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培好 史詩般的祭典

2015-03-25 05:08何新聞
云南畫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彝族

何新聞

2014年春節,馬年又至,年底的一場大雪之后,哨沖山鄉日日晴空萬里,尼蘇人正好借此機會,晾曬起這里最主要的經濟作物——蘿卜絲來了。不過,馬年伊始,對水瓜沖、莫則甸、水瓜沖上寨、坡龍山腳四個村的村民而言,準備好12年一度的“德培好”大祭祀,才是超越一切的頭等大事。

從石屏到哨沖,一路往北,約70公里。如果說在石屏壩子里還能感受到云南最厚重的古典漢文化遺存,那么進入哨沖之后,撲面而來的則是千百年頑強延續的彝族傳統文化氛圍。兩者迥然不同,卻又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從街上匆匆走過的婦人衣著,到星羅棋布的土掌房村落,再到自成一體的尼蘇口音,這里幾百年來的獨特文化代際傳承,脈絡仍如此清晰。但在對龍的尊崇態度上,與漢族完全一致。

花腰彝來自古羌后裔,自稱尼蘇,因婦女的服飾以紅色和黑色為主色調,色彩艷麗、紋飾精美,腰帶上的繡飾格外精美而被人們美譽為“花腰彝”。全世界花腰彝人口僅3萬多,絕大多數生活于石屏北部山區哨沖、龍武等地。有人說,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和集中聚居的分布狀態,是珍貴的花腰彝民俗文化得以相對完整存續的主要原因。我卻以為,離開花腰彝世世代代對傳統的珍視乃至信仰,這一切或許在現代社會無從談起。比如,對彝族英雄阿竜的信仰,尼蘇人數百年來幾乎從未改變,十二年一次的“德培好”大祭,尼蘇人從未懈怠過,即便在某些特殊的時代也堅持悄然進行。

2014年“德培好”,屬聯村大祭,參與大祭的水瓜沖、莫則甸、坡龍山腳、水瓜沖上寨四個自然村,共有九條龍參與,每條龍配置的都是技藝精湛的舞龍隊,其中又以四支女子舞龍隊尤為引人注目。除了舞龍隊之外,來自各村迎龍的隊伍,總人數高達千人以上。上午11點,隊伍從哨沖新鎮浩浩蕩蕩走出,一路鞭炮齊鳴,主持祭祀的12位畢摩穿禮服領頭,規模宏大的迎龍隊蜿蜒跟進,一路且走且舞,沿途上萬群眾紛紛加入。畢摩們唱著古歌,踏著節拍,從彩門進入,經橋頭涼亭,隨尖刀草搓成的草繩通道進入小松林,經裝飾華麗的彩門然后進入祭場。之后,迎龍隊進入各自事先安排定的場地各顯身手、演示技藝;主持祭祀的12位畢摩則進入各自事先分定的祭壇各念經文,各司其祭。頓時,祭祀聚起,祭聲鼎沸,讓人耳不及聽,目不暇視。祭場近處四周,人山人海;祭場稍遠處的土掌房頂,觀眾如林;祭場較遠處的公路上,人群如蟻。

主祭者要扶住桌架爬上最高一層,一邊搖銅鈴(法器),一邊一音一拍念唱《長鼎經》(俗稱《咪嘎好諾音》),經文內容講述的是彝族先祖阿倮“見義勇為”、“戰勝邪惡”、“創建太平盛世”的傳奇故事,據說此祭塔涉祭眾多,非年滿花甲、德高望重者不敢登塔主祭。經此一祭,尼蘇家鄉在今后12年內會“無災無難、無病無痛”。

而在肅穆的祭典之后,祭場中人群開始自由舞蹈。身著盛裝的花腰女子們圍城一圈,步調統一,宛如被濃墨重彩浸染過的潮水一般起伏。這種數百上千人不約而同營造出的重彩場景,與四圍大山的蒼翠形成強烈的對比,足以讓每一位身臨其境的人視覺震顫。

按傳統,“德培好”要前后持續四天,直到第四天送龍結束??上?,我們遠道而來,時間倉促,只能走馬觀花,窺豹一斑。夜幕降臨時,山鄉遠去,車上所有人靜默無語,心里都知道,再得見這樣史詩般的祭典,日歷一翻,已是十二年以后。

猜你喜歡
彝族
四川彝族傳統民間長詩鳥瞰
淺談瓦房彝族山歌傳承和發展
彝族傳統摔跤賽事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發展耦合研究
從“達體舞”淺談彝族舞蹈時代發展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傳承
彝族傳統服飾與現代創新設計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楚雄 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
溫浩東 彝族傳統服飾的守護者
十只金雞(彝族民間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