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范學術不端行為切勿忽視學術不端認知教育

2015-02-26 15:33
學報編輯論叢 2015年0期
關鍵詞:不端學位學術期刊

孫 濤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廣州 510640)

防范學術不端行為切勿忽視學術不端認知教育

孫濤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廣州 510640)

學術不端行為成了學術界的一大頑疾,但是并非所有的學術不端行為均是行為人主觀惡意為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認知情況的調查表明,部分學術不端行為是因為對學術不端認知不清而引起的無心之失;學術不端認知教育應成為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防范措施之一,通過加強學術不端認知教育,從源頭上消除因認知不足而導致的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不端行為;認知教育;防范措施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違反學術規范、學術道德的行為。目前,關于學術不端的治理可謂是個世界性的難題。近年來,學術不端行為在國內更是頻頻發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國內,論及學術不端的成因,普遍認為是現行的學術評價體制及對學術不端行為懲罰機制的缺失導致了學術不端行為的頻發,尤其是現行的學術評價體制更是成了眾矢之的。由于現行的學術評價體制過多地將論文數量與利益問題直接掛鉤,例如職稱晉升看論文、個人考核看論文、項目結題看論文、申請學位看論文、申報獎項看論文等。不可否認,這樣的評價體系導致了一些作者在利益的驅動下急功近利、無視國家法律,存在主觀惡意的實施一些違背學術道德的行為。

但是并非所有的學術不端行為均是主觀惡意為之。百度百科在對“學術不端”這一詞條進行解讀時提到[1]:“學術研究是人類發展歷史中的重要行為之一,同人類的其他行為一樣,學術研究這一行為也會出現種種錯誤。這些錯誤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限于客觀條件而發生的錯誤,這類錯誤難以避免,也難以覺察,隨著科學的進步才被揭示出來的,這樣的錯誤,行為人沒有責任;一類是本不應該發生,但是由于行為人的疏忽或對一些問題認知不清而發生的失誤,行為人并無主觀惡意,是無心造成的;還有一類是行為人存在主觀惡意,違背學術道德實施的一些學術不端行為?!?/p>

近年來,國內對于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研究較多,但綜合研究結果來看,目前國內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防范,與其說是防范不如說是懲治。因為目前國內期刊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防范都是在論文成稿之后進行的;一般是收到來稿之后借助學術不端查詢系統進行查詢比對,依靠外審專家的專業學識進行審查與甄別。一旦發現問題,處理的方式無外乎以下幾種:直接退稿了事;直接退稿,并將該作者列入黑名單,幾年之內不再接收該作者稿件;退稿,并告知作者單位。所以說這樣的防范實際上只是對既成事實的懲治。這樣的處理方式,對于那些存在主觀惡意的學術不端行為人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對于那些因對學術不端行為認知不足而造成無心之失的行為人來說無異于不教而誅。

學術期刊防范和懲治學術不端,努力建構學術界暢通交流的優質平臺是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2]。治理學術不端,是為了凈化公共學術平臺、維護正常的學術生態、倡導優良學風、促進學術事業的健康發展[3],“懲”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讓作者自覺遵守學術道德及學術規范。所以有必要進行學術不端認知教育,提高作者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認知度,進而從源頭上防范因認知不足而導致的學術不端行為。

1 學術不端行為認知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和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在校研究生人數迅速增長。就國內各培養單位來看,絕大部分學位授予單位要求申請學位的研究生必須公開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這樣一來,使得在校研究生成了一支學術論文產出的生力軍。筆者以我校3個學院的在讀研究生為調查對象,以中國知網初步編制的《學術期刊論文不端行為界定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征求意見稿》)中定義的學術不端行為為依據設計題目,進行無記名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認知情況不容樂觀,對于題目中涉及的學術不端行為能全部認知的調查對象占比不到60%,有相當一部分調查對象對學術不端現象認知不全,尤其對于以下幾類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的認知存在問題較大。

1.1對于一稿多投的認知

國內期刊審稿周期普遍偏長,在校學生因受學制年限限制,為確保按時畢業,他們會將一篇稿件同時投向幾個刊物,一旦有一個刊物決定錄用,他們再向其他刊物申請撤稿。有接

近30%的被調查者不認為這種做法構成學術不端行為,這樣做只是為了提高稿件被發表的幾率、加快稿件發表速度,但是并沒有在多個刊物上同時發表。在他們看來,一稿多發才構成學術不端行為。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4]:“將同一篇論文同時投給多個期刊;在約定或法定回復期內,將論文再次投給其他期刊;在未接到期刊確認撤稿的正式通知前,將稿件投給其他期刊;將只有微小差別的多篇論文,同時投給多個期刊;在收到首次投稿期刊回復之前或在約定或法定期內,將論文作稍微修改后,投給其他期刊;在不做任何說明的情況下,將自己(或自己作為作者之一)已經發表論文,原封不動或做些微修改后,再次投稿?!本鶎儆谝桓宥嗤?,一稿多投是典型的學術不端行為。

