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成大筆下的成都風俗——以《成都文類》所錄詩歌為例

2015-04-10 19:57胡鈺
韶關學院學報 2015年7期
關鍵詞:范成大

胡鈺

(四川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成都610068)

范成大筆下的成都風俗——以《成都文類》所錄詩歌為例

胡鈺

(四川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成都610068)

摘要:南宋淳熙元年十月,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在蜀二年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詩文,其中清晰地反映蜀地山川風俗。而《成都文類》作為蜀中第一部文類,其中收錄范成大關于成都地區的詩文共計49首,真實地記錄了其在成都的生活狀況,展現了這一時期蜀地的民風民俗。

關鍵詞:《成都文類》;范成大;成都風俗

慶元三年(1197年)三月,袁說友任四川安撫制置使,期間他組織編撰了《成都文類》。該書共五十卷,其中賦一卷、詩十四卷、文三十五卷,是一部自漢至南宋有關成都地區詩文分類的總集,收錄了漢至南宋蜀中文人及入蜀文人的眾多詩文,極具地方特色?!端膸烊珪偰俊肪硪话傥迨拧稏|塘集提要》評價《成都文類》云:“深有表彰文獻之功?!保?]

淳熙元年十月,范成大“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2],知成都府。范成大于淳熙二年,“正月二十八日,自廣易蜀”[3],“自桂林抵成都(六月七日)”[4]。此過程,范成大《與五一兄書》有載:“成大拜覆五一兄座前。暑候,伏惟尊候萬福。成都自正月起離廣西,六月七日,方入成都府?!保?]又檢其《吳船錄》:“石湖居士以淳熙丁酉歲五月二十九日戊辰離成都?!保?]1知成大在蜀約二年,詩文創作豐富,《成都文類》收錄署名范成大詩文50首,其中誤收陸游詩一首,故計49首,詩48首,文1首。這些詩作真實地反映了成大在成都的生活軌跡:淳熙二年六月七日至成都→淳熙二年九月十九日,與同僚清心堂觀晚菊→冬至日,與同僚銅壺閣宴飲→十二月十八日,海云賞山茶→臘月,東郭賞梅→立春日,鞭春→十二月二十四日,西樓觀雪→淳熙三年元日,安福寺禮塔→初三日,出東郊祭東君,碑樓院宴飲→初四日,東郊觀麥苗→三月二日,北門視察新筑石筍街→上巳前一日,學射山、萬歲池游→上巳日,與程詠之于萬歲池酬唱→觀寶相寺花→三月二十三日,觀海云寺“摸石”盛況→游西樓、三井觀、靜勝堂、籌邊樓→立秋觀月→與晁子西酬唱→晚步宣華舊苑、西樓→分弓亭按閱→重九游藥市→會慶節大慈寺飲茶酒→冬至日天慶觀朝拜→十一月十日海云山賞茶→賞瑤林莊梅→淳熙四年,病中念海棠→病中上書盼歸→清明日試新火→題愛山亭、錦亭→淳熙四年五月二十九日離成都。

研讀《成都文類》所錄成大的48首詩歌,其中詳細地展示了成都地區的風俗和市民的游賞活動。

一、節日風俗

范成大治蜀二年,成都風俗如元日飲酴酥酒、清明試新火、重九登高、重九藥市、立春日鞭春、海云摸石等盡收其筆下。

(一)元日

元日即農歷正月初一,費著《歲華紀麗譜》云:“正月元日,郡人曉持小彩幡游安福寺塔,粘之盈柱,若鱗次然,以為厭禳,懲咸平之亂也。塔上然燈,梵唄交作,僧徒駢集。太守詣塔前張宴,晚登塔眺望焉?!保?]1709對元日習俗有清晰的記載。這在范成大詩歌中同樣有所提及。如《丙申元日安福寺禮塔》[8]193,詩云:

