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機制探析

2015-03-20 00:07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5年9期
關鍵詞:價值觀核心制度

陳 娟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咸寧437100)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機制,就是要實事求是地遵從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的客觀現實,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在健全認知的基礎上努力消解差異和矛盾、實現認同,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根底。

一、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機制

(一)科學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淵源

其一,理論淵源。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高度概括,強調“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以下簡稱“三個倡導”)?!叭齻€倡導”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從不同側面體現其根本原則。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基本取向,與馬克思主義強調“為全人類謀利益”不謀而合。社會層面,強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它超越了資產階級的狹隘觀念,是共產主義的內在要求。公民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反映個人與國家、個人與崗位、個人與人交往應遵循的價值準則,歸根到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其二文化淵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比如“和”文化。中國“和”文化“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向善的道德觀”[1]。再比如民本思想。民本是與君本、官本相對應的概念,是對統治者的告誡?!暗角С酥畤?,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等,都是在強調統治者要嚴于律己、一切要為人民。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層次之間的關系

“三個倡導”清晰地表述了國家、社會及個人的價值訴求,三部分環環相扣、層層滲透。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是宏觀意義上的終極目標,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是個人和國家的中間橋梁,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則是基礎。只有個體在實踐中對國家、事業和他人始終葆有熱愛、熱情和熱忱,才能營造出團結一致、蓬勃向上的社會氛圍,國家也才會因此而積蓄力量、永續前行;反之亦然,只有國力強盛、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才會和諧安寧、平穩發展,也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個人的潛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才能更為肆意地追逐夢想、成就輝煌。

(二)常態化跟進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長期性和全域性,常態化跟進是客觀要求。其一,理論創新?!叭齻€倡導”是黨的理論創新的又一成果,當務之急是要在理論的解讀中賦予其全新的研究視角。只有將沉淀于民眾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和精髓融入核心價值觀,才能顯示它的深重和厚實。此外,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融通融合是不可逆的趨勢。因此,要用大視角、大眼光來印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和世界性。其二,協同創新。價值觀教育不單是學校、政府或者某一社會組織的責任,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協同配合。

二、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機制

“任何共識必須建立在主體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承認之上,溝通行為的約束力在于一方給出各種理由來說服我們接受,如我們相信其論證,這時該方就獲得有效性的證明”[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就是要通過一定的承載媒介,在不斷地優化整合中傳播價值理念,以實現共同的價值理性。

(一)建構心理認同機制

心理認同就是對某個目標產生認同的心理狀態,亦即理性地接受吸納,由此形成肯定性情感,并使之成為較為穩定的目標驅動力。

首先,夯實心理認同的基礎。心理認同的基礎是認知認同。為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第一,要遵循認知規律?!罢J知形成是信息呈現、注意、理解、接受的過程”[3]。前半程是感性認識,是先決條件;后半程是理性認識,是邏輯歸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不能單純地停留在學習背誦24字的淺顯階段,而要從身至心、由釋到識。第二,要豐富認知內容。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只有貼近鮮活的社會存在才能如實詳盡地闡釋并映證社會意識。

其次,把握心理認同的關鍵。心理認同的關鍵是情感認同?!扒楦惺侨藢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即意味著社會成員對體驗結果持積極肯定的態度。正如馬克思所言:“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鼻楦姓J同的終極目標就是使人在內心產生穩定而又持久的正向能量。這要求教育主體既要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可和萬分信賴,還要時刻保持自身的純潔性和與時俱進的敏感性。

再次,緊扣心理認同的核心。心理認同的核心是信念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一定要有信念的支撐和引領。這種信念不會因現實移易或潮流變遷而朝令夕改。因此,它絕非抽象,更不是虛妄空泛的,而是與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緊緊聯系在一起。對于全體中華兒女來說,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壓艙石’,思想上的‘主心骨’,行動上的‘指南針’”[5]。復雜的環境、混亂的信息和多樣的需求,如同重重迷霧,極具迷惑性和誘導性。如果缺少了解,定會深陷泥沼,誤入歧途。每一個公民都是成就理想的一份子,其責任之重不言而喻。

(二)生成社會認同機制

社會認同是群體性概念,表現為對某一具體問題認識的一致性,是“一種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6]。它以個體認識為基礎,在相互的往來和交集中求同存異,從而形成穩定的秩序。

其一,遵循社會認同的內在邏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認同主要是指社會成員對“三個倡導”的了解、接納和實踐。如前所述,這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必然要遵循“從‘利益認同’到‘政治認同’再到‘文化認同’的基本邏輯秩序”[7]。利益認同是前提,只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得到他們的廣泛認同。政治認同是關鍵,側重強調對作為政治主體的人的基本權利的保障,尤其是制度的頂層設計和規范操作要充分體現公平正義,以確保社會成員的權益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不受任何“特權階層”的侵犯。文化認同是核心,要回歸到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度,在建設、運行和維護的過程中兼收并蓄,靈活應對世情、國情的變化和挑戰。

