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現狀淺析

2015-03-26 21:21陶子斌
河南科技 2015年21期
關鍵詞:二十世紀監測站環境質量

陶子斌

(內蒙古呼倫貝爾莫旗環境監測站,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850)

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現狀淺析

陶子斌

(內蒙古呼倫貝爾莫旗環境監測站,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850)

本文綜述了環境監測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全面分析了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環境監測科技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我國環境監測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環境監測技術;環境保護;發展現狀

1 環境監測的發展歷史

隨著產生的環境污染而使環境監測得以發展,環境監測發展在工業發達國家,主要經歷了調查監測典型污染事故、監督性監測污染源及監測環境質量三個階段。發達國家曾針對化學毒物導致的嚴重環境污染事故,分析環境樣品并對其組成和含量進行確定的環境分析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主要特征。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以來,對影響環境因素的認識不只是化學因素,也有物理及生物因素,物理、生物手段逐漸引入環境監測中,發達國家日臻完善的環境立法,嚴格的環境執法,對企業排放污染源的監控逐漸提高重視,污染源監測呈現迅速發展的而趨勢,監督性監測污染源是此階段監測工作的主要特征。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來,因不斷提高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發達國家將環境監測焦點從監控污染源向監控環境質量進行轉移,使環境監測范圍逐漸向面源污染及區域性環境質量方面發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發達國家相繼研制自動連續及宏觀生態監測系統,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遙感技術及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對空氣、水體污染及生態環境變化進行連續觀察,并對未來環境質量預測預報,使環境監測范圍及獲取、處理、傳輸、應用監測數據的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動態監控區域環境質量及全球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提供了技術保障,有利促進了環境監測的發展。

2 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現狀

2.1 環境監測回顧

1973年8月,國務院召開全國環保會議,標志著環保事業在我國起步,之后國家頒布“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國務院成立環保領導小組。相繼將“國家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寫入憲法,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北京等重點城市建立環境監測站,對重點區域開展污染調查與監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國家 、省、市、縣初步建立四級監測站進行例行環境監測,將保護環境作為國家基本國策,制訂環保事業戰略方針,1988年成立國家環??偩?。

2.2 我國環境監測現狀

環境監測盡管在我國只有30年的發展,已逐漸從環境分析向物理、生物、生態、遙感及衛星監測發展,自間斷性監測向自動連續監測逐步過渡,基于環境分析,已初步形成主要采用物理測定,輔以生物、生態監測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環境監測實現公開監測信息,環境管理政務,監測系統以環境管理及社會公眾所需為目標,不僅使公眾提高環保意識還使環境監測不斷提升地位與形象。

各級監測站不斷提高監測能力,其衡量指標主要根據《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等有關監測技術規范進行衡量。一、二級站具有監測分析各項目的能力,三級站盡最大可能具有監測分析各項目的能力,四級站應具有對必測項目的監測能力,并結合當地污染特點進行監測。

我國環境監測按行政管理體系主要采用管理型網絡,并組建基于環境要素的跨行政區及跨部門的監測網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基于二次優化,由水質、空氣質量、酸雨、沙塵暴、噪聲及放射性等4000余個監測站組成國控網,形成覆蓋四級行政機構的環境監測網絡。1998年起,國家每年設立7000 萬元的環境監測網絡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提升環境監測能力。重慶于2004年10月建成我國首家市級酸雨監測網,實現對酸雨的全天候監視及預報。國家通過采取加強監測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快建設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完善等措施對環境監測網絡不斷完善,使環境監測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不斷加強現代化環境監測實力,近年來,我國環保系統已擁有超過2000個監測站和近3000個監察站,4.5萬余人的環境監測隊伍和 4.4萬人的環境監察隊伍,260余個環境科研機構。各監測機構可實現對環境質量、污染源、科研、應急及服務性監測,有效開展200多個要素的環境質量、污染源、污染物總量控制及環境污染治理監測等,還具備較復雜環境問題的能力。

不斷加強設備投入力度,環保系統現有超過6.5 億元價值的各類監測儀器設備,據調查國控站,監測儀器設備價值超過3.3億元,其中有660余臺套大中型儀器設備。每年國債將監測儀器設備納入環保產業項目中。僅“十五”期間,投入到環保中的資金就高達7000億元,重點用于建設城市空氣質量、重點流域水質及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系統等方面。

3 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趨勢

與發到國家的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環保工作實際需求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環境監測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監測系統不具有較強的整體能力,監測隊伍不具有較高素質等都是主要表現。使水、空氣環境質量與環境功能區要求標準基本相符,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是未來我國環保工作的總體目標,為確保呼吸空氣清新、飲用水干凈,就需要不斷加強防止工農業生產及生活污染的力度,對危險廢物進行安全處置,以保證空氣、水、土壤等環境的安全。

我國環境管理技術支撐體系離不開環境監測,以國家環保計劃及遠景目標為依據,統籌安排規劃,逐步落實,使環境監測水平及科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是環境監測發展的思路和主要任務,以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 萬本太,蔣火華.論中國環境監測發展戰略[J],中國環境監測,2013.11

[2] 王心芳.再接再厲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整體水平[J],中國環境監測,2014.18

[3] 李國剛,萬本太.中國環境監測科技發展需求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15.7

[4] 劉青松.環境監測[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X830

A

1003-5168(2015)11-187-01

陶子斌(1985—),男,漢族,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旗人,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環境保護。

猜你喜歡
二十世紀監測站環境質量
為了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的密碼破譯
二十世紀美術鉤沉·吳嘉行
淺談二十世紀新具象藝術與洛佩斯
二十世紀之散曲創作與研究
北京市監測站布局差異分析
對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系統開展數據化運維的探討
湘鄉市:努力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維護群眾權益,改善環境質量
與酷暑奮戰的環保英雄——宜興市環境監測站現場采樣組的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