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損傷控制在嚴重骨盆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2015-03-11 06:21梁和勝鄧德禮羅程肖立軍賴世鏗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22期
關鍵詞:骨盆四肢骨科

梁和勝 鄧德禮 羅程 肖立軍 賴世鏗

骨科損傷控制在嚴重骨盆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梁和勝 鄧德禮 羅程 肖立軍 賴世鏗

目的探討分析骨科損傷控制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46例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患者, 按照患者就診順序編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23例。對照組骨折患者行常規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骨科損傷控制理論指導下進行分期治療, 治療后統計分析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骨折復位情況(優良率達86.4%)明顯優于對照組(優良率為45.0%),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死亡率為4.3%, 對照組死亡率為13.0%,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9.1%明顯優于對照組25.0%,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骨科損傷控制理論應用于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臨床治療中能夠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推廣價值極高。

不穩定骨盆骨折;四肢多發骨折;骨科損傷控制;應用效果

不穩定骨盆骨折作為一種骨科常見骨折損傷重癥, 常合并發生四肢多發骨折及重度臟器損傷[1], 對患者生命安全威脅極大。當前, 骨科損傷控制理論指導模式在骨科臨床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 本院也將該理論應用于不穩定骨盆骨折并發四肢多發骨折臨床治療指導中, 并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本院近年來收治的46例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著重分析探討了骨科損傷控制理論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臟器功能障礙疾病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等。按照患者就診順序編號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23例。研究組男13例, 女10例, 年齡35~64歲, 平均年齡(44.6±6.5)歲, 交通事故骨折12例, 墜落骨折11例;對照組男12例,女11例, 年齡34~63歲, 平均年齡(46.2±6.1)歲, 交通事故骨折13例, 墜落骨折1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住院后以骨科損傷控制理論為指導實施臨床治療, 對照組僅行常規骨科臨床治療。研究組患者住院后先開通靜脈通道, 并進行輸血治療以免失血量過多而發生休克[2], 后在骨科損傷控制理論指導下將整個臨床治療過程分為3個階段進行, 骨折損傷控制第一階段為大出血控制, 具體包括開展緊急輸血與止血等救治方法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第二階段為對病癥危重患者行重癥加強護理(ICU)病房監護并積極給予復蘇救治, 第三階段為分期手術治療,依照患者病情對患者四肢骨折部位進行手術復位, 后分析患者盆骨骨折情況制訂盆骨復位手術方案指導實施手術。對照組參照骨科臨床手術實施規定與患者骨折情況開展臨床手術治療。兩組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后均給予術后系統護理, 統計分析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對患者骨折部位定期進行X線平片檢查, 分析記錄患者骨折復位恢復情況;統計分析兩組患者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長﹑治療期間出血量﹑疼痛情況[創傷嚴重程度評分(ISS)]。

1.4 療效評價標準[3]本次研究參照Matta臨床評定標準評定骨折復位效果。優秀:X線平片檢查發現骨折復位術后分離移位的最大距離<4 mm;良好:骨折復位手術后原骨折部位分離移位距離控制在4~10 mm;一般:骨折復位手術后原骨折部位分離移位距離達10~20 mm;較差:骨折復位術后患者原骨折部位分離移位距離>20 mm。優良率=(優秀+良好)/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治療結果比較 研究組死亡1例, 死于術后7 d,原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對照組死亡3例, 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1例死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兩組死亡率分別為4.3%﹑13.0%, 對照組死亡率明顯高于研究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骨折復位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骨折復位優良率達86.4%, 對照組為45.0%, 研究組復位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發生1例尿道損傷, 1例坐骨神經牽拉損傷, 術后經過系統的臨床護理并未發生其他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9.1%;對照組發生2例急性呼吸綜合征, 2例靜脈栓塞﹑1例皮下軟組織感染, 整個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達25.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出血量﹑ISS評分﹑住院時長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出血量﹑ ISS評分﹑住院時長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骨折復位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出血量﹑ISS評分﹑住院時長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出血量﹑ISS評分﹑住院時長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出血量(ml) ISS評分(分) 住院時長(d)研究組 22 800±126a 35.01±1.68a 9.6±1.5a對照組 20 1620±250 37.27±2.97 16.2±2.4

