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社會轉型與教育應對

2015-02-27 10:06方治華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9期
關鍵詞:社會轉型經濟體制文化

方治華

(云南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淺析社會轉型與教育應對

方治華

(云南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社會轉型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變遷問題向來都是學界關注的重點。而教育是社會轉型不斷開拓的必然選擇,更是社會轉型與人類進步的橋梁與階梯。作為社會子系統的教育,社會轉型或多或少都會對其產生影響。因此,教育要相應地做作出調整,來應對現代化帶來的挑戰。

社會轉型 影響 教育應對

一、概述

關于“社會轉型”的含義,在我國社會學學者的論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體制轉型,即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二是指社會結構變動,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它是指一種整體的和全面的結構狀態過渡,而不僅僅是某些單項發展指標的實現。社會轉型的具體內容是結構轉換、機制轉軌、利益調整和觀念轉變。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比侵干鐣螒B變遷,即“指中國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專家學者關于“社會轉型”含義的論述,對于正確把握社會轉型期的形勢和任務,無疑有著有益的啟示。

二、社會轉型與教育的關系

1.經濟轉型對教育的影響

首先,經濟體制改革決定教育制度變革。有什么樣的經濟體制就需要有相應的教育體制與之相適應。以我國為例,在建國之初,進行了第一次經濟改革,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引起相應的教育變革,形成計劃性教育制度,表現為統一招生,統一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中共十四大以來,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原有的教育制度就不再適應經濟變革的需要了,也因此要將原來統得過死的計劃性教育制度轉變為靈活高效的新型體制,同時允許地方適當自主辦學,允許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在學校課程設置方面也更為靈活多樣。其次,經濟發展變化決定教育觀念的變化。在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將促進教育觀念向廣義方面轉化,要把傳統教育變為現代教育,不僅要重視基礎教育而且要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不僅要重視學歷教育,而且要重視以增加知識、培養能力為主的各種非學歷教育。同時,要樹立“市場”觀念,將“自由競爭”觀念引入校內,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面臨巨大的競爭這樣的競爭正在教育領域形成一種新的繁榮景象最后,經濟發展的要求決定著教育內容的變遷。

2.文化轉型對教育變革的影響

從內在關系上說,文化是與教育結合得最為緊密的一個社會子系統。正如H·吉羅克斯所言,文化研究對于批判的教育工作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通過使語言成產生意義的條件,它為創造知識的新形式提供基礎;通過把文化界定為競爭的領域、斗爭和改造的場所,文化研究為批判教育學家提供了超越美化日常生活的文化分析或把文化當做統治邏輯的單純反映的機會;文化研究提供了機會,去重新思考在主體中和社會集團間形成的差異問題的關系;文化研究提供了把教育理解為文化生產的一種形式的基礎。因此,研究文化的變遷無疑將對理解教育變革產生積極的作用?;谖幕冞w對教育變革的決定性影響,如何把握文化發展的脈搏,從而有效地推進教育變革,已成為研究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3.政治轉型對教育改革的影響

教育總是由統治階級掌握,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從西方來看,中世紀,西方教育體制的宗教性,是當時的王族和教會僧侶階層占統治地位的結果;中世紀末,西方各國大學的興起、行會學校的產生,則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義務教育制度的形成、學校雙軌制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則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矛盾沖突的產物。即使在現代西方國家,盡管經濟因素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因而有的西方學者企圖否認或掩蓋西方社會中階級關系對教育體制的影響,但實際上,西方社會中的階級關系仍是其教育制度的重要動因。

三、新形勢下教育作出相應的調整

1.經濟轉型對教育的要求

經濟對教育的改革具有主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國家通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由此也確立具有計劃性的教育制度,主要是教育的高度統一性,統一辦學、統一招生、統一教學、統一教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教育制度也要轉向靈活高效的新型體制。國家可以通過立法、撥款、制定教育方針等措施在宏觀上對教育進行調控。

但是要保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要增強學校的自由性提倡學術自由,思想自由,允許教育資源在一定范圍內的自由流通,努力促進教育公平。把“自由競爭”的理念引入學校.實行淘汰制和市場的自由選擇機制.按照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結構的要求培養人才,這樣我們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也就不會成為社會的難題了。這樣才能回應社會轉型對教育的要求。

2.文化轉型對教育的要求

文化,與政治經濟相比,和教育的關系更為密切。教育的一項基本功能就是傳承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文化與教育相伴而生。相隨而長,文化賦予教育以社會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文化主要是屬于意識形態的范圍,其中涉及政治現點,道德信仰、藝術等.同時也包括語占文字、科學技術。而這些又是教育的主要內容.所以文化變遷對教育最深刻的影響就是教育內容的改變。

文化現代化還體現化文化傳播方式的更新。計箅饑和叫絡成為新的傳播工具,使信息的傳播更加的高效。教育手段也日趨現代化,比如,多媒體教學,遠程教育。另外,在這個信息溢滿的社會,我們的教育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搜集有用的信息,如何對信息進行甄選和過濾,如何使用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更是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3.政治轉型對教育的要求

現代公民是公民自主,公民參與管理。民主化的政治也對我們的教育提出要求。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從傳統的權威授受關系轉變為民主和諧的關系。應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教師與學生彼此接納、彼此溝通,相互激勵、共同提高。學生從老師那兒感受到的是熱情的鼓勵、中肯的提醒、有效的點撥,樂于向老師傾訴生活或學習上的喜與憂,樂于與老師共同努力。

[1]郭勁松.信息技術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及其應對[J].教育管理研究. 1999,6:7~11.

[2].李春玲.社會政治變遷與教育機會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對教育獲得的影響(1940-2001)[期刊論文]

[3]阮成武.新巾l目60年教育定位變遷及價值轉向[J].華中帥范大學學于Il,2011.3:l36~141.

[4]眭依凡.大學校長的教育理念與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8.

[5]金一鳴.教育社會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6]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7]胡宗仁.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的關系研究探討——一種教育社會學的視角[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0).

[8]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社會轉型經濟體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誰遠誰近?
社會轉型時期的大眾傳媒與公共政策
戰后臺灣如何從農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
國務院批轉《意見》: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清單明確
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清單出爐——國企改革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2015年經濟體制改革八大重點
土地改革與農村社會轉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縣為個案
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