其二,優化社會認同的道德環境。無論在何種社會形態,社會認同都是被社會群體共同塑造的,而公共領域是其必然且必經的一個關鍵地帶。道德是內在的自覺約束,它不借靠外力,與社會認同的心理認知是共通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社會認同并不全是積極向上的,現實的壓力造成了部分群體的焦慮,階層流動的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認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更應借助道德的力量,通過正常生活中的交流與溝通,逐漸消解由此而產生的消極影響。

三、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機制

人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介和主體,既要充分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務實有效,凸顯制度的生命力。

(一)融入社會實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于社會現實,是實踐經驗的濃縮和升華。只有回歸并真正融入到社會實踐,才能體現其自身的價值,從而促進社會的前進和發展。

其一,通俗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24個字,但涵蓋了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內涵十分豐富,要對其進行深度解讀并精準表述,使老百姓真正知其意、明其理。以公民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8字為例。首先,價值定位。它既是繼承,又是弘揚,是優秀傳統道德的延續,更是現代核心價值與時偕行的外化。它既是發展要求,又是具體體現,是公民在社會往來中對他人、社會和國家應有的態度,更是衡量公民道德的標準。它既是個體倫理,又是群體規約,是個人維持其生存、生活和工作所必須遵循的基本規范,更是團體協作、積極奮進的根本動力。其次,觀念內涵。愛國通常被看作一種道德行為,就其深層次的本質而言,它是對自我與國家關系的價值評判,無論時代如何更迭變遷,愛國始終是串聯和凝聚力量的源泉。敬業自古有之,也稱“敬事”。所謂敬,就是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地對待自己的職業,這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同時是成就中華民族偉大事業的保證。誠信即以誠待人、取信于人,是維系秩序的紐帶。友善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對象既可以是親朋好友,也可以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還可以是紛擾復雜的社會或相對單純的自然環境??傊?,它不單涉及道德層面,更是社會文明程度的象征與體現。

其二,柔性宣傳。當下,柔性宣傳要走出幾個誤區:一是重形式、輕內容。形式是表象,是反映內容的依托,過度重視形式是本末倒置。二是重頂層、輕基層。頂層設計是統籌全局的制度設定,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完備的制度體系只有貫徹和落實于基層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三是重說教、輕效果。傳統的價值觀教育帶有明顯的說教色彩,剛性有余而韌性不足,忽略了教育過程中的許多實際情況,沒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也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柔性宣傳強調的是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既不是“高大全”的指手畫腳,更不是簡單粗暴的曲意逢迎,它強調宣傳理念、目的、手段都應建立在人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基本規律的基礎之上,而不是依賴于固有制度的條條框框。

(二)強化制度保障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個長期的過程,制度的約束和保障是打贏這場攻堅戰的利器。首先,厘清制度與價值觀的關系。制度的核心意義在于它的可預見性和歸約性,這個屬性是其與價值觀互動的前提條件。一方面,制度要以價值取向為設計和制定的依據。從某種程度上講,它是價值觀的外在體現,包含了民族特性和歷史底蘊的文化因子;另一方面,穩定的制度引導社會群體的價值判斷?!巴晟频闹贫葧膭钊藗冏杂X地抑惡從善,不完善的制度則會為‘從惡’提供方便”[8]。其次,加強制度建設。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和保證。具體地講,就是要把握制度建設的屬性。一是整體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全領域、多方位的,任何環節的缺漏或失效都勢必影響到教育的實際效果。二是時機性,好的制度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會根據社會發展的情勢不斷進行自我規范調整和完善創新。三是長期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底蘊的濃縮,是中華民族千百年歷史的積淀。制度建設的時機性并不意味著阻斷或裂層,應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保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的長期性。

綜上所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深化認識、實現認同、積極踐行的循環過程,不會隨某一階段的完成而停止。

[1]習近平.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講[EB/OL].(2014-05-15)[2015-04-0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 -05/15/c_1110712488.htm.

[2]哈貝馬斯.在事實與規范之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68.

[3]張友峰,劉曉涓.認知、認同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在機制[J].學理論,2013(6):207.

[4]孫汝亭.心理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441.

[5]李海榮,吳海清.以理想信念導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光明日報,2014-11-30.

[6]劉春梅.道德內化:社會認同機制形成的邏輯基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3):28.

[7]孫樹文.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認同的內在邏輯——一個政治文化的分析視角[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5):60.

[8]田海艦.論制度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保定學院學報,2013(4):30.

猜你喜歡
價值觀核心制度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