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豬黃白痢病的防治

2015-03-27 16:39劉占寬
吉林農業 2015年3期
關鍵詞:防治仔豬

摘要:仔豬黃痢是由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引起仔豬(通常7~10日齡以內發生)的一種高度致死性傳染病,以排出黃色或黃白色漿狀稀糞為特征,并引起仔豬脫水死亡,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仔豬黃痢主要危害出生后數小時到10日齡以內的哺乳仔豬,特別是3日齡仔豬,死亡率可達80%以上,整場發病率在20%~60%之間,窩發病率可達100%以上。其中新母豬所產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仔豬白痢是由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引起的7~30日齡仔豬急性腸道炎、非敗血性傳染病,以排灰白色或乳白色漿糊狀具有特殊腥臭粘膩稀糞為主要特征,并伴發嘔吐,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本病發病率可達80%,死亡率相對較低,影響仔豬生長發育,降低飼料報酬,急性發病時因處置不當易因嚴重脫水而死亡。

關鍵詞:仔豬;黃白痢??;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5.044

1 發病原因

1.1 母豬管理不善

1.1.1 母豬飼養不當 突然改變母豬飼料配方,能量飼料超過60%時,哺乳仔豬出現黃白痢癥狀,高能量飼料產生的乳汁乳脂率高,量多且濃稠,乳仔豬消化吸收脂肪、蛋白質的能力弱,擾亂腸道內的菌群失調,消化吸收失衡,引起下痢。

1.1.2 母豬帶致病菌 大腸桿菌為豬腸道的正常菌群,作為條件性致病菌在腸道內定殖,致病菌隨同糞便一起被排出體外。仔豬接觸糞便,吮吸母豬乳頭,舔飼圈舍地面而食入病原菌。母豬患產褥熱或乳房炎引起乳汁變性也是導致仔豬發病的重要原因,病原菌在消化道內不斷增殖,引起仔豬消化不良而發生黃白痢。

1.2 仔豬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

初生仔豬消化道不發達,消化機能不完善,缺乏游離鹽酸,胃內酸性低,對細菌的抑制和殺滅能力弱,食入的條件性致病菌易在胃腸道內迅速繁殖,導致消化道機能紊亂,乳糜快速分解成大量有害物質,刺激腸道粘膜,引起急性卡他性腸炎。胃腸道內容物異常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刺激胃腸道,使胃腸道蠕動加劇,影響營養物質的的吸收,由此引起仔豬黃白痢等腹瀉性疾病。

1.3 環境及應激因素影響

仔豬的調節體溫能力差,怕冷。易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如遇氣候突變而仔豬保溫不及時,應激因素可誘發或加重該病,如斷奶仔豬轉欄,打斗,溫度、環境管理不善等。

1.4 仔豬缺乏營養

如果母乳的質量較差,同時又沒有及時補充其他營養物質,就會造成仔豬機體本身蛋白質合成不足,造成營養缺乏,使仔豬的自身免疫力下降。仔豬開食后,一時采食過多,或沒有及時供水,使仔豬飲用了污水或者糞尿,造成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導致黃白痢的發生。另外,仔豬缺鐵、缺硒、維生素E、低血糖癥等狀況也會導致代謝性疾病,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仔豬黃白痢的發生。

2 臨床癥狀

2.1 仔豬黃痢

主要癥狀為腹瀉,內含凝乳小塊。糞便呈黃或灰黃色,也有的是半透明狀,稀薄如水,有腥臭味,帶有有少量氣泡。1~3 天內因腹瀉脫水,迅速消瘦,甚至衰竭而死亡,尸體嚴重脫水。不斷腹瀉導致肛門失禁,不時流出水樣糞便而粘污尾部和后軀,病豬精神沉郁昏睡,低溫打堆,吮乳減少或停止,因惡病質而亡。

2.2 仔豬白痢

仔豬突然發生拉稀,噴射出灰白色或乳白色漿狀或糊狀的糞便,有特殊的腥臭味,病程1~3天,若不及時治療,一般經過5~6天自愈、死亡或轉為慢性,以后仔豬生長發育不良,仔豬生長緩慢,飼料報酬低。

3 綜合防治

仔豬黃白痢的病因是仔豬自身抵抗力差與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該病的病因及臨床癥狀,制定如下綜合防治措施。

3.1 強化消毒滅源工作

產房嚴格實行全進全出,空欄徹底消毒,保持產房及欄舍的清潔衛生,定期消毒,減少母豬、仔豬飼養環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3.2 加強母豬飼養管理

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增強母、仔豬抵抗疾病的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母豬飼喂全價日糧,給予充足、潔凈的飲水,分階段飼養,妊娠早期(45 天)和中期(85 天)應限制飼養,妊娠后期(85 天至產前3 天)母豬要有旺盛的食欲和強壯的體質。母豬產前3 天開始減料,分娩當天不喂或少喂,產后逐漸增加飼喂料量,5~7天后改為自由采食。如果產后一下加料太快,會產生泌乳量太大,小豬一下吃不了,導致奶汁變質引發仔豬下痢,因此合理調控分娩前后的喂料量十分重要。

3.3 加強初生仔豬護理

提供仔豬適宜的生活環境,夏季加強通風和降溫,冬季應采取保溫措施。仔豬2~3日齡時應補鐵、硒等微量元素,增強造血功能,預防因鐵、硒不足而引起的貧血、拉痢。10 日齡內教槽,促進仔豬消化系統發育。提供充足潔凈的飲水,有高低2 個飲水器,分別供母豬和仔豬飲用,溫度要適宜,仔豬5日齡內要訓練飲水,10日齡內應調教誘食補料,增強仔豬體重,提高抗病能力。

4 藥物治療

一旦發生黃白痢,應立即全窩治療,早期治療以輸液防脫水結合抗生素,治愈率較高,如果治療太遲,仔豬很容易因脫水衰竭死亡。以抗菌藥為主,可根據藥敏試驗使用抗菌藥物,如喹諾酮類、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土霉素、呋喃唑酮等,并輔佐對癥治療,注重補液強心的輔助治療,防止仔豬脫水。使用益生菌制劑,如調痢生、促菌生等治療下痢,功效良好。

5 小結

仔豬黃白痢是由條件性致病性大腸桿菌病原、不良環境因素、母乳質量等原因引起,本病的預防和治療應采取綜合措施,堅持“加強飼養管理和預防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的原則。發病后及時治療,結合對癥治療,注重補液強心的輔助治療。

作者簡介:劉占寬,中專學歷,東遼縣云頂鎮畜牧獸醫工作站,站長,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

猜你喜歡
防治仔豬
仔豬強弱懸殊 要及時調整
秋冬季仔豬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預防仔豬腹瀉
仔豬黃痢及其防治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仔豬
仔豬水腫病的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