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MRI對椎管內腫瘤診斷的價值

2015-03-20 02:03謝美福吳徐暉林才玉李海鎮蔡少輝
醫學信息 2015年7期
關鍵詞:室管膜蛛網膜椎管

謝美?!切鞎煛×植庞瘛±詈f偂〔躺佥x 林智彬

摘要:目的 探討MRI在定位、定性診斷椎管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分析38例椎管內腫瘤的MRI資料。結果 髓內腫瘤 8例 ,7例診斷正確。髓外腫瘤 30例 ,診斷均正確。按解剖隔間定位診斷正確率97.3% ,定性診斷正確率 75%。結論 可借助任何角度掃描 ,充分顯示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關鍵詞:椎管內腫瘤;MRI診斷

椎管內腫瘤以往借助CT及脊髓造影進行定位、定性診斷較為困難。MRI的問世及MRI造影劑的應用,對椎管內腫瘤的發生部位及繼發改變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為手術提供了更為詳細的解剖細節,已被公認為椎管內腫瘤的最為可靠的成像方法。本文回顧性分析38例椎管內腫瘤的MRI表現,皆在提高對椎管內腫瘤的定位、定性診斷的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齡10~74歲,平均38.6歲。臨床上腫瘤生長緩慢,癥狀較輕,就診時常長得較大,患者均有病變部位以下肢體疼痛及感覺異常,多數有不同程度的肌力減退,極少數可合并癱瘓。病程2月~5年。

1.2方法 使用 西門子 0.35T永磁MRI。常規行矢狀位T2WI、T1WI、橫斷位T2WI、冠狀FS。增強用靜脈注射15 ml 釓噴酸葡胺行矢狀位、橫斷位、冠狀位T1WI掃描,層厚4~6 mm。

2結果

2.1部位 頸段11例、胸段19例及腰段8例。髓內腫瘤10例,室管膜瘤3例,星形細胞瘤7例。髓外硬膜內腫瘤22例,神經源性腫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神經節細胞瘤)16例,脊膜瘤4例,蛛網膜囊腫2例。硬膜外腫瘤6例,轉移瘤3例,脂肪瘤1例,海綿狀血管瘤2例。2.2 MRI表現 在T1WI像上,10例呈略低信號,20例呈均勻低信號,6例呈等信號,2例呈高信號(其中1例高信號中見不規則低信號)。T2WI像上20例呈不均勻高信號,15例呈均質高信號,3例呈等信號。38例均行增強掃描,靜脈團射15ml釓噴酸葡胺后立即掃描,其中8例均勻強化,27例不均勻強化,3例無明顯強化。所有病灶行釓噴酸葡胺增強掃描后輪廓均較平掃更清晰,

3討論

3.1椎管內腫瘤的定位診斷:椎管內腫瘤首先確定其為髓內或髓外占位性病變。①髓內腫瘤常表現為病變區脊髓呈梭形腫脹,兩側蛛網膜下腔均勻變窄,脊髓本身無移位為為髓內腫瘤的特征性定位征像。②髓外硬膜內腫瘤常與脊髓夾角為銳角,見"肩胛征",壓迫脊髓移位,病側蛛網膜下腔上下端擴大,健側蛛網膜下腔變窄。③髓外硬膜外腫瘤與脊髓之間可見裂隙樣低信號影,硬膜外脂肪線形態破壞及連續性中斷("硬膜外征"),病側蛛網膜下腔狹窄。"硬膜外征"在鑒別診斷中有特殊價值。

