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制校園暴力,保護未成年人”素材解析與妙用

2015-03-16 00:19馬士方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1期
關鍵詞:暴力校園家長

馬士方

一、熱點聚焦

“暴力”“群毆”“裸照”,這些字眼本不該出現在校園里,卻讓湖南省工業貿易學校16歲少女小夢(化名)領教了。只因提醒同學值日打掃衛生發生糾紛,她被本班15位女同學兩次暴打并被威脅,導致鼓膜穿孔、腎挫傷。(2014年11月13日《中國青年報》)

二、素材掃描

No. 1 校園暴力背后的法制空白

1.暴打3小時,5室友漠然以對!

小夢第一次被打時,同寢室中有一人參與群毆,其余5人漠然以對,時間跨度達3小時之久。雖是目擊證人,卻無人幫忙解圍,也無人報告老師。小夢說:“雖然我知道那些沉默的室友是害怕報復沒勸架,但我心里沒法原諒她們的冷漠?!保ā度娑际袌蟆?1月12日電)

【考場速用】一樣的花季女生,一樣的異地求學,當同齡人遭受暴力摧殘時,因害怕報復而不敢出面干預或報警,這是何等悲哀的現實,難怪小夢不肯原諒她們的冷漠。

2.是未成年人,就該從輕發落?

參與施暴的15名女生于11月10日(事發5天后)由學校老師和領導陪同,來到圭塘派出所錄口供。11月13日上午,又到派出所接受警官教育,有好幾個女生都嚇哭了。湖南省工業貿易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校方考慮到學生是未成年人,以批評教育為主,但警方已經介入調查,小夢的具體傷勢還需要做司法鑒定,學校會根據公安機關的調查結果,結合學校的規定嚴肅處理打人學生。

【考場速用】連續兩天被打,同窗舍友漠視,施暴者趾高氣揚,噩夢般的記憶撕扯著小夢,讓她心有余悸。在校園暴力的旋渦中,小夢除了轉學,似乎別無出路。不從根源上找答案,只因對方是未成年人,就從輕發落,絕不是阻斷校園暴力的正解。

鏈接·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2014年4月13日,昆明某高校學生小麗覺得自己被誤認為偷衣服,于是邀約9名同學對舍友小雪進行圍毆,并進行威脅與語言侮辱。昆明市五華區人民檢察院認為該事件影響極其惡劣,情節嚴重,不適用從寬政策。5月22日,檢察院批準逮捕了全部10名犯罪嫌疑人。(2014年8月28日南方網)

2014年11月7日,在四川某職業技術學院,有兩位同學因小事發生口角,其中一名男生在打斗過程中拔刀相向,最終釀成血案。目前,涉嫌傷害罪的學生已被警方刑事拘留。(2014年11月14日四川新聞網)

【考場速用】接二連三的校園暴力現象,折射了當今學生心理狀況實在已到了我們不得不密切關注的地步。青少年暴力事件頻發,與他們缺乏對法律的敬畏有關,更與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缺失有關。從社會層面講,應當視為暴力犯罪加以研究,而不能簡單因為未成年人就從輕發落。因為不加大法律的懲戒力度,就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此類事件惡性循環。

No. 2 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1.叛逆因素:個性張揚中的偏狹、冷酷、自私

相當多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年歲逐增,個性急劇乖張,顯得偏狹、冷酷、自私。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立足于自身的價值取向,處處想按自己的模式約束對方的行為,另外,這類孩子往往向往影視作品中的“江湖習氣”,動輒大打出手,從而激發矛盾。

2.家庭因素:不當教育讓孩子充滿攻擊性

“誰打你了?你也打他!”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一些家長這樣教育孩子。事實上,這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孩子們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和吃穿住,還要注意孩子的品德?,F在的中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部分孩子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這些都是產生校園暴力的因素。此外,孩子們的模仿力極強,如果家庭中充滿暴力、冷漠,孩子們也容易受感染,對周圍人群具有攻擊性。

3.法律缺位:懲戒功能不足后教育的尷尬

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繁發生,說明我國法律在校園安全方面還存在漏洞。在校園安全問題上法律處于相對缺位的狀態,校園安全方面的有關問題還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即使有部分規定,也面臨道德性號召性條款過多、操作性不強的問題。

此外,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教育成了一個任人詬病的行業,某些媒體用尖刻的文字描繪教師,一些網民恣意詆毀學校教育。在此背景下,學校不敢輕易“處分”學生,而一味地以說教替代懲戒功能,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

4.網絡因素:暴力游戲催生對邪惡的膜拜

相對于書本的說教,暴力游戲和影視文學以其血腥的畫面,怪誕的處世方式,動輒砍砍殺殺的畫面,在更寬廣的思想空間上影響甚至“綁架”了青少年的道德評判。其中暴力游戲的快意殺戮,港臺影視的黑社會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悄然滋生對邪惡勢力的認同和膜拜。

【考場速用】不斷升級的校園暴力行為,也許折射出了“問題少年”的處世準則:動輒拉幫結派,欺凌弱小,唯恐天下不亂,給社會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而懲戒功能的缺位,從某種意義上催生了畸形心理的自由萌發,使得偏狹、冷酷行為愈演愈烈,直接促發校園暴力此起彼伏。反過來,學生個性中的陰損灰暗心理,又在懲戒功能日漸式微中越發強大起來,并自發凝結成帶有明顯江湖色彩的團體。他們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類小事大打出手,嚴重干擾學校的正常教學。而學校能采用的,唯有說服教育,卻不能開除學生,這與血淋淋的砍殺行徑相比,顯得蒼白無力。