1.2對不當署名的認知

學術期刊出版過程中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學生B和C同為導師A的學生,由于C急需論文,所以就將B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公開發表,論文發表時將B列為作者之一,但是署名順序為“C、A、B”“C、B、A”或“A、C、B”。有27%的受訪者認為這樣并無不妥,他們認為對于論文有貢獻的人,只要在論文發表時將其署名為作者之一即可,這樣即可體現他對該文的貢獻,至于署名的先后順序等并無太大影響?!墩髑笠庖姼濉分忻鞔_指出[4]:“將對論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實質性貢獻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單外;將未對論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實質性貢獻的人列入作者名單;擅自在自己的論文中加署他人的姓名;虛假標注作者信息;作者排名不能正確反映實際貢獻?!本鶎儆诓划斒鹈?,不當署名已構成學術不端行為。

1.3對于不當著錄參考文獻的認知

目前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中有單篇引文數量的要求,為了迎合期刊評價,大多數刊物均對引文數量有所要求,作者為了迎合刊物要求,拼湊參考文獻數量,會將完成該論文過程中閱讀過的但最終并未真正引用的文獻也列為參考文獻,更有甚者會將一些與該文無關的文獻也列為參考文獻。有接近30%的受訪者認為這些做法算不上學術不端行為。他們認為,雖然一些文獻沒有直接應用,但是在閱讀這些文獻時,該文獻對自己產生了一定的啟發,把他們列為參考文獻是正?,F象。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4]:“在論文參考文獻中加入實際未參考過的文獻;將轉引自其他文獻的引文標注為直引,包括將引自譯著的引文標注為引自原著?!钡染鶎儆趯W術不端行為。

1.4對于拆分發表的認知

一些作者為了湊文章數量,將一些本該一次發表的論文分成若干篇進行發表。這在自然科學領域較為普遍,例如某一問題有幾個影響因素,本來幾個影響因素對該問題的影響可以在一篇文章里交代清楚,但是作者惡意將文章拆分,將每一個影響因素對該問題的影響單獨成文進行發表。針對這一問題,有23%的受訪者認為這樣不違反學術道德,不涉及學術不端行為?!墩髑笠庖姼濉分忻鞔_指出[4]:“將基于同一項調查、實驗或研究的成果拆分成多篇論文發表,從而破壞了研究的完整性;將應當一次發表的論文拆成若干可發表單元發表,從而破壞了研究的完整性?!本鶎儆诓鸱职l表,拆分發表已構成學術不端。

1.5對于虛假標注基金信息的認知

目前國內一些學術期刊在評價稿件的過程中夾雜了一些非理性因素,要求來稿一定要有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否則不予接收。一些作者為了迎合期刊的這一收稿要求,就在文中標注與該文無關的一些基金項目;另外,目前國內對于基金項目的驗收,一般都有論文數量的要求,一些項目完成人為了拼湊論文數量,在發表由不同資助來源資助完成的論文時相互標注基金項目的現象也屢有發生。針對這一問題,有近20%的受訪者認為只是標注個基金項目而已,這種做法無傷大雅,算不上學術不端行為。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4]:“編造論文中相關研究的資助來源?!睂儆趥卧?,偽造已構成學術不端。

1.6對于學位論文再發表過程中的自我剽竊的認知

由于時間問題,大多數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畢業前來不及公開發表,一些研究生在通過畢業答辯后將自己學位論文里尚未在期刊上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進行發表是目前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即學位論文再發表;但是在發表過程中很少有作者會做出“論文主要內容是源于學位論文”的說明。針對這一問題,也有近25%的受訪者認為學位論文答辯不能算是公開發表的,所以學位論文再發表算是自己的原創性成果的首次公開發表,無需做出說明。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4]:“在論文中使用自己已經通過答辯的學位論文中的內容,卻不加引注;論文的主要內容源于自己已經通過答辯的學位論文,卻不加說明?!睂儆谧晕邑飧`,已構成學術不端。

1.7對于合理引用與剽竊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基本上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引用他人已有文獻中的有關內容時需要進行引文標注。但是仍有約22%的受訪者對于合理引用的認知存在誤區,他們認為引用他人文獻中的文字、觀點、數據、圖片等,只要在引用部分的末尾進行引注即可,只要進行了引注,就屬于合理引用,不會構成學術不端行為。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4]:“使用應經許可才能使用的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圖像,卻未獲得許可;成段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雖然進行了引注,但對所使用文字不加引號,或者不改變字體,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排列方式顯示?!睂儆谪飧`,已構成學術不端。

