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動態分析

2015-04-02 08:55李萍方江平袁慶娟
江蘇農業科學 2014年12期
關鍵詞:協調度動態分析評價指標

李萍 方江平 袁慶娟

摘要:對1995—2009年間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協調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西藏農業經濟系統協調度在社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的推動下由1995年的極度失調狀態發展到2009年的弱度協調狀態。(2生態子系統對整個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協調度變化有抑制作用。1995—2009年15年間,生態子系統協調度呈現出倒“V”字形的變化趨勢,該子系統協調度的下降極大地影響了本區農業經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協調度;動態分析;農業生態經濟系統;西藏;子系統;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 F327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2-0460-04[HS][HT9SS]

[HJ14mm]

收稿日期:2014-02-2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編號:12BJY031;西藏自治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3JRW02。

作者簡介:李萍(1976—,女,四川資中人,碩士,副教授,從事農業生態研究。E-mail:tibetlp@126com。[HJ]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矛盾的日益凸顯,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的重點問題之一,我國學者對此做了大量有意義的探索[1-8];但幾乎沒有學者對西藏生態、經濟系統,特別是西藏農業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問題做過相應的研究。眾所周知,西藏有著獨特的經濟、地理區位條件,是我國西南的生態屏障,它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團結,作為西藏的支柱產業和基礎產業之一的農業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是該區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的基礎,因此,對西藏自治區農業經濟系統協調度進行動態分析,對促進本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協調度是用來度量系統之間或要素間協調發展狀態的定量指標。本研究參照楊世琦等提出的農業生態協調度評價理論體系[9-10],用功效函數、協調函數及協調等級來評價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發展的協調性。

11功效函數

根據指標功效對系統協調度的影響,將功效函數分為正功效函數和負功效函數,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J(]EC(Xij=[SX(]Xij-BijAij-Bij[SX]Bij≤Xij≤Aij;[J][JY](1

[J(]EC(Xij=[SX(]Aij-XijAij-Bij[SX]Bij≤Xij≤Aij。[J][JY](2

式中:EC(Xij為評價指標的功效系數;Xij為第i個子系統第j個評價指標的實際值;Aij、Bij分別為評價指標變量的極大值和極小值,在研究中為了避免指標的功效系數出現0 與1 ,把極值作適當的調整,本文極值放大與縮小的幅度均為 1%。當EC(Xij具有正功效時,采用公式(1計算;當EC(Xij具有負功效時,采用公式(2計算。

12協調函數

協調函數又稱協調度,是以功效函數為自變量來評價系統的總體協調度的函數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J(]HC=1-[SX(][F(][SX(]∑[DD(]mi=1[DD]∑[DD(]kj=1[DD][EC(Xij-EC(X[TX-]]2n-1[SX][F]EC(X[TX-][SX]。[J][JY](3

式中:HC為協調度,m為子系統的個數,k為子系統中功效系數的個數,n為功效系數的個數,EC(Xij為功效系數,EC(X[TX-]為功效系數的平均值。

13協調等級劃分

目前,農業生態系統協調度還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本研究借鑒相關研究成果[9-12]把協調度等級劃分如表1所示。

[F(W12][HT6H][J]表1協調度等級劃分[HTSS][STB]

[HJ5][BG(!][BHDFG12,W15,W7。2W]協調度協調等級含義

[BHDG12]0000 0~0100 01極度失調

[BHDW]0100 1~0200 02高度失調

0200 1~0300 03中度失調

0300 1~0400 04低度失調

0400 1~0500 05弱度失調

0500 1~0600 06弱度協調

0600 1~0700 07低度協調

0700 1~0800 08中度協調

0800 1~0900 09高度協調

0900 1~1000 010極度協調[HJ][BG)F][F)]

14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前述的協調度計算公式,參考不同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10-14],結合西藏的實際發展水平及數據收集的可能性,選擇了涉及生態子系統、經濟子系統及社會子系統的22個指標,構建了西藏自治區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表2。數據來源于2010、2006、2002和1998年《西藏統計年鑒》[15]。

2西藏自治區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動態分析

[CM(24]根據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公式[CM]

[F(W23][HT6H][J]表2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評價指標體系[HTSS][STB]

