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低油菜“一菜兩用”產業化技術實踐與探討

2015-03-19 13:25梅少華蘭斌王少華吳海亞夏起昕何德志周雨亭阮美霞郭熙法
湖北農業科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配套技術產業化

梅少華 蘭斌 王少華 吳海亞 夏起昕 何德志 周雨亭 阮美霞 郭熙法

摘要:以雙低油菜品種華雙4號和中雙10號為試驗材料,研究了不同種植密度下油菜摘薹的效應以及不同摘薹時間和留薹高度對油菜產量的影響,分析了“一菜兩用”技術推廣應用效果。結果表明,不同密度條件下摘薹,油菜產量表現明顯不同,油菜子產量以12萬株/hm2最高,鮮菜薹產量以15萬株/hm2最高;不同摘薹時間和留薹高度條件下,12月23日摘薹、留薹12 cm油菜子和鮮菜薹產量較高,且菜薹品質好,為最佳摘薹組合;雙低油菜“一菜兩用”產業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了油菜平產穩產,顯著提高種植效益。

關鍵詞:雙低油菜;一菜兩用;產業化;配套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5.40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1-0018-03

武穴市是湖北省油菜生產大市,常年油菜種植面積2.67萬hm2[1]。育苗免耕移栽是當地油菜主要種植方式[2],油菜生產用工量大,成本高,種植效益低。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暖冬的氣候條件常造成移栽油菜冬前生長過旺,甚至出現早薹早花現象[3]。為了確保油菜生產安全,提高油菜產量和種植效益,豐富春節前后城區及廠礦企業蔬菜供給,促進全市油菜產業多元化發展,近年來,武穴市堅持技術創新、示范應用和產業化開發,大力示范推廣雙低油菜“一菜兩用”產業化技術,創新摘薹、加工增值技術,實現了“一季種植、兩季收成、多元開發”的綜合增收效果。本研究探討了雙低油菜“一菜兩用”高產高效栽培及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以期為該項技術示范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試驗品種分別為華中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常規雙低油菜品種華雙4號和中雙10號,芥酸含量均低于3%,餅粕硫甙含量均低于30 μmol/g[4,5],油菜薹鮮嫩,具有甘藍的清香味,生食甜脆,口感極佳。

1.2 試驗設計

試驗安排在武穴市大法寺鎮中桂村進行,共設置不同種植密度下油菜摘薹效應試驗和不同摘薹時間及留薹高度對油菜產量的影響試驗,同時設置摘薹和未摘薹大區對比展示,面積均為2 hm2以上。不同種植密度下油菜摘薹效應試驗分華雙4號和中雙10號2個品種,移栽密度設每公頃9萬、12萬、15萬株,以每公頃密度12萬株未摘薹作對照,小區面積20 m2,3次重復;不同摘薹時間和留薹高度對油菜產量的影響試驗是針對2011年冬前氣溫偏高、早播早栽油菜生長發育進程加快、早薹早花趨勢明顯的情況安排的,油菜品種為華雙4號,分別在2011年12月12、23日和2012年1月12日在油菜薹高25~30 cm、35~40 cm和45~50 cm時摘薹,留薹高度設12 cm和6 cm,以未摘薹作對照,小區面積20 m2,3次重復。

1.3 操作管理

不同種植密度下油菜摘薹效應試驗和不同摘薹時間及留薹高度對油菜產量的影響試驗以及大區對比展示油菜均采用免耕移栽方式,2011年9月5~10日播種,10月15~25日移栽,同一田塊內移栽密度均勻一致。摘薹后每公頃追施尿素120.0 kg、氯化鉀75.0 kg,其余管理措施同于常規移栽油菜栽培。

1.4 數據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Excel 2003軟件處理,統計分析采用SAS 9.0軟件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植密度的油菜摘薹效應

2.1.1 生育進程 如表1所示,華雙4號和中雙10號摘薹后生育進程發生明顯變化,現蕾期、初花期推遲6~7 d,終花期推遲8~9 d,花期延長2 d,成熟期推遲2~3 d。2個品種不同密度間無明顯差異。

