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中醫康復護理與常規內科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效果

2015-03-20 03:00趙潔
醫學信息 2015年7期
關鍵詞:腦梗死效果

趙潔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康復護理與常規內科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腦梗死患者共計42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內科護理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觀察組采用中醫康復護理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進行用藥、針灸等中醫康復療法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實際臨床康復效果。結果 經過上述的護理康復方法,對照組基本痊愈患者共計10例,效果顯著患者共計5例,進步患者共計4例,無效患者共計2例,總有效率為15例(71.4%),治療后神經功能缺失評分為(7.7±2.3);觀察組基本痊愈患者共計12例,效果顯著患者共計7例,進步患者共計2例,無效患者共計0例,總有效率為例(90.4%),治療后神經功能缺失評分為(5.9±1.6),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經過實踐證明,中醫康復護理在護理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上有著良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

關鍵詞:腦梗死;中醫康復護理;常規內科護理;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給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性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伴隨這一現象的還有腦血管疾患者群數量的急速增長。腦梗死是局部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軟化壞死,因其發病突然,致殘率和致死率相當高 [1]。而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患者肢體功能障礙、語言障礙等等,本文對中醫康復護理和常規內科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復效果進行實踐探究,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腦梗死患者共計42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1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齡40~67歲,平均年齡為(54.1±7.1)歲。兩組患者按照相關腦梗死診斷標準對患者進行詳細頭顱CT或MRI診斷,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發病時間均小于48h;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出現語言不清、偏癱、口歪眼斜等,排除其他器官組織的病變、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可能。兩組患者無論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內科護理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包括幫助患者保持病房的清潔衛生,給予患者一個舒適、衛生的就醫和康復環境;幫助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給予患者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餐食,幫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證日常的營養供給;定時幫助患者進行個人衛生清理,做好口腔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程度進行適當的護理調整等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采用中醫康復護理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進行用藥、針灸等中醫康復療法護理干預。

根據患者的情況對其進行穴位按摩和相關肢體功能的鍛煉。選取患者癱瘓側上肢少海、內關、合谷、曲池等穴位,護理人員用食指按壓內關穴、拇指按壓合谷穴,另一手拇指對患者曲池穴、食指少海穴,同時對患者進行輕壓按摩;與此同時,對患者的肩關節、腕關節、指關節等進行適當的伸展、內收、內外旋動作,對腿部進行適當的屈伸鍛煉,每項動作做50次左右[2];可根據患者的程度進行鍛煉的強度,切忌急功近利,避免因過度運動導致患者肌肉拉傷等發生。

1.3觀察指標 根據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效率和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的恢復評分情況進行比較。

1.4評價標準 根據NIHSS量表對患者神經功能缺失情況進行評分。評分在91%~100%為基本痊愈;評分在46%~90%為效果顯著;評分在18%~45%為進步;評分在18%以下為無效[3],計算總有效率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P<0.05)。

1.5統計學意義 本次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上述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0.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1.4%),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失情況,觀察組治療后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注:P<0.05。

注:P<0.05。

3 討論

腦梗死是目前最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然而對著醫學的發展和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殘率卻只增不減[4]。在中醫范疇內,腦梗死歸屬于中風病,多事由于精血虧耗、憂思惱怒等原因而導致患者陽亢于上、氣血紊亂造成患者癱瘓或半身不遂等臨床表現[5]。在中醫康復護理學中認為,患者如意識較為清醒,同時保證生命體征平穩的情況下即可開始進行相關康復護理訓練??祻妥o理訓練主要包括:采用適當的姿勢擺位對患者進行按摩,對其相關關節進行輔助鍛煉,增加患者神經功能的感知能力,減少患者出現肌肉萎縮的風險,預防其他治療后期并發癥出現或其他器官功能的衰竭。本文簡單談久了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進行相關神經功能恢復護理,為患者按中醫療法進行按摩,可以減緩患者肌肉萎縮,重新建立患者的神經功能系統正常運作。

本文中所提到的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狀況和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可以看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1.4%、90.4%,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失評分分別為(7.7±2.3)、(5.9±1.6)明顯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幫助腦梗死患者進行相關神經功能康復時,在采用常規內科護理的方法上加入中醫康復護理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系統能共的恢復,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聶紹平,馬長生.心血管介入醫師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處理中的地位與作用[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6):88-91.

[2]甘素琴.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2(02):145-156.

[3]俞勤兒.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新中醫,2014,46(2):216-217.

[4]劉曉花.中醫康復護理與常規內科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3,26(10):117-118.

[5]樊科.中醫藥綜合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100例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使用臨床急救,2009,23(9):136-137.

編輯/成森

猜你喜歡
腦梗死效果
按摩效果確有理論依據
迅速制造慢門虛化效果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作用探討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3D—DSA與3D—CTA成像在顱內動脈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脈血康膠囊治療老年恢復期腦梗死30例
參芎龍蝎湯治療腦梗死臨床研究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43例
組合練習難度大,貼近實戰效果佳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后并發癡呆70例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