[HJ5][BG(!][BHDFG12,W62,W52,W102,W62W]子系統編號指標名稱單位

[BHDG12,W62,W52,W102Q,W62W]生態子系統X11耕地面積hm2/人

[BHDW]X12農藥用量 kg/hm2

X13造林面積hm2

X14化肥用量 kg/hm2

X15灌溉比例%

X16糧食單產 kg/hm2

經濟子系統X21鄉村勞動力萬人

X22人均GDP元

X23恩格爾系數%

X2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元

X25農業產值萬元

X26農機動力kW/hm2

X27農村非農收入比例%

X28支出/收入%

社會子系統X31人口增長率‰

X32人均糧食kg/人

X33肉產品kg/人

X34水果kg/人

X35奶類kg/人

X36農村耗電量kW·h/人

X37床位數張/千人

X38住房面積m2/人[HJ][BG)F][F)]

(1、(2、(3測算,得出1995—2009年西藏自治區農業經濟系統協調度和協調等級情況(表3、表4。

21生態子系統的協調度動態變化及分析

如圖1所示,1995—2009年15年間,生態子系統協調度呈現出倒“V”字形的變化趨勢。1995—2003年,該子系統協調度基本表現為逐年升高的趨勢,協調度等級也由極度失調狀態逐步發展為中度失調、弱度失調,直到2003年發生質的飛躍變為弱度協調;但2004—2009年,該子系統協調度由前一階段的逐年升高的發展態勢變為持續降低的態勢,其協調等級也由弱度協調經低度失調下滑到中度失調再到極度失調狀態。1995—2003年系統協調度上升主要是由于造林面積及糧食單產的功效系數大幅度提高;2003—2009年間造林面積及糧食單產的功效系數雖然保持了上升的態勢,但播種面積、化肥用量、灌溉比例及農藥用量的功效系數都大幅度下降,導致整個子系統的協調度急劇降低。

從生態子系統各指標的功效系數的動態變化可以看出,西藏農業經濟系統存在如下生態問題:一是耕地資源日益緊缺,人均耕地面積自1995年以來持續下降,下降幅度達到1111%。二是農田化肥投入量的快速增加,使得西藏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面臨極大的農田面源性污染壓力。雖然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化肥用量離全國平均水平的上限426 kg/hm2還有一定距離,但由于本區長期采用落后的施用方式導致化肥使用效率不高,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鑒于此,建議本區域內化肥的使用應該著眼于在現有施用量基礎上改進施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率。三是農田水利設施基礎相對薄弱,農田有效灌溉比例下降。1995—2009年間,灌溉比例功效系數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體現出本區域農田灌溉比例大幅度下降的趨勢。數據表明,西藏自治區農田灌溉比例由1995年的794%下降到2009年的6627%,年均下降率為13%,其主要原因在于西藏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多年久失修,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FL]

[F(W24][HT6H][J]表3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功效系數[HTSS][STB]

[HJ5][BG(!][BHDFG3,W33/4,W562/4W]指標[B(][BHDWG12,W561/4W]功效系統[XXSX2-SX553/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BW]

[BHDG12,W33/4。16W][JP3]X110873 4 0913 9 0930 1 0828 0 0751 7 0655 9 0571 0 0531 0 0491 3 0321 1 0346 1 0202 9 0131 3 0130 0 0061 2

