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腹瀉的影響因素臨床研究

2015-03-17 01:09梅雪艷
醫學信息 2015年6期
關鍵詞:細菌感染小兒腹瀉影響因素

梅雪艷

摘要:目的 探討引起小兒腹瀉的影響因素及臨床治療意義。方法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兒科收治的180例腹瀉病患兒,對患兒的糞便標本進行直接涂片,然后進行格蘭染色的鏡檢,對患兒的糞便按照微生物學的常規方法進行細菌培養,采用膠體金法對糞進行便輪狀病毒的抗原檢測,綜合以上檢測的結果,分析小兒腹瀉的原因。結果 在0~3歲的患兒中,非感染性因素在導致小兒腹瀉的影響因素中占大多數,有119例,占66.1%,感染性有61例,占33.9%,在3~6歲的患兒中,感染性因素在導致腹瀉的影響因素中大多數,有109例,占60.6%,非感染性有71例,占39.4%。結論 非感染是導致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正確分析腹瀉的原因,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小兒腹瀉的治療極其重要。

關鍵詞:小兒腹瀉;影響因素;細菌感染

小兒腹瀉是兒科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多種因素引起的。此類患兒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重癥者可出現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小兒腹瀉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的主要原因之一[1]。病原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真菌等引起,主要可以分為非感染性腹瀉和感染性腹瀉兩大類。腸道外感染、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過敏、喂養不當及氣候因素也可致病[2]。臨床治療該病時若濫用抗生素不僅會增加醫療費用,還可能引起耐藥菌株形成,加重腹瀉的癥狀。本文分析小兒腹瀉的致病因素及臨床治療方式,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兒科收治的180例腹瀉病患兒,所有患兒按年齡分為兩個年齡段:其中0~3歲年齡段的有96例,3~6歲年齡段的有84例。所有小兒癥狀表現的輕重不等,大便的次數在3~11次,且糞便的性狀不一。按臨床癥狀來分:有發熱表現者116例,占64.4%;有輕度脫水癥狀的有38例,占21.1%,未發現中毒脫水的癥狀;伴有流清涕、咳嗽者75例,占41.7%。

1.2方法 對180例患兒的糞便標本進行直接涂片,然后進行格蘭染色的鏡檢,對患兒的糞便按照微生物學的常規方法進行細菌培養,培養的目標菌包括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志賀菌以及沙門菌。采用膠體金法對糞進行便輪狀病毒的抗原檢測,綜合以上檢測的結果,分析小兒腹瀉的原因。

1.3檢驗試劑 根據臨床特點送大便培養及藥敏試驗(菌株鑒定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執行),輪狀病毒檢測采用膠體金法,采用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A群輪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據均錄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數據處理時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2 結果

2.1直接涂片進行格蘭染色鏡檢的結果 在0~3歲的患兒中,非感染性因素在導致小兒腹瀉的影響因素中占大多數,有119例,占66.1%,感染性有61例,占33.9%,表明在0~3歲的小兒腹瀉中感染因素并不是導致腹瀉的主要因素;在3~6歲的患兒中,感染性因素在導致腹瀉的影響因素中大多數,有109例,占60.6%,非感染性有71例,占39.4%。但在0~3歲小兒糞便中,革蘭陰性桿菌占7%~17%,革蘭陽性桿菌占80%~95%,革蘭陽性球菌占0.5%~2.6%,革蘭陰性球菌0. 2%~1.1%。本次糞便標本直接涂片有38例顯示球、桿菌比例失調,138例小兒中革蘭陰勝菌大于革蘭陽性菌,呈現球、桿菌比例倒置。菌群失調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瀉、排便次數多,常見糞便性狀多呈稀水樣或粘液性,偶有膿血便。

2.2糞便的微生物學檢查結果 180例患兒的糞便標本中,有78例的檢查結果為陽性, 102例的檢查結果為陰性,陽性率為43.3% 。呈陽性的患兒中有64例為細菌性腹瀉,占82.1%,細菌培養后檢出沙門菌6例,志賀菌41例,大腸埃希菌17例,志賀菌是導致細菌性腹瀉的主要原因。在輪狀病毒的檢查結果中,陽性有14例,感染性腹瀉占42.8%,非感染性腹瀉占47.2%。

