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頸動脈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2015-03-11 06:21韓英茹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22期
關鍵詞:腦血管病腦血管頸動脈

韓英茹

探討頸動脈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韓英茹

目的探究頸動脈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的診治價值。方法選取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 另選健康檢查者6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均采用西門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探測儀進行頸動脈檢查, 比較兩組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檢出率與內中膜厚度﹑斑塊情況。結果觀察組平均內中膜厚度(IMT)(1.05±0.20)mm, 對照組平均IMT(0.53±0.20)mm, 觀察組IMT明顯較對照組厚,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頸動脈增厚病例﹑Ⅰ類斑塊﹑Ⅱ類斑塊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 采用頸動脈超聲檢查可為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及治療提供依據, 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頸動脈超聲檢查;缺血性腦血管疾??;應用價值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腦梗死﹑一過性腦缺血發作都是其典型的疾病類型[1]。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該病的主要病因。頸動脈超聲檢查以其無創﹑快速﹑可重復檢查等優點在臨床廣為運用, 其運用可觀察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情況, 進而準確診斷患者是否存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 并為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住院患者6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年齡52~78歲, 平均年齡(62.4±5.2)歲, 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 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傳染病患者。另選取本院同期行健康檢查的健康檢查者60例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 經體檢無心腦血管疾病。兩組受試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 檢查設備采用西門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探測儀, 頻率5~13 Hz, 線陣或凸陣探頭。檢查者為本院資深專業醫師。檢查時, 保持患者平臥位, 頭部偏向一側, 充分暴露檢查一側頸部。檢測并記錄病例頸動脈解剖圖形﹑IMT﹑斑塊位置﹑大小﹑形狀及回聲特點﹑有無閉塞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標準:①IMT>1 mm表示內中膜增厚;②IMT>1.5 mm, 管壁內膜粗糙﹑向腔內突出增厚表示已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其中Ⅰ類斑塊回聲均勻, 斑塊形狀規則﹑扁平, Ⅱ類斑塊呈潰瘍型, 回聲低, 不規則形狀﹑纖維帽不完整。分析比較兩組單純IMT﹑Ⅰ類斑塊﹑ Ⅱ類斑塊及各頸動脈狹窄程度的病例數;計算兩組IMT平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平均IMT比較 觀察組平均IMT(1.05±0.20)mm, 對照組平均IMT(0.53±0.20)mm。觀察組IMT明顯較對照組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21, P<0.05)。

2.2 兩組頸動脈病變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40.0%的患者有單純IMT增厚現象, 70.0%的患者出現Ⅰ類斑塊, 60.0%的患者出現Ⅱ類斑塊。對照組患者中20.0%出現IMT增厚, 10.0%出現Ⅰ類斑塊, 8.3%出現Ⅱ類斑塊。兩組患者頸動脈病變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2.425, 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檢出情況比較[n(%)]

3 討論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大可阻塞動脈血管, 破裂斑塊通過血液傳輸可阻塞遠端血管, 斑塊粗糙表面可激活凝血因子造成血栓, 頸動脈狹窄可導致血流量灌注不足, 造成其供血區域內供血不足[3]。動脈粥樣硬化可通過以上機制引發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情況進行及早診治可有效提高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 對患者痊愈意義重大。頸動脈超聲檢查是有效評估頸動脈病變情況的手段之一, 能清晰顯示血管內中膜是否增厚﹑有無斑塊形成﹑是否有血管狹窄﹑有無閉塞以及準確測量與定位斑塊大小﹑形狀﹑血管狹窄程度, 并對檢測動脈的血流動力學結果進行分析。為診斷及治療方式的選用提供有力依據。

本次研究通過對缺血性心血管患者及體檢病例進行頸動脈檢查顯示, 缺血性心血管患者平均內中膜厚度明顯較高(P<0.05), 發生內中膜增厚﹑各類斑塊的病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梢婎i動脈內中膜增厚與斑塊的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 頸動脈超聲檢查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動脈粥樣硬化具有良好的檢測作用。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 有效預測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并為治療方案提供可靠證據。其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 值得廣泛推廣與應用。

[1]宮玉榕, 張寧.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110例頸動脈超聲分析.福建醫藥雜志, 2010, 32(1):111-112.

[2]何梅.頸動脈超聲檢查在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8):3988-3990.

[3]夏群.頸動脈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陜西醫學雜志, 2013, 42(7):872-8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65

2015-07-17]

115000 遼寧省營口市中醫院超聲科

猜你喜歡
腦血管病腦血管頸動脈
急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與動脈自旋標記的應用價值
全腦血管造影術后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
MTHFR C677T基因多態性與頸動脈狹窄及其側支循環形成的關系
腦血管造影中實施改良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的臨床意義
基于深度學習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識別
超聲評價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支架貼壁不良的價值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介入治療的療效分析
CT腦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區別是什么
心理護理對腦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輔助療效觀察探討
4類人別輕易按摩頸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