 并降低了對這些活動風險程度的評級(Gutierres et al., 1999);認為女性化聲音是一種潛在的威脅(Puts, Barndt,Welling, Dawood, & Burriss, 2011); 等等。雖然這些研究可能是同性競爭假說的證據, 但是, 由于缺少對繁殖因素(如生理周期、異性選擇)的操縱,使得這些研究在支持同性競爭假說方面存在缺陷。未來研究需要從多個側面, 借助多種手段對同性競爭假說做出進一步驗證。

2.4 對同性競爭假說的嘗試性解釋

根據“好基因”假設, 女性只有從異性那里獲得“好基因”, 才能使自己的繁殖收益最大化。以此推理, 女性理應在繁殖幾率最高的時期(排卵期),通過增強自身吸引力等手段, 吸引優秀異性, 以達到繁殖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但是, 研究結論恰恰相反:女性在繁殖高峰期出現的、顯著增強的修飾行為或動機, 均指向“同性競爭”, 而非“異性吸引”。對于這一現象, 筆者認為, 存在以下幾種可能的解釋。

2.4.1 擇偶過程中, 女性的相對吸引力價值大于絕對吸引力價值

眾所周知, 女性的外貌, 恰如鳥兒的艷麗羽毛, 是吸引異性的重要“工具”。為了讓自己在“同類”中能夠“出類拔萃”, 相同性別的個體間更容易展開“軍備”競賽。例如, 鳥兒明亮的羽毛、長長的尾巴, 或者是夸大的身形, 會在繁殖期來臨之際有突出表現, 以期達到吸引異性的目的(Andersson, 1994)。有些鳥兒還會通過行為提升自己對異性的吸引力。例如, 雄性園丁鳥在交配期會精心制作并裝點巢穴, 在尋找異性的過程中,還會在嘴上叼一些顏色艷麗的花朵(Diamond &Gilpin, 1982; Gilliard & Gilliard, 1969); 雌性園丁鳥會檢查雄性園丁鳥的巢穴, 并選擇留在制作“精良”的巢穴中??傊? 在為擇偶而進行的“軍備”競賽中, 通常是“實力”相對強大的個體首先勝出,獲得異性的青睞。對人類而言, 根據性選擇理論,男性擇偶以女性吸引力為主要參考指標, 可以認為, 排卵期女性修飾行為及動機的增強, 同樣具有同性間“軍備”競賽的意味, 在這場競賽中, 吸引力相對較高的女性, 更容易獲得男性的青睞。因此, 考慮到地域及文化的限制, 擇偶過程中,一位女性在一個群體中的相對吸引力遠比絕對吸引力重要, 即所謂的“矬子里選將軍”的效應會發揮作用。關于這一點, 前述 Durante 等人(2011)的研究可以提供證據。在他們的研究中, 分別使用“當地(local)” (和被試處在同一社會生活環境中)美女和異地美女作為同性競爭的啟動材料, 結果發現, 只有在“當地”美女作為啟動材料的條件下,排卵期女性才表現出顯著增強的購買修飾品的意愿??梢赃@樣認為, 現實生活中, 只有“當地”美女才有可能對被試的“相對吸引力”產生更大影響,由此, 可以認為, 對相對吸引力價值的關注(同性群體間的相互比較), 導致排卵期女性產生顯著增強的修飾行為或動機。

