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干預在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中的效應

2015-03-09 07:22蔣雅蘭馮燕瓊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16期
關鍵詞:銳器危害性品管圈

蔣雅蘭 馮燕瓊

管理干預在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中的效應

蔣雅蘭 馮燕瓊

目的探討管理干預在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中的效應, 為預防護理人員發生針刺傷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3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 觀察開展降低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率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發生針刺傷的情況。結果開展品管圈活動前, 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率為20.0%;開展品管圈活動后, 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率為6.7%,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率較開展前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開展品管圈活動前, 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率為53.3%, 開展后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率為90.0%,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率較開展前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管理干預在降低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臨床推薦。

管理干預;護理人員;針刺傷;效應

近年來, 隨著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 護理部門已成為各大醫院的重要部門, 承擔著各科室患者的護理服務任務, 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注意的是, 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著多種風險, 其中針刺傷在護理人員中是一種常見的護理風險, 近年來, 發生針刺傷的護理人員人數不斷增加, 且針刺傷的發生率呈逐年遞增趨勢[1,2]。針刺傷的危害性極大, 針刺傷是一些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常見傳播因素, 這對護理人員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由此可見, 對針刺傷預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3,4]。本研究選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科室3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 觀察開展降低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率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發生針刺傷的情況?,F將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4年1~7月, 本科室護理人員有30名,有6名發生針刺傷。本研究選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科室3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開展降低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率品管圈活動, 護理人員均為女性, 年齡18~37歲,平均年齡(24.4±2.9)歲, 護理年資1~17年, 平均護理年資(4.6±2.4)年,30名護理人員中, 本科18例, ???2例。

1.2 開展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率品管圈活動方法

1.2.1 加強護理人員培訓 對本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定期集中系統培訓, 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內容包括:指出針刺傷的常見發生形式及危害性, 手術刀、縫合針、輸液針頭、注射針頭等鋒利器械的常見危險處理方式并告知護理人員正確的處理方法, 使其了解針刺傷的常見情況、危害性及銳器的處理方法。在系統培訓后, 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 并將考核成績與工作業績及晉升掛鉤, 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

1.2.2 日常工作規范化操作流程管理 護士長攜帶具有豐富經驗的護士, 制定各種注射方法的沖封管和拔針操作流程指引, 并組織學習, 并對年輕護士的護理操作進行指導, 要求護士將使用過的注射器、輸液針頭、縫合針等銳器放入專用防滲透、防刺破的收集器中, 指導護理人員將收集器攜帶至病床旁, 以便護理人員在使用后能及時將污染的銳器處理,避免因拿在手中不小心刺傷自己或他人。護士長及具有豐富經驗的護士對操作不符要求的護士進行指導, 告知其規范化操作流程。為避免護理人員的應付心理, 科室制定獎懲制度,對為按照操作規程處理銳器的護理人員進行扣分, 并與其獎金掛鉤, 對表現優秀的護理人員進行獎勵。

1.2.3 增加護理人員配置 各種疾病的患者人數不斷增加,這無形中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在有限的時間內, 護理人員要完成護理任務, 只能加快工作速度, 這就導致護理質量降低, 而且護理人員發生針刺傷的風險大大增加。為提高護理質量, 降低針刺傷發生風險, 根據科室實際情況增加護理人員配置。

1.2.4 增強護理人員防范意識 一些護理人員對針刺傷的認識往往不足, 未了解其嚴重危害性, 科室應加強防范宣教,告知護理人員針刺傷的嚴重危害性, 督促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時刻保持高度防范意識, 加強防范措施。

1.2.5 配置銳器處理器具及安全性高的輸液器 護理人員根據工作情況及時領取銳器盒, 保證每個治療車、處置盤均有配備, 以便及時使用。普通型套管針容易造成針刺傷, 為此,本科室采用防針刺傷安全型套管針, 以降低針刺傷發生風險。

1.2.6 加強宣傳 科室設計重點鮮明的畫報標語, 張貼在醒目位置, 便于護理人員看見, 時刻做好防范措施, 并制作清晰直觀的小冊子, 時刻提醒、幫助護理人員防止針刺傷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開展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率品管圈活動后科室護理人員的針刺傷情況;采用自制的調查表觀察科室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情況 開展品管圈活動前,30名護理人員中有6名發生針刺傷, 針刺傷發生率為20.0%,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30名護理人員中有2名發生針刺傷, 針刺傷發生率為6.7%, 與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相比,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率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情況 開展品管圈活動前, 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率為53.3%,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 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率為90.0%, 與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相比,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率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30 名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情況(n, %)

表230 名護理人員的規范操作情況(n, %)

3 討論

針刺傷是指損傷至受傷者皮膚深部, 使受傷者出血的意外傷害, 針刺傷是職業性損傷的常見形式之一。近年來, 各種疾病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 各大醫院每年都會收治大量的患者, 然而患者在治療及康復過程中離不開護理服務。在臨床護理中, 針刺傷是常見的護理損傷之一,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 隨著醫院患者人數的增多, 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不斷增大, 護士是接觸手術刀、縫合針、輸液針、注射針頭等鋒利器械最多的人員之一, 因此, 護士發生針刺傷的風險大大增加, 有研究表明護士發生針刺傷的人數超過醫護人員針刺傷總數的60%[5,6]。針刺傷對護理人員的危害性極大, 護理人員發生針刺傷后極容易被一些致病菌感染, 而且輸液針頭、注射針頭、手術刀、縫合針等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感染的重要媒介, 若這些銳器的使用人群為上述疾病患者, 則護理人員感染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7,8]。由此可見, 在護理科室實行護理人員針刺傷管理干預措施對保障護理人員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 醫療衛生知識的普及, 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 對身體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刺傷作為臨床護理常見損傷之一, 由于其嚴重的危害性, 所以近年來受到了社會及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 關于針刺傷的預防研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對保障護理人員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發現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率明顯降低且規范操作率明顯升高。本研究為管理干預在降低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1]粟玉芳, 唐玉梅, 李元暉.等.臨床護理人員針刺傷原因分析與對策.廣西醫學,2014,36(4):545-547.

[2]龔光明.臨床護士銳器傷調查分析與預防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680-682.

[3]宋祎.護士意外針刺傷發生的原因與防護對策.中外健康文摘,2012,9(34):306-307.

[4]邵芳曉.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原因及防范對策研究.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5,35(2):255-257.

[5]王美容, 朱秀蘭, 方東萍.等.醫療機構護士銳器損傷現狀調查與防護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9):1124-1125.

[6]段霞, 施雁.追蹤管理法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護理學雜志,2012,27(5):1-2.

[7]韋衡秋.護理安全管理現狀及其對策研究進展.醫學信息,2010,23(6):2020-2021.

[8]劉麗群, 孫湘, 丁翔.醫院臨床護理人員針刺傷情況調查.職業與健康,2010,26(11):1216-12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209

2015-04-27]

529000 江門市中心醫院

猜你喜歡
銳器危害性品管圈
特朗普時期以來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變化及其危害性
強化實訓室管理及多元化職業防護教育對降低實習護生銳器傷發生率的效果觀察
豬大腸桿菌病的臨床表現及危害性
河南丹江口庫區滑坡危害性評價及防治對策
醫用銳器盒放置架的研制與應用效果分析
銳器盒使用現狀、存在問題及改進思路
酒的危害性
應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鏡抗反流手術術前準備遺漏率的實踐
品管圈“轉”起來
品管圈的魅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