嶺梅蜀柳笑人忙,歲歲椒盤各異方。

耳畔逢人無魯語,鬢邊隨我是吳霜。

新年后飲酴酥酒,故事先燃窣堵香。

石筍新街好行樂,與民同處且逢場。

不僅寫出了自己輾轉四方的無奈之感,同時記載了蜀地元日“飲酴酥酒”、“故事先燃窣堵香”禮塔焚香的習俗。關于禮塔焚香,《范石湖集》卷十七《丙申元日安福寺禮塔》題下自注:“成都一歲故事始于此,士女大集拜塔下,然香掛旛,以禳兵火之災?!保?]232可見成大當年治蜀,對元日禮塔焚香之習俗的深刻體會。而宋人田況《元日登安福寺塔》詩云:“詰旦會朋宷,群游候騶導……遨賞空閭巷,朅來喧稚耄。人物事都閑,車馬擁行道?!保?]177用“群游”“空閭巷”“車馬擁行道”形容元日禮塔的空前盛況。為何蜀人如此重視元日禮塔?《方輿勝覽》有較為清晰的記載:“安福寺塔,《成都志》:大中間建塔,十有三級;李順之亂,塔毀于火,祥符間重建,仍十有三級?!标P于“李順之亂”,據載淳化年間,因蜀地統治集團的殘暴,而爆發的李順農民起義。加之,當時南宋王朝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使得親歷過戰亂的蜀人對安定的生活更為向往。故蜀人在新年的第一天,禮塔焚香,意在祈求安定,同時祈盼統治集團施行仁政,保境安民,使其免受戰火之亂。成大作為地方最高長官,對元日禮塔的記載,可見當時蜀地及蜀民對這一習俗的重視。

(二)上巳日

上巳日即三月三日,費著《歲華紀麗譜》載:“三月三日,出北門,宴學射山,既罷后射弓。蓋張伯子以是日即此地上升,巫覡賣符于道,游者佩之,以宜蠶辟災。輕裾小蓋,照爛山阜。晚宴于萬歲池亭,泛舟池中?!保?]1710-1711可見值上巳日,蜀人常宴于學射山、萬歲池。這在范成大《上巳前一日學射山、萬歲池故事》《上巳日萬歲池上呈程詠之提刑》二詩中有載。如描繪眾人策馬出游的場面:“北鄰征路記前回,三尺驚塵馬踏開”,“游騎不知都幾許?長堤十里轉輕雷”[8]195。描寫宴飲情況:“新漲忽明多病眼,好風如把及時杯”,“降春酒暖絳煙霏,漲水天平雪浪遲”[8]195。此外,田況《三月三日登學射山》:“門外盛車徒,山半列鄽市,彩堋飛鋪遠,醉席歌聲起?!保?0]433對上巳日策馬出游、宴飲情況都有所提及??梢娛袢擞谏纤热詹唏R出游,宴于學射山、萬歲池已成慣例且規模浩大。

(三)清明日

關于清明的風俗,范成大《清明日試新火,作牡丹會》[8]193一詩便記載了南宋人清明前兩日禁火,清明日才重新起火的風俗,其詩云:

再鉆巴火尚浮家,去國年多客路賒。那得青煙穿御柳,且將銀燭照京花。香鬟半醉斜枝重,病眼全昏瘴霧遮。錦地繡天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據載清明前兩日禁火,至清明日才重新起火,故謂之“新火”。如詩中云“再鉆巴火”即清明日重新起火。其中“青煙”“銀燭”真實地展現了蜀人清明日祭奠逝者的場景。關于清明前禁火,諸多文獻有載,如《荊楚歲時記》云:“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保?1]由此,我們可知南宋蜀人仍然有著清明前禁火,至清明日起新火的習俗。

(四)重九日

重九日登高,已是相沿已久的習俗,而蜀人同樣沿襲著。這在成大《丁酉重九藥市呈坐客》[8]191一詩中有載。其詩云:

莫向登臨怨落暉,自緣羈宦阻歸期。年來厭把三邊酒,此去休哦萬里詩。烏帽不辭欹短發,黃花終是欠東籬。若無合坐揮毫健,誰嗣西風楚客悲?

首先需要辨正一下詩題,《丁酉重九藥市呈坐客》,檢文獻,成大在蜀時間為乙未年六月七日至丁酉年五月二十九日,加之詩云“阻歸期”,可知成大不可能剛至蜀便道“阻歸期”,且丁酉重九成大已出蜀,故“丁酉”應改為“丙申”,《成都文類》《范石湖集》均誤。其次,重九日成大登高,用“羈宦”“阻歸期”“厭把三邊酒”加之一個“怨”字,表達自己的思鄉、盼歸之情。正是因為蜀地沿襲著重九登高的習俗,故范成大隨俗登高寄情。此外,重九日藥市在詩題中有所提及,關于重九日藥市,李燾云:“川峽每春州縣聚游人貨藥,謂之藥市?!保?2]另田況《重陽日州南門藥市》、宋祁《九日藥市作》均對蜀地藥市情況有所記載。田詩記蜀地“草木環富百藥具”[10]435,宋詩則寫出了成都重陽藥市的盛況:“五藥會廣廛,游肩鬧相駕。靈品羅賈區,仙芬冒?舍?!保?0]438由此觀之,重九藥市乃蜀地較為盛行之風俗。