[BHDW]X120992 7 0504 9 0504 9 0992 7 0992 7 0992 7 0992 7 0017 1 0992 7 0992 7 0992 7 0992 7 0748 8 0504 9 0748 8

X130002 9 0001 5 0120 8 0086 9 0209 7 0069 4 0119 9 0317 7 0457 3 0471 3 0404 1 0543 1 0685 0 0988 6 0779 0

X140992 8 0703 9 0843 2 0795 3 0766 4 0831 6 0644 2 0636 1 0562 8 0261 3 0179 9 0179 9 0082 1 0041 4 0016 9

X150948 6 0074 7 0236 5 0178 3 0042 3 0210 6 0152 4 0306 4 0259 8 0256 0 0250 1 0250 1 0243 7 0486 4 0098 7

X160020 5 0153 3 0135 0 0254 9 0444 7 0543 6 0628 1 0687 8 0768 4 0845 8 0801 2 0868 4 0913 1 0970 0 0848 0

X210035 4 0058 9 0149 6 0140 2 0266 8 0263 8 0257 8 0363 5 0367 6 0445 2 0562 4 0603 1 0696 4 0795 3 0955 4

X220001 8 0027 0 0061 7 0101 5 0140 7 0170 6 0228 0 0288 4 0347 6 0439 9 0511 0 0616 7 0743 4 0876 2 0988 3

X230012 2 0155 2 0288 3 0425 3 0500 2 0563 7 0659 5 0720 0 0777 6 0838 1 0868 5 0914 1 0951 9 0981 8 0997 6

X240003 3 0039 2 0080 0 0107 0 0144 1 0171 2 0198 2 0241 6 0304 6 0367 6 0448 0 0580 3 0711 2 0855 0 0986 9

X250006 1 0050 9 0100 7 0116 4 0215 7 0266 8 0293 3 0346 2 0393 0 0462 8 0547 9 0594 4 0753 6 0900 3 0984 1

X260002 6 0029 1 0025 3 0075 8 0116 3 0156 4 0188 0 0264 7 0387 1 0433 2 0561 0 0567 8 0919 7 0979 4 0987 6

X270003 1 0101 7 0204 1 0037 5 0033 4 0483 4 0129 1 0949 2 0911 6 0987 1 0841 0 0756 8 0693 6 0722 9 0696 3

X280263 3 0744 7 0660 1 0887 4 0841 6 0039 5 0075 6 0729 1 0969 8 0531 0 0420 2 0116 4 0251 6 0716 0 0560 5

X310041 8 0025 9 0057 8 0073 8 0089 7 0552 7 0680 4 0584 6 0840 0 0824 1 0887 9 0744 3 0808 1 0967 8 0983 7

X320037 4 0272 6 0285 0 0520 2 0804 9 0916 3 0953 5 0891 6 0755 4 0668 7 0495 4 0397 3 0408 8 0421 1 0185 9

X330011 0 0025 4 0065 7 0118 6 0263 4 0262 6 0343 1 0427 6 0562 9 0699 6 0732 4 0810 1 0853 6 0913 9 0979 3

X340319 8 0248 1 0568 0 0276 5 0413 3 0439 3 0423 3 0327 5 0263 9 0009 2 0981 1 0519 4 0267 7 0485 2 0515 5

X350163 5 0018 9 0210 5 0283 5 0393 1 0304 4 0557 5 0651 4 0705 8 0781 0 0827 1 0850 8 0950 2 0971 6 0939 8

X360003 7 0014 0 0041 2 0091 9 0277 8 0314 5 0252 2 0334 4 0464 0 0756 2 0827 7 0810 7 0651 4 0748 1 0986 5

X370690 2 0212 6 0185 7 0158 8 0111 7 0623 0 0051 2 0010 8 0542 2 0501 9 0569 2 0744 0 0616 2 0979 5 0912 2

X380106 6 0123 1 0106 6 0114 8 0958 5 0628 3 0199 0 0199 0 0341 0 0321 2 0032 3 0255 2 0379 0 0573 8 0704 2[HJ][BG)F][F)]

[F(W17][HT6H][J]表4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和協調等級情況[HTSS][STB]

[HJ5][BG(!][BHDFG3,W4,W56W]年份[B(][BHDWG12,W14。4W]協調度協調度協調度協調度[XXSX2-SX132]生態子系統等級[XXSX2-SX132]經濟子系統等級[XXSX2-SX132]社會子系統等級[XXSX2-SX132]農業生態系統等級[BW]

[BHDG12,W4,W7DW,W7,W7DW,W7,W7DW,W7,W7DW,W7W]19950236 43-1209 91-0334 71-0398 01

[BHDW]19960050 61-0616 41-0437 81-0287 71

19970224 93-0047 71-0103 810002 61

19980249 83-0221 210033 510026 01

19990317 040059 510307 140240 03

20000354 040333 740591 060387 84

20010360 740298 730377 740307 44

20020395 440446 340405 550441 25

20030562 960499 840661 970593 36

20040392 540602 570467 850516 26

20050342 440716 680464 650525 16

20060296 930618 870565 760533 96

20070236 530702 980578 160543 06

20080228 830879 290605 670587 46

20090051 410811 490460 650477 65[HJ][BG)F][F)]