2.3糞便性狀的檢查 輪狀病毒感染患兒的糞便為粘液便或水樣便,且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可以看到少量的白細胞;沙門菌感染患兒的糞便為粘液便或膿血便,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可以看到紅細胞和白細胞,且數量不等;志賀菌感染患兒的糞便為粘液便或膿血便,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可見大量的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

3 討論

腹瀉是小兒常見病和多發病,腹瀉的原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由于嬰幼兒體內的各種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較少,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大量的營養物質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3]。臨床表現為糞便呈稀水樣便,有酸味,患兒無體溫升高,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無升高,糞便培養和輪狀病毒結果均呈陰性。本次實驗結果顯示,0~3歲小兒腹瀉以非感染性腹瀉為主,占69.1%(包括菌群失調所致腹瀉),對于這類腹瀉只要按其形成原因對癥治療,適當給予助消化藥物即可,無需使用抗菌劑。

感染性腹瀉常見的病原體有志賀菌、沙門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弧菌、病毒等,也有資料報道空腸彎曲菌可引起小兒腹瀉[4]。對于感染性腹瀉,可以通過接觸史、喂養史以及實驗室檢查,明確感染途徑和病原進行治療。感染性腹瀉小兒可用抗菌劑,常有細菌性腸炎的表現,如發熱,腹瀉,常有里急后重狀態,糞便有粘液或膿血便,大便有腥臭味。但是,在選用抗菌劑之前,一定要作糞便常規檢驗及微生物學檢查,根據培養結果及藥物敏感實驗,在兒科醫師指導下選用恰當的抗菌劑,且療程合理。采樣最好是患者服用抗菌劑前,采用多種特殊培養基在不同含氧情況下培養,挑取多個菌落鑒定,是提高陽性培養結果的關鍵。輪狀病毒雖已能成功分離,但手續繁瑣,條件要求高,檢出時間長,非一般實驗室所能完成,所以,金標法較培養法簡捷,應作為小兒腹瀉的常規篩查項目。

臨床上對于小兒腹瀉的治療應嚴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在明確存在感染的情況下方可應用抗生素。盡量避免因濫用抗生素導致患兒的腸道微生態失衡和其腸道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遭到破壞等不良后果。合理使用抗菌劑,保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是預防和治療小兒腹瀉的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180例小兒腹瀉中38例有菌群失調表現,可能與過量使用抗菌劑有關,應引起醫務人員、家長的警惕和重視。標本涂片檢查發現,球、桿菌比例變化,也有助于對腸道菌群失調的診斷。當發生抗菌劑相關性菌群失調時,可服用微生態制劑治療,也可用健康小兒大便懸液灌腸或用微生態制劑灌腸,但需在醫師指導下,用正確的方法及恰當的劑量,避免因灌腸方法不當造成小兒腸黏膜年損傷,增加感染概率。微生態制劑的使用應該遵從醫囑,不應盲目選用幾種微生態制劑。據臨床觀察,發生非感染性腹瀉的原因很多,有些微生態制劑不一定適應小兒的治療,反而會加重癥狀[5]。菌群紊亂用健康小兒新鮮糞便懸液灌腸時,最好選用同齡小兒糞便,以保證菌群相似度。

綜上所述,造成小兒腹瀉的因素主要為非感染因素和感染因素兩大類,在治療時,應該先弄清楚患兒腹瀉的原因,然后對癥治療,以提高腹瀉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周新菊. 益生菌治療小兒急性、輕度非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1(25).

[2]左滿鳳. 思密達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9).

[3]鄭玉強,張鵬輝,劉嵐,等. 嬰幼兒腹瀉的病原學分析[J]. 重慶醫學,2010(07).

[4]裴雅琴.小兒腹瀉病150例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35).

[5]單既利,郭術春,劉秀蘭,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腹瀉18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9,30(26).編輯/哈濤

猜你喜歡
細菌感染小兒腹瀉影響因素
聯合平板電腦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致肛周皮膚損傷的預防
中醫敷貼治療小兒腹瀉60例臨床觀察
微生態制劑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療效評價
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感染的防治分析
觀察莫西沙星短療程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細菌感染急性發作的臨床療效
聯用雙歧桿菌活菌與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