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

2015-03-17 04:37陳萍
醫學信息 2015年6期
關鍵詞:椎管內麻醉全身麻醉

陳萍

摘要:目的 探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應用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病例均為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隨機分為管擦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應用椎管內麻醉,對照組應用全身麻醉。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下地活動所需的時間和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地活動所需時間為(3.26±1.1)d,住院時間為(20.2±3.8)d,平均住院時間為(10.3±2.7)d;對照組患者術后下地活動所需時間為(4.5±1.4)d,住院時間為(25.7±4.6)d,平均住院時間為(12.8±4.2)d,具有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術后恢復過程中,應用椎管內麻醉的臨床效果優于全身麻醉,患者的住院時間較短,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椎管內麻醉;術后恢復效果;全身麻醉

臨床醫學中,股骨粗隆間骨折是一項常見的骨折,多發于高齡人群,年齡超過65歲,女性多于男性。治療過程中,應用保守治療,會延長患者的臥床時間,并且具有較多的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多采用手術治療。術中患者應用的麻醉方式,會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1]。我院對80例股骨粗隆間患者分別應用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方式,探討其對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現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0例病例均為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隨機分為管擦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為62~80歲,平均年齡為(68.7±2.3)歲;對照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齡為64~82歲,平均年齡為(71.8±1.2)歲?;颊叩闹聜蛑饕獮樗徒煌ㄕ厥?。對比兩組患者的致傷原因、性別和年齡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80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手術方式均為閉合復位、y3型髓內釘固定術。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選擇椎管內麻醉,對照組選擇全身麻醉。所有患者術后進行處理,均選擇按時翻身拍背的方法,并給予患者常規預防治療,包括抗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和消腫止痛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并積極鼓勵患者盡早開始進行床上患肢的不負重功能鍛煉。對兩組患者術后早期恢復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對比應用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

1.3觀察指標 密切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下地活動所需的時間和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等,進行對比,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應用不同麻醉方式對術后恢復效果造成的影響 術后,經檢查所有患者的復位和固定均具有良好效果,傷口愈合為甲級,術后均無感染和死亡者。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地活動所需時間為(3.26±1.1)d,住院時間為(20.2±3.8)d,平均住院時間為(10.3±2.7)d;對照組患者術后下地活動所需時間為(4.5±1.4)d,住院時間為(25.7±4.6)d,平均住院時間為(12.8±4.2)d,具有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不良反應 患者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為情緒低落、惡心、厭食和嘔吐等,觀察組1例患者情緒低落,并發癥發生率為2.5%,對照組5例患者惡心嘔吐、2例患者情緒低落,1例患者厭食,共8例,患不良反發生率為20%。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粗隆間骨折是臨床醫學中一項比較常見的骨折類型,多發于老年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重,其發病率不斷上升,病死率已經達到35.7%。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為,長期臥床,引發多種并發癥。給予患者積極的手術治療,可使患者盡早下地進行活動,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2、3]。本組資料中,應用y3型髓內釘進行治療,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可有效縮短患者的臨床手術時間,減少患者的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80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應用y3型髓內釘進行治療,具有較好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麻醉方式也會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造成影響。同時,應用椎管內麻醉,可明顯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4、5]。本次研究發現,應用椎管內麻醉患者的術后早期下地活動所需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而且,應用椎管內麻醉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全身麻醉患者。對比兩組患者應用不同麻醉方式對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地活動所需時間為(3.26±1.1)d,住院時間為(20.2±3.8)d,平均住院時間為(10.3±2.7)d;對照組患者術后下地活動所需時間為(4.5±1.4)d,住院時間為(25.7±4.6)d,平均住院時間為(12.8±4.2)d,具有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術后恢復過程中,應用椎管內麻醉的臨床效果優于全身麻醉,患者的住院時間較短,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章國躍,江和明,楊吉青,等.PFNA微創治療82例高齡日常行動能力低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初步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4,15:102-104.

[2]曾偉,劉荊陵,鄭學文.高齡粗隆間骨折PFNA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8:131-132.

[3]陸群英,黃迅.麻醉方式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5:14-15.

[4]白雪東,王德利,李海峰,等.麻醉方式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01):15-16.

[5]汪計,金永建,王輝民,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2):2467-2468.編輯/成森

猜你喜歡
椎管內麻醉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下肢手術椎管內麻醉不同方法的比較
咪達唑侖與鹽酸右美托咪定對子宮切除術患者全身麻醉恢復期影響
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椎管內麻醉下婦科開腹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血糖變化研究
康復新噴劑對支氣管插管術后咽喉并發癥的影響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