[F(W10][TPLP11tif][F]

[FL(22]綜上所述,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西藏農業經濟系統面臨資源逐漸短缺和生態安全性日益降低的問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隨之降低。

22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動態變化及分析

由表3、表4可知,1995—2009年15年間,西藏經濟子系統協調度由1995年的-1209 9 增加到2009年的0811 4,表現為階梯式上升態勢;與此同時,協調等級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協調等級由1級躍升至9級,由極度失調變為高度協調狀態,反映出在研究時段內西藏的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有著良好的發展態勢。1995—1999年西藏經濟子系統協調等級為極度失調狀態,除鄉村勞動力、農村恩格爾系數和人均支出/人均收入功效系數稍高以外,其余指標的功效系數都小于020,其中人均GDP、農機動力、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功效系數甚至都小于010,處于較低水平。2000—2003年間,該子系統各指標的功效系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別是農村恩格爾系數、農村非農收入比例和人均支出/人均收入3個指標功效系數的快速增長使得協調等級由前一階段的極度失調發展為低度失調。2004—2009年,西藏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由0602 5波動上升到0811 4,協調等級也由低度協調波動發展到高度協調。其間,各指標的功效系數除農村非農收入比例的功效系數持續降低外,其余各指標的功效系數基本是持續升高的,其中鄉村勞動力、人均GDP、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農機動力及農業產值5個指標的功效系數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從經濟子系統協調度的動態變化可以看出研究時段內西藏經濟子系統具有下述特征:一是農村經濟和農牧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1995—2009年間,西藏人均GDP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快速持續增長,人均GDP由1995年的2 358元增加到2009年的15 295元,其功效系數也由0001 8增加到0988 3,增加了0986 5,年均增長速率高達3 6470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95年的878元增加到2009年的3 532元,其功效系數由0003 3增加到0986 9,增加了0983 6,年均增長速率也高達1 98708%。二是農牧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寬,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有一定成效。如表3所示,農村非農收入比例由1995年的005%增加到2009年017%,即農牧民的收入來源中農業所占比重由95%逐步下降到83%,其功效系數也由0003 1波動升高至0696 3,以年均1491倍的速率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期間西藏農牧民的收入渠道有所增加,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有了一定成效,農村二、三產業有一定的發展。

綜上所述,研究時段內特別是自西部大開發以來,西藏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農牧民收入渠道增加,收入快速穩定增長,農村經濟結構有一定的改善,農村經濟已經具備良好的、和諧的發展態勢。

23社會子系統的協調度動態變化及分析

由表4可見,1995—2009年15年間,西藏社會子系統協調度及協調等級都表現為波動上升趨勢,協調度由最初的 -0398 0 升高到0476 6,協調等級由1級波動發展為5級,協調狀態相應地由研究初期的極度失調狀態波動變動為2009年的弱度失調狀態。1995—2002年該子系統的協調度表現為上升趨勢,2003年是社會系統失調與協調的轉折點,協調等級發生了本質轉變,由失調狀態轉為協調狀態。2003—2008年該子系統的協調度雖有小幅度的波動,但協調等級均維持在弱度協調狀態,2009年協調等級下降為弱度失調。

從社會子系統不同指標功效系數的動態變化來看,該子系統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農產品人均占有量持續增加。除人均糧食占有量表現為波動下降趨勢外,人均肉類、奶類均表現為持續增加的態勢,其中人均肉類和奶類占有量迅猛增加,人均肉類占有量以年均600%的增幅從1995年的4674 kg快速增加到2009年的88 kg,而奶類人均占有量也以年均2%的增長幅度從1995年的7342 kg波動增加到2009年的10147 kg;人均水果基本處于平衡狀態,功效系數變化不大。上述變化趨勢說明西藏自治區政府近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的畜牧業有了較大較好的發展。與此同時,畜牧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本區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西藏農業經濟系統正向以農促牧、以牧促農、農牧復合協調發展方向轉變。二是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改善明顯。從千人擁有床位數、人均農村耗電量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的功效系數來看,1995年以來,西藏農村無論是醫療保障程度還是住房條件都有了長足發展,農村耗電量也逐年上升,說明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有了較明顯的改善,農村公共產品量逐年上升。

