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安市多措并舉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

2015-03-27 15:55
吉林農業 2015年3期
關鍵詞:教學計劃培育農民

今年是大安市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第一年,培訓方式與以前不同,采取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強化分類指導,對生產經營型、社會服務型分類分產業開展培訓,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導員制度。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

一、認真謀劃,嚴把招生質量關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生產為職業、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主要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類。生產經營型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等;社會服務型包括長期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信息員、農村經紀人、土地仲裁調解員、測土配方施肥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我培育機構結合實際,制定新型職業農民遴選標準,讓真正從事農業生產、迫切需要提升素質和生產技能的農民優先接受培育,原則上培育對象年齡不超過55周歲。被遴選上的學員填寫《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學員登記表》。

二、精心準備,認真制定規章制度

(一)認真編制實施性教學計劃。按照省、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辦的要求,結合當地農村生產實際和學員現實情況,制定出了內容具體、可行、操作性強的培育計劃、專業教學計劃和學習考察計劃,使教學計劃符合農時季節,使教學計劃既能完成教學課時又不耽誤學生的農活,做到工學兩不誤,以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二)組織教師準備教學并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教學計劃確定之后,按照教學計劃,以及各位教師的自身優勢,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并向相關專業課程教師下達授課任務書,組織教師撰寫實施性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案為具體教學做充分準備。

三、遴選教師,打造過硬教師隊伍

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加大“送教下鄉”師資隊伍力量。針對農民對技術渴望,僅靠我培育機構專業師資隊伍,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在原來基礎上,又聘請了4名高級農藝師,作為“送教下鄉”專職教師。這樣培育機構專職師資隊伍已達到6名;兼職教師4名。利用冬季農閑,抓住有利時期,集中開展教學活動。每個教學班由班主任負責,嚴格落實考勤制度,保證上課時間。規范檔案管理,建立有專人負責檔案管理,按照檔案管理規范要求,培訓農民檔案資料齊全,每年教學活動有記錄。根據生產實際及農業物候期需求,結合實際重新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調整課程安排。并把文化基礎課,進行合理安排,與專業課有機結合。使農民有興趣,樂于學。

四、因地制宜,體現教學開展的多樣性

創建開放式、多元化培訓體系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具有重要意義。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需要走出去,也需要拿進來。

一是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一方面組織專家對新型職業農民傳授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另一方面組織學員參加展會教育、園區體驗教育等。

二是將農業培訓和生產指導相結合。除了課堂上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理論傳授外,專家還應親自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指導生產,解決疑難雜癥,將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農業生產面臨的問題非常復雜,許多問題需要到田間地頭去才能夠得以解決。

三是將課堂教育與網絡教育緊密結合。充分結合網絡資源,讓學員通過中國知網和維普等網站獲取資源信息,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既緩解了課堂教育的不足,也培養了學員的主動學習意識。

四是建立學員交流平臺,強化信息交流互通。通過建立QQ群和手機信息檔案等,為學員傳遞適時農業科技,交換農業科技信息。

五、強化管理,提升農民學習效果

為保證學員的到課率,培育機構制訂了一系列的教學管理制度。一是班委會制度:根據農民特點,推薦一名具體負責的學員為教學班的班長,負責學員上課簽到,教學班的安全日常維護學員實踐實習場地的協調,以及學員的信息反饋;培育機構明確了教師為專職班主任,負責協調教師授課、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和學員的檔案整理。這樣責任到人,相互協作,將管理工作細化,保證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學員管理制度:為保證學員到課率,學校實行了日簽到制度,即每天上課先簽到,有事寫出書面假條講明原因,并在課下補齊所缺課程的筆記和作業以備任課教師下次檢查。三是優秀學員獎勵制度。根據學員出勤情況、作業和筆記完成情況,每個學期評選出10%的優秀學員,學期末由學員自己投票評選出優秀學員共11名,并給予了適當的物質獎勵,學員對此項活動也十分認可。以上措施極大制約了學員曠課現象,產生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據統計,每天學員的到課率可達90%以上。

六、加強項目監管

農業局對培訓機構認定、項目進展、信息錄入、培育工作監管、認定管理和項目檢查驗收負責;財政局對項目補助資金撥付及其使用監管負責;培訓機構對培訓時間和培訓質量負責。充分利用新型職業農民信息管理系統、互聯網、電話和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強化監管,確保培育項目規范實施。要主動邀請審計或紀檢監察部門參與項目檢查和驗收,堅決查處違規行為,形成監管合力。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以促進農民提升致富本領、促進農業經濟繁榮和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為目標的區域內集約化、多樣化、規?;?、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形態、新陣地和新課堂。它的模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形式多樣的,促進農民就業與農民增收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模式,并最終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大安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辦公室 供稿)

猜你喜歡
教學計劃培育農民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30米快速跑》單元教學計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像歷史學家一樣閱讀:深度學習與啟示——以美國《埃及金字塔》教學計劃為例
教師專業化視角下的“美國史教學計劃”
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計劃制訂探析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