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臨床的探討

2015-03-20 06:58葉秀蘭
醫學信息 2015年7期
關鍵詞:抗菌藥物合理用藥圍手術期

葉秀蘭

摘要:目的 探討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使用狀況,以分析合理用藥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Ⅰ類切口圍手術期且行抗菌藥物干預的164例患者為觀察組,將同期未行抗菌藥物干預的158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預防性實施抗菌藥物的使用次數、種類以及復合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經分析后的結果顯示,觀察組頭孢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青霉素類以及克林霉素使用頻次均低于對照組,其中頭孢類使用頻次以17.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7%(P<0.05);對照組不合理用藥、復合用藥等用藥規范性不及觀察組(P<0.05)。結論 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中采用健全的干預手段,可有效減少其不規范使用情況,且有利于實現臨床合理用藥。

關鍵詞:Ⅰ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就Ⅰ類切口圍手術期患者而言,預防性給予其抗菌藥物,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治愈率,但抗菌藥物不合理用用現象凸顯,致使抗性菌株數量、過敏性反應以及毒性藥理反應頻發,故而應采用健全的干預措施,以加速臨床合理用藥進程[1]。我院在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中,采用了健全的干預措施,有利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Ⅰ類切口圍手術期且行抗菌藥物干預的16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3例,女81例;年齡19~51歲,平均年齡(39.6±5.1)歲,將其設為觀察組。另將同期未行抗菌藥物干預的158例作為對照組,男80例,女78例;年齡18~53歲,平均年齡(40.0±4.6)歲。兩組患者均涉及婦產科、肛腸科、普泌外科、骨科以及腦胸外科,且兩組患者的年齡層次、切口類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患者的圍手術期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術前記錄其基本信息,如年齡、性別、診斷情況、科室、手術時間、切口類型、術后住院號、住院天數等,按照本院自制表格順次填寫,均給予患者常規抗菌藥物進行止痛消炎。

1.2.2觀察組 ①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3](衛生部近期頒布)中的標準對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應用中的相關注意事項進行指導與監督,并對患者的用藥指標、抗菌藥物選擇、用藥時機以及藥物作用時間詳細記錄;②定期隨機抽取患者進行干預效果評定并做好記錄;③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通過不定期開展研討會的形式對科室內抗菌藥物使用中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培訓,以求給藥過程中參照患者實際給予其適當的抗菌藥物,并把好審核關。

1.3評判標準 分為合理、基本合理與不合理,嚴格參照上述標準規范給藥則視為合理;見違反指標但不包括或涉及不合理指標則視為基本合理;患者未見指征隨意用藥且遠超出最大范圍,所給藥物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不能覆蓋,給藥時機≥1d,病痛持續時間≥2d,見1項不符合則視為不合理[2]。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種類與頻次比較 觀察組頭孢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青霉素類以及克林霉素使用頻次均低于對照組,其中頭孢類使用頻次以17.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7%(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聯合用藥比較觀察組二聯用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單一用藥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不合理用藥情況比較對照組不合理用藥、復合用藥等用藥規范性不及觀察組(P<0.05),見表3。

3 討論

Ⅰ類切口圍手術期患者行抗菌藥物治療,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加速切口愈合,從而縮短住院時間,利于患者盡早康復,故而應做到合理給藥,如合理安排用藥周期,確保用藥種類、衰退期、敏感度、用藥時機等的合理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用藥種類選擇、用藥時機以及聯合用藥是導致Ⅰ類切口圍手術期不合理用藥的主要原因,應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以盡快對其進行糾正。

3.1用藥種類選擇 首先應以相關用藥指導原則為依據,選取合適的抗菌藥物,以有效預防病原菌(常見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其他菌體衍生物),且應參照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價格合理性以及患者的實際病情需要選藥,Ⅰ類切口感染應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用藥種類占比明顯低于干預前,可見恰當抗菌藥物的選用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加速愈合。

3.2用藥時機 選取適當的抗菌藥物后找準用藥時機,一般于皮膚切開前給藥,以使細菌侵染身體達到藥物理想濃度,此外,可結合快速靜滴,盡量避免不間斷、長時間或緩慢給藥。3.3聯合用藥 為促使藥物間協同與疊加增幅療效,藥物聯用前應嚴格遵循復合藥物的指導原則,單一用藥效果明確大可避免聯合用藥,以增幅收效[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參照上述干預措施后,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明顯減少,故而認為,健全的干預手段有利于規范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

綜上所述,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用藥的針對性不強、藥物分析與使用的目的性欠佳,采用健全的干預手段后,可有效減少其不規范使用情況,且有利于實現臨床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劉玲玲.我院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12(02):33-34.

[2]姜玲,史天陸,沈愛宗,等.外科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干預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3(09):1296.

[3]孫言才,史天陸,姜玲,等.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干預對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4(10):1447.

[4]鄧燕芬.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20(15):14-16.

編輯/成森

猜你喜歡
抗菌藥物合理用藥圍手術期
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