3 討論

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作為一種骨折損傷重癥, 常合并發生四肢多發骨折及重度臟器損傷, 發生后常伴有大出血, 并發癥多發, 對患者生命安全影響極大[4]。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臨床治療過程中要針對各種合并癥進行治療與護理, 常見的并發癥如失血性休克﹑尿道損傷﹑膀胱損傷﹑直腸損傷﹑神經損傷等, 其中失血性休克危險性最高, 需要在骨折發生后治療的各個環節進行止血與輸血, 并給予系統的護理干預, 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5,6]。本院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臨床治療中結合骨科損傷控制應用模式, 注重治療與護理相結合, 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本文46例臨床觀察結果顯示, 骨科損傷控制護理切實保證了骨折復位效果, 緩解了出血量與疼痛, 對于骨折預后工作開展積極意義十分突出。

本次研究采用ISS評分描述創傷嚴重程度。ISS評分是身體3個最嚴重損傷區域的最高AIS值的平方和, 由此確定患者創傷嚴重程度, 并有利于分層統計。在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死亡率為4.3%, 對照組死亡率為13.0%, 對照組死亡率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而研究組ISS分值(35.01±1.68)分,對照組ISS分值(37.27±2.97)分。ISS分值越高, 則創傷越嚴重, 死亡率越高。

骨科損傷控制理論在當前骨科臨床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 且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骨科損傷控制理論應用于骨科臨床治療中能夠為外科治療方法的實施提供治療原則, 實用性非常強。損傷控制理論主張患者自身的生理極限是影響其預后效果的決定性因素[7,8], 因此患者生理恢復效果直接關系到患者臨床救治效果, 損傷控制理論指導下將患者生理極限的恢復作為臨床治療的中心環節, 指導著整個臨床治療工作。骨科損傷控制理論應用中為臨床每一治療工作配置相應的臨床救治目標, 結合不同救治環節的主要矛盾制訂積極的解決方案[9]。如本文研究組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工作開展中先進行大出血救治, 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對患者進行復蘇救治, 在保證患者生理功能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治療, 這種臨床治療模式能夠為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規劃與指導, 利于實現臨床治療工作的計劃性, 進而提升患者骨折治療效果, 應用效果突出[10]。本文46例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臨床觀察發現, 科學應用骨科損傷控制理論后研究組患者骨折復位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且在骨科損傷控制理論指導下開展臨床治療工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 這主要與損傷控制理論應用下臨床治療工作較強的計劃性﹑目標性有關, 系統性的治療工作可以減少失誤,并將患者病情﹑體征等方面的動態變化結合起來優化調整臨床治療工作, 進而有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

[1]馮延冰.觀察骨科損傷控制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5(1):106-107.

[2]王秋根, 汪方.骨科損傷控制在嚴重骨盆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 2008, 1(1):5-9.

[3]蘭秀夫, 王愛民, 孫紅振, 等.骨科損傷控制技術在兒童多發傷骨折救治中的應用.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8, 23(10): 831-833.

[4]徐愛飛, 陳華燕.骨科損傷控制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山東醫藥, 2012, 52(10):45-46.

[5]劉磊, 陳偉, 孫家元, 等.損傷控制骨科在不穩定骨盆骨折治療中的應用.中華創傷雜志, 2013, 29(1):6-9.

[6]張開欣, 董凌岱, 郭興杰, 等.損傷控制指導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的臨床分析.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1, 19(22):1869-1872.

[7]徐建杰, 潘志軍, 鄭強.骨科損傷控制.中華創傷雜志, 2006, 22(10):795-798.

[8]許鴻飛.骨科損傷控制在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治療中的應用.現代實用醫學, 2010, 22(7):749-751.

[9]張平州.骨科損傷控制應用于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的臨床分析.中國醫療前沿, 2013, 12(16):1134-1136.

[10]黃鏗, 謝揚, 羅漫君, 等.損傷控制理論在嚴重骨盆骨折急救中的應用.廣州醫學院學報, 2013, 41(4):65-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29

2015-07-07]

511400 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

猜你喜歡
骨盆四肢骨科
現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復外科、現代數字骨科、沖擊波治療的臨床應用
跟蹤導練(四)
跟蹤導練(四)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你的翹臀!可能是假的
第十期數字骨科技術(CAD-RP)應用學習班暨第六屆南總創傷骨科高峰論壇通知
跟蹤導練(四)
痛經,當心是骨盆歪
6歲兒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構建和驗證
“翹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