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城市文化建設與城市管理者媒介素養的提升

2015-04-10 15:42康化夷,鄧黎黎,吳思建
商學研究 2015年3期
關鍵詞:城市管理者輿論媒介

收稿日期:2015-04-0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四元一體的大眾傳媒責任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3CZX08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康化夷(1967—),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鄧黎黎(1994—),女,湖南邵陽人,湖南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學生;吳思建(1994—),男,湖南長沙人,湖南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學生。

On C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edia Literacy of City Managers

KANG Hua-yi, DENG Li-li, WU Si-ji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Hunan University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Cities have formed by soaking in the mass media environment, and urban culture construction requires city managers have a higher media literacy in widespread and timely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proper dealing with all kinds of public opinion, setting up reasonable media agenda through the multidimensional cit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latform, correctly 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urban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ulture.

Key words:city; culture; managers; medium; literacy

作為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狀況、行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風貌的總體形態,是城市進程中物質、精神和制度財富的集和。城市文化建設是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繼生產建設、公共設施建設之后的更高階段。

媒介素養是指公眾接觸、解讀、使用媒介的素質和修養,具體表現為對媒介信息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

城市管理者的媒介素養直接影響城市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城市管理者通過媒介傳播政治制度、法律政策、行為規范,讓市民規范自己的權利,約束自己的行為,履行自己的義務,形成與城市相關的制度文化。城市管理者通過大眾傳媒宣傳城市的歷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展示先進,批評落后,從而傳遞有利于城市發展的普遍價值體系,促使公眾形成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城市精神風貌。

一、城市文化建設要求城市管理者具有更高的媒介素養

今天的城市已經浸泡在大眾傳媒所形成的環境之中,作為公眾的特殊群體,城市管理者既是大眾傳媒的重要報道對象,又是大眾傳媒的管理者,如何理性地面對媒體、有效地運用媒體、寬容地管理媒體,如何與媒體溝通、如何通過媒體與公眾對話、如何根據媒體的反饋調整政策、如何管理大眾傳媒,城市管理者的媒介素養不僅體現城市的文化形象與品味,還在推動城市發展、形成城市凝聚力、城市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城市管理者必須具備比一般大眾所更高的媒介素養。

(一)廣泛、及時獲取信息的能力

一個城市文化建設的定位、規劃、進行,首先建立在對各類文化信息的全面準確了解之上。善于從各類媒介廣泛、及時地了解當地和國內外的重要新聞和信息,是一個城市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從政素養之一。在當下信息急劇膨脹、無效信息和有效信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媒介環境中,城市管理者獲取信息的能力包含了兩個層次:一是了解媒體。今天,傳播源、傳播主體和傳播通道豐富化,新興媒介層出不窮,媒介的功能、作用與影響得到擴展,傳統媒介憑借高新技術也獲得信息承載量與傳播覆蓋面的新拓展。在媒介種類繁多、信息海量的境況下,城市管理者首先要善于把握不同類型媒介的優勢與特性,能夠以最經濟的時間、精力與方法瀏覽新聞、獲取信息。二是使用媒體。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城市管理者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掌握新媒體的使用方法,除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外,還要善于通過搜索引擎、網頁鏈接等工具直接搜索獲取目標信息,通過微信、微博、公共論壇、貼吧、QQ空間等平臺,參與信息流通,把握信息的流出和流向,獲得第一手輿情。

(二)2.選擇、判斷、辨識信息的能力

城市管理者要有強烈的媒介批判意識。大眾媒介呈現的是屏幕世界,是一個經過篩選打磨的“媒介真實”,與實際的現實世界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人們越來越依賴媒介獲取外部世界的信息,特別是新媒體去權威、去中心的后現代特征,使受眾自主性被強化,更在相當程度上使受眾的認知和判斷力被破壞,從而將“媒介真實”與現實世界等同起來。在這一環境下,城市管理者要具備更多的選擇、判斷、辨識信息的能力。

當今,城市管理者如果沒有相當的信息甄選、辨析能力和抵制能力,在以消費主義為核心的媒介環境和社會環境下,在媒介重構的以“消費、娛樂、享樂”為特征的“擬態環境”影響下,將很容易淪入消費“擬態環境”的泥淖,將貪污、受賄、奢靡、享樂視為當然,更妄談其城市文化建設的理想了。