2.1.2 產量及構成因素 不同密度條件下摘薹對油菜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明顯不同,華雙4號和中雙10號表現趨勢相同。如表2所示,與CK相比,摘薹油菜株高和分枝部位顯著降低,不同密度間無顯著差異;一次分枝數顯著減少,二次分枝數顯著增多,不同密度間差異顯著;單株角果數則隨著密度變化和摘薹影響而不同,相同密度條件下摘薹油菜單株角果數顯著增多,不同密度條件下,9萬株/hm2摘薹油菜單株角果數比CK顯著增多,15萬株/hm2則顯著減少,可能是由于油菜摘薹效應和群體效應的綜合影響;摘薹油菜二次分枝數增多,每角粒數和千粒重有下降趨勢,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油菜子產量華雙4號以12萬株/hm2處理最高,比CK增產3.48%,中雙10號以CK最高,12萬株/hm2摘薹比CK減產1.40%,差異不顯著,其余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兩個品種鮮菜薹產量均以15萬株/hm2最高,9萬株/hm2最低,不同密度間差異極顯著。

2.2 不同摘薹時間和留薹高度對油菜產量的影響

對提早抽薹油菜,適時科學摘薹有利于分枝和花蕾分化,增加有效角果數。如表3所示,各處理間有效分枝數差異顯著,留薹12 cm、摘薹較早有利于油菜恢復生長,促進分枝形成;12月12日摘薹,留薹12 cm、6 cm和12月23日摘薹留薹12 cm單株有效角果數均比CK增多,其中12月12日摘薹留薹12 cm差異達顯著水平,其余摘薹處理單株有效角果數減少。摘薹時間推遲,留薹高度降低,每角粒數和千粒重呈降低趨勢,但差異不顯著。

留薹高度12 cm時,摘薹越早,越有利于早薹油菜油菜子產量的形成,12月12日和12月23日摘薹產量分別比CK增產8.66%和5.33%,分別達極顯著和顯著水平,1月12日摘薹比CK減產顯著;留薹高度6 cm時,12月12日摘薹比CK略增,12月23日和1月12日摘薹分別比CK減產2.75%和10.03%,其中1月12日摘薹減產極顯著。

摘薹時間越遲,留薹高度越低,鮮菜薹產量越高。1月12日摘薹,留薹6 cm鮮菜薹產量比其余摘薹處理增產極顯著,留薹12 cm比12月23日摘薹留薹6 cm鮮菜薹產量略低,比其余摘薹處理增產極顯著。但摘薹時間過遲,油菜子產量降低,且菜薹食用口感下降,銷售價格較低。綜合考慮油菜子和鮮菜薹產量,以12月23日薹高35~40 cm時摘薹,留薹12 cm最佳,與CK相比,不僅油菜子增產顯著,而且菜薹鮮嫩,適宜食用,實現鮮菜薹產量3 678.0 kg/hm2。endprint

2.3 推廣應用效果分析

2.3.1 油菜子平產穩產 據大區對比示范田兩點各8塊田調查結果,摘薹油菜平均產量分別為2 889.0 kg/hm2和2 493.0 kg/hm2,未摘薹產量分別為2 779.5 kg/hm2和2 556.0 kg/hm2,兩點摘薹比未摘薹分別增產3.94%和減產2.46%,經t檢驗分析,產量差異均不顯著。因此,推廣“一菜兩用”技術,與未摘薹相比,油菜子產量略增或略減。早薹油菜,通過適時科學摘薹,可以顯著增加產量。

2.3.2 提高綜合效益 推廣雙低油菜“一菜兩用”技術,平均采摘鮮菜薹4 000 kg/hm2,豐富了市民蔬菜供應,社會效益明顯。鮮菜薹和油菜子分別按1.2元/kg和4.5元/kg計算,采用“一菜兩用”技術產值為16 018.5 元/hm2,對照產值為11 502.0 元/hm2,可增收4 516.5元/hm2,增幅39.27%。