No.3 各國防范校園暴力的措施

1.韓國:政府安排警員為求助學生提供暗中保護

針對越來越嚴重的中小學校園暴力,韓國教育部從2007年3月中旬開始向一些中小學生提供免費“警衛服務”,讓其免受校園暴力?!熬l”工作,除了警察之外,還動員民間保安公司的保安、體育館協會等人員來承擔。只要學生向學?;蚪逃龔d提出身邊保護申請,政府就會安排“警衛”到學?;蛱囟ǖ攸c保護學生。一些家長和教師擔心“警衛服務”會令受害學生變得孤立,針對這種擔心,韓國教育部表示,警衛人員將向求助學生提供暗中保護。

2.以色列: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支持調查研究

以色列為解決校園欺凌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學校建立全校范圍的反欺凌政策,并對在職教職員工進行培訓。以色列還對正在進行的調查和研究提供支持,以求尋找到個性化的解決辦法。調查發現,欺凌現象發生最多的是在放學后的走廊和廁所,或教師監控不力的時間段。很多學校采取的辦法很簡單,如增加警力,保證照明,讓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時間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師等。

3.法國:啟用校園暴力監測軟件,家長需配合

早在2001年,法國就啟用了校園暴力監測軟件,其統計項目非常細致,包括諸如在校園內丟石塊等具有暴力傾向的行為共26項。每年法國有近95%的學校向該數據庫匯總校園安全信息。監測結果每學期公布一次。另外,為了減少學生之間可能存在的沖突,還規定要求家長配合校紀,對于不能承擔教育責任的家長,可能將受到取消社會補助的懲罰。

【考場速用】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法律法規,動員警力和保安力量,全力確保在校生的安全。這種把學生的安危視為己任的做法,是真正解決校園暴力的一記重拳和猛藥,值得我們借鑒。除了說服教育,讓學生能夠換位思考,不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外,我們也許還可以采用一些更為積極的措施。例如可以學習法國設立校園監測系統,或者設置校園警察,防患于未然。另外,也應稍稍加大校園暴力事后的懲處力度,完善相關的法律缺位,保護受害者權益的同時,也能對學生、對社會起到警示作用。

三、各方聲音

《中國教育報》: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校園暴力給青少年造成的危害遠不止肉體的創傷,更嚴重的是會造成孩子們心靈的扭曲。如果任由這種勢頭發展下去,會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關注孩子的內心,對其進行青春期的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人民網:加強“三觀”教育。正確的世界觀是青年健康成長的關鍵,積極的人生觀能夠使學生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科學的價值觀是決定健康的心理基礎。因此,學校更應加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京華網:遏制校園暴力,家庭教育首當其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意識形態的構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個別家長不講方式的家庭教育無形中造就了孩子性格與人格上的缺陷與短板。作為父母,不妨靜下心跟孩子多一些溝通,多一些愛的交流。這樣不僅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從而批評、修正;亦能融洽家庭關系,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學會愛自己,愛別人。

四、凝眸美文

誰該為“校園暴力”買單?

近幾年不斷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手段大致雷同,花樣不斷翻新。究其原因,不是“看著不順眼”,就是誤以為受了冤枉,因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打出手、恣意侮辱!這類校園暴力行為的共同特征,就是將暴力當時髦,視侮辱為快樂,將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在是非顛倒的意識王國里集體狂歡。

究竟是什么讓他們變得如此猙獰冷酷?誰該為這些暴力事件買單?我以為,學校、家庭、社會都需要深刻地反思。

學校要反思。當前學?!拔ǚ謹嫡摗?,一些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不良思想和行為習慣乘虛而入。加上應試教育使一些“問題差生”不被重視甚至受歧視,在感情的沖動下,心里積蓄的情緒容易引發校園暴力。除此之外,學校還存在管理不嚴、監管不力等問題。

家長要反思。有些家長怕孩子吃虧,給孩子灌輸“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等錯誤觀念;有些家長自身行為失范,五毒俱全,無形中給孩子樹立了壞典型;有些家長一頭鉆進錢眼里,對孩子不管不顧,待到孩子犯法時,還托關系走后門試圖減輕罪責。這種溺愛教育,導致許多孩子是非不分,形成自私冷酷的性格。

社會要反思。時下,港臺影視、網絡游戲、文學作品、卡通漫畫等,充斥著“有仇必報”“暴力至上”的觀念,時時吞噬著孩子的良知。在一些影視劇中,少女經常是欺凌弱者、語言粗魯、刁蠻任性的形象,這些不良行為甚至經常表現在劇中正面人物的身上,使一些女生觀看后錯誤地以為,欺辱別人是一種快樂的行為,甚至是英雄的行為。再者,物欲橫流的社會現實不乏弱肉強食的例子,也無形中成為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心目中的價值標桿,使孩子誤以為強權、暴力才是正道,可以刻意模仿“秀一把”的。

這樣想來,也就不難理解湖南某中專發生的15個女生暴打1個女生的行為。為這起暴力事件“買單”,不能單純看RMB的數額,還要看對遏止校園暴力到底能產生多大的震懾力才是。除了單純地批評或指責,找到可能導致青少年踏上歧路的原因,從源頭遏止事件的發生,也許才是這起事件帶給我們真正的思考。

猜你喜歡
暴力校園家長
反性別暴力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暴力”女
我心中的好家長
暴力云與送子鸛
家長請吃藥Ⅱ
向暴力宣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