因此,在洶涌的信息潮流中,城市管理者是否具有主體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是否能及時構筑理性的防御機制,是否有能力在良莠混雜的媒體環境中甄別信息的真偽,還原和獲取不變形的信息,不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不僅關系到城市文化建設的信息質量,還關系到自身政治生涯的長短。

(三)輿論引導能力

輿論是社會的集合意識,表現為公眾對近期發生的某一社會問題的一致意見。其中社會公眾通過新聞媒介或媒介自身對最新事態的意見表達就是新聞輿論。輿論反映民心向背,預示政治風云,關系國家興亡。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盧梭在其名著《社會契約論》一書中把輿論稱作是“國家的真正的憲法”。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也曾經說,你有輿論的支持就無往而不勝,沒有的話,就無事不敗。

輿論引導,是一種運用輿論操縱人們的意識,引導人們的意向,使他們按照社會管理者制定的路線、方針、規章從事社會活動的傳播行為。通過新聞媒體往往能使輿論引導產生最佳最快的效果。輿論引導正確,能夠起到對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輿論引導錯誤,則會破壞和阻滯社會發展。

政府的執政能力不僅體現為具體問題的及時化解,還表現為適時適當、科學有效地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城市管理者在主導城市文化建設中,必須有效運用大眾傳媒和科學的傳播手段,唱響社會主旋律,大力弘揚一切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體現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體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和精神,通過明辨是非、善惡、美丑,傳播實事求是的文化理念,樹立和諧開放的文化形象,塑造與時俱進的城市精神,推動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四)輿情應激能力

隨著社會透明度的日益提升,頻發的危機事件往往會把城市管理者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在危機事件中能否把握輿論的主動權,化險為夷,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公關能力和應急能力,也體現出一個城市的現代化形象。

作為城市管理者,首先要有信息公開的意識,在一個民主社會,政務公開、政府透明是必然之路,尤其在“處處有話筒、人人皆記者”的網絡環境下,事情是“藏”不住的,在不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城市管理者有滿足公民知情權的義務,這也是打造廉潔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文化政府的必須舉措。

資料表明,控制危機繼續惡化的黃金時間是危機爆發后的第一個24小時,能否在第一時間充分做好媒體的接待工作,掌握信息傳播的主動權,通過大眾傳媒發出自己的聲音,是化解危機事件的關鍵。網絡時代的危機事件,城市管理者的媒介反應更要和時間賽跑,受眾可以允許工作失誤,但對于隱瞞事實、延誤報道時間卻很可能輿論嘩然,甚至引發謠言,從而導致危機的升級和政府形象的受挫。

此外,危機中的媒介選擇至關重要,有較高媒介素養的管理者,會首先選擇網絡媒介發布信息,因為網絡傳播速度最快,宜于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占據主動。與此同時,選擇報紙這種宜于擺事實、講道理的深度透視媒介對事件發生的原委經過進行全方位詳細報道,從而產生較強安撫力。

二、城市管理者如何運用媒介促進城市文化建設

(一)在大傳播平臺上長袖善舞

媒體多元化時代,城市管理者需要建立報刊、電視、廣播、電影、網絡和自媒體聯動的大傳播平臺,發布城市文化信息,宣傳城市文化政策,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首先,城市管理者可以通過大傳播平臺,全面了解城市文化設施、文化作品、文化隊伍、文化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廣泛聽取、征集、反饋公眾的意見、要求和建議,使城市文化建設更符合城市公眾的現實和長遠需求;城市管理者還可以通過大傳播平臺,宣傳既定的文化建設主張,促使公眾知悉政府的文化政策、文化項目和文化成果,主動參與到城市文化建設中來;城市管理者還可以通過大傳播平臺發現文化建設中的不正?,F象,以便及時規范和懲戒,讓文化的發展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營造城市文化的優良氛圍。