24西藏農業經濟系統的協調度動態變化及分析

1995—2009年,西藏農業經濟系統協調度基本表現為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協調等級由1995年的極度不協調變為2008年的弱度協調,2009年又降低為弱度失調,其中2003年是系統由不協調轉為協調的轉折點。從不同的時間段來看,1995—2000年農業經濟系統協調度持續升高,主要由于社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大幅度提高,生態子系統協調度雖也波動增加,但其貢獻率小于社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2001年生態子系統協調度有所增加,但社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協調度均比上年降低,使得整個農業經濟系統的協調度比2000年低。2002年后盡管生態子系統協調度持續降低,但在其余2個子系統協調度波動上升的影響下,農業經濟系統的協調度仍然表現為波動上升的趨勢,協調度等級也相應提高。

3小結

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在研究時段內由極度失調狀態逐步發展到弱度協調狀態,主要是因為在此期間內社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提升,特別是經濟子系統協調度的大幅增長對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的正向變化貢獻巨大。生態子系統在研究時段內協調度表現先增后降的趨勢,對整個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協調度變化為負向作用。

生態子系統協調度的動態變化趨勢說明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不僅面臨耕地資源緊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的問題,還面臨由傳統觀念及落后管理措施引起的農業污染加劇問題,其可持續發展受到了較嚴重威脅。對此筆者建議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積極轉變觀念,加大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改變現有的落后管理措施,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本區域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協調度,從而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研究時段內特別是自西部大開發以來,西藏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農牧民收入渠道增加,收入快速穩定增長,農村經濟結構有一定的改善,農村經濟發展已經具備良好的、和諧的發展態勢;但我們也注意到,西藏農業經濟系統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國家平均水平,甚至是西部地區平均水平都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其社會子系統和生態子系統與之未能協調同步發展,特別是生態子系統協調度表現出較為明顯的下滑趨勢,警示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只有各子系統協調發展,才能有利于本區域農業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

[HS2][HT85H]參考文獻:[HT8SS]

[1][(#]蘇飛,張平宇 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的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以大慶市為例[J] 地理科學進展,2009,28(3:471-477

[2]周國富 貴州喀斯特地區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評價[J] 中國巖溶,2004,23(1:14-19

[3]張曉東,池天河 90年代中國省級區域經濟與環境協調度分析[J] 地理研究,2001,20(4:506-515

[4]厙向陽,李同升 區域可持續發展系統結構及協調度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00,32(2:132-134,146

[5]曾珍香 可持續發展協調性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1(3:18-21

[6]劉鳳琴,馬俊海 農業持續系統協調度的分析預測模型[J]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3,19(4:244-248

[7]孟慶松,韓文秀 復合系統整體協調度模型研究[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9,6(2:38-40,48

[8]許振宇,賀建林,劉望保 湖南省生態-經濟系統協調發展能力評價——基于生態足跡理論和生態協調度的實證分析[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8(6:735-738

[9]楊世琦,王國升,高旺盛,等 區域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評價研究——以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為例[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26(4:298-301

[10][(#]楊世琦,高旺盛 農業生態系統協調度測度理論與實證研究[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6,11(2:7-12

[11]楊世琦,楊正禮,高旺盛 不同尺度下區域農業系統協調度的評價[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5:64-72

[12]楊世琦,楊正禮,高旺盛 區域農業系統自尺度與國家尺度上的協調度評價——以河北省曲周縣為例[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16(1:200-205

[13]韓玉,顧時貴,陳源泉,等 河北太行山區農業系統協調度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0:204-208

[14]牛媛媛,任志遠,楊 忍關中地區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時空動態分析[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0,28(4:243-250

[15]西藏自治區統計局 西藏統計年鑒:1998、2002、2006、2010[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2002、2006、2010

猜你喜歡
協調度動態分析評價指標
江蘇省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評價
基于污點傳播動態分析的Android安全系統研究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會計準則改革動態及相關研究
據題類析高中物理動態問題的部分解題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