2.4.2 擇偶過程中, 男女扮演不同角色

為什么繁殖期旨在吸引異性的修飾行為, 主要由“同性競爭”激發, 可能還存在另外的原因,即雖然親本投資(parental investment)的差異使得女性在擇偶中擁有選擇權(Trivers, 1972), 但是,男性仍然擁有選擇的“主動權”, 是男性選擇的壓力導致了女性間的同性競爭。具體而言, 可以這樣假設, 根據性選擇理論, 男性依據吸引力選擇配偶, 并展開追求行為; 而女性依據男性的追求方式, 最終做出選擇。在這種擇偶模式中, 女性只負責“美麗”, 男性負責“選擇”。關于這一論點, 目前尚沒有研究的證據, 需要謹慎對待。但是, 來自其他動物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間接證據。例如,人們發現一種名叫Blattella germanica的德國蟑螂, 雖然其性別比列決定了雌性蟑螂在擇偶中的絕對優勢選擇權, 但是, 雄性的選擇對成功繁殖仍起重要作用。具體而言, 在擇偶中雄性蟑螂首先發起求愛行為, 并且這種行為更多指向姐妹以外的其他雌性, 以避免由近親結婚帶來的繁殖損害; 而雌性蟑螂卻對血緣線索不加區分, 反而依賴雄性的求愛行為選擇配偶:誰的求愛行為更“殷勤”, 便可贏得它的“芳心” (Lihoreau, Zimmer, &Rivault, 2008)。另有研究發現, 雄性擬蝎(Cordylochernes scorpioides)擁有辨別沒有交配、交配一次或多次的雌性擬蝎的超凡能力, 原因在于雌性擬蝎接受精子的能力隨交配次數而降低(Bonilla, Zeh, White, & Zeh, 2011)。對人類的研究也發現, 擇偶過程中, 男性對與優良基因高度相關的女性面孔吸引力線索擁有卓越的分辨能力,而女性的分辨能力較差(Zhuang, Zhang, Xu, & Hu,2014)。所有這些證據, 可以認為擇偶過程中男女扮演角色不同, 男性對配偶依據吸引力做出的選擇, 導致女性在繁殖期展開吸引力的同性競爭。當然, 任何直接借用其他動物研究的結果來推斷人類行為的做法都是危險的, 因為其他動物與人類存在巨大差異。對于此處論述的觀點, 尚需更多研究證據的支持。

3 修飾行為的資源競爭假說

無論同性競爭抑或異性吸引, 先前對女性生理周期與修飾行為的研究均圍繞繁殖目的展開:認為女性修飾行為或動機僅在排卵期有突出表現,目的在于獲取繁殖成功。筆者在研究過程中有新的發現, 并認為, 對女性修飾行為的解釋可以有不同的視角, 即資源競爭視角。

3.1 排卵期時, 同性競爭的資源假說

筆者假設, 擁有優良基因的異性, 對于女性而言, 同樣也是一種資源。由此, 女性在排卵期時通過提升自身吸引力獲取優質異性的做法, 可能僅僅體現了其資源競爭的一個方面(生殖資源)。對于這一觀點, 來自女性排卵期時對諸如食物、居所等社會及物質資源的競爭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證據。例如, Lens等人在一項研究中, 使用視覺注意任務考察了女性生理周期與資源獲取之間的關系(Lens, Driesmans, Pandelaere, & Janssens, 2012)。實驗每次在屏幕上隨機呈現 6個物品, 其中一個是具有豐富資源含義的物品, 比如名表、跑車、別墅、家庭影院、電子產品等, 另外 5個是一般的功能性產品, 比如錢包、碗、自行車等。每次呈現時間僅為1秒, 之后給被試25秒時間, 讓她們寫下在剛才的1秒之內看到了什么。結果發現,排卵期女性選擇具有資源含義的物品的次數顯著高于其他時期, 表明排卵期女性對資源的關注程度顯著增強。但是, 這一研究不能作為本小節提出觀點的直接證據, 因為不能證明是同性競爭,加劇了女性在排卵期時對資源的關注。來自其他動物的研究, 可為上述資源競爭假設提供一些間接證據。大量研究表明, 其他動物中的雌性也存在裝飾行為, 但是, 這些裝飾行為的功能主要用于同性間的競爭與交流。有以下幾點證據。首先,雌性動物身體上的裝飾性特征, 其進化進程獨立于性選擇(Amundsen, 2000)。其次, 雌性動物的裝飾性特征與獲得食物、巢穴或水等資源緊密相關。例如, 雌性環尾狐猴(ring-tailed lemurs)的發情期是通過身體氣味傳遞的, 但是, 傳遞這種氣味的主要目的在于減少同性之間對潛在配偶的競爭(Pereira, 1991)。當然, 這里再次聲明, 人類與其他動物存在巨大差異, 將從其他動物那里獲得的證據用來作為支持對人類研究的證據, 是必須非常謹慎的。對于上述觀點的證明, 未來需要以人為被試的直接證據, 并且, 需要同時考察生理周期、同性競爭及資源獲取三者之間的關系。