二、游賞風俗

蜀人尚游樂,諸多詩人皆有稱頌。如費著《歲華紀麗譜》云:“成都游賞之勝,甲于西蜀,蓋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保?]1708再如蘇軾《和子由蠶市》云:“蜀人衣食常艱苦,蜀人游樂不知還。千人耕種萬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閑。閑時尚以蠶為市,共忘辛苦逐欣歡?!保?3]茲就成大詩中涉及蜀人賞山茶、梅、海棠活動簡論之。

賞山茶。成大《十二月十八日海云賞山茶》《十一月十日海云賞山茶》[8]192有載?,F茲舉一例,詩云:

門戶歡呼十里村,臘前風物已知春。

兩年池上經行處,萬里天邊未去人。

客鬢花身俱歲晚,粧光酒色且時新。

海云橋下溪如鏡,休把冠巾照路塵。

“門戶歡呼十里村,臘前風物已知春”描繪出當時蜀人出戶賞山茶的盛況及蜀人的喜悅之情?!皟赡瓿厣辖浶刑帯睂懽约褐潦竦膬赡?,年年皆往視之。用“鬢花”形容自己年邁,而山茶卻一年比一年盛,這是對自己年邁的嘆息??梢?,成大治蜀的兩年,早已被蜀地賞山茶之風所感染。

賞梅。范成大《吳船錄》載:合江亭“亭之上曰芳華樓,前后植梅甚多。故事:臘月賞梅于此。管界巡檢營在亭傍。每花開及三分,巡檢司具申一兩日開燕,監司預焉”[6]1??梢姰敃r的蜀地設有專門管理梅花的機構及官職,反映出梅花之盛。如范成大《雨后東郭排岸司申梅開方及三分,戲書小絕,令一面開燕》[14]242,“排岸司申梅開方及三分”即當時蜀地設有專門管理梅花的職官。此外,《合江亭隔江望瑤林莊梅盛開,過江訪之,馬上哦呲》《新作官梅莊,移植大梅數十本繞之》詩對賞梅、觀梅諸事均有所談及。如“何處春能早,踈籬浪激湍”寫梅花開放的時節?!皢径闪南嘁?,巡檐得細看”寫成大對梅花的喜愛?!皹O知含雨意,未許日烘殘”[14]243寫梅花遭受微雨后的殘狀,以此寄托自己晚年遭奸人諂媚的憤懣之情。從設官職管理梅花,到親自尋梅觀花,可見當時蜀地觀梅之俗。

賞海棠。居蜀的成大對海棠可謂情有獨鐘,檢閱其在成都的48首詩,其中 《西樓秋晚》《垂絲海棠》《題錦亭》《病中聞西園新花已茂,及竹逕皆成,而海棠亦未過》《春晚臥病,故事都廢,聞西門種柳已成,而燕官海棠亦爛漫矣》5首詩均涉及海棠,可見當時蜀地海棠之盛及成大對它的鐘愛。如“殘暑已隨涼燕去,小春應為海棠來”[15],寫殘暑已過時,便急切的盼望春天的到來,以解自己賞海棠之思。又“來歲游人應解笑,甘棠終少海棠多”[16],寫海棠之多?!邦H聞蜀錦猶相待,去歲今朝已雪如”[17],將海棠比作蜀錦,表達出對海棠花尚未開過的喜悅。再如《垂絲海棠》[14]244,詩云:

春工葉葉與絲絲,怕日嫌風不自持。

曉鏡為誰妝未辦,沁痕猶自宿燕脂。

據載,垂絲海棠乃海棠一品種,堪稱極品。此詩用擬人的寫法,“曉鏡為誰妝未辦”,將海棠比作剛睡醒的女子,把海棠那種嬌嫩的形態表現得神完意足。成大對海棠的鐘愛,正如其云“碧雞坊里花如屋,燕王宮下花成谷。不須悔唱關山曲。只為海棠,也合來西蜀”。關于蜀地賞海棠,陸游詩云:“成都二月海棠開,錦繡裹成迷巷陌?!保?8]蜀人賞海棠風俗由此可見一般。

三、其他風俗

除上述所論節日風俗外,成大詩作中涉及如祭東君、鞭春、海云寺摸石等皆為當時蜀地頗為流行的風俗。

正月初三祭東君。成大有《初三日出東郊碑樓院》[8]194,詩云:

遠柳新晴暝紫煙,小江吹凍舞清漣。

紅塵一哄人歸後,跕跕饑鳶蹙紙錢。

《范石湖集》卷十七《初三日出東郊碑樓院》題下石湖自注:“故事:祭東君,因宴此院。蜀人皆以是日擺掃?!保?]232即用“故事”二字,故祭東君乃蜀人固定的風俗。上述所舉最后兩句便再現了蜀人焚香燒紙祭東君后的景況。