2.3.3 深化產品開發 將精選后的油菜薹放置在1~5 ℃冷庫中預冷,通過低溫冷藏,抑制呼吸代謝和組織衰老,套袋儲存后可保鮮15~20 d。以新鮮油菜薹為原料,武穴市開發出了京式涼拌油菜薹、素炒酸菜薹、白灼油菜薹、菜薹卷煎、冰鎮菜薹等特色食品,色澤清亮,口感較糯,并有淡淡香味,菜薹粉蒸肉、菜薹扣肉油而不膩,鮮美可口,富有地方特色。用精選的油菜菜薹曬干發酵腌制而成的“葆食德”牌雙低油菜薹回壇菜香味撲鼻、解暑熱、活臟腑、消積食、生津開胃,可炒、可燒、可蒸?!拜崾车隆迸齐p低油菜薹回壇菜加工工藝技術如下:①晾曬。將新鮮菜薹晾曬2 d,使菜薹表面干縮(收縮率約70%~80%),菜薹柔軟,折而不斷。②整理。除去老葉、爛葉,然后移入室內。③發酵。將菜薹堆垛3~4 d,高度為0.5~1.0 m,堆內溫度30~40 ℃,至菜葉70%~80%由綠變黃即可。④造型。發酵后的菜薹用清水洗凈,將薹莖切成1.5 cm、菜葉切成2 cm小段后,再分開堆積。⑤鹽漬。將切好的薹、葉分缸腌漬,先在缸底撒一層鹽,然后一層菜一層鹽,并逐層壓實,每100 kg鮮菜薹用鹽3.5~4.0 kg,加蓋面鹽后菜面用石頭壓實,每3 d翻菜一次,20 d即成。⑥再次晾曬。將腌菜均勻攤到曬架上,晾曬5~7 d。每100 kg鮮菜薹可制作干菜10~13 kg。⑦裝壇。將成品干菜薹分壇包裝,即成特色產品回壇菜。

3 小結與討論

推廣雙低油菜“一菜兩用”技術,結束了長期以來油菜只收一茬的歷史,豐富了油稻輪作發展內涵,大幅度提高了單位面積產出率和油菜種植效益。試驗結果表明,種植密度對油菜子和油菜薹產量有明顯影響,密度為12萬株/hm2時油菜子產量較高,比未摘薹增產或減產不顯著,比其余密度增產顯著或極顯著;密度為15萬株/hm2時,油菜薹產量最高,密度間差異極顯著。對于早薹油菜,摘薹時間和留薹高度顯著影響油菜子和油菜薹產量,早摘薹有利于油菜子產量形成,遲摘薹菜薹產量高,但油菜子產量低,且菜薹食用口感差;留薹高度12 cm比6 cm菜薹產量低,但更有利于恢復生長,促進花蕾分化和分枝形成,油菜子產量更高,本試驗結果表明,以12月23日薹高35~40 cm時摘薹、留薹12 cm最佳。

為適應茬口需要,生育期是湖北省油菜品種審定的主要指標之一,近年來湖北省審定推廣的油菜品種生育期逐漸縮短,半冬性品種的春性漸強,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冬前油菜早薹早花現象將有加重趨勢,不利于油菜正常生長發育和安全越冬,導致減產。推廣“一菜兩用”技術,適時科學摘薹,可以實現油菜平產,保證了油菜生產安全。摘薹油菜生育進程推遲,成熟期遲2~3 d,對三熟制地區早稻生產不利。同時三熟制地區油菜移栽期偏遲,早播、早栽、早發的難度加大,應慎重推廣“一菜兩用”技術。適宜“一菜兩用”技術的油菜茬口以中稻、一季晚稻和棉花為宜。

目前“一菜兩用”技術生產的鮮菜薹主要靠零售或批發到學校、廠礦,且上市集中,沒有凸顯產品規模效益,油菜薹產業化開發及加工銷售渠道有待進一步開發。

參考文獻:

[1] 湖北省統計局.湖北農村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2] 梅金先,祝吉光,袁廣豐.水田三熟油菜免耕移栽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4(6):33.

[3] 楊文鈺,屠乃美.作物栽培學各論(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4] 國審長角果大粒型高產雙低油菜:華雙4號[J].農村實用技術與信息,2006(4):37.

[5] 張文明.中雙10號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5(15):58.endprint

猜你喜歡
配套技術產業化
蘋果高光效樹形改造綜合配套技術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桑樹穴盤育苗組合配套技術要點
魔芋產業化,打開致富新大門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系統產業化之路
東江本地早快速投產配套技術研究
西洞庭湖區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術
徐薯22號種植配套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