2 學術不端行為認知不足的原因

截至目前,國內學界對學術不端的定義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是相關機構已對學術不端進行了相應的解讀。2007年中國科學院發表的《關于加強科研行為規范建設的意見》、2009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以及2012年中國知網初步編制的《學術期刊論文不端行為界定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稿)》中均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了定義、概括,給出了一些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這些《意見》《通知》《標準》中關于學術不端的概念和標準為多數人認同,為學術期刊對來稿進行學術不端認定提供了相應的依據。

近年來,隨著學術不端行為的蔓延,各高校、研究機構等學術論文產出大戶均對學術不端問題給予了重視,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包括這些機構在內,卻鮮有關于學術不端行為具體表現形式的專題解讀及教育;致使上述《意見》《通知》《標準》未能在科研主體中及時進行普及,導致了科研主體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認知不足。

3 加強學術不端認知教育,有效防范因認知不足導致的學術不端行為

近年來,學術界針對防范學術不端行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也總結出了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一些措施,綜合目前的研究結果,提出的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措施主要有三個方面[5-10]:①借助學術不端查詢系統進行查詢、比對;②依靠專家的專業學識進行審查與甄別;③依靠期刊編輯的專業素養進行把關。這些方法和途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實施,但是總的來說這些方法都是通過外因來加以控制,而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是在作者投稿前已經產生,這些措施無法從論文形成的源頭進行學術不端控制。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內因在于作者本身,因此,從根本上防范學術不端行為,必須在改變內因上下工夫,將被動“防止”策略改為主動預防[11]。所以有必要加強對科研主體,尤其是在校學生及青年學者的學術不端認知教育,讓他們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個清晰的認知,進而從源頭上避免因對學術不端行為認知不足而導致的學術不端行為。

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加強認知教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面對面的課堂教育。高校及科研機構是學術論文產出大戶,所以高校和科研機構可針對學術不端認知教育開設專門的課程,聘請從事出版研究的專家、學者,通過課堂,向科研主體宣傳、解讀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表現,結合實例分析讓科研主體明確哪些行為會涉及學術不端。這一途徑及方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2)借助學術期刊進行宣傳教育。學術期刊作為學術論文的出版發行部門,預防學術不端行為是其不可推卸的職責之一,所以學術期刊也應是解讀學術不端行為具體表現形式的陣地。學術期刊可以開辟專門的版面,將前述《意見》《通知》《標準》認定的學術不端行為進行連載,借助刊物的發行,擴大教育面。

4 結 束 語

近年來,國內學術不端現象愈演愈烈,但是并非所有的學術不端行為均是作者主觀惡意為之,部分學術不端行為是因為學術不端行為教育的缺失導致作者本身對學術不端認知不清而引起的無心之失,所以應加強學術不端認知教育,從源頭上消除因認知不足而導致的學術不端行為。

[1]百度百科.學術不端[EB/OL].(2015-06-23)[2015-08-1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ScL-1IIsgARCpel Zoc2-b64P72HHeK cskSoA5Y2m1SCoDmYFuzz4Ewp9i_YHp9zZawn8gPMgZ2KAnAyafeQy8K.

[2]徐晴.學術期刊防范學術不端的制度探究[J].出版科學,2011,19(3):44-48.

[3]張前.學術不端與學術期刊的責任——學術不端事件引發的若干思考[J].青海社會科學,2009(6):199-204.

[4]中國知網.學術期刊論文不端行為界定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稿)[EB/OL].(2012-12-28)[2015-07-06].http://check.cnki.net/Article/rule/2012/12/542.html.

[5]孫豐成,崔護社.學術不端特征分析及學術期刊編輯防治學術不端的措施[J].編輯學報,2013,25(S1):34-37.

[6]徐海麗.學術不端行為及其預防措施[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45-551.

[7]黃萍,羅彥卿,陳強,等.淺議科技期刊編輯應對學術不端的對策[J].編輯學報,2013,25(S1):54-56.

[8]陳志賢.學術不端防范中科技期刊編輯的主體意識[J].編輯學報,2015,27(2):119-121.

[9]吳壽林.科技論文學術不端的表現形式及防范措施[M]//學報編輯論叢2014.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4:107-111.

[10]蘇振華,楊振和.學術不端行為的防治與治理[J].今傳媒,2013(9):128-129.

[11]余毅,張凌之.學術不端行為教育與預警平臺的構建及應用[J].編輯學報,2013,25(2):148-150.

猜你喜歡
不端學位學術期刊
2020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獲獎證明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教育部就學位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論文作者學術不端行為類型
『博士后』是一種學位嗎?
學位撤銷法律規定的現存問題與厘清完善
——以《學位條例》的相關修訂為例
英國大學本科一等學位含金量遭質疑
教育部首次以部門規章明確6種學術不端情形
《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9月1日起正式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