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麻醉體位下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研究

2015-03-11 06:21孫佰霞謝敬東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22期
關鍵詞:臥位體位動力學

孫佰霞 謝敬東

不同麻醉體位下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研究

孫佰霞 謝敬東

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體位對腰硬聯合麻醉下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方法102例剖宮產產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1例。對照組采用臥位進行麻醉, 觀察組采用坐位進行麻醉。比較兩組麻醉方案下新生兒的Apgar評分以及產婦的麻醉效果和血壓動力學指標。結果兩組在兩個時間點的Apgar評分基本相當,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不同的體位對于產婦的影響較大,觀察組產婦的麻醉效果﹑血液動力學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坐位麻醉和臥位麻醉下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基本相當, 但坐位麻醉更有利于產婦的麻醉, 產婦的體征更佳, 值得臨床積極應用。

腰硬聯合麻醉;麻醉體位;臨床觀察

腰硬聯合麻醉是剖宮產手術中常用的麻醉方式, 具有起效快﹑阻滯完全以及麻醉藥物用量小等優點, 但其手術中會發生低血壓, 引起子宮胎血流量減少, 使得胎兒發生缺氧等癥狀, 給產婦及新生兒帶來影響。因此, 對腰硬聯合麻醉進行深一步的研究, 對于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降低對產婦及胎兒的傷害具有重要意義[1]。本次研究中重點考察不同麻醉體位下腰硬聯合麻醉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Apgar評分, 比較兩組麻醉方案的麻醉效果, 比如到達T5時間和達到最高平面的時間, 同時測定兩組產婦麻醉前后血液動力學指標, 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和心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入院治療的102例剖宮產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宮產的指征,均為單胎, 排除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高?;颊?。將102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1例。其中觀察組產婦年齡21~39歲, 平均年齡(31.3±3.2)歲, 體重58~82 kg, 平均體重(68.3±8.7)kg;對照組產婦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30.8±4.3)歲, 體重57~81 kg, 平均體重(67.9±7.9)kg。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兩組產婦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式, 觀察組患者采用坐位進行麻醉, 而對照組患者采用臥位進行麻醉。兩組產婦采用同樣的給藥方案, 包括進針的部位以及給藥順序等, 選取腰3~4間進針, 隨后給予麻黃堿和麻醉藥物,同時依據產婦麻醉情況進行追加藥物。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新生兒出生后1﹑5 min的

2.1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對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進行比較, 觀察組1 min Apgar評分為(7.9±0.6)分, 對照組1 min Apgar評分為(7.8±0.7)分, 觀察組5 min的Apgar評分為(8.6±0.5)分, 對照組5 min的Apgar評分為(8.7±0.8)分。兩組在兩個時間點的Apgar評分基本相當,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麻醉方案麻醉效果比較 兩組麻醉方案麻醉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達到T5時間和達到最高平面的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產婦麻醉前后血液動力學指標比較 與麻醉前比較, 兩組產婦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動脈壓均明顯下降, 心率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20 min觀察組產婦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動脈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心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麻醉方案麻醉效果比較(±s, %)

表1 兩組麻醉方案麻醉效果比較(±s, %)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到達T5時間(min) 到最高平面時間(min) 需要加藥至T5的比例觀察組 51 9.2±2.2a 12.5±2.6a 3.9對照組 51 14.1±2.3 16.9±3.1 3.9

表2 兩組產婦麻醉前后血液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產婦麻醉前后血液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麻醉前比較,aP<0.05;麻醉后與對照組比較,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時間 收縮壓(mm Hg) 舒張壓(mm Hg) 心率(次/min) 平均動脈壓(mm Hg)觀察組 51 麻醉前 133.4±10.2 90.2±8.9 85.4±8.7 87.9±8.8麻醉20 min后 110.5±11.3ab 66.5±8.7ab 108.6±7.6ab 60.2±5.4ab對照組 51 麻醉前 135.4±12.2 91.3±10.3 86.3±6.3 88.4±7.6麻醉20 min后 119.8±12.8a 76.4±9.6a 97.1±8.7a 73.1±4.3a

3 討論

剖宮產的發生率在我國一直居高不下, 有文獻報道[1],我國剖宮產的麻醉病例數也是全球最高, 這也催生剖宮產相關技術, 比如麻醉技術不斷的進步與改良, 尋求這些改變的根本原因就是降低剖宮產的風險﹑提高新生兒的健康水平﹑節約醫療費用等。

有研究報道不同的麻醉方式對新生兒的影響較大[2], 比如產婦全身麻醉會導致新生兒體內的酸堿失衡, 同時呼吸系統受到抑制, 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命體征;并且在產婦病情較重的時候, 全身麻醉還會導致產婦死亡。因此臨床上采用較多的是腰硬聯合麻醉方式。腰硬聯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麻醉阻滯效果好﹑用量少﹑可以追加等特點, 但這種麻醉方法也會導致產婦低血壓, 間接影響新生兒。所以, 進一步考察不同麻醉體位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

本次研究中重點考察不同的麻醉體位對腰硬聯合麻醉下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結果表明, 與臥位腰硬聯合麻醉比較,坐位麻醉與臥位麻醉下的新生兒的Apgar評分基本相當, 但坐位麻醉的觀察組的產婦麻醉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并且觀察組產婦的血液動力學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

總之, 坐位麻醉和臥位麻醉下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基本相當, 但坐位麻醉更有利于產婦的麻醉, 產婦的體征更佳, 值得推廣應用。

[1]朱春仙, 陳宏, 黃荷鳳. 剖宮產術時2種麻醉方式的對比研究.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5, 40(4):253-254.

[2]王更強. 全身麻醉對剖宮產新生兒的影響. 中外醫療, 2011, 22(5): 27-28.

[3]田洪蓮. 麻醉后體位對產婦剖宮產術仰臥位綜合征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醫學信息(下旬刊), 2011, 24(3):110-1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23

2015-06-25]

110021 沈陽市沈北新區中心醫院(孫佰霞);沈陽醫學院(謝敬東)

猜你喜歡
臥位體位動力學
《空氣動力學學報》征稿簡則
無聲的危險——體位性低血壓
分娩鎮痛與體位管理聯用于產婦中的效果觀察
具有Markov切換的非線性隨機SIQS傳染病模型的動力學行為
初產順產產婦采用自由體位分娩法與分娩減痛法的應用價值研究
躺著就心痛!臥位型心絞痛怎么破
導樂陪伴聯合自由體位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
睡姿不對,當心病情加重
四種不同體位對機械通氣危重癥患者中心靜脈壓的影響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轉過來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