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瘦身”鞏固基層基礎——玉屏自治縣探索實施鄉鎮“小部制”改革調查

2015-02-27 09:59文葉飛馮小紅胡啟力
當代貴州 2015年5期
關鍵詞:瘦身干部職工鄉鎮

文丨本刊記者 文葉飛 特約記者 馮小紅 胡啟力

2013年3月以來,玉屏侗族自治縣先行先試,在機構、人員編制管理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職能職責相近、對內統籌、對上保留”和“工作經費用途不變、統籌使用”的原則,積極探索鄉鎮“小部制”改革,將鄉鎮“七站八所”優化整合為“三辦三中心”。經過近兩年的實踐,初步實現了資源整合、管理規范、效率提高、方便群眾的改革目標。

鄉鎮機構改革勢在必行

鄉鎮作為我國政權系統的最基礎一級,處于行政管理的末梢神經。但從目前鄉鎮的機構設置來看,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七站八所”人力資源少而分散、工作繁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漏斗式結構在實際運作中漸現弊端。

這種弊端體現為:形成干部職工忙閑不均,勞逸差距大;機構設置繁雜過細,互相推諉扯皮;聯系群眾不密切,效率不高,各自為陣的“碼頭”效應;中心工作難形成合力,既不利于干部成長,又不利于統一指揮協調,不利于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利于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動力和激情。因此,鄉鎮機構改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以點帶面全面推開

2013年3月,玉屏自治縣以朱家場鎮為試點,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優化機構崗位設置,理順職能職責,積極探索開展鄉鎮“小部制”改革。經過一年多的試點運行,達到了資源整合、規范管理、提高效率、培養干部、方便群眾的目標。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5月,“小部制”改革在全縣五個鄉鎮全面推開。

銅仁市委書記劉奇凡(中)、市長夏慶豐(左一)、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雷甘霖(右三)在玉屏自治縣委書記王俊銘(左二)、縣長楊德振(左三)陪同下調研田坪鎮,聽取工作人員介紹鄉鎮“小部制”改革推進情況。(姚 磊/攝)

“七站八所”“瘦身”,機構運轉更健康。制定出臺《玉屏侗族自治縣鄉鎮人力資源整合工作實施方案》,在保持對應市、縣部門內設站、辦、所不更名稱、不變職能、保持原有人員編制數不變和不因改革而影響上下穩定關系前提下,實行“對上保留、對內統籌”,按照工作職責相近相關的原則,將原來的22個站、辦、所整合為“三辦三中心”,把以往站所單打獨斗的工作局面變為聯手共戰,要求工作人員“一人多能、一崗多責”,不僅讓干部職工得到培養鍛練,也均衡了干部的工作量,實現缺位有人補、偏位有人糾、定位有人做。

“三化”提升“精氣神”,實現職能發揮更充分。管理制度化:建立業務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組制度,實行定崗、定人,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群眾素質教育,下訪尋問題、下村解難題,集中服務、集中理財的工作管理制度。服務規范化:實行各辦(中心)掛牌上崗制和工作崗位“AB”輪換制,工作人員及辦事流程圖全部上墻,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為群眾提供及時便捷的“一窗式”綜合性服務。關懷人性化:進一步建全和完善鄉鎮干部監督管理、學習培訓和各辦(中心)考核評比機制。規范建設、管理食堂和職工宿舍,強化機關樓院陣地建設,對干部職工用餐實行補貼,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迅速提升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群眾工作“面對面”,實現干群關系更密切。以踐行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出臺和完善《鄉鎮黨(政)務公開實施辦法》,建立重大黨(政)務票決制度,不斷擴大黨內民主,增加群眾參政議政的機會,促進決策的科學化規范化。將“細胞工程”和“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有機融合,以問題為導向,下村理政,上門服務,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辦好辦實,實現政府與群眾的直線交流,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營造了和諧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改革實現“四個最”

資源配置實現最“優”。通過把工作任務和職責相關或相近的站所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單兵種到多兵種”的整體合力,奠定“一盤棋”工作格局,使個人作用在整體中得到更大的發揮,整體為個人作用發揮提供了更完善的平臺。以朱家場鎮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為例,整合了衛生院、計生協、計生辦、計生站四個站所后,該鎮計劃生育整體保健、手術、治療和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實現了技術、人員、資金和設備的互補,服務對象也不用四處奔波辦理各類證件,實現了計生服務“一站通”。

辦事效率實現最“高”。資源整合后,工作由“細流”匯成了“江河”,不管是原先哪個站、辦、所的工作,都是本辦(中心)的整體工作,群眾辦一件事情,以前要跑好幾個站、辦、所,現在相關的事情都只要到一個辦(中心)就能辦結,既減少了群眾辦事的環節、減化了辦理流程,又節約了辦理時間和成本,工作效益得到極大提升。

干部培養實現最“能”。站所整合后,不同職能職責的干部集中在一起,實行權責統一,要求干部職工必須對本辦(中心)的所有業務工作都熟悉,實現由一專一能到一專多能的轉變,干部職工的綜合能力得到整體提升。自2013年以來,朱家場鎮就有2名干部成長為班子成員,1名干部得到提拔,1名干部成為中層干部,10余名干部實現了輪崗鍛煉。

服務群眾實現最“便”。站所整合后,更多的鄉鎮干部職工有時間沉到村組,扎實開展“細胞工程”和“干群連心·率先小康”駐村工作,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上門服務,實現政府與群眾的直線交流,提升了黨委、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公信力和權威性。平溪鎮民生事業服務中心將原來殘聯一二類重殘人員名單與社會事務辦一二類低保名單進行了對照,將符合條件的人員名單全部提供給辦理新農合的工作人員,避免了名單的重復。截至目前,全鎮已辦理新農合230余人,詮釋了基層干部服務民生的新理念,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改革啟示

“小部制”改革是在“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中的中間道路?!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玉屏自治縣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大膽探索創新,勇于先行先試的“小部制”改革實踐充分表明,走這樣一條中間道路,通過轉變職能,優化資源,實行政府機構設置“小部制”改革是未來鄉鎮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個趨勢,是社會大轉型中政府職能服務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選擇。

“小部制”改革是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推行鄉鎮“小部制”改革,不是對鄉鎮站所進行簡單的撤并,而是在現有人員及編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資源整合,避免“大拆大建”式折騰,通過理順鄉鎮內設機構職能關系,優化行政管理和運行機制,全面推進鄉鎮機關規范化建設,建立精干高效運行機制,做到“有事個個擔當”,增加“運動員”,減少“觀眾”的競技平臺,加強了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轉變黨員干部工作作風,將作風建設效益最大化,提高了基層治理能力,黨的執政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責任編輯/哈文麗)

猜你喜歡
瘦身干部職工鄉鎮
贛州市審計局組織干部職工參觀《中央蘇區青年運動史》圖文展
給自己的課“適度瘦身”
我的瘦身計劃
鄉鎮改革怎樣防止“改來改去”?
云巖區開展離退休干部職工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專題調研
淺析激勵干部職工擔當、促進干部職工干事的舉措
“老鄉鎮”快退休,“新鄉鎮”還稚嫩 鄉鎮干部亟須“平穩換代”
鄉鎮扶貧印象
讓鄉鎮紀委書記敢亮劍
干休所的廣播體操是一道風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