鞭春。亦稱“打春”,州縣在立春日鞭打春牛,以祈豐年。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保?9]成大有《鞭春微雨》[8]193,詩云:

旛勝絲絲雨,笙歌步步塵。

一年新樂事,萬里未歸人。

云薄竟慳雪,酒濃先受春。

送寒東作近,漸愧耦耕身。

成大將“鞭春”視為“一年新樂事”,同時描繪出蜀人雨中鞭春的愉快場景:“旛勝絲絲雨,笙歌步步塵?!闭蛩螘r蜀地仍舊保留著立春鞭打春牛的習俗,故而成大詩中有如此清晰地描述。

海云寺摸石。成大有 《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8]195,詩云:

勸耕亭上往來頻,四海萍浮老病身。

亂插山茶猶昨夢,重尋池石已殘春。

驚心歲月東流水,過眼人情一哄塵。

賴有貽牟堪飽飯,道逢田畯且眉伸。

“重尋池石已殘春”提及海云摸石之事,只是此時的自己早已年邁。關于海云摸石,《蜀中名勝記》卷二載:“海云山,在錦江下流十里,有海云寺,鴻慶院諸勝。吳中復《游海云唱和詩》,王霽序云:‘成都風俗,歲以三月二十一日游城東海云寺,摸石于池中,以為求子之祥?!保?0]摸石求子,在當時的蜀地極為盛行。韓絳《游鴻慶寺》同樣有載:“方塘探子石,舊俗:池中探石以賣,呼之云‘子’,高閣會賓簪?!保?]185吳中復亦云:“彩石池邊成故事,茂林坡上憶前游?!保?0]441海云摸石一事如此頻繁地被當時的入蜀文人所抒寫,可見蜀地蜀人們于海云寺摸石以求子的習俗。

總之,成大治蜀兩年,留下眾多詩篇,如上所論,從《成都文類》所錄其48首詩作來看,這些詩作清晰地展示了成大于成都的生活狀況,同時真實地記載了蜀地蜀民的民風民俗,獨具文獻價值。

參考文獻:

[1]永瑢.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五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1965:1374.

[2]脫脫.宋史:卷三百八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1977:11869.

[3]黃震.黃氏日抄[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02.

[4]于北山.范成大年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

[5]孔凡禮.范成大佚著輯存[M].北京:中華書局,1983:108.

[6]范成大.吳船錄:卷上:叢書集成初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楊慎.全蜀藝文志:卷五十八[M].劉琳,王曉波,點校.北京:線裝書局,2003.

[8]袁說友.成都文類:卷九[M].趙曉蘭,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1.

[9]范成大.范石湖集:卷十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楊慎.全蜀藝文志:卷十七[M].劉琳,王曉波,點校.北京:線裝書局,2003.

[11]宗懔.荊楚歲時記[M].宋金龍,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33.

[12]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43.

[13]蘇軾.蘇軾詩集:卷四[M].王文浩,注;孔凡禮,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162-163.

[14]袁說友.成都文類:卷十一[M].趙曉蘭,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1.

[15]袁說友.成都文類:卷二[M].趙曉蘭,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1:42.

[16]袁說友.成都文類:卷八[M].趙曉蘭,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1:164.

[17]袁說友.成都文類:卷十四[M].趙曉蘭,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1:324.

[18]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03.

[19]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34.

[20]曹雪佺.蜀中名勝記:卷二[M].劉知漸,點校.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29.

(責任編輯:薄言)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348(2015)07-0033-04

[收稿日期]2015-05-20

[作者簡介]胡鈺(1989-),女,四川自貢人,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Chengdu Custom s Portrayed in Fan Chengda’sworks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Genre Recorded Poetry

HU Yu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8,Sichuan,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October the Southern Song Chun hee(1174),Fan Chengda served to Sichuan know mansion,governed Chengdu two years,and then left.During his stay in Sichuan,he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poems,which clearly reflect the Sichuan mountains and customs.And“the Chengdu Shu”was treated as the first genre,which included Fan Chengda on the Chengdu area with a total of 49 song poems.The true record of the Chengdu life,showed this period Sichuan folk customs.They are of unique value in literature studies.

Key words:Chengdu genre;Fanchengda;Chengdu Customs

猜你喜歡
范成大
南宋·范成大
喜晴
范成大使金國 不卑不亢營尊重
宦游日記中的南宋時空紀行
范成大治蜀何以政聲如雷
田園詩人原來是硬漢
夏日田園雜興(其一)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喜晴
天堂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