3.2 黃體期時, 異性吸引的資源假說

對女性生理周期與修飾行為關系的先前研究,主要圍繞排卵期與修飾行為展開。筆者近期的研究發現, 女性在黃體期時也存在顯著增強的修飾行為, 為生理周期與修飾行為之間的關系增加了新的素材。具體如下:在前述實驗中(Zhuang &Wang, 2014), 首先啟動被試同性競爭或異性吸引動機, 然后要求她們分別在排卵期和黃體期完成測量修飾動機的視覺線索任務。結果發現, 修飾動機受生理周期和兩種動機(異性吸引/同性競爭)交互作用的影響。黃體期時, 啟動異性吸引動機,被試表現出顯著增強的對修飾性物品的注意偏差;而啟動同性競爭動機, 并沒有顯著增強女性對修飾性物品的注意偏差。表明, 黃體期時的女性, 當啟動異性吸引動機后, 也存在通過修飾行為提升自身吸引力的動機。這一發現, 為女性持續存在的修飾行為提供了證據, 并進一步表明, 女性繁殖階段不同, 修飾目的便不同。當然, 我們對女性黃體期時也存在修飾行為的發現, 尚需更多實驗及現場研究證據的支持。

黃體期時, 為吸引異性, 女性的修飾動機顯著增強。對于這一現象, 筆者認為, 可能是女性維持異性繼續“投資”的一種策略, 類似于女性的“隱藏排卵期”策略或“非繁殖目的性行為”策略。具體而言, 其他雌性動物, 伴隨發情期的來臨, 性器官的外觀會產生明顯變化。例如, 當雌性猩猩或狒狒進入發情期時, 其性器官會發生明顯的膨脹(Dixson, 1983)。但是, 當人類女性進入排卵期時,并不會產生明顯的、可被觀察到的生理改變。對于這一現象, 有些學者認為, 這是女性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獲得的一種策略, 即通過隱藏排卵期,使得異性在不能獲得生殖收益的情況下, 仍能繼續對其在資源、夫妻關系、子女撫養等方面進行投資的策略(Alexander, 1979)。另一方面, 所謂“非繁殖目的性行為”策略, 是指女性在不存在受孕可能的情況下, 仍然接受性行為的策略。通常而言, 其他雌性動物, 只有在繁殖期時才接受性行為。而人類女性的性行為, 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繁殖目的。有些學者認為, 與“隱藏的排卵期”類似,非繁殖目的性行為是人類女性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又一種用于維持伴侶關系, 確保伴侶繼續為自己及子女提供資源及保護的策略(Thornhill& Gangestad, 2008; Wysocki & Halupka, 2004)。來自對 50對異性戀夫婦的調查結果可以為這一觀點提供證據, 調查發現, 這些夫婦中的女性, 相較于排卵期, 在黃體期時, 當她們感知到伴侶對自己的“投入”懈怠時, 便會主動發起性行為(Grebe, Gangestad, Garver-Apgar, & Thornhill,2013)。

基于上述兩種策略, 黃體期女性通過修飾增強自身吸引力的行為, 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維持伴侶繼續投資的策略。有兩方面原因:首先, 如前所述, 與排卵期相比較, 黃體期時的女性身體吸引力會降低(van den Berghe & Frost, 1986; Scutt& Manning, 1996)。為了吸引異性, 借助修飾提升自身吸引力, 具有重要意義。其次, 研究發現, 男性對女性的排卵期擁有某些直覺能力。例如, 他們傾向于喜歡排卵期女性的身體氣味、聲音。例如, Miller等人(2007)發現, 男性不僅偏好排卵期時女性的身體氣味, 這種氣味還會同時增加男性體內睪酮激素的分泌。另有研究發現, 男性會在伴侶的排卵期表現出更強的看護行為(Gangestad,Thornhill, & Garver, 2002; Haselton & Gangestad,2006)。照此推測, 黃體期時的女性或許能夠感受到伴侶的“懈怠”, 由此, 促使她們通過修飾行為提高自身吸引力, 以維持異性對自己的持續“投資”便成為一種必要的手段。對于黃體期女性通過修飾行為維持異性持續投資的假設, 需要來自更多未來研究的證據。

小結:女性修飾行為受到生理周期和兩種動機(同性競爭/異性吸引)交互作用的影響。具體而言, 排卵期時, 女性的修飾行為緣于同性競爭,包括競爭資源及配偶; 黃體期時, 異性吸引動機也可以增強女性的修飾行為, 目的可能是保持伴侶對自己及后代的持續“投資”。上述觀點, 為女性持續存在的、社會性的修飾行為提供了生物學的解釋。

王佳璽. (2012).生理周期對女性自我修飾動機的影響——基于注意轉移范式的實驗研究(學士學位論文).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

Alexander, R. D. (1979).Darwinism and human affairs.Seattle;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2.