3.2椎管內腫瘤的定性診斷 根據腫瘤的信號特點及增強方式特征,MR對部分病變可作出術前定性診斷。①髓內腫瘤:室管膜瘤是最常見的髓內腫瘤,約占髓內腫瘤的60%,其次是星形細胞瘤,約占40%。前者起源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細胞或終絲等部位的室管膜殘留物,可發生于脊髓各段,好發部位是腰骶段、脊髓圓錐及終絲。室管膜瘤邊界比較清楚,腫瘤組織血供較豐富,約46%可并發囊變,其囊腔大小不一,可與蛛網膜下腔相通,部分可有出血。MRI表現為脊髓局限性增粗,T1WI呈均勻信號減低區,與鄰近腦脊液信號相似,信號亦可不均勻(發生出血、囊變、鄰近脊髓中央管擴張時),T2WI腫瘤信號增高,由于水腫亦呈高信號,難以將腫瘤組織與水腫區分開,故常常需要行增強掃描。Gd-DTPA增強掃描,腫瘤呈均勻強化,水腫區及囊變無強化。后者約占髓內腫瘤的40%,總體而言,I級至II級約占76%,III級至IV級僅占24%,較腦內星形細胞腫瘤惡性程度低,好發于胸、頸段約75%,脊髓遠端和終絲約占25%。病變一般較局限,但可呈浸潤性生長,尤其兒童往往累及多個節段,甚至脊髓全長。脊髓明顯增粗,表面可有粗大迂曲的血管,可發生囊變或合并脊髓空洞,腫瘤惡性程度與病變范圍往往不成正比。臨床上多見于兒童,無性別差異。T1WI序列上腫瘤信號低于脊髓,T2WI序列上信號增高,病變顯示范圍較T1WI序列上所見大(由于水腫的原因)??珊喜⒊鲅?、壞死、囊變,故信號可不均勻,出血在T1WI序列上呈高信號。Gd-DTPA增強掃描,腫瘤實質部分明顯強化,小部分腫瘤早期可不強化,但延遲后仍可見明顯強化(惡性呈度低);壞死、囊變、水腫區無強化??傊?,不管是室管膜瘤還是星形細胞瘤增強掃描都是必要的,Gd-DTPA增強掃描能確定腫瘤術后是否有殘留或復發,并能發現小腫瘤。②髓外硬膜下腫瘤:以神經源性腫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脊膜瘤和蛛網膜囊腫多見。神經鞘瘤起源于神經鞘膜的施萬細胞,神經纖維瘤起源于神經纖維母細胞,兩者在病理上?;旌洗嬖?,組織結構大致相仿,區分較困難,但椎管內神經源性腫瘤神經纖維瘤僅占1%,故現在神經源性腫瘤一般指神經鞘瘤。神經鞘瘤生長緩慢,有完整的包膜,與1~2支脊神經根相連,與脊髓多無明顯粘連??砂l生囊變,較大腫瘤內可有小片狀出血,極少發生鈣化。腫瘤向椎間孔方向生長,使相應椎間孔擴大,延及硬膜內、外常呈"啞鈴狀"改變。T1WI序列上腫瘤略高于或等于脊髓信號,邊緣光滑,腫瘤常位于脊髓背側,T2WI序列呈高信號。脊髓受腫瘤壓迫變扁、移位,患側蛛網膜下腔擴大。Gd-DTPA增強掃描腫瘤呈明顯均一或不均一強化,腫瘤邊界更加銳利清楚。脊膜瘤占椎管內腫瘤的25%,起源于蛛網膜細胞或其與硬脊膜的間質成分。常單發,胸段多發,頸段次之,腰骶段極少見,大多數呈圓形或卵圓形,腫瘤寬基底較寬,與硬脊膜緊密相連,大部分可見鈣化(約1/3),年齡越大,鈣化率越高。T1WI序列上呈等信號,少數低于脊髓信號,T2WI序列上腫瘤信號多有輕度增高,發生囊變時呈明顯高信號。Gd-DTPA增強掃描,腫瘤明顯強化,囊變區不強化,與脊髓界限清楚,可有硬膜尾征。③髓外硬膜外腫瘤:絕大部分為惡性腫瘤,對其正確診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轉移瘤3例,主要表現為受累及椎體出現異常信號,在T1WI上為界限清楚的低信號,T2WI上呈高或等信號,常見多個椎體,有時椎體可出現塌陷,但椎間盤未有改變,同時在病變椎體的后方有軟組織信號,椎體轉移常見為胸椎,其次為腰椎,增強后呈不均勻強化。脂肪瘤1例,T1WI、T2WI均呈高信號,FS序列上表現為信號明顯減低,增強后無強化。海綿狀血管瘤2例,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增強后明顯強化。硬膜外脂肪的變化在鑒別診斷中有特殊價值,硬膜外脂肪線形態破壞及連續性中斷,也被稱為"硬膜外征"。

綜上所述,MRI在椎管內占位性病變的診斷中定位準確,并有較高的定性診斷價值。MRI是椎管內腫瘤的首先檢查方法,是其他影像學檢查無法比擬的。

參考文獻:

[1]高元桂,蔡幼銓,蔡祖龍.磁共振成像診斷學[M].第一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332.

[2]朱文珍,王承緣,周義成.椎管內神經源性腫瘤的MRI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6,31:708.

[3]謝證明.椎管內硬膜外腫瘤MRI診斷與鑒別診斷[J].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2007,16(4):189-190.

[4]白人駒,張雪林.醫學影像診斷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03.

編輯/孫杰

猜你喜歡
室管膜蛛網膜椎管
新生兒顱內室管膜下病變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分析
椎管內阻滯分娩鎮痛發展現狀
椎管內阻滯用于分娩鎮痛的研究進展
改良序貫法測定蛛網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中的半數有效劑量
鞍區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誤診垂體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圖鑒別兒童后顱窩星形細胞瘤和室管膜瘤的價值
復合手術救治重癥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體會
腘窩坐骨神經阻滯與椎管內麻醉在足部手術中的應用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觀察與護理
16排螺旋 CT 診斷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