其次,城市管理者要善于在大傳播平臺上因媒而異,各展所長,發揮不同媒體的優勢與作用,黨報黨臺具有權威性,宜于旗幟鮮明地表達主張,都市報和專門頻道生動活潑,宜于寓教于樂,網絡媒體的大容量、交互性特點,宜于信息的及時充分傳播。此外,城市管理者還要善于恰當運用媒體“聯動”,獲得整體傳播效應,但在組織實施媒體聯動中,要注意防止簡單化,把本來用于“通口徑”的“通稿”,演變成了不尊重媒介個性的統一“定稿”,不僅導致傳播效應受損,而且損害了傳播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二)設置媒介議程引導城市文化走向

城市管理者要善于充分發揮我國大眾傳媒對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及時提出一個時期的宣傳思想與傳播要求,并緊密結合實踐,制定相應的傳播計劃,引導公眾正確的文化取向,構建城市的主流文化氛圍。

一是通過新聞言論的監督批判,使低俗的文化現象和文化潮流成為眾矢之的,人們自覺抵制限制低俗文化在城市的蔓延、影響,二是通過媒介平臺舉辦活動,如感動人物系列評比、年度人物評選、文學藝術大賽等活動,傳承社會遺產,弘揚主旋律,使公眾的焦點聚集在先進城市文化上面。三是發現和提供代表時代進步方向的新聞線索,通過典型性和代表性人物和事件進行報道,春風化雨地引導城市公眾追求真、善、美,四是鼓勵優秀文化作品的創作生產,不斷擴大主流文化的覆蓋范圍,建構起城市的先進文化氛圍。五是發揮意見領袖的引領作用,團結一批品格高尚、具有較強綜合能力和較高政治素質的意見領袖,通過他們的談話,為模棱兩可的城市意識做出有效的牽引。

(三)通過新聞發言人展示城市文化形象

完善的新聞發布制度和高素質的新聞發言人也是城市文化建設的一個外在標志,通過新聞發言人公開、及時、準確地披露信息,旗幟鮮明又游刃有余地表明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的立場、觀點,可以展現中國城市自信、務實、開放、包容的文化形象。

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要求高素質的城市新聞發言人,所以我們的新聞發言人必須是一群具有政治素質、媒介素質、文學素質、科學素質、公關素質等“高、精、尖”的專業人士,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能夠適時、適當、準確地發布新聞,有高超的語言能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懂得用事實說話,通過講細節,講人物,講數據,增強新聞發布工作的效果。二是有敏捷的反應能力和溝通能力,懂得怎樣尋找媒體、選擇媒體、聯系媒體,懂得怎樣辨別和回應記者提問。三是掌握新聞傳媒業務知識和技巧,能夠在發布新聞中做到有的放矢,該說的一字不漏,該回避的滴水不漏,精煉、準確、專業地發布新聞。

三、如何提升城市管理者的媒介素養

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引領者,城市管理者經常出現在媒介之中,也要經常與媒介打交道,因此,提升城市管理者的媒介素養顯得日益緊迫。

(一)提高認識,端正態度

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已經意識到媒介素養是執政能力的重要部分,必須盡快提高面對、使用和管理媒體的能力,一是提高對新聞監督的認識,歷練接受批評的氣度和雅量。城市管理者要意識到新聞監督是一種制度安排,是我國社會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必須以開闊的胸懷,理性面對新聞批評。二是端正與媒體的態度,樹立與媒體受眾平等相處的觀念,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這樣概括發言人與記者的關系:“記者不是你的部下,不是你的學生,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敵人。他是你的挑戰者?!闭f到底,城市管理者與媒體應是建設性的合作伙伴關系。

(二)教育培訓

媒介素養教育是一項終身教育,需要從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全面鋪開?,F在的城市管理者和未來的城市管理者都要系統學習新聞學、傳播學和公共關系學等專業知識,要把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到黨校等領導干部培訓的內容中去,并作為使用、提任考核黨政領導干部的重要評估因素,要組織高校、科研機構的傳媒學者和新聞媒體的資深從業人員,對城市管理者進行現代傳媒素養的專門培訓和知識普及。

猜你喜歡
城市管理者輿論媒介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這次,讓友好型長椅撫慰你的心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書,最優雅的媒介
城市管理者自我職業認同的現狀調查與改進策略
流動攤販治理困境與反思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