Amundsen, T. (2000). Why are female birds ornamented?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15(4), 149–155.

Andersson, M. B. (1994).Sexual selection. Princeton, N.J.;Chichest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onilla, M. M., Zeh, D. W., White, A. M., & Zeh, J. A.(2011). Discriminating males and unpredictable females:Males bias sperm allocation in favor of virgin females.Ethology, 117(8), 740–748.

Brewer, G., & Archer, J. (2007). What do people infer from facial attractiveness?Journal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5(1), 39–49.

Buss, D. M., Shackelford, T. K., Choe, J., Buunk, B. P., &Dijkstra, P. (2000). Distress about mating rivals.Personal Relationships, 7(3), 235–243.

Diamond, J. M., & Gilpin, M. E. (1982). Examination of the“null” model of Connor and Simberloff for species co-occurrences on islands.Oecologia, 52(1), 64–74.

Dixson, A. F. (1983). Observations on the evolution and behavioral significance of “sexual skin” in female primates.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Behavior, 13, 63–106.

Doty, R. L., Ford, M., Preti, G., & Huggins, G. R. (1975).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and pleasantness of human vaginal odor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Science,190(4221), 1316–1318.

Durante, K. M., Griskevicius, V., Hill, S. E., Perilloux, C., &Li, N. P. (2011). Ovulation, female competition, and product choice: Hormonal influences on consumer behavior.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7(6), 921–934.

Durante, K. M., Li, N. P., & Haselton, M. G. (2008). Changes in women's choice of dress across the ovulatory cycle:Naturalistic and laboratory task-based evidence.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11),1451–1460.

Fisher, M. L. (2004). Female intrasexual competition decreases female facial attractivenes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271(Suppl 5), S283–S285.

Fisher, R. A. (1930). The distribution of gene ratios for rare mut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50, 205–220.

Gangestad, S. W., Thornhill, R., & Garver, C. E. (2002).Changes in women's sexual interests and their partner's mate–retention tactics across the menstrual cycle:evidence for shif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269(1494), 975–982.

Gilliard, E. T. (1969).Birds of paradise and bower birds.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Grammer, K., Renninger, L., & Fischer, B. (2004). Disco clothing, female sexual motivation, and relationship status:Is she dressed to impress?Journal of Sex Research, 41(1),66–74.

Grebe, N. M., Gangestad, S. W., Garver-Apgar, C. E., &Thornhill, R. (2013). Women’s luteal-phase sexual proceptivity and the functions of extended sexuality.Psychological Science, 24(10), 2106–2110.

Guéguen, N. (2009). Mimicry and seduction: An evaluation in a courtship context.Social Influence, 4(4), 249–255.

Guéguen, N. (2012). Gait and menstrual cycle: Ovulating women use sexier gaits and walk slowly ahead of men.Gait & Posture, 35(4), 621–624.

Gutierres, S. E., Kenrick, D. T., & Partch, J. J. (1999).Beauty, dominance, and the mating game: Contrast effects in self-assessment reflect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e selec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5(9), 1126–1134.

Hamilton, W. D., & Zuk, M. (1982). Heritable true fitness and bright birds: A role for parasites?Science, 218(4570),384–387.

Haselton, M. G., & Gangestad, S. W. (2006). Conditional expression of women's desires and men's mate guarding across the ovulatory cycle.Hormones and Behavior, 49(4),509–518.

Haselton, M. G., Mortezaie, M., Pillsworth, E. G.,Bleske-Rechek, A., & Frederick, D. A. (2007). Ovulatory shifts in human female ornamentation: Near ovulation,women dress to impress.Hormones and Behavior, 51(1),40–45.

Hess, E. H. (1975). The role of pupil size in communication.Scientific American, 233(5), 110–119.

Lens, I., Driesmans, K., Pandelaere, M., & Janssens, K.(2012). Would male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capture the female eye? Menstrual cycle effects on women's attention to status produc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8(1), 346–349.

Lihoreau, M., Zimmer, C., & Rivault, C. (2008). Mutual mate choice: When it pays both sexes to avoid inbreeding.PLoS One, 3(10), e3365.

MacLeod, C., Mathews, A., & Tata, P. (1986). Attentional bias in emotional disorders.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95(1), 15–20.

Maner, J. K., Gailliot, M. T., Rouby, D. A., & Miller, S. L.(2007).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Attentional adhesion to mates and rival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3), 389–401.

McArthur, L. Z., & Baron, R. M. (1983). Toward an ecological theory of social perception.Psychological Review, 90(3), 215–238.

Miller, G., Tybur, J. M., & Jordan, B. D. (2007). Ovulatory cycle effects on tip earnings by lap dancers: economic evidence for human estrus?.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8(6), 375–381.

Moskowitz, G. B. (2002). Preconscious effects of temporary goals on atten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8(4), 397–404.

Pereira, M. E. (1991). Asynchrony within estrous synchrony among ringtailed lemurs (Primates: Lemuridae).Physiology & Behavior, 49(1), 47–52.

Pipitone, R. N., & Gallup Jr, G. G. (2008). Women's voice attractiveness varies across the menstrual cycle.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9(4), 268–274.

Puts, D. A., Barndt, J. L., Welling, L. L., Dawood, K., &Burriss, R. P. (2011). Intrasexual competition among women: Vocal femininity affects perceptions of attractiveness and flirtatiousnes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0(1), 111–115.

Roberts, S. C., Havlicek, J., Flegr, J., Hruskova, M., Little, A.C., Jones, B. C., ... Petrie, M. (2004). Female facial attractiveness increases during the fertile phase of the menstrual cycle.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1(Suppl 5),S270–S272.

Saad, G., & Stenstrom, E. (2012). Calories, beauty, and ovul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menstrual cycle on food and appearance-related consumption.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2(1), 102–113.

Scutt, D., & Manning, J. T. (1996). Ovary and ovulation:Symmetry and ovulation in women.Human Reproduction,11(11), 2477–2480.

Seckler, V. (2005). The squeeze on apparel’s sweet spots.Women’s Wear Daily, 189(29), 24–25.

Singh, D., & Bronstad, P. M. (2001). Female body odour is a potential cue to ovulation.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268(1469), 797–801.

Thornhill, R., & Gangestad, S. W. (2008).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human female sexual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rivers, R. L. (1972). Parental investment and sexual selection. In B. Campbell (Ed.),Sexual selection and the descent of man, 1871-1971(pp. 136–179). Chicago,Aldine.

van den Berghe, P. L., & Frost, P. (1986). Skin color preference, sexual dimorphism and sexual selection: A case of gene culture co-evolution?.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9(1), 87–113.

Wysocki, D., & Halupka, K. (2004). The frequency and timing of courtship and copulation in blackbirds,Turdus merula, reflect sperm competition and sexual conflict.Behaviour, 141(4), 501–512.

Zhuang, J.-Y., & Wang, J.-X. (2014). Women ornament themselves for intrasexual competition near ovulation,but for intersexual attraction in luteal phase.PloS One,9(9), e106407.

Zhuang, J.-Y., Zhang, S., Xu, J., & Hu, D. (2014).Discriminating males and unpredictable females:Males differentiate self-similar facial cues more than females in the judgment of opposite-sex attractiveness.PloS One, 9(3), e90493.

猜你喜歡
黃體期排卵期同性
同性極式感應子電機有限元分析及試驗研究
排卵期出血也要重視起來
黃體期口服滋腎育胎丸對卵巢儲備功能減退的效果及對激素水平的調節作用
如果武大郎沒有錯過潘金蓮的排卵期
排卵期出血是怎么回事
女性黃體期與卵泡期對靶控輸注依托咪酯鎮靜效應的影響研究
排卵期女性身體的四個改變
不同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婦女中的應用效果
同性危險性行為管理有空白
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